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574章 大结局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574章 大结局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9: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熙二十年(1426),朱高煦四十六岁,大明帝国在电磁研究进行了四五年后,终成功解决无线电的冲突问题,完成了无线电的架设,当年先接通了江南全省县府一级。

洪熙二十一年,大明在休养生息之后与沙哈鲁再次一起起兵,一年时间灭了奥斯曼帝国,双方分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大明故意要了少部份,主要是后世的伊斯坦不尔,扼守黑海出口。

同时要了奥斯曼帝国以南,所有地中海沿海的部份,又分割到里海以南。

这样从地中海,到黑海到里海,重要的部份出海口和海域都在大明手里。

沙哈鲁的帝国几乎没有水师,更不觉得海上有多重要,他得到了波斯以北,阿塞拜将和各鲁吉亚以北、奥斯曼东北和北部的所有地盘,全部都是靠近后世大罗刹的位置。

沙哈鲁因为占据的地盘比较大,还感觉占了明军便宜,有点不好意思。

要知道他占领的地方,即便在后世,也都是战争频发,不够发达的地方。

洪熙二十四年(1430)朱高煦五十岁,明军先后攻占马穆鲁克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兵锋到达后世野门和杀特。

朱高煦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把整个西亚和中亚,除了沙哈鲁的地盘外,全部纳入大明境内。

此时整个亚洲,只有东亚的高丽和东本,北亚的沙哈鲁,三个王朝还存在。

朱高煦留着沙哈鲁,主要是逼迫他们继续往北去。

在朱高煦之后的大明皇帝,可以不用遵守双方的和平协议,包括沙哈鲁去世后,双方协议自动失效,大明到时可以逼着帖木儿帝国往北扩散,从而进入大罗杀地盘,让他们和大罗杀相爱相杀去。

此时朱高煦年近五十岁,大明太子也立了很多年,但大明上下,几乎没什么人见过太子,太子依然在外,很多人不知道太子在哪。

洪熙二十五年,朱高煦传旨,让太子进京,天下轰动。

此时大明帝国上下才知道,太子居然是新的奥斯曼总督秦汉。

秦汉在波斯任过总督,然后又在奥斯曼任总督,两任总督干了十年,每任五年。

十年中,当地发展非常之快,汉人人口直线上升,两地的经济也不亚于大明最富的地方。

因为奥斯曼省也好,波斯省也好,当地盛产石油,还种了胶橡,都是大明帝国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太子进京的同时,洪熙二十五年三月,朱高煦带着一众大臣来到京师城外。

现场有大量甲兵守卫,朱高煦下了马车后,看着马车里陆续出来的大臣,不由表情有点无奈。

黄福已经致仕,李景隆病重而亡,靖难中的好多老将也死的死,致仕的致仕,讨逆中的功勋李彬、李远也先后病逝,平安病重在家,提前致仕,盛庸、瞿能个个身体不怎么好,在家里养病。

年轻时他们打仗太猛,又到处奔波,年纪大了之后,个个问题出来了。

也亏的现在大明医术领先全世界,要不然估计死的更多更早。

朱高煦的内阁也换了好多人,其中四分之一都是四十岁左右,比朱高煦还年轻的年轻官员,基本都是经历过小学中学大学三种新学后起来的。

有好几个都是太子朱瞻壑的大学同学,这也算是为太子铺路。

关键这几个人还不知道他们大学同学就是太子。

等这次太子回京,朱高煦就要正式介绍他们和太子再见。

就在朱高煦盯着马车有点出神时。

边上一个科技司的年轻官员,上前小声道:“陛下,都准备好了。”

朱高煦回头,看到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官员,正是科技司新官员,才正七品的于谦。

朱高煦盯着于谦看了几眼,心想,这世你可能没机会拥立新皇帝了,也没机会认识大明战神了,至于将来能不能坐到高位,就要看朱瞻壑的眼光和用人。

于谦被朱高煦看的有点发毛,赶紧低下头,心里非常慌,不知道自己哪里惹皇帝不高兴。

“于谦是吧,好,好。”朱高煦这时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往前走去。

前面有科技司的人正在摆弄,后面陆续有官员跟着皇帝过来。

大伙到了现场后发现,现场地面上铺了两道金属轨道,轨道很长,约有五百步。

东面有个大大的箱子,像是马车车箱,但前面比较厚重。

“来来来,上车上车。”皇帝心情很好,今天是试验火车车轨的日子。

从发明气缸到高压锅,再到现在初次试验蒸汽机,大明朝在蒸汽机上前后投入了近十年时间,这还是有朱高煦做为指导,有后世少许经验之下。

若不然,或许还会更长。

但蒸汽机出现不代表现在就能造火车。

今天他们就是来试动力的。

朱高煦诸大臣们来到车厢处。

于谦这时也正站在车厢边上,然后向皇帝众人介绍。

“这车头加车厢,全重四千斤。”

“装的是单汽缸蒸汽机。”

“锅炉蒸汽压力为0.3兆帕,锅炉内装有一个平放的汽缸。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轴列式为0-2-0。机车装有一个大飞轮,借助于它的旋转惯性动力,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复运动。”

朱高煦把伏打电池改成了洪熙电池,但压力的单位等一些单位称呼都没有改,因为毕竟前世用习惯了。

大明朝的第一台蒸汽车厢,比原时空1814年英国的第一辆铁路蒸汽机功率还要大了一丢丢。

车厢长约十米,可以坐二十个人。

原时空英国的第一辆功率比他们小,可以坐七十个人。(拖了五节车厢)

朱高煦这边只有一节车厢,就要看看速度和拖力。

皇帝当头率先坐到车厢里,接着各人纷纷进入车厢。

坐了二十个人后,车厢开始启动。

声音当然很吵,咣察咣察,震的众大臣们纷纷要捂起耳朵。

因为只拖了二十个人,速度也比较快。

朱高煦还专门派人在边上用大明新出厂的怀表测速。

时速约十五公里,即三十里左右。

他们五百米跑了两分钟不到。

这个速度还算可以。

但现在只有二十个人,一个车厢,如果要是拖五节车厢,一百个人,速度肯定要大降。

当然,大明现在还早,还有的是时间研发。

后续不但要改变汽缸数,还得研究内燃机。

至于朱高煦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就得看他身体和运气了。

他从坐上大明皇位的那天起,就呕心沥血的为大明进入工业化而努力,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把一穷二白的大明王朝,带入了工业化的进程。

以后的路,就要看他儿子朱瞻壑了。

洪熙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瞻壑进京。

当天入驻东宫,第二天乘马车上朝。

因为朱高煦自己都不怎么上朝,所以平时百官们上朝都磨磨蹭蹭,但听到太子来了,当天京师文武百官早早来到皇城外,大门还没开,就已经在纷纷讨论。

此时经过近二十年的新学,京官们大概还有一半左右是靖难和讨逆战时的老同志。

这些人从小都是学儒学长大的,大伙真是服了朱高煦,居然有把太子藏了二十几年,不对,是快三十年的皇帝。

朱高煦当年起兵前,儿子就不小了,然后皇帝干了二十五年,太子已经接近三十岁左右。

上朝当天,当朱高煦叫出太子时,满朝文武纷纷新奇的抬头。

然后大伙心里都在叫,特吗的真像。

朱瞻壑和皇帝一样魁梧高大,和年轻时的皇帝很像。

太子进京师之后,皇帝朱高煦连续换了很多官员,包括京师和地方上。

大部份都是年纪到了要退休的,换上的新官员,都是太子认识或指定的人,开始为太子铺路。

洪熙二十七年,朱高煦让太子监国,他又开始离宫,没有人知道皇帝去了哪。

朱高煦花了大半年时间,跑遍大明内陆,又去过济州,大员等地。

此时大明的无线电已经铺设到大员,济州,马六甲,最晚年底就能铺到全国各地。

当然,目前主要是各省府和总督府所在的地方,想要铺到各县府,最少还得一两年时间。

皇帝现在虽然离宫,但很多命令都可以用无线电传递,相当有效率。

只要皇帝在各省府内,京师的重要事务都能传到。

而且皇帝带出去的船上就装有无线电,真是走到哪,办公到哪,非常方便。

洪熙二十八年五月,皇帝朱高煦到叶路撒冷省,这是大明控制西亚最西的地方。

两天后朱高煦来到苏伊士府,同时在当地下令,征召民夫,打通苏伊士河。

河对面原本是马穆鲁克王朝的地盘,马穆鲁克王朝定都开萝,原时空奥斯曼帝国在1517年打到开萝,马穆鲁克王朝很有武德的聚集兵马,到城外与奥斯曼帝国决战,结果惨败灭国,全军覆没。

这个时空,大明先灭了奥斯曼,又打到开萝。

马穆鲁克王朝还是集中全国兵马到开萝城外与明军决战,都不给明军攻城的机会。

结果同样是惨败,全军覆没。

大明帝国在洪熙二十八年做了立国历史上影响最不好的事。

征发当地民夫五十万,基本全是后世埃级和约蛋两国百姓,前后耗时五年,克服了无数困难,死伤近一半后,终于完成了打通苏伊士运河的壮举。

而在原时空中,法国人雷赛布成立苏伊士运河公司,强迫穷苦埃级人穿过沙漠挖掘运河的工作花费了近11年,部分苦力甚至施以鞭笞。工程克服了很多技术、政治和经费上的问题。最终花费高达1860万镑,比最初预算的两倍还多。

法国人用了十一年时间,死了十二万民工,完成了苏伊士运河。

大明用了五年时间,死伤二十多万,成为了朱高煦执政期间唯一的污点。

大明在开萝的行为引起了非洲人强烈的不满,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北非到处都是反抗军,而这边是大明控制极西之地,补给和支援比较困难,双方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斗争。

后来的皇帝朱瞻壑一直记着父亲朱高煦的话,无论如何,大明已经占有的领土,决不能丢弃,特别像苏伊士运河这种重要的地方,更是寸步不让。

经过几十年的拉据战,最后大明以强大的火力和源源不断的兵力,终于还是征服了埃级当地。

洪熙二十九年,刚刚从开萝回到京师的朱高煦年满五十五岁,正值壮年,身体也好。

但他突然下旨,禅位于朱瞻壑,自己成为太上皇,再次震惊大明全国。

朱瞻壑登基后,于明年改年号为‘武德’。

这代表着大明将继续以武力为前题,宣扬大明德化。

武德元年开始,大明帝国进入朱瞻壑的统治时期,朱高煦在背后默默的看着,不时的做出指导。

武德元年,大明帝国以五万兵力横扫高丽,半年不到征服了高丽,接着用了十年时间,把一半高丽人移民到奴儿干都司以北,同时在十年内,往高丽移民了五十万汉人和其他各族人。

武德三年,大明帝国以十万兵力横扫东本,用了一年时间征服东本。

此时大明已经有了新一代的蒸汽轮船,开始把东本人往北美旧经山移民。

武德五年,太上皇朱高煦已经六十岁。

武德五年五月初。

“驾”一匹快马飞奔往龙江码头。

后面好多人跟在后面:“太上皇,太上皇。”

大伙纷纷惊叫。

前面狂奔的正是六十岁的朱高煦。

朱高煦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骑过快马,今天突然性起,骑着快马一路奔到码头,身后诸人吓的魂飞天外。

等朱高煦到了码头,就见码头上空黑烟滚滚,三艘巨大的蒸汽船已经在江面上静静的等着。

码头两边全是人,有锦衣卫,京军,还有太监宫女。

同样快六十岁的钟显白发苍苍,一脸紧张的站在岸边。

看到朱高煦快马过来,钟显脑海里不由回想起,当年两人骑着马从京师跑回北平的一幕。

往事一幕幕回到脑海,一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

“太上皇。”钟显几乎泪奔,上前拖住朱高煦停下的马绳:“小心点呐。”

“哈哈哈,朕还没老,还没老呀。”朱高煦哈哈大笑。

他敏捷的跳下马来,抬头就看到一个中年妇人站在船头静静看着他,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徐妙锦年纪也不小了,但可能保养的不错,如今看起来才像四十多岁,比朱高煦看起来还要年轻点。

朱高煦远远看着她,两人相顾无言,心中都是百般滋味。

朱高煦准备横跨太平洋,去北美旧经山,后宫诸妃中,除了已经去逝的李妃,只有徐妙锦愿意跟着他。

他深深吸了口气,扔掉马绳,大步跨上船头。

身后不一会就有好多人骑马到了,皇帝朱瞻壑也来到岸边,所有人都没上船。

所有人静静看着太上皇。

朱高煦痛快的大手一挥:“都回去吧,或许有缘,咱们还能再见。”

“父皇。”朱瞻壑几乎失声痛哭,重重的跪在地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无数臣工们纷纷跪下,很多老人泪流满面。

“呜——”空中突然响起了沉重的呜滴声。

钟显匆匆上船,下令抽掉甲板,三艘巨大的蒸汽船纷纷起航。

朱高煦还在看着远处的儿子。

突然就感觉到身后有人轻轻搂着自己。

徐妙锦把脸贴在他后背,满脸都是幸福,只听到她温柔无比的声音道:“高煦永远与众不同,即便是当皇帝,也如此潇洒。”

朱高煦等了片刻,才缓缓转过身,抓起妙锦的双手,两夫妻四目相望,俱是柔情万种:“妙锦此时此刻,最想干的是什么事?”

徐妙锦眨着美目想了想:“想听你叫我一声-——”

“小姨娘。”朱高煦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