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71章 决不能卑微的求和

石见银山大规模采挖要从1526年开始,前后经历了四百多年,巅峰期年产量一度占据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银山。

除了白银,附近还陆续发现了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各种矿产,可谓矿产丰富,在眼下白银稀少,和铜矿珍贵的情况下,石见银山的价值,变的更加的巨大。

四月初十,盛庸和李友直、冯东等人,牵着马,正在银山中仙山峰山顶艰难的爬行着。

这会银山矿脉还没有被发现,早期开发都是在仙山山顶,这里是露天银矿,非常容易开采,就是产量比较少,而且中国唐代就用的灰吹法精练术还没到东本,所以效率不高。

原历史要到1533年时,周防国大名大义内隆,才从大明学到灰吹法,改进了精练术,使白银产量大幅上升。

盛庸等人到了山顶后,一眼可见地面上全是银矿,到处都是矿坑,所以他们只能牵着马走,不敢骑在马上。

李友直眼都绿了,随便拣起一块看了看:“真是好矿,露天就能开采,东本国占据这样的银矿,居然没什么银子?”

盛庸哈哈一笑,用脚踢了踢:“陛下说东本国提练技术不好,要用咱们大明的技术。”

说罢他又道:“最重要的矿脉还没有找出来,这些不够咱们采的。”

历史上1526由东本国富商神屋寿祯发现的矿脉,但矿脉具体在哪,朱高煦肯定不知道,不过没关系,因为肯定在石见山上。

朱高煦在京师时考虑过,石见银山西面靠海,矿脉肯定不在靠海这边,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中,应该接近早期开发的地方。

现在盛庸正好在东部的仙山山顶,盛庸来后,确定了早期开发的方向是东面,所以他此时决定:“召集所有工匠和东本国工匠,从东开始寻找矿脉,为了效率,咱们用炸药炸山。”

“从这边开始?”李友直有些怀疑:“这边东本人都开采了上百年,也没找到矿脉。”

“正因为开采了上百年,为我们打好了基础,先在东部找,找不到再从南部北部,西部这样轮流。”

盛庸做出决定后,明人立刻行动起来,沿着东部开始先挖出一个个深洞,然后埋下炸药。

轰轰轰,陆续的几天爆炸中,石见银山东部崩塌了大片,相比起东本人人工挖掘,明人的效率就高了很多,就是有点影响当地地貌。

到四月底时,寻找银矿脉还没有进展,但盛庸也不急,一面组织开采原先的露天银矿,一面继续在东部挖下去,他的打算是,每个方向找半年,如果还找不到,再轮一回。

陛下说就在石见山上,肯定是跑不掉。

此时明军两万多人和所有物资已经全部从济州岛运了过来,并从当地掠夺抓捕了五万多东本人。

五月初,盛庸下令,从石见山脚下一里外开始建城墙,组织五万东本人沿着石见山脚下一里处动工。

主要是建一圈包围石见银山的城墙。

石见山西侧靠海,由明军水师驻守,可以不用建,从东到南北方向,约十八里,建一道高一丈的低墙。

墙头能站人,每百步放一门炮,全部放完,大概需要一百门左右,加上其他地方,整个石见银山,盛庸准备至少两百门火炮。

长达二十八里的低墙,到时会把石见山团团包围。

墙内的地方,明军可以屯田四万多亩,其中原本就有三万多亩是当地东本人的,全部明军所占。

朱高煦原本让他驻守石见山,明军从海上补给,但具体让盛庸自己实地观察后决定。

盛庸看后,发现石见银山太好防守,如果真的只要防守石见银山,只需要两千兵马就够。

现在明军来了两万多人,还要顺利开采,就需要战略空间。

盛庸在观察地形后,把防线放到石见银山一里以外,因为石见银山四周还有不少其他山脉,山脉与山脉之间更有大片的农田和平原,还有诸多东本百姓。

他建造十八里长的低墙,把大小山脉和所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连成一片,形成石见银山的外围防线。

整条低墙建成后,墙后有数万亩可以耕作,更拥有大片的战略空间。

但这样的后果是,几乎把石见国地盘占了十分之一。

石见国大名松本全勃然大怒,立刻组织兵马来攻。

但这会石见国整个藩国动员起来,也就三四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农民充任。

明军一个冲锋就把石见国兵马打的崩溃。

松本全没办法,赶紧求助足利义持。

但大将军足利义持,也正焦头烂额,迟迟不能回应。

东本国以足利义持父亲之前,处于南北朝时代,并在十几年前即1392年,由足利义满和南朝谈判,结果两朝对恃,统一全国,正式进入足利幕府时代。

但去年足利义满去世,足利义持成为四代将军,他的声望和威名,肯定远远不如父亲。

关键是,他继位后,因为明廷的回赠,他感觉到羞辱,立刻下定停止与明朝的交易,结果遭到明朝的马上报复。

足利义持在四月份集合大量的水师迎战明军,结果惨败而回,声望一下跌倒谷底,原本正准备从全国各地陆续集合的各大名兵马,纷纷开始犹豫不决。

以至于盛庸四月初进入石见银山,到五月初一个月了,幕府大军还没有来到石见银山。

而石见国大名惨败之后,附近周防国等各国也纷纷保持沉默,没有人愿意帮忙出兵。

盛庸一看乐了,这是好事啊。

东本国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就有个大名,还能自称一国,只要咱们盯着石见国打,其他国未必会自找麻烦?

于是他胆子也大起来,五月份再次出兵,这次往前推进一百里,到处掠夺当地百姓和粮食,石见国顿时又陷入了灾难,大名直接往附近其他国家跑,完全抵挡不住。

这石见国的地盘,还没有大明一个府大。

等于是一个府对抗明军三卫一万多人,那里顶的住。

明军花了一个月,又掠抓了四万多人,然后安排上千艘船,把大批精壮,运往奴儿干都司。

在石见山地区,盛庸保持东本人口在五万左右。

其中一部份挖矿,一部份建城,一部份屯田。

多余掠夺的人口,全部往大明送。

明军只掠夺石见国,从不进入其他国家,这让石见国附近各大名都犹豫不决,不敢乱动。

你要是帮了石见国,明军转头来打我们怎么办?——

京都花御所。

才二十多岁的足利义持盘坐在地上,四周坐拥着诸多幕府的文武们。

所有人脸色都不好看,很多人心里估计都在骂娘。

去年足利义满在时,东本国和大明关系还是很好。

足利义满一死,足利义持立刻改变足利义满的国策,称义满以前对明人,太过谄媚,没有尊严。

足利义满生前,多次进贡大明,自称臣属,语气恭敬,希望得到大明的赏赐,无论是朱棣还是建文帝,还是后来的朱高煦,都对东本国得到了回应。

当时大伙还真是觉的有点低三下四,不怎么高兴。

等到足利义满一死,幕府老将斯波义将等人辅助足利义持,整个对明的态度就变的强势起来。

而现在,他们立刻尝到了恶果,明军突然东征,仅以水师就打的幕府溃不成军。

“我们现在,有多少兵马集合到位了?”足利义持这时缓缓道。

斯波义将看了众人一眼,沉声道:“已经有两万精锐到了预定地点。”

“臣以为,现在谈和,还来的及。”人群中有人突然大声道。

刷,所有人看过去,原来是管领细川赖勇。

细川赖勇的父亲细川赖之是足利义满的亲信,赖之死后,赖勇也被义持疏远,他是坚决反对和大明对抗,致力与大明搞好关系的幕府重要将领之一。

“砰”足利义持重重拍案,怒道:“明人入侵我国,杀死咱们的臣民,掠夺我们的粮田和粮食,欺负咱们的女人,赖勇还要卑微的求和?”

赖勇也不怕,当场道:“臣听说明人有两百万大军,他们能运两万人过来,就能运二十万人过来。”

“臣问将军,我举国之兵有多少?如何抵挡明人的火炮和铁骑?”

此言一出,全场一片安静。

之前大伙敢和明人叫板,是想到元朝东征时的神风,结果没想到这次明人很轻松的把两万多人运到石见国。

正如赖勇所说,明人能运两万,就能运二十万。

幕府举国之兵能有多少?

但足利义持完全不顾,他恼羞成怒:“我意已决,无论如何,要与明人一战,议和的事,以后再说。”

他的意思的是先打一仗,打不过再说。

众人见其坚持,也俱无话可说。

只能赖勇长叹:“若战败,到时由不得咱们了。”

义持不听,依然要求各地大名出兵出粮,准备和明人决一死战。

根据明人兵力判断,明人大概有两万人,所以义持至少要准备十万人。

但各地大名都在观望,集合起来非常之缓慢,拖拖拉拉到七月份,三四个月过去了,幕府才集合了八万不到,义持等不急,准备于七月底开始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