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32章 当然是杀了袁氏兄弟

这边是汉王朱高煦在京师众多据点中的一个。

汉王在京师有很多据点,有商铺,有茶楼,也有民居,且大伙相互不知道对方。

京师的负责人是宋长林,只有宋长林一个人知道所有京师的据点。

宋长林在京师的身份是算命先生,因为很多官家小姐和夫人喜欢到洞神宫求神拜佛。

宋长林的目的是结交和打探消息,但他也不是天天去摆摊,通常三四天一次,没想到今天正好遇到黄樱。

这宋长林也反应快,立马说了一堆好话,说汉王让他在这里等一年也要等,把黄樱说的泪如雨下,感动不已。

宋长林一边安排黄樱往云南去,一边与陈伯商量。

他们已经知道有人在清凉寺杀黄樱,而且是袁义。

因为当年他和朱高煦一起到清凉寺见到的袁珙的儿子观元,而据黄樱说,当天观元主动找到她和春晓,说山下到处在杀人,让她们在庙里多呆几天。

接着袁义上门,把她们带出去,杀了春晓。

袁义的相貌很好认,眼睛特别小,黄樱一形容,宋长林就知道是袁义干的。

袁义是太子的人,他应该不会擅自杀黄樱,背后肯定有人主使,要么是太子,要么是朱棣。

“你有什么想法?”陈伯问。

宋长林冷笑:“袁义和观元都辞官不干,这么好机会,当然是杀了他们。”

不过,当年他们跟着毛雄、典盛杀袁忠彻的时候,没和高阳郡王说,好像殿下也有点意见。

陈伯便道:“派人问下汉王先,汉王要是同意,便杀了他们两个。”

陈伯的儿子陈文也算朱高煦半个谋士,所以陈伯也很有头脑,他想了想道:“如果真是袁义和观元干这事,咱们杀了他们两个,他们背后的人,肯定会怀疑有人在报复,所以这事,还得问问汉王再说。”

——

京师皇城。

朱棣正召集内阁几个大臣议事。

朱棣进京之后,便召解缙进内阁,参预机务,去年三月立太子,今年一月下旬,就在刚刚不久前,朱棣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大明第一任内阁首辅。

同时调入文渊阁的,还有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胡俨、杨荣。

这也是大明第一任内阁成员,当然,这会文渊阁学士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只有向皇帝提供建议的机会,并没有实权。

只是由于他们接近皇帝其工作地方,且在文渊阁所以有内阁之称。

朱棣现在大权在握,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决定了才召六部尚书安排处理。

像之前朱棣召集兵部尚书,分派军将驻守,召集工部尚书,指示新建船厂,都是直接指派,根本不和他们商量。

从另一方面讲,这会六部尚书现在连这些内阁成员都不如,内阁成员好歹和朱棣呆在一起的时间长点,还有建议权。

今天朱棣提到礼部报过来的一件事。

安南陈朝有个叫陈天平的人逃难来到大明京师,说家臣胡氏谋朝篡位,请求明廷出兵征讨胡季犛、胡汉苍父子,恢复陈朝社稷。

众人大臣一听面面相觑,因为去年胡汉苍刚刚向明廷上表,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朱棣和诸臣商议后,便遣使前往安南调查,然后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这才几个月功夫,没想到又有陈朝人找上门了。

解缙这货还是第一个开口:“是否确定陈朝的事情?”

朱棣道,西平侯和云南布政使司也同时上奏,确实如此。

其他人不动声色,都低着头好像在想什么。

解缙突然勃然大怒:“去年谁去安南调查的,当诛之。”

大伙又是无语。

解缙仗着朱棣的恩宠,现在有点无法无天啊。

这会朱棣和解缙的关系正如胶似漆,今天春节时,朱棣当着众内阁大臣的面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把解缙的地位,抬至巅峰。

解缙这人原本就口直心快,现在得到皇帝恩宠,更加无法无天。

去年册封安南国王的是朱棣,派人去调查的也是朱棣,你这话几个意思?

虽然有下面官员调查不清的嫌疑,但你当着朱棣和众大臣的面这么说,总归不好。

解缙说出这番话时,朱棣表面并没啥变化,似乎也没生气。

杨士奇看在眼里,这时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我朝官员到了安南,人生地不熟,容易蒙受欺骗,罪不至诛。”

杨士奇是看不惯解缙,逮到机会赶紧咬一口。

大明官员孤伶伶,不远万里到安南,调查点东西,还不全靠当地人。

被人骗了,也正常啊。

解缙瞪了他一眼,还要据理力争,朱棣挥挥手:“去年事暂且不说,诸卿认为,朝廷现在当如何做?”

皇帝在征求他们的意见,但现场的都是人精。

朱棣刚刚说西平侯和云南布政使司确定了陈天平说的是真,那胡氏,肯定就是谋朝篡位,所以朱棣的心思,大伙已经猜的七七八八。

这种得位不正的人,肯定要好好教训,这才显的我们的皇帝是得位很正。

杨荣反应飞快,扑通跪下,大声道:“胡氏得位不正,欺骗大明,当令其退位让陈,入朝请罪。”

接着除了解缙,其他大臣纷纷都这么说。

只有解缙冷笑道,就这么说是没有用的,当用大军才行。

众人纷纷翻白眼,这会大明刚经历靖难之战,当然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朱棣当天也没表态,等这些内阁成员走后,又招来户部尚书夏原吉。

夏原吉是很有才干的人,朱棣对他非常信任和重用。

朱棣见到夏原吉后,开口就问,户部现在有多少钱粮?

夏原吉一听就红脸了,大声道:“陛下又要打仗?”

朱棣尴尬笑笑,也不在意他的态度。

夏原吉马上摇头:“没钱。”

朱棣好声道:“这次不一样。”

“那不一样?”夏原吉奇怪道。

“安南胡氏,谋朝篡位,得位不正。”

夏原吉嘴角一抽,心想,伱得位也不正。

“俺也不想立刻动兵的,先派人劝一下,如果不听的话,再动兵,你替俺准备着吧。”朱棣和他说话语气极好,完全和在上朝时的威严不一样。

夏原吉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不然不可能被升任户部尚书。

他沉默了片刻,叹道:“安南地处僻远,一旦动兵,必然劳师动众,消耗巨大。”

朱棣道:“未必会动兵,俺会先派人劝劝,胡氏若是知趣,当不想与我朝开战。”

夏原吉不置可否。

隔日上朝,朱棣便叫来礼部官员,由都督佥事,广西左右副将吕毅、黄中,带领五千兵马,护送陈天平回国即位。

在会同馆接到消息的陈天平,立刻叫过来两个心腹:“你们速度回云南,把消息通知西平侯。”

两心腹连夜离开京师,

永乐二年二月,大明派人护送陈天平回安南。

他们从水路出发,一路乘船可到广西,然后在广西由吕毅和黄中带兵护送,从南宁卫往西,经新宁州到太平府。

太平府和安南相邻,这边全是当地土司,继续往西,就进入安南的谅山省。

这边走水路,比朱高煦当初到云南还快,吕毅和黄中二月出发,四月就到了太平府。

四月底进入安南境内,结果在谅山附近的支棱关被胡氏派兵伏击,明军惨败,死伤过半。

历史上胡汉苍也是得到消息后,在这里伏击明军的,还抓了陈天平,但这次刚打起来,陈天平就跑的不见踪影。

明军陷入苦战,边打边退,死伤过半后,吕毅和黄中勉强带着一半兵马逃回明朝境内,但随同的文官皆被杀,陈天平也不见踪影。

六月,消息传到大明,朱棣雷霆震怒,决定发兵征讨。

——

时间回到三月份,陈天平去安南的路上,朱高煦已经回到新平县。

盛庸在这里等待他。

朱高煦说,我安排你到云州去,那边会有三万土司兵马等你,你擅用火器,好好训练他们。

云州除了有三万思行法的土司兵,还有四千朱高煦自己的兵马,俱由盛庸统一指挥。

而平安将被留在新平县,这边的元江府已经开始向朱高煦提供战马,朱高煦肯定还要从那氏手上骗点土兵过来,然后和自己的兵马,组成骑兵,交由平安。

朱高煦心里的最底要求是手上要有三万骑兵,有平安和自己都擅用骑兵,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整个靖难之战,都是燕王带着兵马在打,燕军几乎没有另外大将能独挡一面。

而他一旦和朱棣开战,可以从四川,广东,贵州、广西几个战场同时打起来。

朱棣就算亲征,也分身乏术,最多在一个省和朱高煦较量,其他省份,就要看各自部下将领的水平了。

所以朱高煦只要兵马足够,他对起兵很有信心。

他部下的李远,盛庸,平安,甚至陈文,都能独挡一面,更别说在燕军那边,还有一些暗牌在手上。

把盛庸打发到云州后,朱高煦回到昆明。

刚到昆明,就有人说那荣在求见汉王,已经在昆明等了大半个月了。

朱高煦马上召见那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