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17章 你为啥不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17章 你为啥不跑?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9: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土人小娘们其实很多长的不差,就是皮肤难看点,黑了些,性子大部份都很温驯,因为毕竟大部份土人都是奴隶出身。

朱高煦这招极快的打开了局面,洪铮到后,明军不停和当地土人联姻,越来越多的土人也投入到朱高煦这边,为他屯田种甘蔗。

因为同一个族中的土人,亲戚们都很多,有时娶了一个土人小娘,这小娘家里,能带过来十几户亲戚。

侬郎金终于忍不住,决定找洪铮摊牌。

就在他准备出门的时候,外面却人跑进来报告:“大人,赵郎中来了。”

赵郎中是广南府唯一的汉人郎中,侬氏族人中很多人受过他的救治,与侬郎金关系也不错。

侬郎金大为意外,赶紧出去迎接。

赵郎中进来后,二话不说,直入主题。

“汉王左护卫指挥同知洪铮,想娶大人的妹妹侬阿妹,派我来提亲。”

“啥?”侬郎金一脸不可思议。

侬郎金脸色通红,又羞又怒,他知道这是汉人拉拢人心之举,不由怒道:“这洪铮连我妹妹都没见过,开口就来提亲,不就是想拉拢人心,我妹妹不会嫁给明人的。”

赵郎中劝道:“洪将军年轻有为,是汉王心腹,有心交好同知大人,双方如果联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同知大人三思啊。”

“我有啥好处?”侬郎金怒道,坏处到一堆,我的族人都快被明人拉光了。

“每年给同知大人一千斤盐,一千斤糖,布十匹,另侬氏的粮税,由汉王交一半。”赵郎中直接开价。

侬郎金一愣,表情有点呆滞。

汉王这条件对他来说太妙了,首先他的税粮由四千多石降到两千多石,由汉王交了一半,另外每年最需要的盐和糖得到大量的补充。

但汉王为啥对我们这么好?

“汉王他到底要什么?”侬郎金皱眉问。

赵郎中笑道:“汉王能图大人什么?汉王身为皇族,享锦衣玉食,要啥没有?”

“汉王说只想和云南各族交好,大伙都有吃有喝,不要惹事,他这亲王就能待的舒舒服服,高高兴兴。”

侬郎金信他才怪,但他仔细想想,汉王也的确不缺啥,更没有必要图他什么。

于是十一月下旬,侬郎金妹妹侬阿妹,嫁给明军洪铮。

消息很快传遍云南各土司,震惊所有人。

这是大明朝进云南后,汉人中娶土人里,官阶最高的。

也是土人里嫁的小娘中,第一位土司妹妹。

双方首领联姻之后,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越来越多的广南府土人加入到明人的筑城和屯田中,明人传授他们种田知识,让产量大增,并教他们种甘蔗,同时回收吃不完的糖。

然后明人自广西和安南,把多余的糖又卖出去赚钱。

更多的土人小娘嫁给明人,汉王的佃户也越来越多,屯田越来越多。

永乐元年和二年,广南府、新平县、云州三地先后展开。

——

“轰隆”乾清宫内,朱棣狠狠的掀翻了面前的案桌,脖子上暴怒的青筋根根呈现。

新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惊恐的趴伏在地,身体瑟瑟发抖。

“他们怕什么,他们怕什么,俺难道会杀了他们不成,俺岂会这么做,把俺当成什么了?”朱棣暴怒不止,因为刚刚锦衣卫指挥使传来消息,领兵驻守淮安的盛庸,已经失踪了十天,前往北平任都指挥使的平安,也没有到达北平,且两人全家,俱同时消失不见。

盛庸先被发现消失,然后北平那边一直没见到平安报倒,锦衣卫综合两人的情况,很快查明,两人应该带全家跑路了。

这特么的太打朱棣的脸了。

原本朱棣刚刚登基,地位不稳,还想做做样子,先稳住这些统兵大将,给天下人看看。

原历史上,靖难中抵抗朱棣最激烈的盛庸死在一年后,平安死在七年后。

可见朱棣对两人的恨是截然不同,盛庸抵抗最激烈,所以一年左右就把盛庸弄死了。

现在朱棣还没动手,两人率先跑路,这直接等于扇了朱棣一个耳光。

这也是在告诉天下人,他们害怕被朱棣清算,所以跑路了。

这同样是在告诉天下人,他朱棣心狠手辣,不会放过这些建文大将。

可以说,这两人带头跑路的影响很不好,并且容易给其他建文降将们带去心理阴影。

朱棣越想越生气,狠不能诛两人九族,可现在当然不能这么干。

他还得一口一个在纪纲面前说,俺岂是这种人,俺还想重用他们。

但震怒之后,他还是很快冷静下来。

“锦衣卫有什么消息?”

纪纲赶紧道:“盛庸当天从淮安南门出城,最后见到他是在宝应县,应该是往南去了。”

“平安最后出现的位置在凤阳府,过了凤阳后就消失不见,可能——往西去了--”

凤阳有水道往西,宝应有水道往南,纪纲看来,他们应该乘船走了。

“我已经让锦衣卫看守码头,南来北往的每艘船都会询问,看看能不能问到他们在哪下的船-——”

这大明每天南来北往的船不要太多,这么问根本问不出什么名堂,就算知道他们在哪下船也没有用,下船后人家可以坐马车,或骑马跑,天下皆可去。

但纪纲明知道没用,也要做点什么,不然皇帝会说他啥也没干。

朱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闻言之后,只好装模作样道:“人各有志,你们也不要勉强,即然他们不肯为俺效力,证明俺还是有些地方没有做好。”

纪纲马上伏地,大声道:“陛下千古贤君,宽宏大量,是他们没有福气为陛下效力,这是微臣的荣幸。”

“你起来吧。”朱棣表情严肃的想了想:“虽然俺不想计较,但这事影响不好,其他军将们难免会胡思乱想。”

“微臣已经加派人手。”纪纲道。

他的意思是,我已经派人盯着其他人,保证谁也跑不掉。

朱棣赶紧道:“可不要引起误会,都是俺大明的将士啊。”

“微臣遵旨。”

这会朱高煦要在现场,就会发现,现在朱棣那说话的表情,语气,完全和世子一模一样。

朱棣每次说高煦像俺,像俺,像个屁的。

世子才真正像他。

第二天一大早,盛庸和平安逃走的消息已经传的整个京师都是。

在家准备启程的何福顿时心里一个激棱。

朱棣进京后,先是让三子朱高燧迎娶了何福的侄女徐氏,成为赵王妃。

然后最近又安排何福佩征虏将军印,担任总兵官,镇守宁夏,管制山西、陕西、河南等兵马。

他这总兵官的权还是极大的,节制三省兵马。

皇帝的心腹薛禄也不过节制贵州和四川两省兵马。

但何福在历史上也没几年就被弹劾,吓的自杀死了。

何福总兵官的命令是五天前下的,皇帝让他七日内动身,何福在家里打点了下,又拜见了京师里的一些故人,今天就准备启身的。

但大清早就听到这消息,顿时感觉到隐隐不妙。

“老爷,夫人问什么时候走?”就在这时,家中有仆人上前询问,他们所有人都已经准备好马车,物具,等他下令启身。

何福站原地想了想:“先等等,晚两天再走。”

与其路上被追回,不如再等等,何福有种预感,皇帝恐怕要改变主意。

果不其然,才过了半个时辰不到,外面就有人叫了起来,圣旨到。

何福赶紧摆案接旨。

朱棣果然改变注意,何福仍然佩征虏将军印,担任总兵官,镇守宁夏,管制陕西兵马。

这次山西河南被去掉了,三省变成一省,何福老老实实接过圣旨。

传旨的是侯显,更是朱棣心腹宦官。

侯显假意和何福聊了几句,又言宁夏路途遥远,不好走,何大将军家里人都安排好了吗?

何福马上道,宁夏清苦,怕家里的夫人儿女们吃不消,我就带长子过去。

侯显微笑,赞道:“大将军有心了。”

等侯显走后,何福苦着脸,心中大骂平安和盛庸,你两跑路也不带我?现在还连累了我。

但当时朱棣三子要娶何福侄女,他圣眷正隆,平安和盛庸叫他,恐怕他也不会理会。

这事其实很好的提醒了他。

毕竟原历史上,他在几年后还是被朱棣弄死了。

何福接到圣旨的同时,魏国公徐辉祖也得到了这些消息。

其实朱棣心中最痛恨的人,应该是徐辉祖才是,两家明明都是亲戚,徐辉祖却拼命帮皇帝,灵壁之战前,差点大败燕军,让他功亏一篑。

不过现在徐王妃在活着,朱棣也没动他,进京之后,就让徐辉祖在家里面壁思过,其实就是软禁在家。

但京师中,还有人会经常去看望他,比如驸马梅殷。

今天就是梅殷跑到他府上,告诉他这个消息。

梅殷还道,盛庸接任他驻守淮安时,让我也跑的,我以为他说着玩玩,没想到他居然真的跑了。

徐辉祖则反问:“伱为啥不跑?”

“。。”梅殷一愣,然后道:“我身为当朝驸马——”

“驸马个屁的。”徐辉祖冷笑:“朱棣谁不敢杀?你看着,俺姐姐要是去世,第一时间就要弄死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