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187章 咱们都喜欢跟着高阳王

此时距离朱高煦进京已经一个多月,毛信很轻易的离开京师,守卫掀起帘子没看到有人,直接放行,根本没注意里面会有一层夹板。

两人到了外面后,宋长林和周虎已经牵着马在等他们。

这次他们没敢从龙江关走,沿着河道先往南,从太平府过江,绕了远处。

虽然远了点,但这边盘查没这么严,更没有认识朱高煦的军将,很容易的渡过江。

一路上他们也是尽量绕过大城,走小道,并且重新走了当初朱高煦逃出京师的路,绕道河南避开官军主力所在,重走了韩陵山。

朱高煦到韩陵山,主要这边也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在这里。

比如瞿能的儿子瞿陶,黄俨的母亲,还有他的女人景姝。

走到那条熟悉的窄道,眼前却是一种不熟悉的感觉。

记得上次来时,只是两边都是峡谷,中间是一条半米宽不到的小路。

这次再来变化挺大的,峡谷的上方都有塔楼被建了起来,两侧种了很多新的林树,一路上枝繁叶盛,如果不走近看,已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有个通道。

朱高煦一看就知道,现在这里隐蔽性更好,防御性也更强。

他站在路口左右看看,忍不住问:“这通常多长?”

宋长林傲然道:“一百八十步左右。”

然后又加了句:“只要咱们守着,就算有一万八千人来攻,也攻不进来。”

这是真正的一夫当关。

在没有后世重炮和先进火药的情况下,仅凭明初现有的装备,根本无法攻入其中。

“没有其他路口了?”毛信第一次来,有点不信。

这条通道两边都是山壁,山路又窄,的确不好走。

而且来之前,他们还是和朱高煦第一次来时一样,先要经过吊篮,然后才走到这里。

吊篮可以克服,但这条通道,几乎不能克服。

“东侧的入口堵了。”宋长林道:“咱们几百人挖了一年多,堆了个山出来。”

东侧原本他们种了很多树,还有很坟,形成一片阴森地带,这么多年也没有人,但朱高煦确定这里需要留之后,过去一年多,他们慢慢挖堆,填充,已经把东侧的通道完全堵住。

进来之后,朱高煦感觉里面也和以前不同。

负责留守的陈业是陈文族兄(堂兄),按朱高煦的意思,他重新规划了里面的布局,东边为居住处,西侧为练兵处,南北全是田。

以前韩信在这里囤过兵,所以这山谷中间地方很大,仅他们平整的练兵场,两三千兵马是可以同时操练的。

而这里现在有良田,果园,菜地,还养殖家禽牛羊,如果有两三千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不一会,陈业带着人来拜见朱高煦。

朱高煦高兴的问:“现在这里,多少人了?”

“三百十二人。”陈业笑道:“按殿下的吩咐,我们每次出去补给时,都会注意一些流浪的乞丐、孤儿或逃难的百姓,挑选一些人带进来,教他们读书识字,练兵习武。”

陈业带着朱高煦到练兵场,那边有五六十个少年正在队列训练,用的还是朱高煦自己写的后世队列训练法,他没当过兵,仅有的记忆是大学军训,所以肯定不够完善,但起码比明军的训练要强。

这些少年都是他们这一年多人外面带进来的,绝大部分都是孤儿。

“好,干的不错。”朱高煦很满意。

这些人,可以训练成死士,关键是不停的给他们洗脑。

现在韩王塞已经成为他的后勤基地,隐藏着他最大的秘密。

好在这里安全性挺大,进来要用吊篮,还要经过一百多步的窄道。

想逃出去更是不可能。

比如那瞿陶,刚来的时候,好几次想逃,都无法逃过第一道关,那一百多步的窄道,日夜有人防守,晚上还会封锁起来。

他来了一年多,在塞子里转了个遍,终于知道逃走无望,现在也安心住下。

就在朱高煦来的前一个月,瞿陶和陈文的义女段兰心结为夫妻。

朱高煦第一时间去看了瞿陶。

瞿陶好像还胖了点,大概是这里伙食不错,又没啥事。

不过据说他每天还都紧持习武,不敢松怠。

看到朱高煦来了,瞿陶先是一愣,接着赶紧上前拜见。

“拜见高阳王,我父亲他们?”

他以为瞿能也来了,因为之前听说瞿能战败被抓。

“你父亲不知道你在这,你放心,本王向伱们保证,总会有你们父子相见的那天,而且那时的瞿家,肯定远远超过现在。”

瞿陶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高阳王好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朱高煦看向远处,缓缓道:“我想下一盘好棋,但不知道这结果,会不会如人意。”

“我们父子也是高阳王棋盘中的棋子吧?”瞿陶叹道。

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有些人把棋子用掉之后,就会扔掉,但是我朱高煦,永远不会忘了那些帮过我的人。”

瞿陶微微有点动容,也不知信了没有。

片刻之后,他又道:“我观高阳王在训练死士,都是从外面找来的新人,孤儿--”

“恩。”朱高煦很有意味的看着他,继续听他说。

“陈业他们训练的很好,据说还是用高阳王所写的队列训练法。但是--”瞿陶道:“应该多提及高阳王才是。”

“高阳王或许是为了保密,但是我在想,死士忠于谁,是谁的死士,总要区分清楚才行。”

“哦”朱高煦没想到年轻的瞿陶也会提出这么有意思的话题:“依瞿兄弟的意思?”

他开口直接称呼起兄弟。

“当给他们灌输,高阳王才是他们主人的意志,多年之后,必然深入脑海,成为高阳王的心腹死士。”

瞿陶这么年轻就知道洗脑和宣传的作用,朱高煦以前是为了保密,现在想想,果然有点道理。

这死士练成之后,以后是谁的死士?

陈业的?还是他朱高煦的?

“瞿兄弟说的有理,当如此干。”

要论洗脑和宣传,朱高煦肯定是一把好手,当下他把陈业叫来,示意他以后加强对这些少年上的洗脑和宣传,必须得让他知道,他们吃的用的,救他们命的,都是高阳王的。

朱高煦拍拍瞿陶:“你还年轻,不到二十岁,还有大把的时间,好好习武健身,将来,本王定要让你留名青史,天下闻名。”

瞿陶神色激动,似乎也隐隐期待这天的到来。

朱高煦在韩王塞住了几天,面见了这些年轻的少年,宣示了自己主人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景姝也在这里,他难得抽时间陪了景姝几天。

景姝也是上个月刚刚从南方回到这里,还带着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城,小瞻城已经快一周岁,这么小就一直在外流浪,到现在才看到自己的父亲。

朱高煦每天爱不释手的抱着他,陪了母子俩好几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他在北平城也有孩子,但并没有表现的这样,也是为了给景姝的补偿。

等他离开韩王塞,一路辗转回到北平时,已经是建文四年(1402)年一月初。

到了北平后他才知道,父王朱棣在去年十二月初,带着大军再次出征,此时已经在外与南军大战。

而朱高煦刚刚九死一生从京师回来,心里也实在气愤燕王让他去谈判,所以趁势在北平休整,反正燕王也没有叫他。

并且他回来后发现,这次燕王出征,又把他的藩骑李贤一部给调走了。

李贤部最早跟着他时,有一千多骑,和燕王打了个东昌战役,死伤惨重,余七八百骑,之后与南军大战,抓了一些南军那边的藩骑,补充过来,又凑齐了一千多。

但李贤等藩骑已经对燕王颇有怨言,因为燕王打仗老一套,就喜欢用骑兵去冲锋,特别还喜欢冲步阵,这是明军的长处,可不是藩骑的长项。

他们藩骑对朱高煦很认同,因为朱高煦就喜欢利用他们的长处,蒙古人的骑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一直缠着敌军掠射,决不乱冲敌军步阵。

这天李贤的族弟李存(蒙古名白阿哲)就带着两亲兵来到朱高煦府上。

上次大战,他腿上中箭,这次留在北平养伤,听到朱高煦回来,李存带两亲兵,还拿了些奶制品上门拜见。

朱高煦热情的把他请进府中,开口就询问他的伤势,又拿了些贵重的药品,李存非常感动,不由叹道:“这次燕王又叫我哥出兵,其实我哥哥他是不愿意的,但没办法,不能让高阳王为难。”

这话听的朱高煦眼睛一亮,李存这意思,李贤和其部族默认着归属朱高煦,朱高煦才是他们的主子。

“正因为两位将军部下精猛,我父王才想用到两位将军。”朱高煦板着脸道:“希望他们平安归来。”

“燕王根本不会用咱们的兵马,只会硬冲。”李存这时直接破口道:“还是高阳王用的好,咱们都喜欢跟着高阳王。”

朱高煦顿时表情尴尬,左右看看。

李存这性格很直接啊,开门见山道:“高阳王怕什么,这是你府上,还有谁会偷听?”

朱高煦苦笑:“李将军说到我心里了,但这话,在外面可不能乱说。”

“当然,我也是当着高阳王的面才一吐为快。”

李存这性格很豪爽,与王彦的收敛,李贤的稳妥很不相同。

当天和朱高煦说了很多,临走时,李存想了想道:“高阳王二月初八有没有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