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我的大不列颠帝国 > 第二章休斯.史密斯男爵

我的大不列颠帝国 第二章休斯.史密斯男爵

作者:兰彻二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休斯.史密斯是个三十多岁的严肃男人,浑身布满伤疤,一身的大块头的肌肉看起来十分威武。他拥有一头灰银色的长发,一双浅蓝色的双眸在粗浓的双眉下炯炯有神。饱经风霜的脸颊在寒风中更显的英俊不凡,妥妥的中年帅哥一枚。

爱德华慢悠悠的跟随伊丽莎白走出爱舍丽宫,身旁的两个小侍女急忙前往马厩去,牵着爱德华心爱的小马驹跟着。小马驹属于温血的卡巴尔德马,是16世纪英国流行的马种。适合长距离奔跑,属于大器晚成类型的马匹,起源于欧亚大陆北部高加索马种,成年马匹体重足有950英磅。体型上是小型马,当然是跟欧洲相比。它是北高加索地区培育的山地马,性情温顺,步履稳健,具有在浓雾和黑暗中寻找方向和寻路的能力。它们非常刻苦耐劳,以长距离持久力雄厚见称。

小马驹被爱德华取名为亚瑟,呵呵!这就属于他的恶趣味了。亚瑟拥有一身雪白的毛发,被侍女们梳理得白的发亮,甚是漂亮。一岁多的亚瑟对于能出去溜达很是欢快,脚步轻快的昂着小马头跑到爱德华身边,撕咬着他的衣袖不放。“好了好了!知道你憋得慌,这不是带你出来了吗?”小马驹好似听懂一般,撕咬的力度小了不少,但仍然用小板牙摩擦着。“额,好吧以后每周带你溜达三次,在王宫外面!”爱德华无奈之下做出了承诺。

这样之后爱德华才脱身,而伊丽莎白公主正停下脚步饶有兴趣的观赏着爱德华的窘迫。

伊丽莎白公主诞生于英国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服侍者。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珍・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伊丽莎白是1537年出生的,大爱德华四岁,与爱德华很是亲近。

两人打打闹闹的来到了王宫的校场,而这时的史密斯男爵正在训练几十名十几岁的年轻小子。男爵一脸严肃的紧盯着他们练习排列上马冲刺,小伙子们在男爵的严格训练下绷紧了脸色,不发一声。

鉴于史密斯男爵的勇武,亨利八世任命他为宫廷侍卫长,统领着五百宫廷侍卫。这也是整个王室的所有武力,常备的武力军队。他们由一些贵族们的除长子以外的次子构成,自备着马匹和铠甲兵器前来效忠国王陛下,期望在战争中获取功勋,赢得封地。

按照中世纪的规矩,贵族效忠于册封其的贵族,流行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铁律。而附庸须在战争时率领军队随从作战,所以国王就没有长备军队,还有就是国王也养不起呀!

中世纪时国王与贵族共同管理国家。国王分封大贵族于各地,贵族须效忠于国王,而大贵族又分封小贵族,一层又一层,从而构成中世纪整个国家的统治基础。

贵族顺列:骑士――男爵――子爵――伯爵――公爵――国王。这是整个英格兰的统治力量,理论上骑士与国王地位相同,国王也不过是个大贵族而已,当然这也是理论上。

大家发现没有,为什么没有侯爵呢?

伯国:county,公国:duchy和侯国:margravate。这些封建feudal体系始于法兰克王国宫相铁锤查理时期。法兰克国家的爵位原本不可世系,但在加洛林王朝灭亡后,拥兵自重的地方爵爷们则趁机割据一方发展世袭制,形成后来的国中之国(早期德意志的中央集权得以维持,他们的公国很晚才出现世袭制)。中世纪最常见的就是伯国,伯爵count/earl原来是指日尔曼各国王的左右手,被分封地方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这些地方长官集司法,军事,税收大权于一身,渐渐形成伯爵这一封建阶层,分封时给予很大权力,也成为封建体系中的高层,所封的地区就称伯领,可以初步类比为中国唐朝的节度使。

在王国解体后他们拥兵自重建立独立的伯国。公爵dux原来是指罗马帝国时期镇守边疆的军事统帅,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这种称号保留下来,成了帝国的封疆大吏的头衔:在主要的封建国家中:德国的公爵来源于日尔曼部落的领袖,他们为了抵抗东法兰克灭亡初期的马扎尔人入侵,各自统率本族的军队镇守一方,为此被君主授以罗马时代将军头衔的殊荣,以彰显尊贵。在法国,公爵也主要是封给那些某个部族专有区域的领袖,有时节制多个伯领,而其他地区以伯国为主。在英国,公爵的称号在爱德华三世后才诞生,是用来封给王子的,实际上与伯国相同,只是表示地位稍高。此外,东欧和南欧的国家受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较大,他们的很多地方领袖受皇帝赏赐的公爵头衔而也称公国。公爵duke的位阶仅次于王子,公爵所统辖的领地称为公国。公国有较大的权力,公爵在自己的土地上行使司法仲裁,税收权力,同时保有自己的军队,公爵下面可以继续分封更小的领主,诸如子爵,男爵等。

公国,伯国,侯国都是由国王直接给以分封,实际上主权就像东周的诸侯国一样随天子的势力而变化。其后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领土太小,不再称国。打开中世纪欧洲的版图,会看见很多伯国和公国。这些能够标在地图上的国,一般都是主权国家,它们往往是因为历史原因,脱离了国王的权威,由当地受封的大贵族管理并具有各种主权,但是显然达不到“某一民族的国家”这个水准,他们按照自己受封的头衔称公国或伯国。这些军阀式的大人物拥兵一方,自成一国,在中世纪的历史中发挥着不小的影响力。另外,因为公爵的高级头衔和军事性质,很多并未受封的军阀式国家都称公国。

侯国的概念一般在德国才有,指的是那是频繁交战的边境,为此在那里专设一个侯国军事区,侯国的首领是侯爵marquis,最著名的两个边区侯国是勃兰登堡(后来形成普鲁士)和奥地利边区(德语中是东方边区的意思,后来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基地)。其他封建国家后来也偶尔出现侯爵称号,但是一般作为一种补充而很少分封。

简单得说事实上侯爵一般是指边区伯爵。他们因为边区战事紧张,所以地位不同寻常,因此提升为侯爵。因为是边区,自然比通常的伯爵数量少了。当然也有其它原因,但这是重要的一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