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门老枪 > 第168章:武(舞)者如风

北门老枪 第168章:武(舞)者如风

作者:北风2024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警察在老警察指使下,用喇叭喊话:“要进城的抓紧,不要光顾着看热闹,戌时进城,亥时不候,要进城抓紧!那位大嫂,你要不进城,别碍别人事!”

“我进!我进!”

老警察站起来,把帽子摘下,“枪声够密集的,这是要干什么?”他身后,进了城一拐就是坎儿井胡同。

梁一纹从塌河谷地回来,就一直在等待消息,可是偏偏就没有人联系,报上也没有消息,难道传得神的那批武器,是子虚乌有?那家指定的报栏,她每天至少去一次,有天在胡同口碰上三德子或小鼻涕。

“姐,什么时候才能跟着你发财?”三德子在那儿㧟头。

“快了,有些耐心嘛,货从北边过来,要经过日本人关卡,时间上会慢一些,有消息,我通知你!”

“姐!姐!还有我!”小鼻涕追上来。

“少不了你,你还等着娶媳妇!你的银侠有没有找你?”

“找是找,可就是吃不到嘴里,刺挠人难受!”小鼻涕还有些害羞。

“好饭不怕晚,凡事急不得!”

郑一洋从汽车里下来,戴着墨镜,他看着梁一纹有些发呆。

“先生,你找谁?”三德子走过去,“你贼眉鼠眼,你要干什么?这是我一纹姐,我告诉你:这片目前归我管,不准你乱看乱打听,我看你不象好人,有良民证吗?开个汽车就很了不起了?开走!这儿不是你呆的地!”

“我没有良民证,有工作证可以吗?”

“你在哪里工作?”

“就那里头,最高楼那一片!”

“蒙我?我怎么没看过你?”

“刚从上海来!”

梁一纹哆嗦一下:莫非他就是?

两个人对视一下,郑一洋微微摇摇头,然后,一头钻进了汽车,呜嘟滴滴,然后扬长而去。

朱克俭是西凉城里一面时髦的旗帜,二十年前,这个时尚的上海人,把那种有节奏的旋转,称之为舞的东西,带到西凉来,从冷眼旁观的排斥,到走近了,接受它,并开始喜欢它,二十年打磨,就象磁铁吸铁屑一样,在它的周围,团结吸引一大部分年轻人,西装皮鞋同样成为时尚,旋转,花式的旋转,象万花筒,因色彩斑澜吸引一大部分人,它调节改变了西凉人的思绪,那些较早接受它的人,身材一流,舞何尝不是一种渲泄,既取悦于人,又锻炼了人。

朱克俭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半百,他见证西凉城的变迁,有些老,但老得苍劲有力,他的腿脚,他的手臂,随便一伸一缩,有舞的美,其灵活和灵敏,可以穿越岁月的缝隙,有延伸生长的痕迹,羡慕他的活力,一分不可多得的洒脱,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着其人的曼妙,它象精灵,附身而生。

很多人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潇洒,不是轻浮的烟状的飘逸,许多动作,软软地象是烟状在飘,做起来不仅困难,而且达不到他的那种程度,才明白:功夫真的不是虚拟,妙笔才能生花,故而熟才生巧,他的舞,有时如惧风,来时潇潇快如闪电急如风,有时又轻如一片羽毛,飘飘荡荡,如同一片秋叶,他的舞,从嫌隙间看到舞者炉火纯青的技艺,雅就从举手投足中飘出来,想低俗,找不到那种媚,那种撩,只有舞过,才知道差的不是一点点,它空灵,它奔放,它展扬,丰厚的味从那里散发,直到现在,男人羡慕朱克俭,他天生为舞而生,叹为观止,别人的皮毛,相形见拙,女人惊艳,舞之华丽,舞之风雅,象游龙伴着惊凤。

西凉城大街小巷,都有朱克俭粉。但朱是俗人,却活出了仙人的境界,不媚俗,不入俗,俗可以象风,吹过他的身体,俗可象雨,打湿他的身体,太阳会晒去潮湿,风会把带有雅的气味让它在空间弥漫。

他是俗人,也娶妻,也生子,但食五谷,也贪六味,但那分与生俱来的雅,就象风,就象打开瓶的酒,弥漫着,总有知音陶醉其中,舞者之魂,令观者动容,其肢体语言,完美叙事,其解之深,其解之圆润,象舞在旋转,他象一股清风,更似一股清流,吸之闭眼,体会那种舒适与惬意,如风抚身,如水沐浴,许多女人想拥有这份惬意与高雅,抛媚撒情,肉的钩子,欲的钓线,要呼之气味,亲之肌肤,垂其灵,裹之魂,朱不以之所动,藏目的者教一两回,拒之诱,且渐行渐远,再见之时,形同陌路,漂亮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风月场上有人沉醉,唤之不醒,自甘坠落,如朽木之烂,拧捻成灰;有人逢场作戏,游戏人生,身之败,名之劣,劣裂之缝可行马,可淌水,就如水不舍昼夜而逝,其情已伤,其魂早死,臧姓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行尸走肉的含义意概于此。有人自清坚清,虽亏于身,断于利,损其形,有时任人污,不改其行,清者就自清,乃若干年后,其躯虽隳,其名仍能任由世人演义,成圣成仙得道,被后人津津乐道。

同为上海人的陶泽如,平时虽有交集,道不同不相为谋,言深交浅,那种交情如同浮萍,聚少散多,偶有书信来往,一鳞半爪的联系,象延长线,时断时续,若有若无,那是一条存在于梦境中假想线,他们一个是舞者,别一个是武者,舞者集当时上海来自于西洋多种舞,朱克俭是集大成者,舞都上海盛行开放之风,在上海舞界,朱克俭算得上是翘楚,那里舞厅老板曾花大价钱聘请他,他却自甘寂寞,从上海这种国际大都会来到穷乡僻壤西凉县城,硬生生让舞这种东西扎根于此,落地生根,舒枝展叶,从排斥到接受,甚至到今天不会舞成为一种落伍者,二十年浇灌,舞之花已经扎根西凉,开得艳艳灼灼。

朱克俭习舞传舞,来西凉,许多人不解,解之牵强附会,但他扎根西凉二十年倒是令人生出敬佩,仅仅是因为舞吗?解释不通,背后原因不得而知,人的行为不能用“合理”曲解,人之复杂,杂出人想。闲暇之余,逛西凉,吃美食,讨论时下之种种,做一个普通人,优哉游哉,媳妇陈氏,来自上海,貌美倒是次之,贤良淑德,品质贵重,相夫教子,虽大门出二门迈,不扯闲话,不做有伤风化之事,育有一儿一女,皆如竹而生,亭亭玉立,如花而怒放,其美其形,行为举止,皆得朱陈亲传亲授,不欺生,不凌弱,扶危济困谈不上,出手相帮偶尔之,散枝开叶长花要结果,未来可期,身教胜于言传,夫妻相携相吸,外人虽百般之能事,尚不能拆更不能解其关系,曲张有度,纵横于人际之关系,岁月如河,更如歌,它在流淌,更在吟唱,其曲其调,则扬扬兮如地之正气,扶摇直上,其律则跌宕起伏,那波那折正是委婉如溪水,流淌过,更润泽过,相得益彰,二十年波澜常惊,惊之处,其喧啸象浪花,在旋涡深处打转,虽有徬徨,但只是激起浪花,花开花会落,落下之后,仍一如既往前行。

武之术,古而有之,但门派各展所长,皆清高自傲过,自视正统,陶泽如生于上海,长于上海,武者荟萃,吸和纳,形成了南北方兼修武术之门派,且与杜氏心武相友善,趣味相投,武德人品相近,虽不能日日相伴,但作为自然门之门外弟子,深受武当道人徐清虚之影响,独独似金鸡独立,有别与上海武学之杂家,习武除了健身,还能削强济弱,杜氏培声炙手可热,十里洋场,哪个不仰之鼻息,虽是后起之秀,但其声旺远超黄金岭,杜氏曾三次着人下贴,与之互通有无,但陶泽如看都不看,直接当信差面扔火炉里,换作旁人,早已经被青帮教训,不死不伤,也远遁上海,而陶安然无恙,是其运气使然?非也,是其德其行,扬中华之国威,助国人不受欺凌,其魂其魄弘扬武者之正气,其气飘飘然,悠悠然,虽气若游丝,但那是扬清抑浊,泱泱之大国,国之正气,骨之正气,必沸沸扬扬,天地相存,人居其中,不撼天动地,枉走一遭。

没想到杜培声不但不生气,一顶小轿子,抬着他,晃晃悠悠,亲自临门,这是天之面,地之礼,惊动上海滩。那些人纷纷猜测陶泽如路数,但自此以后,陶泽如引杜培声为知己,相交甚欢。

一纸书信,如秋叶之飘凌,落在朱克俭手上,不日,陶氏将陪杜氏之培声,亲临西凉。象惊雷,在艳阳高照之天空下炸响,杜氏源何要涉足弹丸之地西凉城?是什么牵动这颗伟大心灵,要趟一趟浑水,走西凉的?这事不能小,小了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要么平风浪静,要么血雨腥风,纸上没有透露何事何因,朱克俭隐隐感到与自己有关。

信上还提了一件事,那就是顺道会去龙泽县焦原镇上看他妹妹陶岚。

陶岚给朱的印象不是太深刻,象影子和照片堆叠,一个刷把头,头发太细且焦黄,肤色如熟麦,大鼻涕一吸一坠,瘦小且无形,她是怎么种子一样散乱土木镇的?嫁?远嫁?不太象,记得去过陶家,那时陶妈妈还戴着个大镜子,肤色白皙,硬是逼着陶岚学钢琴,那时陶家小院是如此温馨,那种柔软的乐板,象布一层层放下,一层层折叠,小陶岚纤细的胳膊一趴一天,由音乐堆叠的板子,一块块打在幼小的身体上,那种震颤、那种摇晃,身不能支,力不能支让人怜惜,吞鸭式的塞和灌,让陶岚泪水在眼眶打转转,朱克俭那时不理解陶妈妈为何如此残忍,现在早就明白个中曲直,木不钻不透,人不学无为。

2

他的心慌慌地,陶岚如果远嫁焦原镇,那是怎样一个男人的牵引?

落信生信,朱克俭查阅地图,画出了线路图,象一只飞鸟,一纸书信,出西凉,去上海。

陶岚接到信,泪流满面,想不到哥哥会拐个弯来看她,幸福得脱帽扔帽,并且想喝酒,还想向人倾诉,巩德明已经好些日子不来了,他都在忙些什么,她并不清楚,她仰躺在沙发里,不再想动那些乐器,器动之则响,其委婉,其激越,其亢奋,其缠绵,不再吸引她,她怀揣幸福,等人分享,偏就不来一个人,她生怕幸福飞了,泪水,喜极而泣的泪水,绷不住,只流泻,释放重量,她才会平静,她是旭日东升下一抹最艳丽的彩虹,因色彩精彩纷呈,别人不敢直视,太过炫目,能亮瞎眼睛,出淤泥而不染,巩德明就象一个巨大的玻璃罩,把她罩在里面,在私欲横流的焦原镇,允许远观,不能近瞧,对于那些想要触摸的手,随时可能被竖在上面锋利无比的刀砍断,天鹅肉虽香,岂是凡夫俗子可以吃到嘴的?浑不愣的巩德明尚且觉得自己太俗太烂,不配和陶岚有染,所以在乱相丛生的时代,他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他要在歧路上重新抉择。

长谷川天一和香川幽兰接到影佐祯昭从上海打来电话,要他们临时放下手中一切工作,立马返回西凉城,准备隆重接待杜培声一行,这时他们在清仁府的工作刚刚有些进展,正要深入下去,这个电话击碎了长谷川天一正在酝酿中的计划,他把卷宗往桌上一摔,“这上头真是他妈乱谈琴,一个中国土著,一个江湖大佬,要我们放下一切,并且隆重接待!并且是为了一场风花雪月事,脑子进水了吗?我的时间是为他服务的吗?”他抽出一支雪茄,旁若无人点燃,“他妈的狮子沟大败,教训还不够深刻?”

山口木芹看一眼一本正经的堂本木泽,把笔在脸上敲两下。

“山口小姐,请你把浅仓君找来,让他另请高明,老子不干了!”

“要就去吗?”

“立刻马上!杉山元那个狂妄的家伙提出‘三个月亡华’,就这互相扯皮的鸟速度,三年都不行!”

山口木芹站起来,吐吐舌头。

加代秋子耸耸肩,看着堂本木泽依照如此专注的样子,倒是香川幽兰很随和,“或许大家都累了,有了情绪,可以理解,稍微休息一下,长谷川君,我给你倒杯水!”

“屁话太多,小心着点,弄不好还得送你去张家廉那儿给人点烟泡!”这凿凿之言,意在揭人之短,宣泄私愤,小人之心态。

香川幽兰僵在那儿,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骄横无品的长谷川,可是杀死过他的未婚妻,这家伙就是茅厕里的石头,臭得无厌,硬得硌手硌心,吐吐舌头,慧及不寿,这家伙一脸死人相,这种天才人物,实在不是她能驾驭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