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北门老枪 > 第141章:见缝插针

北门老枪 第141章:见缝插针

作者:北风2024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你去过小孤山吗?你知道怎么走?人家待见你吗?到时候,别碰了一鼻子灰,还说不知道!”黄安心里总是不安。

“你都没有勇气去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

“我觉着黄老弟的方法值得一试,是,所有人都知道:日本人厉害在于飞机,也不能说没有人想过去炸飞机,可这些人的想法只是蓝光闪过之后,并没有付诸实施,叹一口气拉倒,知道为啥?理一理:困难确实太多,眼是孬蛋,手是好汉,没行动,先愁上,这事还能成吗?就象当年灭单无霸,多少好心人反对?可是黄兄弟还是义无返顾,最终让他干成了,这意味着什么?也许就是我们几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说不定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我们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不行,我们可以打道回府,就彻底断了念想!困难在前面,你不试,永远都不知道行不行!”北风拍拍黄安,“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对黄老弟有信心,他的眼光一直超前,这些年,大家一直跟着他,日子不是一直往崭新了过?”

关键时刻,北风这样一席话,让大家吃了定心丸。

月色如水倾泻,在这样的月夜里,每个人心里都在摩拳擦掌。

果不其然,太阳已经普照大地时,围沟外面已经排了长长的多路纵队,吊桥还没有放下来,那些等着进城和出城的人,都在焦急等待,警察和戴着钢盔帽的小鬼子,三五成群,端着枪,在岗楼上耀武扬威,看着下面多如蝼蚁的人群,发出鸭嘴兽的怪叫,那些警察乐得屁颠屁颠的,站在城门楼上,不断清嗓子,或是给日本人递烟,上火,日本人叽哩呱啦,神气十足吞云吐雾,“你的良心大大地好!”。

“这帮兔崽子,在中国人面前充大爷,在鬼子面前当孙子!”黄兴忠坐在马车上,吐口唾沫。

“这他妈的得猴年马月才能开城门?眼见日上三竿了!”黄安用手遮挡太阳,把土布褂子上头布钮扣解开。

谁家的驴,在人堆里呼呼啦啦尿开了,那骚骚的气味冲天,有人捂着鼻子,有人开骂。

“谁家的小祖宗,这是要给大家伙上道开胃的菜,听这声,那东西跟水管差不多粗细!”人群一阵悸动,太阳有些烤人。这时沉重的大吊桥,从上面“咣当---”一声砸下来,尘土飞扬,那气浪毫不客气扑人身上。

大门洞开,东门边出来一队鬼子,西门边出来一队警察,中间立刻竖起活动木栅栏,进城的走东门,出城的走西门。

“各位,各位,太君已经发话了,无论是进城的,还是出城的,一律拿好由皇军印发的良民证的,以便快速接受检查,没有的一律不准进出……”小警察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扯开嗓子喊话。

“良民证,我有!在这儿!”有人晃动着手中良民证,“快点儿放我们进去,要不然,就误了开市!”

“谁没良民证?也不会往这儿凑合,你说是不是?”

……

黄兴忠掀开斗篷,拍拍腿边的几个酒坛子,“饮驴的酒水,我是备下了,看来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了,我说各位,稳着点,不要慌!”

2

“慌是不会慌,再说,咱又不是第一次见日本人!”达子装出信心满满的样子。

“还不慌,你腿抖什么?”黄安看见达子双腿一阵阵痉挛。

“我抖了吗?我哪儿抖了?你哪只眼睛看见它们抖了?”达子把双腿往一起缩,象风中之竹。

“都不要再说了,听我的,一切看我的!”

挨了好一会儿,终于等到他们了,黄兴忠从车子上跳下来,其他几个也跳下车。

“你们的,什么的干活?”一个日本兵抓着枪,雪亮的刺刀,斜斜贴着黄兴忠的胸,马儿却伸出腥红的舌头,友好地舔着日本人军靴。

黄兴忠陪着笑脸,指着这些人:“太君,这些人都是我的伙计,我们是酿酒的,我们带着样品,来找销路的!”黄兴忠拿过那坛没有红纸的酒坛子,打开干涩的猪尿泡,把那坛子酒送到日本人鼻子下,“太君,你闻闻,纯粮食酿造,不是吹,绝对的,饮驴!”他举起坛子,就势吸咂一口,并且意犹未尽舔舔下巴。

“陈君,你的过来!”

随着日本人一声吆喝,从栅栏后面,跑出来个人,形象还算伟岸:“太君,有何吩咐?”

“他们的,什么地干活?”

“太君问你们话,要有实据实回答,撒谎的不要!你们这群人是干什么的?别对我讲你们是种庄稼的,皇军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我看你们不象!”姓陈的翻译官围着黄兴忠转了一圈,上下打量。

“我们都是良民,大大的良民,府哪儿?待会儿我们办完了事,专程去府上拜访!我们就是做酒的,要不你闻闻!”黄兴忠把酒坛子送到陈翻译鼻子下,“绝对的好东西,酒是粮食精,这东西不仅解愁,那得往深处了喝,还提神醒恼,当年刘伶为了酿造它,把自己醉得不行不行!”

“小蔽处不大,狮子胡同!”

“好嘞,晚上我做东,我这个人喜欢交八方朋友!”一只手拎着坛子,往陈翻译鼻子下送,另一只手,把十块大洋放陈的衣兜口袋中,叮当有声,“陈大翻译,你这个朋友,我黄兴忠算是交定了!”翻掌拍几下口袋。

“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

“一回生,二回熟!”黄兴忠见火候差不多了,就拍拍他的肩,“陈翻译,就请你给太君说说!”

陈就走过去,叽哩呱啦人说了一阵,日本人脸上乐开了花,并且去车子上拍拍,要抓起一坛子酒。

黄兴忠忙上前按住。

“你的什么地干活?”日本人很不爽。

“太君,太君,这里的好!”黄兴忠举着开口坛子。

日本人用日语问:什么意思?

黄兴忠上前解释说:“这是原汁原味,那边几个坛子全部掺了水!”的确如此。

陈翻译又是附在日本人耳朵后一阵叽里呱啦,日本人那张阴晴不定的脸,笑逐颜开,走过来,用拳头在黄兴忠右肩头轻捣几下,“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商人,狐狸的,狡猾狡猾的!”日本人挡不住酒香的诱惑,举起坛子就“咕咚咕咚”喝了起来,酒液顺着稀疏的长长的胡须,象屋檐滴水,离离拉拉,“尤西!尤西,よし、よし。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竖起大姆指。

“他说的是什么意思?”黄兴忠笑着摇头。

“他夸奖你的酒是好东西,要谢谢你!”

“谢就不用了,饮驴的东西,能不好吗?”

“你说什么?”陈翻译脸色一寒。

“银驴,银驴!你也许听偏了,是这酒的名字!源于内蒙古的闷倒驴一个分支!”黄兴忠一本正经,若得众人哈哈大笑。

“他们的,笑什么?”日本人放下酒,“你的,大大地好人!”

“对!,良民,良民!”

几个人重新爬上马车,就进了临江城。

“黄老爷,我们晚上真的要去上那个梳着汉奸头的陈翻译家?还要请他吃酒?”达子赶着车。

“这是块最趁手的敲门砖,什么叫机会?虽然我们还不了解这个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交往,没有这些人帮助,我们就是瞎子摸象!”

“我听那叮当声,那大洋怕不少于十块,肉包子就这样打了狗,多可惜呀!”

“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哪里懂得:没有金弹子,打不下巧鸳鸯的道理?我告诉你:这要铺路,就得下些本钱,可以一用;二用;三用,明白吗?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这些人官不大,知道得却不少,就象巫婆,通着人和神,等着吧!”黄兴忠扬脸上天,长长舒一口气。

晚上,月牙弯出了韵,妩媚到骨子里,虽然气浪还在东游西荡,但明显比有太阳时,要凉爽一些,蚊子象麦糠扬在半空,在嗡嗡声里翩翩起舞,狮子胡同不大,青石板铺就的路,经年迎风历雨,油光水滑,地方黄兴忠早就打听清楚了,所以尽管天擦黑,道路不太熟,但找起来,也很容易,达子和黄安拎着东西,走在后头,北风和黄兴忠打头,其他人在中间,陈家不算贫穷,但也算不上特别显贵,门前有一对不大的小石狮子,尽管在黑暗中怒目圆睁,张牙舞爪,但天有些黑,看不见什么,门脑上上书俩字“陈府”,大红灯笼就挂在外头。

“就那儿!”黄兴忠快走几步,先北风而至,“咚、咚咚!……”就是一阵敲门,听到里面有狗狂吠,黄兴忠把耳朵贴在木板上,既听不到脚步声,也听不到人语,然后,退后几步,上下看看,自言自语:“是这儿呀,没错呀?”上去又敲,这一回不但听见有人说话,还听到了脚步声。

“嘿!这回有戏!”黄兴忠转过身子,对后面人说。

听见仿佛的狗吠,人语分明,脚步的杂乱,心嘭嘭然。

“谁?是谁?”听不出这声音的归属,但铿锵有力,不容质疑,有些生硬,掉地上,没有跌碎,囫囵滚个几个身。

“黄兴忠,和陈大翻译有约在先!”

“白天怎么不来?这夜色苍茫,就不怕不安全?”

“有陈大翻译罩着,能怎地?有惊无险!”

“我们家老爷人微言轻,恐怕没有你期望的那样:要办什么过格的事,还得走日本人的门子!恐怕耽误你的正事!”猛一拽,拽个门响风进,开门的人,四十岁上下,高大弯曲,象骆驼笨拙,见是几名壮汉,面孔生得很,“你们是……?”

“陈翻译在吧?”

“在是在,刚从日本人那里回来,没顾上吃饭,正在洗澡,太太和佣人正在厨房忙着,你们这时候来见,是不是有些尴尬?”这种人忠实得象一条狗,处处防着外人。

黄兴忠一举嘴,示意达子和黄安:“一点儿意思,不成敬意,成望笑纳!”

达子和黄安从北风身后走出来,这拎的是大包小包,看得出来访者既是道上的人,又出手阔绰,不拘小节。

“我就是个看门护院的,陈老爷是我们老陈家的一把大红伞,是我们陈家祖林上冒得第一缕青烟!我代我们老爷谢谢你们,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都进来吧!”他接过达子手中的礼,“各位请!老爷,老爷太太,有贵客求见!”这声音,象要爆炸的鞭炮,哧哧燃烧,心撞击着热情,热情飞花碎玉,似烟花耀眼寂寞,左右两手的礼物,象秋千往不同的方向荡漾。

北风感受着这儿雅院静室的气韵,有竹婆娑,有花夜怒。

随着一声声咋呼,陈品章甩甩潮湿的头发,把白边眼镜戴上,穿着宽松布满条纹的家居服,靸拉着熊掌一样松软的大拖鞋,鞋很大,却很轻,质地是棉布,但没有重量,一看就知是东洋的东西,在电灯下,煞有介事地半仰躺在摇椅里,手里拿把黑纸扇,有节奏驱赶着蚊子,“慢着点儿,我跟你说过多少回了,天塌不下来,你慌张什么?你下去吧?”陈品章这时候斯文起来,“各位,都请坐,深夜造访,有何赐教?”

黄安学着佣人,把礼物放在茶几上,退后到一旁。

“各位,远道而来吧?看着面生,有何敝人可以帮上忙的?”

黄兴忠见陈品章装作不认识,也就不客气,往旁边沙发上一坐:“看来陈翻译是贵人多忘事,上午我们在城门口见过面,我们相约今晚一起吃酒,怎么?你忘了?”

“那倒没有,只是……?”

“你以为我们只是随口一说?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黄兴忠,家住黄花甸子,我家酿酒,酒名女儿红,这趟进城,是为了收购高粱,早就闻听连脚盛产高粱,堪称一绝,粒大皮薄,水分天然的足,丰稔的高粱,带着芳香和水汽,所以……?”

“可是那里现在成了军事禁区,只准进,不准出,我也爱莫能助,如果是为了这事,我劝你们干脆打道回府,就算有日本人特别通行证,一路上也要经过三查四审,那里地势多低山丘陵,且多有毒蛇出没,当地人尚若畏缩不前,多想出来,你们为了几个钱,冒这么大风险,值得吗?如果信得过我陈品章,你们就在临江城里折腾,有个坎什么的,我也能说上话。”陈氏摇着纸扇,隐隐觉得这里头有什么不妥,“你们来自于重庆亦或是延安吧?”

“我这口音象吗?这两顶帽子太沉实了,我受用不起,我不相信:你没有喝过我们家女儿红?”

“临江城里有的是连脚过来的高粱,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给几个粮食贩打声招呼,替你们留着!”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这成本上就不好说了,再说:富贵险中求,我已经跨过龙泽,到了这儿,就差这一步了,你放心:我就是个做酒的,绝非什么党呀派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