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有闲王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拳头才是硬道理

大明有闲王 第一百一十四章 拳头才是硬道理

作者:桃木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兰儿见迎香和玉娘兴致勃勃地看着她,轻咳一声说道:“说来其实也没什么,世子命我买的这些茶叶,大多是给这些日子登门的朝廷大臣们准备的。”

迎香娇媚的眼睛一转问道:“妹妹买的是什么茶叶?”

兰儿眼睛眯成了可爱的月牙,两根青葱玉指交叉在一起,道:“茉莉花茶呀,十文钱一两的茉莉花。”

迎香和玉娘二人对视一眼,似乎从兰儿的话中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可是心中又拿不住,只好问道:“好妹妹,世子是用这十文钱一两的茉莉花茶,来招待那些登门来访的大臣么?”

兰儿歪着小脑袋看了她们两个一眼,脆生生地反问道:“要不然呢?”

兰儿说着嘴角一勾笑道:“不过啊,这茶本是十文钱一两,可是经世子之口,这茶可就价值万金了。世子把那些个身着朱紫的大官们,唬的一愣一愣的,好些个官员听到世子拿这么好的茶叶来招待他们,第二天便送过来了更多的东西。”

兰儿说的不甚清楚,不过迎香和玉娘二人蕙质兰心,何其聪慧。靠着兰儿的话和自己的想象,却也把事实猜了个**不离十。

那些个官员们个个都是猴精,哪里分辨不出朱由崧用来招待他们的茶叶,只是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茶了?怕是他们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

想明白其中缘由的迎香抿嘴一笑,想道:“没想到这个大明世子竟是一个这么有趣的人。”

迎香对朱由崧的印象是极好的,在千钧一发之际,把她从张大头手里救了下来,替她去县衙打赢官司,后来在府王府里,她和姑姑被流言蜚语中伤的时候,她又因为朱由崧被送到了京城……

迎香认为女人是藤,而藤只有在攀附在大树身上时,才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才能看到更多、更远的风景。

或许迎香也不知道,在她的潜意识里,朱由崧就是她命中注定的那棵大树。

而坐在不远处的杨雪宁却不这么想,突然冷哼一声,道:“小人行径!”什么大树藤蔓的,朱由崧在她眼里,最多也就是一个块烂木头。

兰儿翻了个白眼,样子娇俏可爱,好似没有听见杨雪宁的讥讽。

兰儿对朱由崧的所作所为那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的,这话若是别人说的,兰儿说不定会跳起脚来,可是这话却是杨雪宁说的,兰儿就没了脾气。

自从出了洛阳城,兰儿一直跟在朱由崧身边,自然对朱由崧和杨雪宁之间的事情十分熟稔,他们两个就像是戏文里的欢喜冤家,世子对杨姐姐无礼的举动,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她一个小小的侍女又能怎样?

可是现在现场并不是只有兰儿一人,兰儿不在乎,剩下的两个女子可是上心的紧。

不说朱由崧身为大明世子的尊贵身份,就说那日迎香在万念俱灰的时候,被朱由崧这个“义士”给英雄救美,内心对这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现在迎香姑娘听到杨雪宁对朱由崧出言诋毁,眉毛一挑,问道:“哦?这位姑娘,不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杨雪宁这几日也不知怎的,看到迎香和玉娘来到了十王府后,就觉得胸口总憋着一口闷气。

现在她看到这个刚来王府没几日的女子出言“质问”她,心中更是恼火不已,故冷冰冰地道:“看法倒没有,本官想说的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由崧这般费尽心思来索贿,实在是令人不齿!”

杨雪宁把“本官”这个词咬得很重,似乎在表明自己和迎香她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说完便把雪白的脖颈扬起来,如同一只骄傲的白天鹅。

迎香似乎没有听出杨雪宁话语里的隐喻,微微一笑说道:“姑娘说的很对,可是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世子乃是大明的青年才俊,姑娘焉知其中没有隐情呢?”

玉娘毕竟年岁稍大一些,想得更多一些。她不想刚来王府几日,就跟王府中的人起了冲突,现在她们是寄人篱下,为何要为自己平白无故的树敌呢?

可是她听到杨雪宁直呼朱由崧的名字,实在是对这个女锦衣卫有些看不过去。或许她身份有些不凡,或许她是世子的女人,可是就算这样,一个女人,怎能把最基本的礼数都不顾了?

是以玉娘也加入了维护朱由崧的行列,说道:“姑娘,虽说一叶知秋,可是人却不能管中窥豹,免得冤枉了好人。”

杨雪宁冷哼一声,对她们二人理也不理。

迎香见杨雪宁似乎不为所动,站起来说道:“世子为人处世光明磊落,我相信世子这么做,一定有其他的缘由,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

兰儿见她们三个争了起来,便想把她们三个劝下来,可是两边谁都不听她的。

兰儿只好抿着小嘴,鼓着小脸听了一阵,想到朱由检赏赐的那坛子蜜饯,便悄悄地溜了出去……

三个女人为了论证朱由崧的品格,已经开始引经据典起来,迎香和玉娘二人倒是饱读诗书,句句都是圣人言,杨雪宁一对二也是不虚,经历了江湖骂战的江湖人,嘴上功夫自认不弱。

只是她们一方是圣人言论,一方是江湖黑话,完全就没有在一频道上,完全是鸡同鸭讲,谁说的都有道理,可是她们说的道理在对方看来都是歪理。

陷入辩论环节的三人,连兰儿溜出了门都没有发现……

朱由崧站在走廊的拐角处,正靠着墙角喷云吐雾,对院中的争执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呆愣愣地望着院中水池中的假山出神。

由于朱由崧整天和朱由检混在一起,朱由检是个明粉,朱由崧难免受他的影响,对明朝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可是这些天来,他算是见识到了明末官场的腐朽和黑暗,这样的大臣和朝廷,还有得救吗?就算有的救,是他们两个半瓶子水能救的吗?

朱由崧吐出一个烟圈,闭上眼睛。

一些人喜欢明末历史的人不喜欢清朝,他们知道扬州十日,知道嘉定三屠,知道文字狱,知道剃发易服,知道清朝把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强硬的抹杀,知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知道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知道清末的丧权辱国,知道GDP一直傲视全雄的中国,是在清朝的时候被人不断的欺辱,知道跟明末崇祯的“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形成鲜明对比的慈禧,所说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知道现在银幕上满屏的辫子戏,把清末的发型强行安在了清初……

如果站在汉族的立场的上,满清鞑子这个词,说的并没有错,这两个狭义的民族之间确实是有着很大的矛盾。

可是如果拿清朝来跟元朝作比较呢?他们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许多人或许不是那么的讨厌元朝,虽然元把更有可能创造历史的宋给灭亡了。

但是有一部分人却喜欢元朝的霸气,纵横亚欧大陆,远征欧巴罗,这才让西方有了“****”这个词……

可是清呢?人们一想到清就想到了屈辱,所以人们不喜欢这个朝代,可是清朝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抛去狭义的民族观,不论是汉族还是满族,其实都是中华民族!

那些秉承狭义民族思想的人,他们忘了是清朝明确规定了****、****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最终须由金瓶掣签确定,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他们忘了清朝把明朝的疆域扩大了多少,明朝出了山海关就算是出国,他们忘了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完全的把西南的改土归流给完成,确立了中央政府的统治,他们忘了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他们忘了与舰同沉的邓世昌……这些都是清朝人,他们忘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朱由崧睁开眼睛,叹了口气,低声嘟囔道:“哎,最近脑洞怎么这么大?想这些东西做什么,眼前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把朱由检要的第一桶金给攒出来。”

“世子?”

清脆的声音在身旁响起,朱由崧抬眼一看,只见一个娇俏可人的小丫头手里端着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碟蜜饯,正俏生生的望着他。

朱由崧把夹着烟的手背在身后笑问道:“兰儿,这是要干嘛去?”

兰儿急匆匆道:“世子,你快去院子里看看吧,要是杨姐姐说不过柳姑娘她们,动起刀子来可就不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