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 【005】三食有肉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005】三食有肉

作者:薛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5 14:35:02 来源:蚂蚁文学

【新人新书,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票】

时间过得很快,今天已是燕小乙穿越至此的第七日。他的生活已大有改变。

住,有李狗蛋搭起的茅草房、砌起的榻;吃,有狗蛋或者临泽里人献上的肉食菜蔬、时令瓜果;衣,有任家宋氏缝制的长衣,腰股缠着犊鼻裈、头戴尖顶帽、脚蹬着不借。

这时候还没有内裤,只有裈。裈,有两种,一是犊鼻裈,就是燕小乙现在穿的,很简单,就是拿一块布缠在腰围、股间。另外还有一种合裆裈,下贯两脚、上系腰间。其实,裈多是配着短装穿的,而汉人多著长衣,所以就算是裈,汉末的人平常时也大多不穿的。燕小乙很不喜欢,却只能习惯。

汉时,武士着弁,文士著冠,平民百姓则是戴帽与笠。笠用于遮阳挡雨,帽用于御寒。这时的人重冠冕,轻帽笠。又因为这时的帽子多为尖顶,形式与匈奴帽类似,所以《说文·冃部》中说:冃,小儿及蛮夷头衣也[“冃”通帽]。总之,帽的地位很低。

不借,又叫薄借、不惜、搏腊。是这时候最廉价的鞋子--草鞋,多是由麻纑(简体左纟右卢)结成。因为很不值钱,家家都有,不用借别人的,所以叫不借。

暂时衣食无忧的燕小乙,每日都空闲得很,除去与时时上山来的小女孩聊天外,剩下的时间便都在关注着“属性面板”的变化。

“属性面板”上变化的,主要是[技力]、[信仰值]、[牌位]、[泛信徒]。

[技力]一天回复1点,没什么可看的。其他几样倒是变化很大。

----

【信仰值】18.51/1000

【信仰载体】牌位×21[ 信仰值0.1/天]、虔诚信徒×4[ 信仰值0.1/天]、泛信徒×113[ 信仰值0.01/天]。

----

信仰值的总值在第5日就突破了10,今日增至18.51。[虔诚信徒]依旧是任氏一家子与李狗蛋。[牌位]在第5日增至21后就不再有变动,[泛信徒]还好些,开始增长很快,突破100之后缓了下来,到昨天一天都是112,今日辰时好歹增加了1个,之后也是纹丝不动了。

用小女孩的话说就是,信奉他“燕大王”的只是“临泽里”以及邻近的“陈王里”、“虎丘里”三个里邑中的居民。稍远一点的,就算是将“施法治腿”的事说得再细致入微、活灵活现,别人也只当是个趣事,权作为茶余饭后、下地农忙时的谈资,没几个当真的,更不用说信奉他。

燕小乙也不在意,反正自己是“真才实学”,以后有的是机会展示自己,不愁没有信徒追随。

倒是任秀儿说起了李狗蛋的事情,让他很惊讶。

李狗蛋的身世确实很可怜,四岁被生身父母弃于荒野,幸得当时的养父相救,认作螟蛉义子,过了两年好日子。再后来,养父与长兄俱亡于十三年前的一场疫病中。

李家自此败落下来,李狗蛋的处境更是急转直下。养母刘氏伤心之下,不知怎地就将丈夫与儿子的死因归咎于养子身上。从那之后,慈眉善目变成了橫眉竖目,和蔼可亲变成了尖酸刻薄。

家境败落,对狗蛋来说算不得什么,只要母子俩相依为命、母慈子孝,无论什么样的难关在前,他都甘之如饴。可惜,慈母不再。

刘氏平日里对狗蛋非打即骂,嫌做的吃食不合口,挥手一巴掌;嫌五更后不能起牀,抬手一棍子;嫌耨锄无力,翘腿一脚。年仅十岁的狗蛋担起了家中、田间的所有重活、累活,却换不来养母的一点怜惜。

那段时间里,若不是邻里周济,若不是狗蛋天生神力、体质异于常人,怕早已饿死、累死在田间、街头。

乡民都替他觉得不值当、为他抱怨屈,他却笑着、受着,只盼着养母能回心转意、母慈能再来。

然而,坐等衣食的刘氏,对狗蛋的劳苦不管不顾,要求反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家徒壁立,硬要蔺莞铺席;室如悬磬,非得平帐承尘。发展到后来,一日要吃三餐、餐餐还要有肉食。

自上古至先秦两汉,一日朝哺二食,多少年的老传统。别说是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平民白身,就算是钟鼎玉食的豪族大户,一日三食都得被人批作奢靡浪费。更别说在这多灾多难、赋稅徭役负荷巨重的汉末,一般人的家里能揭开锅都算是不错了,哪奢求三餐。

再说食肉。《曹刿论战》中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吃肉的人,指的是豪门贵族、官宦人家。只这些人,才能天天吃肉,才有天天吃肉的本钱。布衣韦带之流,平日衣暖食饱,能在岁首、佳节、宾客来访时置办一顿肉食,便是得天之佑了。哪敢想天天吃肉,还一天三顿肉!

由此,“三食有肉”的事,很快在临泽里、雷泽乡传了个遍。就连县里也有着“三食有肉疯老妪”的传闻。

但是,所有人都没料想到,一日三食、三食有肉,竟然在一年之后,真的被当时年仅十四的李狗蛋做到了。

缚木为彘牢,附垣作鸡埘,前院圈羊犬,后园纵雁鹜。小小的李狗蛋畜牧有方,临泽里人都道“李家有此子,三年仓满囤流、五年豕羊满牢”。后刘氏嫌太吵闹,李狗蛋便将这些家什尽数迁移至白虎山脚下的一个山坳中,更增加了所养六畜的数量。不半年,他的奔波劳碌有了回报--刘氏眠有高枕软榻、食有顿顿鸡子。

至如此,乡里的人对狗蛋都是刮目相看、交口称赞。但刘氏不满意,因为这离她的“三食有肉”,还差得远,远远不够。

刘氏怨养子无能,致使自己“不能三食有肉”而得了“疯老妪”的名号、遭人耻笑,于是不待六畜长成,就宰羊羔、杀乳猪、烹春鹅、煮秋雏。

左右乡邻以及里中的长者,对刘氏败家舍业的行径都看不过眼,好言相劝,却被她讥讽为“猫母鼠子,干犬何事?”气得邻人直跳脚、长者捻断了长须,却无可奈何。

李狗蛋提着鸡子、肉脯挨家挨户登门道歉。他身长八尺却短于言辞,翻来覆去只那么两句,“莫怪我母”、“怨我”。邻人、长者没有一个接收鸡子肉脯的,都无奈地感叹“母不慈至此,子纯孝至此,古来少有”。

刘氏的败家,很快便将李狗蛋好不容易描绘出的美好生活蓝图撕成稀巴烂。

狗蛋无奈,就在某一日的早晨,跪倒于临泽里最好的猎户家门前,求习猎射。猎户怜其遭遇,将一身所长倾囊相授。

三月后,论逐兔猎雉,无出其右者。又习刀枪半年,一日卯时入山林,至酉时方归,归时倒提虎尸。当晚奉虎肉于养母,分虎血于乡邻。

一县为之震惊,“杀虎奉母事”广为流传,无数人赞“得子当如李杀虎”。

有六畜蓄养、山林射猎的支持,刘氏的“三食有肉”终于成了现实。只是,苛责与打骂不逊以往半点。

后有乘氏县士族李家的李太公,德高声隆、广有仁望,听说李狗蛋的事后,乘牛车至此,要将他认作义子。

李太公别无所求,还要将一应家宅田产尽归于狗蛋名下,只愿他如待刘氏一般敬奉膝下无子的自己、孝顺到他老去。

李狗蛋拒绝了。因为还未等他开口说答应或者不应,本来在里屋躺着的刘氏就疯一样跑出来,不敢对李太公无礼,只对狗蛋劈头盖脸一顿杖打与辱骂,“鼠子,枉我养你十载,今日要做二家奴乎?”

李太公温声相劝、大声怒喝,只换来刘氏殴打更狠厉,无奈之下只能离开。

临行前,太公留下女婢两人、牛羊十头。狗蛋跪谢,却百辞不受。两人推拒了半天,最终还是留下一头牛。

得知狗蛋只有一个贱名,李太公便为他取了大号与字。

“进而献之为敬,养而奉之为孝。你以后便叫李进,字献之。”

李狗蛋再次跪谢。

“李进李献之”这个名字只用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被刘氏一巴掌扇飞了。

许是李太公一行的影响,刘氏的苛责一如既往,打骂却少了些,脾气就更古怪了。

每日坐在门前大石上,无论是谁经过都一通乱骂。里人能避则避,不能避也不与她计较。就算是临泽里最出名的悍妇,受了刘氏一顿骂后也不还嘴。不是怯她,也不是骂不过她,而是心疼李狗蛋,不愿让他为难。

狗蛋苦劝刘氏无果,便在门前种下桑树以遮阳、石旁架起帷幔以避蚊。晚间伺候养母睡下后,才携物登邻人门致歉。

旁人都道狗蛋命苦,他却说自己多遇贵人方活于世间。他总觉得亏欠邻人、里人太多。所以,临泽里但凡谁家有黑白喜丧事,李狗蛋必然前往搭把手。谁家春耕秋收忙不过来,驾着牛车就登门自荐。遇到灾荒年景,他更是在李太公的帮助下广设粥棚、周济流民。任家三口流落到此,就是靠了李狗蛋施粥才渡过难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狗蛋的养母刘氏一病半年,里中的巫祝、县中的医匠、游方的太平道人都给看过,也开了许多的处方、服了很多的药,却总不见好。

这病将刘氏的身体拖垮了,也将李狗蛋好不容易弄出的家业拖散了。至一个月前,他多年辛苦挣下的资财已所剩无几,不得已,开始变卖家禽牲畜。

然而在听说任昂断腿的事后,李狗蛋仍然挤出一部分钱,为任昂付了近半的诊金药费。

任秀儿说到这儿的时候,心里很激动。受其如此大的恩惠,却眼睁睁李家败落而无计可施,任秀儿一家心里都难受的很。

所以,之后在任家的生活差点无以为继的时候,就算是李狗蛋问起,他们一家三口也没有说出即将断粮的实情。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燕小乙治好了任昂的双腿,也给李狗蛋带来了一线希望。

“施法治腿”那日的晚上,狗蛋在堂屋中立起了“燕大王之位”的牌位,诚心供奉。由任秀儿在中间沟通、燕小乙答应救刘氏之后,狗蛋在牌位前备满酒水、粢盛等,甚至在游街串巷的货郎那儿买了一堆用艾蒿、芦苇以及油脂做成的香烛,设于雁足灯上,每日三柱灯火,奉于燕大王。

李狗蛋的虔诚是没错的,但烧那些东西有什么用,燕小乙很无奈,我又不是靠香火为生,你把钱浪费在这上面,还不如多给我弄点好吃的。

所以燕小乙便让任秀儿给狗蛋传话说:“我不喜那线香、烛火、瓦器,更不用三牲。不必这么浪费物事。最多一个名号、牌位,平日里诚心奉我、念我即可。”

李狗蛋听了,更加的虔诚。而当这话流传在乡里之间时,信奉燕大王的人又多了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