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明1662 > 第五章 吴三省

南明1662 第五章 吴三省

作者:名夫上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行军路上李安看到田地荒芜,白骨露于野,不禁心生感叹。自古乱世之中,不管谁坐天下,受苦的都是百姓。正如张养浩所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李安对着旁边的李嗣兴指了指这凄凉之景,询问道:“嗣兴,你说咱们能救得了这片土地吗?”

李嗣兴看了片刻后缓慢而坚定的道:“能。”李安听后没有再没有多说什么。

自己这个便宜儿子,在历史上,靳统武病死(一说被毒死),蜀王刘文秀的世子刘震等领兵归附清朝后。

李嗣兴也未能恪遵李定国遗训,在康熙元年九月拜表投降清朝。

十一月自普洱派人赴昆明呈缴李定国留下的册、宝和元帅印,十二月十九日带领官兵及家属一千二百余人到洱海接受吴三桂改编安插。

清廷授予李嗣兴都统品级,后来曾任清朝陕西宁夏总兵等职。

李嗣兴能力是有的,只是魄力不足,可为将,不可为王。

正午时分,忽然斥候来报,言说前方有一队人马正在飞奔而来。

李安快马来至前军,靳统武正在带领士卒摆开阵型,准备接战。

不一会儿李安便瞧见了那一队人马,身着红色鸳鸯战袄,只有少的可怜的几个骑兵,其余皆是步卒。

李安看到大明军服便示意先不要动手,派谴斥候后前去问询。

那一队人马看到一骑斥候奔来,在距离李安前军200米的距离停下了脚步。

斥候到近前高声问道:“你等是哪部人马?”

领头一面黄魁梧之人连忙道:“前方可是晋王大军?本将是吴三省。”

斥候听言大吃一惊道:“吴将军稍等,属下这就去禀报。”

不一会儿,李安便得知原来是吴三省带领兵马前来会合。

李安大喜过望,这吴三省原本是晋王李定国部下的一员猛将,昭宗殉国之后他携带着李定国用过的衣物,在勐朗坝为其起衣冠冢。

在澜沧,吴三省他们团结拉祜族民众,并与云南、贵州一带仍然忠心于明朝的土司联络,相约共同抗清。

吴三省明白,昭宗皇帝父子已经被杀,必须树立起一杆抗清复明的大旗,才能激励士气,为成大事做基础。吴三省与汪公福、祁磊等人商议,共同推举明朝宗室后裔朱红珍为大明王,建年号洪兴,以1662年为洪兴元年。在勐朗坝建立城堡,城堡内建立了简易的宅院做王宫和官府机构。

洪兴元年(1662)十二月,朱红珍在勐朗坝称大明王,以吴三省为大将军兼兵部尚书,主管军事政务,汪公福为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主理朝政。

此外,祁磊为户部尚书,靳统武的侄子靳泰为刑部尚书,刘文秀的养子刘鼐为户部尚书,吴三省的侄子吴国安掌管禁军。改称勐朗坝为兴朗城。

洪兴七年(1668)二月,吴三省率军二万人出师北伐,在宁洱击败清军,占领了宁洱城。四月,又向昆明推进。六月同清军激战,互有胜负。七月,在距离昆明城不足七百里的一个叫来巴山的地方,清军将明军围困。吴三省率军苦战,士卒死伤大半,被迫杀出一条血路逃走。清军在后边紧追,明军占领的地方又被清军夺去。

九月,吴三桂派军向兴朗城进发。十一月,双方在兴朗城二百里外的山林里激战,清军由于不熟悉地形,被打的惨败,狼狈逃走。吴三省纵军追击,又中了埋伏,战败后逃走。

这一仗,双方均没占到什么便宜。吴三省明白,这个时候还不是与清军算总账的时候,以明军的实力还难敌清军,只好继续执行休养生息政策,等待时机。

而吴三桂此后忙于应对清朝廷的削藩,加上他也知道兴朗的明军不过是一支明朝的漏网之鱼,兴不起多大的风浪,所以也就抛往脑后了。

洪兴十二年(1673),吴三桂公开反清,掀起了三藩之乱。吴三省明白,这是复兴明朝的好机会,于是带着那喜烈的子侄那和、那庆等人,在第二年春上出师北伐。

1674年三月,明军被仇视那喜烈的几个土司包围,吴三省身中毒箭而死,明军被迫撤回兴朗城。

可以说,吴三省是李定国最忠心,最勇猛的一员战将,连靳统武也比不上吴三省。

李安得知是吴三省怎能不大喜过望。

不一会儿李安便见到了吴三省,只见其甲胄破破烂烂,斗笠盔上破了好几个洞,座下黄膘马也瘦弱不堪,甚是凄惨。

吴三省一见到李安,立马快步上前紧紧抱住李安放声大哭,“大王,末将终于找到你们了!这一路上马都累死了,粮食已经断了两天了”。吴三省哽咽道。

李安也眼眶湿润,动容道:“三省你们辛苦了,你们先吃饭,吃完饭再说”。又随之吩咐靳统武速速送来粮食,并让全军就地休息。

不一会,靳统武率人送来了粮食,吴三省随即安排人埋锅造饭。

喷香的稠粥被抬了上来,士卒们纷拥上前,吴三省见状大喊道:“不想吃了是不是?都给老子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吴三省在士卒们心中威望很高,众士卒听到呵斥乖乖的排起了队。很快,土卒们和吴三省都捧着碗热腾腾的稠粥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李安粗略看了一下吴三省的队伍,约莫4000余人,衣服破破烂烂,兵器也很是简陋。

李安觉得要做的事太多了,延续明统,制造新式军器,改良火药,改革军制,后勤保障,提高士卒待遇,扩充队伍。他想一想就头大了一圈,唉!慢慢来吧,

吴三省吃完后对李安道:“大王,现在我们去往何处?,我们过来的时候碰到了白文选,他想降清,末将劝住了”。

李安知道白文选最后还是降清了。

白文选部在降清的路上,遇着从孟定来的吴三省部。

吴军营中的马匹已全部倒毙,兵将仍然不顾艰苦,步行寻求和李定国会合。

白文选良心不昧,流着眼泪说:“我负皇上与晋殿下矣!将军能率兵至此,使我有太山之助乎。”

吴三省从白文选部行军方向判断其部下意图是去投降清朝,就故意扬言:“云南降者皆怨恨,不得所,人心思明,故我辈咸愿步来到此。”

文选部士卒听了很受感动,张国用、赵得胜也从自己前途考虑,担心降清以后得不到妥善安置,不再坚持前往昆明投降。

这时,恰巧有徽州人汪公福不远数千里带来郑成功的约请会师表,白文选决定屯驻于锡薄,派苏总兵去木邦同李定国联络。

过了一个多月还没有接到定国的回信。清平西王吴三桂得到消息,派部将马宁和南明降将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等领兵追赶白文选,两军在孟养相遇。

文选部兵就山立营,保持戒备。白文选同马宝、马惟兴等长期保持着较深厚的友谊(他们很可能都是回族),不愿兵刃相见。

马宝带着吴三桂的书信单骑进入文选营中,劝他投降。

白文选终于决定投降清朝,跟随投降的有官员四百九十九名、土卒三千八百余名、马三千二百六十匹、象十二只。

这年十二月十八日由孟密到达昆明。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清廷封白文选承恩公。

白文选降清时还有几千名精锐将士,如果能同李定国携手合作,云南抗清斗争必定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他的决策降清,无疑会给李安的抗清增加许多困难。

李安对吴三省道;“三省,咱们现在前往景线,暹罗王答应给咱们援助,本王打算让次子李嗣兴去联姻。到时暹罗兵马,车里宣慰司兵马,马九功的兵马,再加上咱们的兵马,合兵一处则大事可成,三省你觉得呢?”

吴三省拱手道:“大王说怎么干,末将就怎么干。大王说打谁,末将就打谁”。

李安大笑一声,拍着吴三省的肩膀道:“好,本王有三省如刘玄德之关羽。”

随后李安兵马和吴三省兵马合兵一处,向景线进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