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南明1662 > 第一章 病重垂危

南明1662 第一章 病重垂危

作者:名夫上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色蒙住了天空。营帐中的点点星火,无力地照着夜空。咳咳……大帐中传出几声沉重的咳嗽声。

四十二岁的晋王李定国躺在中军大帐之中,两颊凹陷,面色青白。此时,叮叮当当…….帐外传来了甲叶的撞击声,一员面白无须的小将步入帐内。

“父帅,您身体如何?嗣兴为您从昆明请来了郎中。”这员小将便是李定国的次子李嗣兴。

李嗣兴说完,便连忙转身招呼郎中进入帐中,只见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隽的老者缓步入帐。老者进入帐中后,快步到李定国的床边,挽起李定国的手腕后开始把脉。

片刻后摇了摇头对李嗣业道:“晋王戎马多年本就旧疾缠身,加之陛下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刺激。唉!老朽无能。”

“袁先生真的没办法吗?”李嗣兴急道。老者再度摇了摇头。

这时,李定国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嘶哑的道:“麻烦老人家了”。老者连忙道:“不敢不敢,为晋王诊治乃老朽之幸,可惜老朽无能。”

李定国吃力的从床上往起来坐,李嗣兴看到,连忙走过去把李定国扶了起来。李定国坐起来后,吃力的对李嗣兴道:“嗣兴,为父死后,宁死荒外,毋降也。”

李嗣业含泪点头道:“父帅怎可轻易言死,孩儿再去找其他郎中,来给父亲诊治。”

李定国摇了摇头道:“没用了,不要再找了。”

李嗣业还想再说什么,李定国摆了摆手,闭上了眼睛。对李嗣业道:“你出去吧,为父自己躺一躺。”李嗣业无奈只能退了出去。

李定国真的疲惫了。他从10岁起跟着义父张献忠南征北战;17岁手下就有两万人马;21岁封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26岁称安西王;31岁封晋王。可谓戎马一生,战功显赫。

奈何没有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前几日传来陛下被吴三桂杀害的消息。李定国听后心中大恸,泣血不止。他已经不知道前路如何了,大明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想到大明中兴无望,中华大地即将被异族统治,李定国心中就感到一阵悲痛。难道后人以后都要剔发易服?

正当李定国感到悲痛之时,忽然眼前一黑。片刻之后睁开眼睛,李定国四下张望,目光扫过一片白色。

这时突兀的出现了一个人,只见那人身着道服,头戴纯阳巾,背上一柄三尺长剑,童颜鹤发,仙风道骨。

道人一扬拂尘,对李定国拱手一礼道:“贫道见过大王。”李定国也随即拱手道:“道长是何人,这里又是何地?”

道人道:“贫道乃方外之人,今大王寿数已到。贫道特来询问大王,可有未了之心愿。”

李定国听后连忙道:“道长能实现本王未了之心愿?”

李定国征战多年,从来不相信这些怪力乱神之事。但自己大限已至,死马当活马医,且看这道长如何实现自己的心愿?那道人听得李定国之言道:“大王不必疑虑,且稍待片刻。”

片刻之后,只见一阵红光闪耀,从红光中慢慢现出一人。李定国盯着那人影仔细瞧,只见那人身着奇装异服,一头短发甚是奇怪。

那人站定之后,揉了揉头。只听那人道“这是哪里呀?我不是在图书馆吗?”前一刻作为历史及军事研究专家的李安,还在图书馆查阅南明史相关资料,后一刻,他便来到了这里。

道人走到那人身前道:“李安不必惊慌,且听我慢慢道来。”李定国也缓步走到那人身边。

道人见李定国过来对其开口道:“大王,这人便是了却你心愿之人。”

李定国道:“哦?道长知道本王心愿是什么?”

道人闻言笑道:“大王所求贫道大致也能猜到。驱逐建奴,恢复中华。是也不是?”

李定国道:“道长所言极是,本王心中唯一的心愿,便是能复我汉家河山。但不知此人与了却本王心愿有何关系?”

道人闻言没有回答。转头对那人说:“李安,你心中最大的憾事,便是气中华蒙腥膻二百余年,也怒那南明朝廷不争气。是也不是?”

李安道:“不错,这正是我心中最大的憾事。但请先告诉我这里是哪里?你们是何人?”

道人道:“贫道是何人不必知晓,你身旁这位便是南明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至于何事,是想让你代替晋王,来完成你心中的憾事。”

“啊?这便是晋王李定国吗?让我代替晋王来挽救华夏?”李安表示,这一幕好梦幻,自己是不是没睡醒,连忙掐了一把大腿,李安疼的呲牙咧嘴,不是梦。

李安往旁边定眼一瞧,只见站着一员将军。头戴一顶凤翅盔;身披一副金漆文山甲;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手臂上罩着护臂甲;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领带;下穿一只白底皂靴。

虽然满脸病容,但身材高大,威势赫赫。

道人没有理他,对李定国道:“大王,你寿数已到,纵使贫道也无能为力。这人是贫道给你从后世找来的,他有足够的能力,替大王了却未了之心愿。一个时辰之后,大王便要离开这世间。不知大王可愿让此人,替你完成未了之心愿。”

李定国听后,沉思了片刻道:“本王已是将死之人,任何机会本王都不想放过。不管他有没有能力,便让他一试,成与不成总比不试强些。”

李安听了片刻,也大致明白了前因后果。于是不等道人开口便道:“晚辈愿意替晋王完成其未了心愿。”

李安其实也是挺激动,穿越重生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李定国听到李安的话后。对着道人说:“道长,我可否和这位后生单独谈一谈?”道人点点头,对二人道:“如此贫道就此别过,待一时辰之后你自会重生到晋王身上。”

不等二人再说什么,那道人便已消失不见。

道人走后,李安忍不住率先问道:“大王,你真的是晋王李定国吗?”李安一时不知道怎么称呼李定国,只好跟随道人一起称呼李定国为大王。

李定国道:“正是本王。后生来自三百年后,不知三百年后比之现在如何?后生可以给本王讲一讲吗?”

“三百年后吗?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盛世。”

“怎样的盛世,比得上开元盛世吗?”

“那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盛世所不能比的。在那里我们吃的饱,穿的暖,每个人都能读书识字。”说到这里,赵永康脸上不自觉的带上了微笑。

“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饭吗?”

“能,所有人都能吃得饱。我们不仅吃得饱饭,而且三餐都吃得起肉。”

“有那么多的粮食吗?你们一亩地粮食几何?”

“我们有伟大的科学家,研发出了杂交水稻,亩产可以达到1000斤,也就是8石。”

“后生夸大了,一亩地哪有这么多粮食。本王虽不通农事,但也知一亩地粮食3,4石就顶天了。”

“晚生绝对没有夸大,8石只是正常产量,有的田地能达到11石甚至12石。”

“有这么多粮食,那也不愧为盛世之称。”

“我们不止有吃不完的粮食,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大王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

“什么是本王想象不到的东西。”

“非常多,火车、手机、飞机、汽车、电视等等。还有坦克、大炮、机枪、军舰等等。好东西太多了,说不完。”

“你所说这些东西都为何物?”

“这些有的是方便老百生活的,有的是保护国家安全的。比如飞机,它是一种比你们的马车快百倍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云南一天便可到达,非常的方便。再比如大炮,它和你们现在的大炮不一样。它的炮弹不是实心的,是会落地爆炸的炮弹,杀伤力非常大。总之300年后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

没有鞑子,没有流寇,没有饥荒,没有沉重的赋税徭役。谁也不敢随便欺负我们,我们走出中国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我们幸福并感激着。”

李定国听后久久不语,他感觉自己的眼眶有点湿润。自己打了一辈子仗,一开始是为了填饱肚子随义父造反。

目睹了乱世之中饿殍遍野,易子相食后,自己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打仗。更多的是为推翻腐朽的明廷,重造一个太平盛世而打仗。

再到满清入关,推行剃发令,圈地跑马。自己身上又加了一副驱逐建奴,恢复汉家河山的担子。

30年的戎马生涯,转战大江南北。这些责任自己一直不曾忘记。但自己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责任却一个也没能完成,李定国不禁悲从中来。但欣慰的是,自己知道了300年后,后人们开创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盛世。

李定国抬手抹了一下眼角道:“好好好,后世造就如此盛世,没有辱没我汉家雄风。本王想问一下,后世对本王评价如何?”

李安道:“后世对大王评价很高,您是公认的民族英雄,被誉为千古孤忠,南明第一名将。是您在南明朝廷节节败退时,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扛住了抗清的大旗,两厥名王,复地千里。如不是南明朝廷和孙可望拖您的后腿,有极大希望能南北分治”。

有诗赞曰:

“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 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

胡风南渡尽草偃,大义捐嫌王出滇。 一身转战干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诸葛无命廷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板荡膻腥忠贞显,江山代代领英贤”

李定国闻言豪爽一笑道:“哈哈,足了足了。后世对本王有如此高的评价,这辈子我足矣”。

随着李定国的话落,他的身体也开始慢慢消散。

李安见状高声道:“大王可还有未交代之事。”

李定国用尽最后的力气,同样高声道:“后生,大胆去干吧。望你能扫除建奴,救万民于水火,打造一个和后世一样的盛世。”说完,李定国的身形便已彻底消散。

李安听完,跪地朝着李定国消失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铿锵有力的道:“大王放心,晚生一定会实现您的心愿。这抗清救民的大旗,晩生接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