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亲

家父李隆基 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亲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人一路追逐,跑跑停停,停停歇歇,一直到了朱雀门。

李琩都快扛不住了,毕竟皇城是非常大的,他这次少说跑了四五公里,张盈盈肯定就更惨了,双腿都在打颤,喘气的时候整个上半身都在跟着前后晃动,嘴里都在流哈喇子。

由此可见,这个女人的心性是非常要强的,早就跑不动了,结果还是追到了这里。

李琩托着一旁的石灯,打量着远处的张二娘,他心知,待会出了朱雀门,张二娘这辈子都别想再进少阳院了。

但令人头疼的是,她不缠着太子,缠上他了。

看对方眼下的状况,她要真敢再追,说不定能口吐白沫,直接累死。

死了最好,李琩转身朝着城门方向步行过去。

“验不验牌籍?”李琩道。

城门下,驻守着三十多名监门卫士,另外两侧还摆放着两张桌子,各有一检校郎,负责勘核门籍。

“不用不用,您出去吧,”

一名检校郎摊开一份卷文,找到左卫府的位置。

左卫勋一府中郎将,嗣隋王李琩,寅时三刻入,然后这名检校郎在下面写上:未时六刻出。

“拦着那位娘子,”李琩朝他们摆了摆手。

检校郎嘴角一抽,真不巧,我也喜欢斗鸡,所以认识那位贵人,我不敢拦,人家是圣人的表侄女,我一个男的,不应有接触。

其实已经用不着拦了,张二娘一步都迈不动了,就这么瘫在地上,仰面朝天,等人来将她抬走。

刚刚返回少阳院的太子,听说了这件事,盛怒之下,在院子里疯狂打砸,内侍李静忠拦都拦不住。

“贱人!贱人!”

太子青筋暴起,疯狂怒吼着。

一把年纪的贺知章上前,狠狠抓住太子衣襟:

“殿下啊......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如今因为一個女人,殿下如此失态,岂是我大唐储君该有的样子?”

太子李绍气极,反手抓住贺知章,咬牙道:

“贺监,孤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受这等折辱?你告诉我,你告诉我啊?”

“皆因太子着相了,是你放不下,是你总是顾忌寿王,”贺知章神情激动,恳切道:

“不要再管他了,一个嗣王,值得太子如此惦记吗?您的心里,应该是装着我大唐的天下啊,您的胸襟,应容纳九州四海。”

李绍脸色狰狞,怔了半晌后,缓缓松开贺知章,转身来到一口水缸前,双手托着缸沿,一头扎了进去。

咕噜咕噜的气泡从缸内升起。

片刻后,太子猛地抬起头来,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诸君教我,此事如何善了?”

“和离!”太子右庶子高仲舒往前一步,坚定道:

“惟此一途了,张良娣乃圣人赐婚,休不得,惟有和离,如今闹出这么大丑事,圣人绝不会无视殿下的请求。”

李绍点了点头:“立即写奏疏,送进宫里,再给张去逸带个消息,别让他的闺女,再踏足孤的少阳院一步。”

永王李璘在一旁皱眉道:“若是父皇不许呢?”

“为什么不许?”太子李绍难得的硬气道:

“要么准了,要么他就换太子!”

“慎言慎言,”贺知章等人赶忙规劝。

李璘撇了撇嘴,退回去不说话了。

其实在少阳院,大家是不担心言语外泄的,太子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几名宫里派来的内侍,如今跟太子都是一条心,这里发生的事情,哪些不能说,他们一准不会说。

这就是太子与李琩的区别,因为李绍是太子,有着光明的未来,这帮内侍也是为将来考虑。

和离的文书很快就写好了,李绍派人送往燕国公府,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别再让我看到那个贱人了。

.......

朱雀门外,西侧有一座里坊,叫做兴禄坊。

这里面没有私人住宅,基本都是一些官办机构,还有国库的转运场,这里既是入宫财货的转运之处,也是官员们车驾的临时停靠点,所以兴禄坊有个别名,叫出入坊。

高级别或者家庭殷实的官员,每日都是车接车送,有自己的车队和坐骑,这些肯定不能入宫,于是就停在了兴禄坊,因为随从过多,所以坊内也有一些打发时光的场所。

武庆护送郭淑去了郑县,李琩也就不坐马车了,改为骑乘。

还是他那匹暴躁的黑马。

李晟牵马过来,见到浑身是汗的李琩,诧异道:

“殿下这是怎么了?”

李琩笑了笑,随意找了块地方坐下,道:

“被人在皇城里追了十几里,腿都软了。”

李晟顿时瞠目结舌,皇城里面也能乱跑?谁敢追你啊?

内侍王卓听到这话,赶忙和严衡走过来,一人一条腿,给李琩捶起腿来。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早晨护送李琩进宫,然后晌午吃了饭,就得从隋王宅出发,在这里等待李琩。

别人下班都是四点,李琩两三点就出来了,宫里面也没人管他。

没有多一会,一个乘坐双人步辇的老头子,在一名身穿绯红官袍的大官陪同下,进入转运场。

李琩正好就坐在门口,双方迎面撞上了。

“哼!”

萧嵩冷哼一声,气的嘴唇都铁青了。

他已经接到了中书省的旨意,非常巧,就是他的亲儿子中书侍郎萧华给他送过去的。

那名绯红官袍,腰佩金带的中年人,就是萧华了。

“我们之间肯定是有一些误会,”萧华微笑上前,主动朝李琩打招呼:

“如今一笔勾销,咱们今后可就无冤无仇了。”

李琩也笑着起身,点头道: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本王历来都是敬重徐国公的,如今他老人家年事已高,与其留在长安乱掺和,不如去洛阳享清闲,也清静一些。”

两人的谈话,萧嵩一副听不清楚的模样,因为不管是他儿子还是李琩,都是故意小声谈话的。

萧华的职位太高了,中书侍郎,别称紫薇郎,这个位置任职,处理大小事宜都是谨小慎微,容不得半点差错。

他谨慎,奈何自己的亲爹被太子忽悠着好几次,在圣人面前乱说话。

如今李琩直接将父亲给告了,罪名呢查都没有查,就说是查实无误,说明什么?这是圣人的意思,跟隋王其实关系不大。

这样也好,跑洛阳躲着,也就不用担心太子再麻烦自己的老父亲了,他都一把年纪了,伱就别再为难他了。

所以萧嵩去洛阳,做为儿子的萧华,其实是非常高兴的。

只见萧华笑道:“刚才我出宫的时候,听说了一件趣事,隋王好像惹了一些麻烦。”

“无妨,”李琩笑道:

“自从本王离开十王宅,找我麻烦的一拨接着一拨,习惯了。”

萧华笑道:“但好像每一次,隋王都能够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李琩皱了皱眉,叹息道:

“紫薇郎觉着,我胜了吗?”

萧华一愣,笑着摇了摇头,便揖手离开了。

李琩望着对方离开的背影,深感此人非同一般。

中书侍郎,也叫内定宰相,几乎已经在排队了,萧华坐到这个位置,肯定希望再进一步,但整个朝堂你会发现,很多人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杨慎矜韦坚,还有张说的那俩儿子。

但萧华仿佛和光同尘,并没有进入李林甫的视野。

这才叫韬光养晦。

历史上,李琩不记得对方在开元时期就做到这么大的官,但是很显然,他现在所见到的一切,与历史上出入不小。

就李琩眼下的观感,中书侍郎还真就得萧华这样的人,才能够胜任。

那边厢,进入马车的萧嵩笑了笑,朝儿子小声道:

“上面惹不起,下面惹不起,本以为装聋作哑,做一痴呆翁,还能长安蒙混几年,没曾想被隋王给踢出去了。”

萧嵩的听力压根就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需要装糊涂,毕竟夹在圣人和太子之间,太难做人了。

等马车离开转运场,萧华这才点头道:

“阿爷做法是对的,圣人不喜太子,谁都看得出来,要不然仅凭哥奴,怎敢屡屡针对东宫,您这次去洛阳,是最好的安排,圣人其实是给您留了脸面。”

萧嵩捋须点头:

“从一开始,老夫被拜为太子太师的时候,就已经想好退路了,三庶人之案历历在目,老夫又怎会真的为太子出力,可是为你和二郎着想,东宫的事情,我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管,这些年来可谓如履薄冰。”

说着,萧嵩畅快一笑:“如今时来运转,杀出一个隋王,老夫如愿矣。”

这个人,以前可是干过宰相的,而且属于开元朝贤相集团,还担任过河西节度使,可谓是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大才。

萧嵩出身兰陵萧氏,祖上便是梁武帝萧衍,与杨广的萧皇后,是一支。

这样的人,越老越奸,成精了快。

萧华笑道:“阿爷放心,二郎尚新昌公主,儿子又一向谨慎,谁也不开罪,将来太子不会为难我们的。”

他的弟弟萧衡,娶了李隆基的十一女新昌公主,这都是皇帝的女婿了,官拜太仆少卿。

其实他们家在中枢,算牛逼的了,但行事却非常低调。

萧嵩还是摇了摇头:

“还要再小心一些,我离开长安之后,汝兄弟二人,切记谨言慎行,尤其涉及十王宅,千万不要掺和。”

“阿爷放心,儿子谨记教诲,”萧华郑重的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