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五十四章 这话当我没问过

家父李隆基 第五十四章 这话当我没问过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衙四军,这是禁军,长年累月戍卫皇城。

那么剩下的南衙十六卫,则是轮番,每一座卫府的轮番区域都不一样,有些除了轮番皇城之外,还需徼巡京师,例如左右金吾,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

而李琩即将任职的左卫,不管京师的事,只轮值皇城,为什么呢?

因为左卫当中但凡有军阶的将领,皆为关中良家子,父死,子代之,人家的职位,是可以传宗接代的。

这样一来,确定了兵权会被牢牢掌握在这批人手里,而这批人的荣耀地位,全都是皇帝给的。

而北衙四军更牛逼了,他们里面的将领只有两种,一种叫恩荫,另外一种叫宗室,也只忠心于皇帝一人。

所以在李隆基时期,想要发动宫廷政变,是有唐一代,难度最高的一个副本。

前太子李瑛带队开荒,团灭了。

李琩可不会上当,不论李隆基将来会不会以诏书的形式让他率军入大明宫,他都不干。

“你找个熟人,让他帮忙传话,就说我想了解一下圣人内库的营造详情,让王鉷来左卫府一趟,”李琩交给了王卓一个差事。

这差事其实比较好办,也就是带個话,宫里的内侍虽多,但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力士的人,与王卓算是同门,何况传递的这个消息,也是正大光明。

营造大监询问营造副监工程进展,你能说什么呢?

在这皇城里,宦官是相对自由的,不像禁卫,禁卫有严格的法令,你轮值的时候,在哪站岗就是哪,离开那一小片区域,就是犯法。

这叫做:禁横过殿前者,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

勋一府的衙门,不算小,这里面好多将领,都是恩荫出身,也就是祖上有勋爵。

中郎将之下,有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仓曹参军事二人,兵曹参军事二人,骑曹参军事一人,胄曹参军事一人,司阶三人,中候三人,司戈五人,执戟五人。

各有各的差事,分工非常明确,基本都是二把手长史在管理事务,一把手中郎将比较闲,只负责管理人。

“噢......原来是兖国公之孙,我就说嘛,陆姓不是关中人,但你却说着一口地道的关中话,”

大堂内,李琩笑呵呵的请陆预坐下,这个人就是勋一府的长史,前宰相陆象先三子陆偃的儿子,今年三十三岁,正值壮年。

陆预眼下还是比较紧张的,在李琩面前也很拘束,上一任中郎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腿瘸了,已然不能任职,他本以为将来的新上司,论出身,多半不会比他强。

没曾想,圣人的亲儿子来了。

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与皇子打交道,而且还是武惠妃的儿子。

“殿下来这里任职,是委屈了一些,您放心,府内事务绝不劳您操心,下臣会安排妥善,”陆预卑微道,时不时抬头偷瞥李琩一眼。

你当然得安排好,我来这里就是摸鱼来的,别的什么都不干。

隔壁就是禁军千牛卫,门下省,殿内省,多少眼睛盯着我,我只怕朝哪边放个屁,李隆基都能知道。

“那就辛苦你了,我今天也就是来转一转,顺道问问户部王副郎营造的事情,”李琩笑道:

“卫府事小,修库事大,伱说对吧?”

他这是提前给对方透个风,免得待会王鉷来了,底下人会乱猜测。

“对对对,没有比为圣人修内库,更大的事情了,”陆预不迭点头道。

李琩看在眼中,心里清楚,人家在自己面前如此卑微,敬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身份,如果李琩的身份转换一下,比如成为反贼,那么陆预就会是另外一副完全不同的面孔了。

李瑛都已经团灭了,我在没有叠满BUFF之前,绝对不敢冒这个险。

李琩只见了陆预一个人,剩下的官员,他连召见都没有,也不打算认识,因为很有可能,他今天入宫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到李隆基的耳朵里。

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见过什么人,基哥都会知道。

不一会,王鉷来了,他不能不来啊,毕竟两人的合作还没有结束呢,尾款没有到账之前,咱们都是好伙伴。

李琩随口问了几句关于营造的事情,便岔开了话题:

“宗正嗣给我分授食邑的事情,应该跟户部交涉过吧?”

“这是自然,”王鉷点头道:

“您原来的寿王食邑,已经归档宗正寺,现在是天田了,所以新的食邑要重新划拨,殿下身份尊贵,所以户部从京兆府同州给您找的食邑,虽说算不上好田,但您放心,将来有机会了,我会帮您想想办法。”

他口中的天田,也就是天子籍田,李隆基的私人田亩,具体数量有多少,户部是不知道的。

李琩更不知道了,这是李隆基除了中藏之外的,另一座金库。

瞧见没,李隆基这个人就是这么贪厌无耻,两千户的田亩直接拨到自己名下,虽说对象是李琩,谈不上与民争利,那也是与儿子争利了。

正如历史记载那样:不独官民私相违制,君主亦立法而不尽遵行,富贵者依法授田,亦已多矣,君主复于常法之外,赏赐任意......

“我这食邑,一千户是有了,但是田亩不足八千,今后本王说不得,得向户部讨饭吃了,”李琩佯装动怒道。

涉及到自身利益,生气很正常,无需装深沉,你越深沉,别人越觉得看不透你,就不会愿意跟你打交道。

所以李琩要给王鉷一种“我能随意拿捏隋王”的错觉。

王鉷摆手笑道:

“不至于不至于,你出嗣太过仓促,时间紧了些,天下田亩皆有名主,户部一下子也确实找不出那么多田来,不过您放心,这件事我一直记挂着,肯定给您安排好了。”

“我不换佃户,只要增田,”李琩道。

王鉷一愣,抚须思索片刻,点头道:

“也好办,我给你并一些户籍过去,这事就解决了。”

李琩无奈的点了点头,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王鉷的法子其实很简单,将一些本就有田的农户,注销户口,并入李琩封邑的佃户当中。

其实就是王家的人和李家的人一个户口了,这样一来,户口没增加,一千户还是一千户,但是田亩和人口增加了。

大唐的田税是按照人头收的,不是按照户口,不过李琩对自己的佃户,可以宽容一些,适当减免赋税,毕竟老百姓在这属于贵族集团的开元盛世,活的也挺惨。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大唐田制,户主另授二十亩。

“销户可以,户田不能收走,”李琩补充道。

王鉷笑道:“那是自然,人和田一起走,全都是您的。”

在他看来,李琩想要增加田亩,应该是盘算着与有些宗室一样,想着将食邑的田亩想办法转为私人田亩,因为这样一来,会从收税变成收粮,区别大发了。

“同州沃野之地,我这些封户,怎么才不足八千亩的授田?”李琩问到:“同州地区,谁的田亩最多?你给我个实话。”

王鉷点头道:“说了也无妨,与您不是外人,正是玉真观无上真人,至于田亩数额,您就别为难我了。”

呵呵.......李琩撇了撇嘴:“这话当我没问过。”

“您放心,”王鉷指着自己的嘴巴道:

“我可不是韦坚,我这张嘴啊,守口如瓶。”

你可拉到吧,你那瓶盖儿漏的风,比西北风还大。

李琩还能说什么呢?同州最大的地主竟然是玉贞公主,他跟人家抢田,那不是虎口夺食吗?

“反正这事就交给你了,”李琩起身准备送客。

王鉷也跟着起身道:“殿下将来还有什么好差事,别忘了下臣啊。”

“放心!”李琩哈哈一笑,指着对方道:

“我保准第一个想到你。”

这事你要是办不好,那我只能第二第三个想到你了。

王鉷笑了笑,告辞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