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三十章 永徽律疏

家父李隆基 第三十章 永徽律疏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在斗鸡场上赢的钱,已经被送进了王府,一赔一,赚了一倍。

这笔钱他会拿来干什么呢?额......交构大臣。

现在的人已经都钻进钱眼里去了,你想与他们打交道,得金钱开路,嗣亲王在外面,没什么牌面,别人也是不认人,只认钱。

王准混在送钱的车队中,进了王府,与李琩见面了。

“家父的安排,小子都一一按照嘱咐,安置妥当,殿下不用担心新王宅空荡荡了,”王准趁着车队卸货的功夫,与李琩闲聊道。

车队的车夫,皆出自殿中省五坊闲厩署,清一色宦官。

因为明庄和暗庄是一个池子,所以暗庄收钱交钱,跟明庄是一起的,也是闲厩署来做,这样一来保证了这两部分的钱,都在李隆基的眼皮子底下过手,不会被人从中间刮一层。

不明所以的人,会理解为杨慎矜做事稳妥,利用闲厩署送钱最安全。

明眼人却都看到明白,这是人家杨慎矜上道,要不然也不会父子两代人,给圣人管了三十多年的太府寺。

李琩笑呵呵的将王准请入客院,颇为亲切的拍着对方肩膀道:

“闲厩署的人当面,我不好安排,大郎放心,你的那一份,我给你留着呢,等我去了隋王宅,便派人给你送过去。”

如今盛行的风气,找人办事要送双份礼,开门礼和善后礼。

人家王准帮的忙,李琩才能赢这么多,不给人家回扣怎么能行呢?

王准哈哈一笑:

“那一份我就不要了,权当是恭贺殿下乔迁新宅,再说了,您这次可是帮了小子一个大忙,我阿爷回家之后一个劲的夸我,赞我这斗鸡没白玩,您知道的,我阿爷从未称赞过我,是小子欠您一份大人情啊。”

王准这個人,非常的豪迈,要不是世家子这层身份,属实像是一个社会人,在京师小一辈当中,人脉非常广,相当吃得开。

“一码归一码,我要不是念着你对我的好,修库的事情,也想不起王副郎,”

李琩笑道:“我与王副郎的合作,是我们的事,不干咱俩丝毫,一个是公事,一个是私交,这笔钱你不拿,就是不认我这个朋友了?”

“言重言重,”王准哈哈一笑:“那小子就不再推辞了。”

李琩这点诚信还是要讲的,有些钱能赚,有些钱不能赚,他与王鉷父子刚开始打交道,以后的路还长。

至于郭四娘的事情,宁王府已经派人来知会了李琩一声。

大闲人汝阳王李琎,已经提前去了华州的郑县,亲自往郭家给李琩说媒去了。

李琩的内心其实是比较紧张的,他有自知之明,现在能看上他的人,属实是不多了,如果没有杨太真这回事,他还是个香饽饽嘛,现在嘛,窝窝头了。

王府内的宫女奴婢,已经按照嗣王规制,遣散了大半,剩下的也就不到两百人。

实际上,李琩将来是可以将这个规模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一两千人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伱得能养得起,也需要时间。

贞观律规定,公主的侍卫不超过三个,咸宜只有三个吗?三十个都有了。

因为李隆基不防着闺女,只防着儿子,况且贞观时期人口才多少?现在呢,翻了好几倍了。

唐朝的律法,如今仍是《贞观律》和《永徽律疏》并行,两者唯一的冲突在八个字:言理切害,情理切害。

《贞观律》是言理切害,意思是按法律条文字面意思严格执行法律。

《永徽律疏》是情理切害,宽松一些,指将法律条文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量刑定夺,这便是: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

就李琩所知,宁王宅的下人规模,高达两千五百人,为什么?因为有家生子,也就是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他们的子女也是奴婢,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

奴婢们成了亲,如果平均养育两个子女,王府的人口都会翻倍。

所以李琩是非常鼓励自己的家仆之间,结婚育儿的,每生一个男丁,赏钱一贯,女孩五百钱,也算是变相的鼓励生育了。

不要觉得是李琩重男轻女,实际上他原先的标准,男女都一样,但是遭到很多人反对,在这种男权社会,他的这种行为,是不被认可的。

韩滉等人都不能接受,认为女孩就不该赏。

管事张井,就很好的贯彻了李琩的中心思想,媳妇是王府的东院侍女,怀有身孕已经三个多月了,名字李琩已经给取了,叫张小敬。

“阿郎,您带回来的那个云娘,这几天总是哭哭啼啼的,”

张井眼瞅着李琩似乎得空了,凑上来汇报道:

“人是挺好的,还帮着奴婢们干粗活,许是初来乍到,孤身一人还不习惯,夜里总是偷偷抹泪,人家不像小人,终是有艺在身的才女,要不让她去乐房吧?”

当今的大唐,戏曲歌舞人才,是非常吃香的。

源自于近百年的对外交流,以唐人广阔的胸襟与海纳百川的特质,吸纳和融汇了来自西域、女蛮国(西双版纳)、骠国(缅甸北部)、日本国、高丽、天竺国等外邦的乐舞风格,使得眼下的大唐,在乐舞方面,呈现出了人才井喷的现象。

李隆基喜欢戏曲乐舞,也不是天生的,而是武则天时期,乐舞在大唐就已经百花争妍、繁荣创新。

三庶人之案中旧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就是潞州的一名乐伎,李隆基年轻时候出任潞州别驾认识,纳为妾室。

所以李琩一直有一种猜测,李瑛的死,很可能是因为母亲出身太差,李隆基脸上挂不住,乐伎生的儿子继承大唐基业,有点说不过去。

“乐房还有人吗?”李琩诧异道。

杨玉环还在寿王府的时候,王府乐房的伶人一度多达六十六名,但是呢,杨玉环当了道士之后没多久,李隆基就下了一道敕令,寻民间多才艺者,充入教坊。

结果寻民间,寻到了寿王府,李琩的乐工舞伎大半被挑走了,剩下几个,前身寿王不堪受辱之下,也都给遣散了。

其实就是杨玉环让李隆基将人给要走的,因为寿王府的伶人,她用的顺手。

“从前被遣散的二十一人,小人都熟悉,他们如今也还在长安谋生,”

张井道:“阿郎若是点头,小人可将他们召回来,再补上一些,免得将来府内设宴,缺了乐趣。”

大唐贵族家里,都养着自己的戏曲班子,李林甫的右相府,据说多达四五百人,太子宅也有三百多人。

寿王府从未有那么多,因为乐舞属于公开场合的娱乐活动,十王宅很少有公开场合。

张井的建议,其实是非常中肯的,李琩也认为很有这个必要。

自己将来住进隋王宅,少不了一些人情世故的应酬,客人来了,家里连一场像样的歌舞乐曲都没有,也确实太寒酸了一些。

没有歌舞,一群人尬聊吗?那多没劲。

“幼明不在,你去找杨孺子,跟她说,该从库中取多少钱,让她来安排。”

孺子,也叫孺人,就是杨绛了,其实按照大唐亲王礼制,嗣王是没有孺人这一说的,而是与郡王一样,妾室只有十名媵女,视从六品。

杨绛以前也是媵女,但是亲王,是可以拥有两名孺人的,是王妃之下最高等级的亲王妾。

杨玉环进宫之后,估摸着是怕妹妹在李琩这里受了委屈,所以没过多久,杨绛就被封为了孺人,为正五品。

既然是李隆基亲口封的,那么今后继续称呼杨绛为孺子,也没什么不妥。

这个家本来是好好的,鼎盛时期在十王宅那也是数一数二的规制,自从杨太真入宫后,是一天不如一天,伴随着前身寿王消沉的意志,王府也在逐渐沉沦。

所以李琩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首先就是先将家里的事情,都打理的明明白白。

.......

下晌的时候,郭英乂回来了,他现在身上兼着王府幕职,由于李琩不再是亲王,所以也就不会卸任了,自然是进得来十王宅。

这种任命,叫做“充”,也就是以本官(阶官、正官)去实际充任一个临时职位。

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去边境履历的世家子弟都是这么干的,因为边境下等武官,现在很多都是节度使自行辟易,从朝廷要不来品阶,因为是募兵了。

带着品阶去当兵,升的比较快,类似于后世的选调生。

李琩见他唉声叹气的,忍不住笑道:

“王忠嗣还没走啊?”

郭英乂一脸无奈道:

“且等呢,大将军拿不到钱,不肯走,太子如今已经托人帮忙了,但是中书门下那边,说什么您给圣人修库的钱还没着落呢,哪来的钱给朔方,我看啊,就是右相和左相不肯给,国库怎会差这十万贯。”

“太子托付何人帮忙?”李琩问道。

郭英乂眉毛一动,凑过来小声道:

“大将军议事从不瞒我,听说是赵国公。”

李琩点了点头,看样子太子要将王琚拖下水了,王琚也是看不明白,你好歹也是天子元从了,只要安安稳稳的,李林甫也不去招惹你。

皇帝那么猜忌太子,你看不出来啊?

李琩想到这里,随即又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有什么资格小看人家王琚呢?

如今承平盛世,人家自然是要给自己的子孙留后路,当父亲的有几个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能过的更好呢?

李琩从不觉得自己比朝堂那些大佬们聪明,只不过是仗着穿越者的身份,知道了历史的走向。

那可是太子,谁又能想到做为储君的太子,会是历史上那么窝囊呢?

王琚想不到,但不代表人家的选择是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