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七十章 一报还一报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七十章 一报还一报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南的粮食还有多久才能运抵京师?”

偃月堂,李适之眉头深锁的看向韦坚道:

“还有河北的。”

韦坚也是刚刚从火场那边过来,他虽然是京兆府老大,但是担责是落不到他头上的,东市署保住之后,他便将善后工作交给了长安令苏震,赶来偃月堂参加议事。

韦坚淡淡道:

“第一批粮食大概还需半个月,剩下的在两月之内可陆续抵达,但是江南的粮食进了京,是要入库的,今年的预算基本已经将粮食分完了,不能用来补亏空,否则今年都不好过,至于河北,李齐物不配合,催缴上来的赋税连江南的四成都没有。”

严挺之听了顿时皱眉:“什么叫不配合?范阳占了九州之地,河北还能剩下几个地方可以供给京师?四成已经不少了,不能逼的太狠了。”

范阳节度使辖区,有九个州,幽州(涿郡)、蓟州(渔阳郡)、妫州(妫川郡)、檀州(密云郡)、易州(上谷郡)、定州(博陵郡)、恒州(常山郡)、莫州(河间郡)、沧州(景城郡)。

基本就是河北北部,围绕北京一带的地区。

那么河北南部,范阳是管不了的。

江南两淮地区,荆州两湖地区,河南地区、河北南部地区,是朝廷的四大赋税重地。

其中河南为首,因为大唐的河南道,包括了河南与山东地区,河北最末,因为河北一半划入了范阳和平卢,而节度区的纳税跟正常地区是不一样的。

半个河北供应了江南赋税的一半,其实已经是非常恐怖了,因为江南地区囊括了淮南道和江南东道,几乎是小半个南方了。

但是在大唐,很多人理所应当的认为,河北应该贡献更大才对,原因就在于过了长江地广人稀,而河北的人口是非常密集的。

“往年要占据六成甚至七成,去年才四成,”韦坚呵呵道:

“李齐物说什么清理河道挪用了一部分,我也清淤了,怎么依然能正常保供呢?他这是借口吗?他这是不称职。”

眼下能苦一苦的地方,确实只剩下河北了,江南去岁的租粮已经全部调运,实在没有余粮了,河南地区也是这样,至于巴蜀的粮食运到京师,那是年中的事情的,无法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李林甫也是一阵头疼,想要平抑长安粮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国库拨粮流入市场,强行压低价格,但是国库也没有粮食了,剩下的粮食那是储备应急之粮,轻易不能动的。

很多官员一直在建议打开东西市署的官仓,暂时顶一顶压力,李林甫一直拖着没有批,已经让很多人在私底下怀疑,库里根本没粮。

好在这次韩朝宗玩命的保粮仓,让很多人的疑心稍微减轻了一些。

“发文李齐物,”李林甫沉声开口:

“告诉他,户部要将储备粮食拿出来平抑物价,让他务必在两月之内供应长安一百二十万石粮食,否则,以国法治罪。”

严挺之闻言,很想帮着李齐物说几句话,但是转念一想,当下的艰难,也确实只有河北能解了。

保大还是保小,肯定还是保长安。

李林甫这条命令,几乎就是死命令了,因为他要动国库储备用来应急,那么李齐物要是补不上这个缺口,还不知道会给他个什么罪名。

反正不会是催缴赋税不利,这太轻了,与补不上储备粮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匹配。

很多官员也赞成李林甫的这个法子,虽然长安眼下还只是处在粮价飞涨的阶段,但是距离粮荒,很可能就是一天的事情。

一旦暴雷,朝夕之间长安就得大乱。

李林甫还是牛逼的,决策非常果断,因为就在今天的这场大火之后,很多粮行已经在限售粮食了。

原因就是东市烧了一座盐仓,虽然这座盐仓并不大,但影响却不小。

在后世,影响蔬菜价格上涨的是鸡蛋,影响肉类价格涨跌的是猪肉,说到底是油价与RMB。

在大唐,就是盐,因为盐是第一等的战略物资,它一涨,所有吃的都得涨。

李林甫的动作非常快,午时都不到,左右领军卫便开始在长安拿人了,但凡限售粮食的,第一次警告,如果不改,即刻拿人。

同时,他奏报李隆基,打开了皇城的官仓,十万石储备粮食第一时间以低于当下粮价的价格,被送入东西市署,韩朝宗负责将粮食流入市场,平抑当下粮价。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林甫特意将裴、严二人叫至身边,希望两人能给李齐物写封信,阐明利害关系,务必让他按期交付,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张九龄、裴耀卿、高力士、吴怀实、严挺之、吕令皓、李齐物,这是一个利益小团体。

虽然张九龄完蛋之后,这个团体出现分崩离析,但旧时的关系仍在,李齐物便是严挺之的门生,老师的话,他还是会听的。

“河北的赋税一向都很重,这对当地的维稳不利啊,”严挺之叹息道:

“我们应该想个办法,降低关中对河北赋税的依赖,否则长此以往,河北只怕会出乱子。”

裴耀卿笑了笑,道:

“办法不是没有,是行不通,丰年留关中,荒年去洛阳,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圣人不会去洛阳。”

如果政治中心迁到洛阳,那么自然会有大批的跟随者,主要就是门阀世家。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老百姓是消耗不了多少粮食的,粮食的最大消耗来自于贵族以及军队。

大唐将军事重心从关中移至边关,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缓解粮食压力,否则全国的粮食都得往关中送,这就是为什么大运河是在隋朝开挖的,因为隋朝的贵族集团和军队都集中在关中。

而洛阳这个地方,叫做四战之地,除了北面有太行山为屏障,几乎无险可守,那么它做为政治中心其实是不合适的,非常容易导致改朝换代。

宋朝就是选错了地方,以至于无法抵挡金军南下,被迫撤往长江以南。

那么在当下外重内轻的局面下,李隆基除特殊情况之外,无论如何都不会去洛阳,因为藩镇一旦反水,洛阳是守不住的。

什么叫特殊情况呢?长安没粮了,而李林甫绝对不敢让这样的情况出现,否则他就不是罢相那么简单,很可能会下狱。

“眼下除了改善漕运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了,”李林甫苦笑摇头:

“隋王以前给我出过一个主意,还算可行,那就是将巴蜀的粮食从襄阳转运北上,这样一来节省了不少路途,但这项工程,当下做不到,咱们先得将这几年熬过去,才能着手计划。”

从襄阳转运,其实不太划算,因为有一段陆路,会增加粮食消耗,但是呢,这条路可以做为应急补给,如果长安出现状况,走这条路可以更快的将粮食送进来稳定局面。

现在做不到,为什么历史上安史之乱反倒做到了呢?因为当下考虑的很多,重在一个稳字,历史上上津道的开发,那已经是破罐破摔、不顾民生了,只求能保供朔方,其它都不管了。

长安依旧是歌舞升平,一派盛世景象,只有中枢的这些人心里清楚,当下的时局非常艰难。

一个错误的政策,很可能就会导致盛世坍塌,他们除了尽全力匡扶社稷之外,也找不到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办法

今天的长安,是非常脏的,因为雨水将空中的黑灰带到了地面,街道上、房顶上,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如果能再有一场雨水,就会冲刷的差不多,但今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不会再下雨了。

长安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水井,实际上整个长安的水井一点都不多,平民百姓的饮水主要就是靠日常存储的雨水度日,或者出城去渭水、灞水挑水去,城内水渠的水,一般是不会拿来饮用的,除非你不怕闹肚子。

张盈盈眼下住着的这个外宅,是没有水井的,有一个蓄水池,但是因为没有盖板,所以池子上面已经漂浮一层厚厚的黑色灰烬,下人们也正在清理水池。

她不愿意再吃这样的水了,那么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买水,一个是找金吾卫要几车。

做为京师消防总队,金吾卫是不缺水的。

买水是需要等的,因为卖水的,人家也得出城去拉,但是金吾卫有现成的。

于是张盈盈便派人找到武庆,让武庆给她拉几车水过来。

武庆是在晚上将水给她送来的,同时告诉她,隋王想见她,要隐秘一些,不能让人知道。

张盈盈非常果断的拒绝了。

“想见我,让他来找我,我不去隋王宅,看不得一些人的脸色,”张盈盈找借口敷衍道。

她知道金饰铺子发生的事情,也是她暗中设法通知的少阳院,那么她现在在李琩面前,就是个两面派。

因为心虚,所以不敢见。

她的这座外宅,靠着太清观,观主是圣人身边的四大真君之一,李琩是不敢在这里乱来的。

张盈盈确实害怕了,而且很愤怒,我前脚刚告诉你们,你们就敢放火灭口,玩的也太大了吧?

她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认为李琩很可能已经怀疑她了,才会主动邀请她去隋王宅,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

张盈盈察觉到不妙,很想离开外宅找个地方避避风头,但是家里又不好意思回,道观呢又不安全。

于是只能心惊胆战的留下来了,除了严令护院加强警戒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无功而返的武庆带回消息后,李琩朝着一旁的武明堂摊手道:

“你看,你这不是打草惊蛇吗?我都说了这丫头脑子特别好使,反应很快的。”

眼下的李琩,已经知道金饰铺子里发生的事,但是他这个人,是要顾全大局的,只看王韫秀被王忠嗣惯成那个鸟样,自己也不能随意对王韫秀下手,以免引起王忠嗣的过激反应。

武明堂冷笑道:“我这么做,就是专门试她的,由此可见,就是她了。”

她从韦妮儿那边已经知道,张二娘和李琩有一腿,那么正常情况下李琩邀请对方,对方不会拒绝,拒绝,那就是不正常。

“留人盯着她了吗?”武明堂询问武庆道。

大家都是姓武的,李琩的人里面,武明堂最喜欢用的就是姓武的,除了武庆之外,还有十几个武家成员。

武庆点了点头:

“四面都留人了,都是最机灵的,她的任何行踪,我们都能知道。”

武明堂点了点头,她本来是打算来硬的,直接绑了张二娘审问,但是李琩不同意。

李琩本来的性格,是有仇当场就得报了,但是眼下,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因为他要干大事,而干大事的人,有一个字一直悬在头顶,那就是“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身居高位的人,哪个的忍耐功夫都是非常牛比的。

李琩本以为武明堂应该也会和他一样冷静,谁知道人家胆子这么大。

“表姐,理智一些,事情不是这么办的,”李琩苦笑劝道。

武明堂忽的双目迸射寒光,死死盯着李琩道: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我知道你想留着对方,利用张盈盈来给少阳院下套,但是我告诉你,能简单做成的事情,不要让它变的太复杂,因为你很可能会失去对局面的掌控。”

说罢,武明堂看向武庆道:“准备火油干柴,将她那座外宅烧了,若有人逃出来不要管,要是死在里面,只怪她运气不好。”

武庆低下脑袋不吭气了,阿郎不点头,这事我不能干啊。

接着,武明堂又看向李琩:

“这叫一报还一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忍个屁!”

李琩确实拿不定主意,毕竟事关自己,他虽然恨不得早早收拾掉基哥和太子,但他认为,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来,要稳妥谨慎,按照武明堂这个法子,这不是就等于直接开干了吗?

纵火不是小事啊,你当玩游戏呢?

见李琩没有反应,武明堂直接走过去双手捧起李琩的脸,狠狠道: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你还犹豫什么?”

李琩拧眉叹息一声,看向武庆,轻轻点了点头。

武庆转身就走。

他之所以答应,是因为人心,他需要武明堂的支持,而他也反应过来,自己只有做出强硬的回应,才能将更多中立派拉拢到自己麾下。

没人愿意支持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虽然李琩只是过于谨慎了些。

(还在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