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偃月堂议事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五十九章 偃月堂议事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来隋王宅这边,也已经提前布置了一番,准备迎接李琩返京,结果呢,李琩没回来。

所有人都空等了一场。

得知丈夫生病之后,郭淑肯定是非常心急的,第一时间便打算动身往武功驿探视丈夫。

但是呢,圣人将她召入兴庆宫了。

正如李琩猜测的那样,他只要不回去,他的人都能多得点好处。

郭淑的品级已经到顶了,王妃再往上就是太子妃,没法赏赐,那么赏赐儿子肯定最能宽慰郭淑的心。

长子李佶册封西平郡王,西平郡,就是眼下的鄯州。

郭子仪因守城之功,加封颍川侯,总管府属官们也各有厚赏。

李隆基在奖励军功这方面,是非常大方的,李光弼也被封侯了,柳城侯,王难得拜宣威将军,陇右河西一众有功将领,除了盖嘉运和皇甫惟明之外,都有赏赐。

庆功宴上,李琩的名字从头到尾就没有出现过,而享受这份荣光的,只有李光弼和王难得。

准确来说,是李隆基本人。

持续了三天的大宴,也使得李隆基非常疲惫,每日常朝又停了,李林甫的偃月堂重新成为处理国家大小事宜的地方。

但是这一次呢,因为李适之上位,所以很多不该出现在这里的面孔也得以在偃月堂有了一席之地。

李林甫暂时还不能排斥这些人,否则会有私设小朝廷的嫌疑,但是他将来肯定会想办法将李适之这帮人踢出去。

其实很多人都想设法迫使李林甫回到中书门下理政,那样一来,所有人都方便,但问题是,圣人不喜欢。

李隆基当下已经完全将兴庆宫当作了自己的私人乐园,勤政务本楼也就是个虚名,功能与花萼相辉楼没啥区别,都是搞艺术的地方。

李林甫在偃月堂的会议上,但凡涉及到要钱的事情,就会和所有人商议,但凡是花钱的事情,他就不提。

也就是只谈收入,不谈支出,搞钱,要大家想办法一起搞,怎么花,我来搞。

“伏俟城在旧隋时期,曾设西海郡,贞观沿用,圣人认为不宜更改,仍叫西海郡,”

李林甫坐在堂内,朝众人道:

“内政官员缺额,为三十一人,本相这里已经拟好一份名单,这不是关键的,关键是,西平郡未来一年不向朝廷缴税,还需要拨款建立西海军、应龙军、神威军,大家都琢磨琢磨,这笔钱从哪里起土。”

卢奂第一个开口道:

“我是吏部侍郎,又掌铨选,右相理应让我看看那份名单,内政官员代表朝廷治理地方,催征租赋,保境安民,何其之重,怎么就不关键了呢?咱们在谈建立新军之前,最好先议一议那份名单。”

另外一位吏部侍郎苗晋卿道:

“那份名单,咱们吏部就不要过问了,毕竟是陇右的官,盖嘉运觉得合适就行。”

“这话说的,陇右的官就不是朝廷的官了?”大理寺卿张均冷笑道:

“是朝廷大还是盖嘉运大,凭什么需要他觉得合适就用?”

裴耀卿插嘴道:

“行政事务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在藩镇,边关不同于内地,军事防务占据的比重过大,节度使的意见朝廷确实需要优先考虑,若非如此,朝廷又何必给予节度使自行辟易官员的权利呢?”

“等一下,我听着怎么觉得不对劲,”韩朝宗皱眉道:

“西海郡已经划给陇右了?不是还没有议吗?”

李林甫淡淡道:“本相已经请示过圣人,西海郡宜属陇右,这一点就不必议了。”

李适之笑了笑,看向韩朝宗道:

“既然是圣人的意思,此事就不必再提了。”

眼下的偃月堂,关系确实比较复杂,以前在这里,李林甫一个人说了算,现在多了一群挑刺的。

张均兄弟党派已经与卢奂这帮宰相二代党,准备支持李适之将国政议事,挪到太极宫的中书门下去议。

这是符合他们利益的,否则总是在李林甫家里办事,他们太吃亏,很多消息都是对他们隐瞒的,会让他们对国家事务形成片面的理解。

就比如刚才,圣人已经同意西海郡属陇右,但是他们竟然全都不知道。

“太乱了,”卢奂脸色难看道:

“皇城那么多档案,难不成今后都需要搬到右相府上?这会导致中枢处理国政效率降低,中枢政务沉疴,还能指望地方吗?右相如果实在是身体不济,那么太极宫的中书门下今后让左相主持好了,皇城若有些事务需要右相签署,左相再派人送过来。”

严挺之眉头一皱,这不是搞分裂吗?今后你办你的事,我办我的事?

他正要说话,崔翘、韩朝宗等人已经纷纷附和卢奂,赞同他的提议。

实际上,看似中书省和门下省要分家,其实只不过是提前放出风声,李适之当下肯定是不会跟李林甫闹的太僵,但是将来,他肯定要收拾李林甫。

卢奂是在暗示李林甫,你不跟我们交底,那么我们今后也不跟你交底,到时候政务乱成一团糟,看你怎么跟圣人交代。

所以他的话,是威胁居多,并不是真的要返回皇城,他们如果真的回去了,李林甫不是更容易夺掉他们的权力吗?

果然,李适之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耐心道:

“右相身体不好,圣人特许在相府办公,大家都要相互理解,如果觉得取用卷档麻烦的话,就在平康坊找一块地方,设立国文馆,这样一来不就方便了吗?”

中枢侍郎韦陟皱眉道:

“不行!中书省的卷档何其之巨,皆为国文秘卷,怎么能随意存放在皇城以外的地方?漏泄出去,谁能负的起这个责任?中书省不同意。”

陈希烈也是冷笑道:“左相怎么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他本来是想上去的,结果没斗过李适之,虽然他也清楚,自己跟李适之差的太远,但也肯定会不服气嘛。

你喜欢高圆圆,虽然明知得不到,但也肯定看赵又廷不爽。

李适之笑了笑,重新坐下道:

“既然如此,那么大家该辛苦就辛苦一些,三省六部十一寺的事务,我们今后就在偃月堂逐条论之,但凡没有论过的,门下省这边,不签字。”

门下省掌管政令审核,以前牛仙客是个傀儡,只要看到有李林甫签字的公文,他拿起来扫一眼也就签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人家李适之要问你个过来过去,我没有看过的,没有参与讨论过的,我不签字,那么政令就无法施行。

中书与门下,本来的职权就是互相制约的,李适之自然要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他可不想当傀儡。

李林甫笑了笑,让度支郎中宋遥将那份官员名单交给了卢奂。

卢奂欣然接过,扫视一眼后,竟然没有任何问题,其中大多数确实是当下排位比较靠前的守选官员。

“这个张巡,怎么从东宫调任河西去了?”卢奂皱眉望着唯一一个让他感觉疑惑的任命,道:

“是不是应该跟太子请示一下。”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岫从外面进来,然后吩咐仆人在李适之的对面加设了一个座位。

众人纷纷感到疑惑。

李适之眼下是左相,他的座位与其他人是有区别的,就在李林甫身侧不远,李林甫是主位,他是次席。

那么眼下新增的那个座位,代表着对方的身份,最起码是跟李适之持平的。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人。

“诸君安康,迟来迟来,恕罪恕罪,”李琩笑呵呵的进入偃月堂,朝着众人拱手打招呼。

大家也都纷纷起身,热情的与李琩招呼。

这个打招呼时间可就久了,毕竟今天在座的都是大人物,李琩不可能一句话就带过去,而李琩大老远回来,大家也不会只是打个招呼那么敷衍。

“恭喜左相了,您今后身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我若再想与您通宵彻饮,恐怕是没有机会了,怎不让人遗憾,”李琩笑呵呵的与李适之寒暄着。

李适之也上前抓着李琩的手臂,哈哈笑道:

“隋王瘦了,黑了,但也健壮了,风采更胜从前啊,我今后但有闲暇,必寻隋王一醉方休,决不食言。”

堂内刚才还非常紧张的气氛,随着李琩的到来,融洽了不少。

卢奂这个刺头见到李琩,也是亲切的过来询问病情,实际上,人家都亲自派人去过武功驿探视李琩,毕竟他俩的交情也不浅。

“这趟辛苦了,若非你坐镇陇右,朝廷今年还不知道头疼至何时,”卢奂笑道:

“身体彻底康复了吗?那么我这几日可要去你家里叨扰一番了。”

李琩哈哈一笑:“若非康复,今日怎能前来?”

大概半个小时,都是李琩与众人寒暄了,李林甫也没有打断,因为他在观察,有哪些人是有可能被李琩拉拢的。

至少张均不会。

“好了好了,你们再聊下去,就到了午时放饭了,”李林甫笑着招了招手,示意李琩坐下,道:

“你刚从陇右回来,那边的事情,还是要多问问你的看法,方才国宝郎正好问起张巡的任命,人是你举荐的,你来解释一下吧。”

李琩坐下之后,闻言点了点头,微笑看向卢奂:

“张巡虽是进士出身,却极为晓通战阵兵法,是我举荐他去河西的,战事虽过,但是战后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的,张巡有心留下,我也便顺水推舟了。”

卢奂笑了笑,看向李林甫道:

“既然如此,我对这份名单没有异议,我签字。”

说罢,他抬笔签署下自己的名字。

张巡的安排,既然是李琩担任陇右道行军大总管时候做出的人事任命,那么中枢这边是不会有任何意见的,也没必要跟太子打招呼了。

因为李琩在陇右的时候,李琩最大,是奉旨掌管陇右道一切军政大权,没必要请示中枢,人家只对圣人负责。

不得不说,李琩的到来仿佛润滑剂,使得刚才还阴阳怪气的偃月堂,多了许多笑声。

人家坐镇西北打了大胜仗,回到长安之后,明面上又没出风头,那么背地里还是要捧一捧人家的,毕竟谁也不能忽视,今年这场西北大战,对大唐好处非常大。

多了西海郡这个前沿阵地,大唐今后对吐蕃的钳制将更为方便。

“我们今天要议的,就是陇右的事情,所以才请隋王先来参与议事,再回家抚慰家眷,”裴耀卿坐在李琩旁边,以一个所有人都能听到的音调道:

“要新增设的三个军镇,是隋王拿回来的,待会议起来,你要多多说话,你的看法,在今天最重要。”

李琩连忙谦虚道:“裴公过誉了,我今日只是旁听,又或者大家对陇右防卫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我可以效劳解释一番,至于让我给出建议,实不敢当。”

李适之哈哈一笑:“千万别这么说,你虽然刚刚才交了印,卸任行军总管,但陇右的事情,没有比你这个亲历者更熟悉的,刚刚我们在议,这三座军镇的开衙钱,从何处筹备,我是认为,这个钱该盖嘉运出,隋王认为呢?”

李适之本来与李琩就颇为熟悉,而且他本身在皇储的事情上面就没什么立场,这一点圣人心里清楚,太子隋王,我都不站,我只站圣人这边。

所以他有些亲近李琩的举动,并不反常,因为他对太子也是这个样子。

而且他看得出,自己与李琩关系融洽,李林甫会很不爽,那么李琩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好好利用的。

李琩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看向裴耀卿道:

“左相是这么看的,那么裴公呢?您老执掌兵部,三镇的建制兵部是要点头的,您心里应该早有想法吧?”

裴耀卿点了点头:

“户部目前还没有完成战后结算,但是就眼下来看,此番西北之战,已经耗费国库四百七十万贯,这个时候,朝廷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重要的地方花钱,不重要的地方不花钱,西海郡人口少,地域却广,经营好这个地方需以长远计算,藩镇赋税,有上贡和留州,明年开始,增加西海郡留州份额,为期五年,也算是补贴盖嘉运了,所以我同意左相的看法,设立三镇的钱,还是盖嘉运出。”

事实上,这个钱,盖嘉运是出定了,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自己要出,但就算明知如此,他还是要跟朝廷哭穷的,出钱也要捞点好处,才能出的痛快。

裴耀卿这个为期五年的留州赋税,就是一项补贴,也是为了堵盖嘉运的口。

否则盖嘉运今后每年都会以这个借口跟朝廷哭穷,毕竟人家的河西军,损耗可不小。

李琩随即看向李林甫,道:

“我赞成左相和裴公的看法。”

李林甫笑了笑,看向中书侍郎萧华,道:

“留州加一成,多了不给,记录在给盖嘉运的发文当中,这是朝廷体恤他,但他不能再讨价还价了,再加一条,这是左相、裴公的意见,隋王附议。”

萧华呵呵一笑,眼神奇怪的瞥了李琩一眼,吩咐后面的记录官员做记录。

他看得出,后面加的这一条,才算是真正能让盖嘉运闭嘴的办法,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盖嘉运和隋王是一伙的。

人家一到鄯州,盖嘉运就出兵了,早该打赢的仗,非得隋王过去才打赢,盖嘉运这是故意在捧李琩啊。

临了,李林甫又加了一句颇为侮辱人的话:

“哦对了,备注清楚了,左相是李适之,不是牛仙客。”

听到这话,李适之表现的泰然自若,一点没有生气,他知道李林甫这是故意轻视他。

看似很正常的一句话,中书省的备注也会写的非常正常,但唯独从李林甫嘴里说出来,阴阳怪气,就好像左相这个位置随时可以变动一样。

“陇右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解决,”李林甫抬手召来李岫,吩咐他安排放饭之后,继续道:

“要麻烦隋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来偃月堂参议国事,直到陇右善后完成。”

李琩微笑点头:“一定来。”

这基本上等同于李琩可以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商议决策,虽然是短暂的。

既然要吃午饭了,大家肯定便随意了一些,卢奂本来是要过来的,但是严挺之抢先一步,坐进了李琩和裴耀卿之间。

“养病五日,还没进宫吧?”严挺之笑呵呵道。

李琩道:“今天刚回京,进宫交了印玺文书,但没有觐见圣人。”

“那就再等等,等到将家里都安顿好了,再面圣不迟,反正圣人什么时候都会见你,”严挺之道。

人家这是在提醒李琩,你晚点再去,你在边关接触尸体的事情,朝堂上都知道了,必须等到太医署确定你没有沾惹疫病,才能面圣。

你刚刚才恢复,若是觐见圣人,会让圣人为难的,见你好,还是不见你好呢?

裴耀卿也道:“太子那边,你也要见一见,别管会不会让圣人不高兴,这是礼仪,你外出征战回返京师,圣人、太子都是要请见的,这个过程必须要走,就当是暂时压一压有些人的怨气。”

太子是副君,理应汇报工作,放在从前,节度使一级的封疆大吏进京,见过皇帝之后,必须见太子,但是这一惯例,从废太子瑛被杀之后,就没有了。

过去,每逢重要节日,也都是要分别觐见皇帝与太子,这叫做朝见礼与朝贺礼。

所以当下的李绍,确实过的非常苦逼,跟以前的李瑛没法比。

“我去一趟,有用吗?”李琩道。

严挺是点头小声道:

“你前脚刚走,王忠嗣的奏疏就进京了,其中内容不得而知,但圣人看过之后很生气,从那时候开始,很多官员便开始明里暗里拆你的台,就等着你在陇右出错,好在你这次足够沉稳,没留下什么把柄。”

裴耀卿也道:“最近低调一点,我虽不知你是真病还是装病,但这场病非常合时宜,庆功宴上太子也在,对李光弼等人大加赞赏,完全将你跳过去了,你若当时在场,局面会很难堪。”

李琩思忖片刻,点了点头:

“好,我会在觐见圣人之后,去一趟少阳院。”

他现在一想起少阳院,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韦妃,韦妃一直都是他和太子之间维系关系的纽带,也是最希望太子与他和睦共处的。

但是眼下,兄弟和睦已经不可能了,韦妃想必也看出来了,她一定会很伤心吧?

偃月堂是没有午睡这一说的,吃完午饭就会接着办公。

看起来似乎节奏很紧张,如果你想一想他们下午四点就会下班,就不会这么觉得了。

李琩今天被李林甫叫来,并不是真的给朝廷接下来针对陇右的政策出主意,而是李林甫要在朝堂,将李琩本该享受的尊荣和恭贺,给补回来。

也就是捧李琩。

他要让所有官员都认为,隋王就是比太子能干,西北一战,已经足以证明隋王可以独当一面,但是太子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证明,他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傍晚的隋王宅门口,早早收到通知的郭淑,率领家中数百人口,等在府门之外,迎接李琩返家。

实际上,李琩也没有走多久,两个多月而已。

但是郭淑再一次见到丈夫,却仿佛已经分别很久,携众家眷家仆跪满了巷子,将李琩迎回王府。

今晚的隋王宅,肯定是有一场家宴的,只有亲属。

大家也不喝酒,知道李琩辛苦了,就是聊聊家常,热闹热闹。

“太医署的太医明天就会来,”期间,郭淑凑近李琩,小声道:

“我进宫受赏之后,贵儿派人告诉我,在太医探视之前,你千万不要请求觐见父皇,彻底养好身体再说。”

贵儿,自然就是牛贵儿了,李琩在宫里最可靠的人。

接触过阵亡将士的尸体,这种事情也就基哥比较忌讳,其他人是不在意的,而且李琩认为,这件事传的越广,对他的名声越有利。

虽然他一开始并不是图了名声,但是怜悯将士,爱惜边关健儿,无疑是非常受士子们敬重的,也比较容易获得军方人物的好感。

至于什么时候见基哥,李琩根本就无所谓,你不愿见我,我还不愿见你呢。

瞅你那张老脸就来气。

“嗯,不着急,彻底养好了身体再说,”

说罢,李琩从奶娘手里接过儿子,望着儿子瞬间变的惊慌失措的小眼神,点了点儿子的鼻子,笑呵呵的逗弄起来,惹的李佶嚎啕大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