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十六章 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

能说的话,李岫都说了,但仍是不能让李琩松口。

其实李琩的表态,他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接受。

离开十王宅,确实是自由了,但也失去了最大的保护伞,在里面,没人敢动你,但是出去就不一样了。

李琩如果亲近他阿爷,太子不满,亲近太子,他阿爷又会不满,确实是两头难,看样子寿王是在观望啊,又或者,心里已经有了别的人选。

“四郎,打探清楚了,韦坚是八月初一从平康坊带走的云娘,当天晚上带着去少阳院赴太子宴会,返家的时候,右骁卫没有看到车马中有女眷,可见他是在少阳院将云娘送给了寿王。”

离开曲江池之后,右相府的一名亲信,追过来告知李岫这一消息。

李岫皱眉道:“那么寿王又将云娘送给谁了呢?”

“这个.......没有查到,巡城的卫士并未发现云娘离开十王宅,兴许是送给其他亲王了吧?”亲信道。

李岫点了点头,他现在对这个云娘的兴趣已经不大了,只要对方没离开十王宅就行。

现在他已经确定韦坚在背后接近寿王,就可以趁机弹劾此贼,你巴结太子,不好指责你什么,但你不能巴结寿王,这叫交构,圣人的戒宗属制,你是一点都不当回事啊?

其实李琩根本就没有将云娘送人,宫宴上故意那么说,是要当着李岫的面,跟韦坚撇清楚关系。

而李岫呢,压根就没想过寿王是在骗他,因为在他的印象里,李琩虽然算不上老实人,但也绝对不是狡猾之辈。

李琩以为韦坚能够看明白,那句话不过是一句撇关系的暗示,结果韦坚没明白,看来道行确实不如李林甫。

......

今天的李隆基,一整个白天都在睡觉,毕竟昨天闹腾的太厉害,年纪又大了,一下子恢复不过来。

高力士呢,也不敢惊扰圣人休息,直到听见殿内有了动静,这才赶紧进去伺候。

“圣人龙精虎猛,休息这么小会儿,就已经是神清气朗,老奴就不行了,现在身子骨都是软的,”高力士上前为李隆基穿靴道。

“哈哈.......高将军最会哄朕,”李隆基神采奕奕道:

“你以为朕不知道,伱在外面熬了一日吗?尔乃朕之家老,朕怎忍心让你累着,好了,去歇歇吧。”

宁王昨晚并没有留宿宫内,李隆基不过是句客套话,患有重疾的人,怎么能与李隆基同眠呢?

高力士犹豫了一下,放下一封十王宅的奏报和一封太子的奏疏,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告退出去了。

说心里话,他觉得太子这件事办的不咋地,但是他又不可能隐瞒圣人,也不能在圣人这里说太子的不是,那就只能沉默了。

李隆基一撩长发,任由宫女为他梳头,他则一卷袖子,首先拿起太子那封奏疏,眼睛扫了一遍,随后便拿起监院中官曹日昇的那份奏报。

内容很简单,张去逸今天去了少阳院,见了太子,事后太子奏请纳张二娘为太子良娣。

曹日昇并没有搞清楚太子与张去逸见面的详细过程,自陈办事不利。

他不知道,但是李隆基知道,因为昨晚的宫宴上,自己的闺女咸宜公主,已经都说了。

咸宜那個笨蛋,想帮自己的阿兄笼络张家,希望寿王迎娶张二娘,结果今天太子便横插一手?

他恶心谁呢?

李隆基呵呵一笑,明白了高力士为什么话也不说明白,直接就退出去了。

你啊.......好人都让你做了。

对于高力士的行为,李隆基并不介意,难道他还不清楚,高力士只忠于他一人吗?

“让黎敬仁来,”李隆基吩咐道。

他口中的这个人,是殿中省的主官,殿中监,从三品的大宦官,世人只知高力士,殊不知李隆基身边的牛逼太监,其实有好多。

殿中监,掌乘舆服御之政令,总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六局之官属,在这皇宫里面,地位可不低。

“你怎么看?”李隆基淡淡道。

黎敬仁思索片刻,答话道:“奴婢以为,应该是咸宜公主有意在前,太子有意在后,那么这后者,用意就很明显了。”

“怎么个明显?说清楚,”李隆基道。

黎敬仁想了想道:

“太子不欲寿王与张公联姻,身为兄长又不好阻拦,那就只能是自言先看中了,好先声夺人,这样一来,寿王也不好说什么。”

李隆基又道:“昨日宫宴,李岫和韦坚,都见过寿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回禀圣人,其密言,奴婢并不知晓,”黎敬仁恭敬道:“但奴婢猜测,应是与寿王奏请再修新库有关。”

李隆基忍不住笑道:“那么太子这一搅和,韦坚是没有机会了,存私心者不能谋公事,朕这个太子,还是容易感情用事啊。”

在他看来,此事再简单不过了,太子还是忌惮着十八郎,连对方娶个妻子,都要干涉。

你想恶心他?行!朕随你的意。

“令中书侍郎萧华拟旨,朕应太子之请,册命燕国公次女张氏,为太子良娣,”

李隆基笑了笑,补充道:

“不要经过中书门下。”

不经中书门下,就属于皇帝特诏,李隆基这么干,就是跳过李林甫,因为他知道李林甫什么德行,肯定会阻止。

但他不能让李林甫开口,因为李隆基要倒逼对方,尽快针对东宫,不然太子势力膨胀到某种地步,李林甫就制衡不了了。

太子强大了,第一个要出事的,就是李林甫,他不可能不设法应对。

黎敬仁不再多言,依旨办差,不过他觉得,圣人在处理皇子的事情上,一件比一件离谱。

他能这么想,说明他的道行,不如高力士。

......

中书省,佐天子,执大政,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是三省权力最大的部门。

在这个部门当主官虽总判省事,但可谓如履薄冰,因为这里面没有你的人,全是皇帝的人,也是官员们想要成为宰相的最大跳板机构。

所谓的“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就是说的这个部门。

中书令李林甫,两个中书侍郎分别是兼任户部尚书的赵国公王琚,以及前宰相太子太师萧嵩的长子萧华,别说这两个人,李林甫管不了,下面那四个中书舍人,也是一个比一个牛比。

这里是管天子诏命的地方,如果成为一言堂,很容易矫诏篡旨,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历朝历代,这个部门的人,最重王命,宰相在这里说话没分量。

没有休沐,而是值班在省的萧华,在见过黎敬仁之后,还需要亲自面圣,确认一下,才会回省准备册命,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因为中书省有四禁: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逢失,四曰忘误,大白话来说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

当李林甫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八,休沐结束的时候了。

册命已经拟好,加盖了天子印玺,至于何时颁发,圣人没有说。

李林甫叹息一声,看样子太子跟张去逸勾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皇帝亲口说出的话,他能去劝,盖了印的事情,他就劝不了了。

中书门下,李林甫伏案而坐,面无表情的处理着政务,心里却是在盘算着,如何反戈一击。

拜相五年以来,他任劳任怨的为圣人敛财,以至于比别的宰相,任期更久。

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他身上还有一件更艰巨的任务,如果不能认真执行,那么他距离下台就不远了。

当年圣人问他,储君何人?李林甫答: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圣人诸子,贵莫寿王也。

结果呢,自己与圣人的这场单独对话,都特么能传出内廷,搞得满朝皆知。

若是寿王顺利继储,此言不失为一件功劳,但可惜最后赢的是李绍,那他这几句话可就要了老命了。

你看人家高力士,“推长而立,孰敢争”,这句话在太子那里就是天大的人情。

所以李林甫很清楚,他和高力士的态度,是圣人故意放出来的,因为中枢最忌“漏泄”二字。

圣人啊圣人,你给自己家奴留后路,不给我留啊......

昨天的时候,李林甫已经从儿子那里得知韦坚的事情,虽说以送女人的理由针对韦坚,肯定不能让对方伤筋动骨,毕竟太子一句“孤送的”,就能将韦坚撇干净。

但是暂时恶心一下韦坚,压一压对方起势,还是有必要的。

萧嵩、裴耀卿、王忠嗣、韦坚、张去逸,他的敌人已经是越来越多了。

于是李林甫写了一个小纸条,交给仆从递出宫,送给李琩,其中添油加醋的渲染了太子对李琩的厌恶,希望李琩能将工程交给他的儿子来办。

身在寿王府的李琩在收到消息后,将纸卷扔进炉火烧掉,对那名送信的相府仆从道:

“转告右相,本王知道该怎么做。”

李林甫在内侍省有人,自然知道咸宜昨晚奏请的内容,但是李琩还不知道呢,但也大概能猜到。

这么看来,自己这个兄长,确实是在恶心他啊?

虽说李琩的立场,是两头都不得罪,但是两边谁势微,他就得适当帮一帮,这符合他的利益,也符合李隆基的利益。

“给咸宜带话,让她设法将那位张二娘带到曲江池,我明天在那里等着。”

李琩回忆起昨晚那个小丫头的神色,心里越发不爽,我只知道历史上你是太子良娣,但我没想到,你是这么当上的。

利用我当跳板是吧?离开十王宅的皇子有多大胆,你是一点没逼数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