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好一个痴呆儿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好一个痴呆儿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韦巨源,乃韦孝宽玄孙,武后时期先后四次拜相,爵位舒国公。

等到唐中宗李显上台之后,韦巨源刚好是那个时期的京兆韦氏宗长,那么无论是李显还是韦皇后,自然对他极为倚重。

已经致仕了?没事,我会请你出任国家级首席战略顾问。

那段时间,无疑是韦家的高光时刻,以至于开元朝很多韦姓高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势。

接着,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干掉了韦后,本来是不打算动韦巨源的,因为这个人声望太高,结果王毛仲的兵不长眼,将人家一个八十岁的老头给弄死了。

以至于李旦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赠韦巨源特进、荆州大都督,谥号“昭”。

也算给韦家一个交代,并且准许韦巨源的独子韦明杨袭封舒国公。

他们家三代都是单传(嫡出),韦明杨的儿子就是韦昭明了,与韦昭训同辈,是堂兄弟。

因为小儿麻痹症,右腿肌肉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这样的人肯定没办法当官了,但是,人家袭了舒国公,三个庶出的弟弟,全部做官,就他没有。

不过人家的儿子,二十郎当岁,已经外放做县令了。

大家族的子弟,一般情况下若是仕途无望,基本会朝着诗歌字画等方向发展,一来这是高级情趣,二来真要在这方面搞出点成就,也是给家族增光添彩,对自己的名声也是极好的。

李林甫的亲大伯李思训,就是一位顶级画家,,世称“李将军山水”,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他的儿子李昭道,眼下就是长安极负盛名的顶级画家,与王维相交莫逆。

而韦昭明走的不是这个路子,他捞偏门,一直致力于改进各类棋牌游戏,樗蒲、双陆、叶子戏,这个老小子都非常精通。

当然,最拿手的当属最为高雅的棋牌之王,围棋了。

不过在大唐,不叫围棋,而叫吴图,取自三国时期吴国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因而成为围棋的别称。

杜牧有诗: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

皇宫内还设置有棋待诏,这一职位也被称为国手,而李隆基的那些棋待诏,能下过韦昭明的,不超过五人。

整个长安,都非常盛行围棋,民间也有玩的,与后世下围棋的老头一样,就在大马路边上。

韦昭训每天就是溜达,在长安的各个棋点驻留,发现值得与自己对弈的,就会下场玩两手,如果没有就会驻足围观,学习别人的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贵族子弟两岁就会背的。

这天,韦昭训提着一个小火炉,带着两个家仆便开始了他在长安溜达的一天。

他的痴呆儿名声,主要来自于上面顶层贵族阶级,中下层没有人认为他痴呆,就算上层,其实也是以调侃居多。

痴是痴迷于棋牌游戏,呆是总爱发呆。

韦昭明在东市的十字大街停下,将火炉放在一旁,仆人就地开始烹茶,他则是坐在一家铺子的台阶上,望着下方两人对弈。

本来有一群人围观,当他们看到韦昭明的时候,主动让开人家的视线方向,等于原本的四面包围,眼下独留出一个空当。

没办法,长安下棋的这帮子老头当中,没有比人家出身更屌的了。

国公啊那是。

不过这帮下棋的,也都不是寻常人,要么是退休的官员,要么是家里走偏门的,要么是在清闲衙门上班的,反正是贵族居多。

有人要说了,贵族会在大街上下棋?

嗯哼,平民都在为温饱而奔波,他们有时间玩这个?他们也不会啊。

公园里锻炼身体的,大多都有退休工资,没有退休金的还在想办法挣钱呢。

商人则是没有资格跟士人下棋,他们只能旁观,或者商人之间自己下。

韦坚今日刚好从这里经过,见到韦昭明之后,主动过来打招呼:

“阿兄,蹭你一壶茶如何?”

韦昭明的目光没有离开棋盘,只是指了指一旁的火炉:

“自己去取水,我带的水不多。”

韦坚点了点头,令手下进铺子里要水。

他现在是京兆尹了,级别非常高,但这不代表你在外面混的好,就可以在族里耀武扬威。

正月初二的家宴,他的位置可不是按照级别排的,是辈分,所以非常靠后。

当然了,韦昭明也不靠前,因为他和韦坚是平辈。

蹭茶就是蹭茶,韦坚喝了一杯茶暖过身子之后,便告辞离开。

看似完全没有必要的行为,其实是与家中亲戚维系关系的一种方式,见了面就要寒暄,就要亲近一下,否则关系会逐渐生疏。

韦坚前脚刚走,李琩便在韦坚坐过的地方一屁股坐下。

人群当中有认识李琩的,纷纷行礼。

李琩只是摆了摆手,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因为他们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他们啊。

韦昭明一脸惊讶的从头到脚打量着李琩,还装傻的揉了揉眼睛,讶异道:

“我没看错吧?是隋王吗?”

“怎么?老花眼了?前几个月咱们刚刚见过,”李琩笑道。

韦昭明一拍额头:“想起来了,遇到昭训巡查,寒暄了几句,恰巧隋王远远过来,我便告辞离开,还以为当时隋王没有看到我呢。”

他在勋国公房的昭字辈中,是排行最高的,今年五十出头,韦妮儿得管人家叫大伯。

但是韦妮儿并不知道,韦家在恶钱的生意当中,话事人就是这位瘸子大伯,这种事情,也不会让她一个女人知道。

“我昨日去了一趟南曲,恰巧撞见了窦铭,你说他去那种地方干什么?”李琩道。

韦昭明一愣,笑道:“那种地方是哪种地方?长安除了皇城,其它地方并不禁足,他去哪都不会令人意外。”

此人说话不卑不亢,主要是因为没有官身,换句话说,人家的上面没有上司,只有基哥一位。

不在编制,超然于事外,习惯了不被约束,自然对谁都一个样。

一个人如果没有升官的想法,那么他的眼里就没有上司。

在韦昭训眼里,除了圣人,没有人能管得了他,而圣人,是懒得管他。

“隋王不是也经常去吗?”韦昭明接着又来了一句挺刺儿的话。

李琩挑了挑眉,人家跟自己不装啊,听说平日里总喜欢装糊涂,今日倒是挺直接。

“出嗣以来,日子紧巴巴的,看人家赚钱,我眼红啊,达奚盈盈,这个人你听说过吗?”李琩道。

韦昭明一愣,忍不住摇头苦笑:

“隋王无事不会找我,不必试探,有什么尽管问,别人觉得我是痴儿,难道你也这么觉得?”

这么坦白吗?那我还费什么劲啊,李琩点头笑道:

“窦铭要撤股,这事你知道不知道?”

韦昭训笑道:“隋王可以问我,但我并不保证能够回答,窦铭的事情,我不知道。”

狗日的,套我呢?李琩嘴角一撇:

“达奚盈盈跟我有些往来,你们别动她。”

“我听到了,”韦昭训面无表情道:“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隋王。”

李琩笑了笑,拍了拍对方肩膀:

“好一个痴呆儿。”

说罢,他便起身离开了。

而韦昭明继续将目光移向棋盘,但视线笔直,显然心思并不在棋盘上

恶钱的事情,李琩从达奚盈盈那里,也知道了一个大概。

参股的门阀共有十一家,其中是有弘农杨的,话事人是杨慎矜的弟弟杨慎名。

分红的时候,自然也有杨洄的份,因为这个集团最早成立的时候,原始股东大会,是观王房来参加的。

但是眼下,杨洄只能拿到一个小头。

家族内在集团成立之初参与过集资的,无论子孙后代混成什么样子,都有一份回报,但是这份回报,不是以分红的名义,而是家族的扶持金。

比如说杨玉瑶她们家,最早也参与了入股,但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对他们的扶持可以分为两种:经济扶持和地位扶持。

二选一,你是要钱还是要官。

不过因为弘农杨当下很不团结,有宗长之争,所以族内的账目也是乱的一团糟。

杨慎矜的弟弟把持着收益,故意减少观王房的分红,来转移给其它几房,杨贵妃她们家就是最大受益者。

因为混起来了,所以杨慎矜需要拉拢过来支持自己。

杨玉瑶参与王元宝的琉璃生意,扬言给李琩买宅子,这些钱哪来的?家族内分给她的。

但是杨慎矜并不知道,杨玉瑶也盯上了恶钱,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如果杨洄能够在家族恶钱的事情当中做主,这是符合李琩利益的,而李琩偏偏又从历史上知道,杨慎矜是怎么完蛋的。

那么搞死杨慎矜,眼下就是李琩应该要做的事情了。

要搞,也不能白搞,得送出一个人情,才能确保利益最大化。

所以李琩今晚托王维帮忙,约见李适之。

以前不用王维,堂兄汝阳王最合适,但眼下李琎那边在服丧,没办法回来。

也是自从宁王薨逝之后,这帮名士小团体暂停了所有聚会,一来人凑不齐,二者,李适之忙着争夺宰相,再者,宁王没死多久,大家不宜潇洒快活。

府门外,李适之站在这里很久了,他在等李琩大驾光临。

眼下已经入夜,坊内已经没有了行人,他只是与长子李霅(zhà)两个人等在大门口,只提着一盏昏暗的灯笼。

随着远处暮鼓敲响,长安城宵禁开始。

李琩今晚扮做巡夜的金吾卫,跟着李晟进入坊内,例行巡视。

见到李琩之后,李适之没有惊讶于对方的装扮,一句话没说,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琩登上台阶,迈进昏暗的大门。

府内的光景,则是与外界迥然有异,不能说灯火通明,但也是亮光普及,显示着李适之府上的人口不少。

一路上没有见到一个下人,显然是李适之故意安排的。

直到转入一处幽静庭院,李琩才终于在一座看似书房的雅致房间坐下。

偷摸摸的感觉确实不好,但是他俩又确实不能明目张胆的私会。

有别人在场的聚会,那就无所谓了。

李霅(zhà)亲自准备酒菜,笑着给李琩斟酒道:

“隋王还是第一次来鄙府,等到汝阳王丧期过了,您还是要常来的。”

李琩笑道:“我在鄠县时,曾与二郎同游渼陂,不知那位岑参兄弟,如今作何?”

李适之笑道:“不争气,我去年保举他参加科举,落榜无名。”

“岑兄是有才华的,是个雅致人,今年再试一试,也许就成了,”李琩笑道。

李适之哈哈一笑,摇头道:

“哪能这么做?我每年若是保举同一个人,吏部会怎么想?他们该认为,我这是收了多少好处?事实上,岑参不过是我家二郎的挚友,我举荐他,也是出于人情,我若再次举荐,也得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要不要我帮忙?”李琩笑道。

李霅一愣?不合适吧?岑参已经依附我们家,你半路抢走,这种行为不合适,好像显得我们家没本事。

“我举荐,也是受二郎之托,人情还是二郎的,”李琩笑道。

你要这么说,那可以李霅笑道:

“我代二郎和岑参,敬隋王一杯。”

“不必见外,咱们是自己人,”李琩笑道:“今晚别劝我酒,我有正事。”

李适之,是李琩见过的人当中,最会劝酒的,他的儿子自然也学到精髓了,李琩可不敢跟他们喝。

“隋王请讲,”李适之道。

李琩放下酒杯后,道:

“杨慎矜必须下来,我来办,韩朝宗能不能接手,是你们的事情,但是你得帮我一个忙,我要左卫大将军,将来时机合适,宪台要帮我推一推。”

李适之双眉一挑,没有丝毫犹豫道:

“隋王若能做到,我必力荐。”

在他看来,李琩接任左卫,难度一点都不大,因为人家眼下已经是右金吾大将军了。

但是拉下杨慎矜,难度却非常大,这是一个他占便宜的交易。

“敢问隋王,您与杨慎矜,有嫌隙?”李适之问道。

他总得清楚,李琩好好的搞杨慎矜干什么,你们好像没什么仇怨啊?况且他还是李林甫的人。

李琩笑道:“自然是给杨洄让位置。”

李适之身子一仰,恍然道:

“我信隋王。”

这个理由,他是完全相信的,因为杨洄眼下,确实也在搞杨慎矜,不错啊,你竟然把你大舅哥给拉进来了。

那么这样一来,杨慎矜危矣。

因为当下的中枢,没有人敢小看李琩,人家出嗣至今,牵扯那么多人和事情,但却没有一次吃亏。

倒霉的全是别人。

窦锷招惹人家,如今坟头草已经快发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