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零七章 公主很平静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零七章 公主很平静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案子,是分大小的,卢奂这个准确来说,都不算案子了。

它搅乱了当下的中枢。

整个长安,三法司包括两个县衙在内,其实一年的案件都不超过两百起,其中会被判死的更是寥寥无几。

乱世用重典,那么盛世肯定要宽松很多,案件为什么这么少,还有一个原因。

《礼记·曲礼上》记载:刑不上大夫,法不下庶人。

李隆基继位这么多年,杀的高官不少,但真正用刑的,也就是姜皎一个人,而那句法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法对于普通老百姓,是非常宽松的,因为老百姓不懂法。

大唐的刑法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维护了平民,因为法律无法普及到每一个人,不懂法的占了大多数。

刺杀卢奂的贼人共有三十四个,薛兼训带走之后,第一时间召来长安、万年两县的不良人,让他们来辨认尸体身份。

不良人,就是负责管理平民的,他们有时候一句话,就代表了法律,寻常百姓之间的纠纷斗殴,他们都可以决断。

涉及到户籍、土地、赋役、婚姻等等,才会由县衙各曹处理,

三十四人,只有三人被辨认出来,哪三个就不用说了。

薛兼训都觉得有点扯,窦锷真要下手,会用自己人?他的脑子不至于笨到这个地步。

但是他也反应过来,明摆着卢奂这是要借机收拾蔡锷,至于有没有可能是卢奂自导自演。

绝对不可能,谁会拿自己的小命开这种玩笑。

卢奂的马车上遍布弩箭,这是实实在在的,穿着甲胄又怎么了?射到脖子脑袋,以及甲胄的连接处,照样完蛋。

剩下的贼人身份,薛兼训交给县衙继续调查,长安没人认得出,就在关中地区查。

而他自己则是赶紧入宫,向李林甫汇报这一消息。

卫府将军,是没资格参加朝会的,大将军也是分时候才能参会。

眼下的朝会,圣人不在了,但是李林甫从勤政楼回来之后,仍在继续主持。

薛兼训托内侍往里传了个话,李林甫这才从兴庆殿出来:

“有眉目了?”

薛兼训小声道:

“三个可以辨认身份,都是金吾徐重的手下,卑职无权找大理寺要人,右相是不是跟大理寺打个招呼,让卑职审讯一下徐重。”

李林甫笑了笑:“没有那个必要,人家徐重在大理寺也什么都没有招供,你又能审出什么?继续查吧,将与此三人有关的人等,全数缉拿。”

“这一点,卑职已经派人去办了,这三个人的家眷,一个都跑不了,”薛兼训点了点头,便又匆匆的离宫了。

李林甫返回殿内,吩咐放饭,便又去了务本楼。

眼下的务本楼,李隆基正在与卢奂一起吃午饭。

影视剧中很少出现君臣共食一桌的情景,实际上非常常见,而且不是看你的品级,只看人家皇帝乐意不乐意。

“朕的宰相来了,快坐,力士,给右相加一副碗筷,”李隆基笑呵呵的看向进门的李林甫。

高力士先是搬来坐席,请李林甫坐下,随后便给李林甫倒了一杯酒:

“圣人与国宝郎正在聊改元的事情,右相也参与进来吧。”

李林甫笑道:“圣人太过劳心费神了,有些事情,交给我们来做就好了,如果我们做不好,圣人再从旁纠正,那么万事便无纰漏,当今国泰民安,同享盛世,这都是圣人圣御天下之功啊。”

“好你个哥奴,总是逢迎朕,”李隆基指着李林甫笑道:

“朕虽圣人,亦有疏忽之时,有你们这帮臣子从旁佐助,才有今日之盛世,也不全是朕一个人的功劳。”

高力士赶忙道:“就是圣人的功劳,圣人识人察人,才会用姚、卢、张、宋等贤相,才有右相与国宝郎这样的砥柱能臣,这难道不是圣人的功劳吗?”

“哈哈”李隆基捋须大笑,颇为自得。

年轻时候听不得这样的马屁,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还没有牛逼到那个地步,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觉得别人怎么赞美他都不为过,朕就是这么牛逼,你们说的都是实话。

卢奂也拍马屁道:“先是玄元皇帝托梦,神像降世,接着又有灵符镇我国祚,我大唐之气象,亘古未有,皆赖圣人之功。”

这句话,倒也实在,开元盛世确实是华夏封建王朝的顶峰。

有人要说了,宋朝更富裕,经济更繁荣,科技更先进。

那么它的地盘呢?大一统都做不到,就不要跟开元碰瓷了。

君臣之间其乐融融,边吃边聊,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一些闲扯淡的话题。

最后还是高力士追问李林甫:

“圣人嘱咐右相的事情,是不是有线索了?”

李林甫装傻的一拍额头:“你看看我,倒将正事给忘了,幸赖高将军提醒。”

其实他没忘,只不过圣人正在兴头上,得让他老人家高兴完了再说,你高力士不也是等到这个时候才问吗?

你怎么不在我刚进来的时候就问?

说话,是有技巧的,不能早,不能迟。

面对圣人询问的目光,李林甫将薛兼训的奏报叙述了出来,道:

“还在追查当中,应该不出几日,就会有个结果。”

李隆基双目一眯,冷冷道:

“别装糊涂了,这不算有结果吗?你是不愿得罪人?”

李林甫笑道:“臣从不怕得罪人。”

李隆基摇头叹息一声,看向卢奂,道:

“是朕管教不严,委屈卿了。”

卢奂苦笑道:“也是臣处事不当,才得罪了驸马,臣愿向驸马请罪,化干戈为玉帛。”

他这是以退为进,李隆基和李林甫都看得出来。

“于国无益的蠢货,朕绝不包庇,这下三滥的手段,用到朕的大臣身上来了,”李隆基冷哼道:

“哥奴你说,朕该如何处置?”

得,又特么让我背锅,感情你刚才那句话不是白说的啊?我也是嘴贱,刚来一句“臣从不怕得罪人”,你立马就让我得罪人。

李林甫瞥了卢奂一眼,随后道:

“此事不能姑息,恐纵容效仿之辈,应罢免驸马,十年内不得授官。”

高力士呵呵笑了笑:

“是不是太轻了点?谋杀中枢大员,免官就可以了?这是没得逞,若是让他得逞了呢?圣人的颜面何在,朝廷的颜面何在?”

擦,你要搞死他啊?李林甫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高力士的话,其实是暗示了圣人的态度。

怎么?杀驸马?有那么严重吗?八议免罪,也罪不至死啊?

他可不单单是你女婿,还是你表弟啊?

李林甫有些不敢说话了,杀窦锷,得罪的人海了去了,让我一个人背,我背不住啊。

卢奂假迷三道的求情道:

“臣也有错,三番五次针对驸马,太过明显了一些,但是恶钱的事情,臣绝无诬陷。”

“朕都知道,”

李隆基大手一挥,打断卢奂继续说下去,而他依然在盯着李林甫。

李林甫想明白了,搞死窦锷,才能平了恶钱的风波,卢奂毕竟挑起了这件事情,没个结果,圣人威信扫地。

准确来说,窦锷是顶了两个罪,一个恶钱,一个刺杀。

一人之死,抹平两件大事,似乎也挺划算。

“臣奏请,赐死驸马,以儆效尤,”李林甫道。

李隆基麻利道:“准了。”

接着,李隆基看向卢奂道:

“卿的住宅距离皇城太远了,不便任职,朕赐你一座宅院,方便公务。”

“臣,谢圣人,”

卢奂可不像他爹,拒而不受,他知道,这座宅子必须要,因为圣人的意思,是让他闭嘴,不要再提恶钱的事情了。

而他接受宅子,代表读懂了圣人的意思,我不闹事了,您放心。

高力士在旁微微一笑,皆大欢喜的局面,很好

动不动就赐死驸马,听起来很离谱,实际上在整个唐朝,例子非常多。

历史上单是李隆基的女婿里,就有好几个,薛锈、薛谭、杨洄,这都是。

因为驸马的地位真的不高,他被赐死,对公主的影响不大,也就是换一个驸马,继续进公主府。

以杨洄的出身,在家都不敢跟咸宜吵嘴,就是因为他清楚,人家姓李他姓杨。

不过李隆基还是干了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他让李琩奉诏,往昌乐公主府,赐死驸马窦锷。

罪名是李林甫定的,杀人的是李琩,基哥故意制造矛盾,是为了自己能省心,你们没有矛盾,就要冲着朕来了。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嘛。

李璘听说这个消息后,吓得不轻。

父皇真的是一点都没变了,已经杀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婿,如今又要杀一个。

“我今天在你这吃完这最后一顿饭,就要老老实实回去了,”李璘在隋王宅与李琩共进晚饭,道:

“以后这类事情,我可不冒头了,窦锷的死,父皇难保没有警告咱们的意思。”

你才看出来啊?他要是没牵扯四王,还不一定死呢,李琩笑道:

“等到子时,我就要去公主府,送窦锷上路了,我跟窦家的仇,算是解不开了,毕国夫人还不知道要怎么跟我闹呢。”

毕国夫人,就是窦锷的妈,非常难缠的一位贵妇人。

李璘哈哈一笑,饮酒道:

“那是你的事情,不关我的事,有没有什么话,需要我带进十王宅的?”

李琩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我还是老实点吧。”

兄弟俩对视一眼,摇头苦笑,个中酸楚,也只有他们心里清楚。

李璘前脚刚走,李琩便起身去往隔壁的宋宅。

一直称宋宅也不合适,就叫东宅吧。

眼下两边的宅子是相通的,已经有丫鬟奴仆住过去了,算是打理日常吧,过了年才会真正动工,不过需要修缮的地方也不多,也就是新增几处亭台景观而已。

大的格局无需改变,毕竟东宅还是很阔气的。

王鉷这小子特别谨慎,不走王府正门,从东宅这边过来了。

见到李琩的一瞬间,王鉷先是起身,随即长长的叹息一声:

“何苦由来,何苦由来,怎么就闹到如今这步田地?”

他是从窦宅来的,李隆基的诏书虽然在李琩手里,但是左领军卫盖擎已经带人将昌乐公主府给围了,任何人都不准进出。

是任何人。

宗正寺已经去人了,昌乐公主的合离书都写好了,窦锷再不是驸马,也没有官身,被贬为庶人,也就是说,他跟基哥的亲戚关系,也不存在了。

等到李琩一到,盖擎就会将人带出来,押送到窦宅才能死,你不能死人家公主府啊,公主已经跟你没关系了。

鸿胪寺杨銛都已经带着棺材去了窦宅,死了之后立马收尸,鸿胪寺管埋。

历来赐死,都是有复杂流程的,僧道都会去现场,死了立即就做法事,大概那意思,就是避免对方的鬼魂找基哥的麻烦。

棺材上有镇压符,要披头散发入棺,到了坟地上也有说法。

对外宣称是超度,实际上是彻底阻断窦锷的往生之路。

李琩也叹息一声,抬了抬手请对方坐下,道:

“事情的发展,并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他自己要玩这么大,怪不着别人。”

窦锷三番五次针对李琩,现在他马上就要没了,但是李琩还没事。

是真的没事吗?李隆基处死窦锷,就没有敲打李琩的意思?

你也就是朕的儿子,朕不想再杀儿子了,否则李琩也是非常玄的,你看把李璘都吓成什么样子了?连夜返回十王宅。

王鉷叹道:“我是受人之托,隋王该能猜到是谁?”

“窦铭?”李琩皱眉道。

王鉷点了点头:“事情本与他毫无干系,我也是今日才知道,那个颜令宾被窦锷送去了他的家里,如今人已经被我带来了,隋王息事宁人,不要再追究了。”

“这话说的,好像是我在找事一样?”李琩淡淡道:

“窦铭那个人我还是了解的,与世无争,不愿卷进任何是非,当年曲江公被贬,他本来没事,但他似乎看出将来会多事,这才选择置身事外,一心陶冶情操,我相信他与此事毫无干系。”

窦铭当年,是跟着张九龄混的,张九龄倒台牵连一片,但是他没事,因为他是李隆基的表弟。

但是我们要知道,张九龄为什么倒台?

因为他支持当年的废太子李瑛,而窦铭也支持,与其说张九龄被贬,让他心灰意冷,不如说三庶人之案,把他胆子吓破了。

那个时候他就明白,外戚的身份一点都不保险,只要你犯了错,照样是个死。

窦铭要是没有致仕,窦锷也就有人约束,不会放肆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我知道,我在隋王这里没有情面,但还是希望这桩恩怨就这么揭过去,”王鉷苦笑道:

“窦公是个仁厚人,他会出面规劝窦家的其他人,也请隋王就此作罢。”

李琩哈哈一笑:“王郎说笑了,你在我这面子大的很,三娘都跟我打过招呼了,你告诉窦铭,他们今后不再找我麻烦,我这边,自然不会再揪着不放。”

王鉷点了点头,起身告辞。

颜令宾已经被管家张井带下去了,李琩也没有选择见一见对方。

因为他还有正事要做。

韦妮儿帮他更衣的时候,也是一阵唏嘘感叹:

“驸马之贵,仍是这般下场,我今夜都睡不着了。”

无论武则天时期的重用酷吏,还是李隆基的杀子杀婿,本意上就是一个字:镇。

镇压、恐吓、杀鸡儆猴、敲山震虎,这是维持皇权的至高无上,也是在镇压某些势力的冒头。

手段是狠了点,但方向是没有错的,大局面前,亲情微乎其微。

开元初期的贤相集团,几乎都是武则天培养出来的,就是为了对冲酷吏。

李琩带上诏书,出门前往昌乐公主府。

眼下是子时,街道上一个行人都没有。

杀女婿这种事情,是不能让平民知道的,李琩如果不是经常混迹于金吾卫,他都不知道,长安绝大多数百姓,其实并不知道废太子李瑛三人已经死了,他们以为,只是被流放了。

殊不知,就死在流放的第一站,城东驿。

那么窦锷的死,是李隆基给贵族们的一个交代,并不是给百姓的,所以才会是晚上。

百姓无需交代,因为绝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窦锷是谁。

你连你媳妇的表舅舅是谁都不一定知道,怎么可能知道贵族们都有谁,人们大多是时间,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

“公主呢?”抵达公主府外,李琩下马,看向盖擎问道。

盖擎凑过来小声道:“公主很平静,只是窦锷一直在闹着喊冤,不过我已经将人控制起来了,把嘴巴也堵上了。”

那就不是喊冤了,估摸着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盖擎才会这么做,因为吴怀实也在这里。

李琩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吴将军不进去了?”李琩又看向吴怀实。

吴怀实笑道:“隋王多此一问,我不过就是随便转转。”

子时出来转悠啊,监督就是监督,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琩点了点头,手捧诏书进入公主府。

正堂内,昌乐公主就坐在那里,眼神冰冷的注视着李琩:

“你如愿了。”

李琩笑了笑,一屁股坐下,道:“诏书我就不念了,大概意思,窦锷构陷贤良,阴谋不轨”

“别说了,”昌乐公主猛的抬手:

“李琩,你以为你将来会有好结果吗?不会的,你只会比他更惨。”

李琩瞬间起身,脸色阴沉的朝昌乐走去,昌乐内心一震,狠狠的注视着对方。

他们是姐弟没错,但从小并未在一起生活过,李琩与昌乐几乎没什么交情,前身寿王从宁王府返回皇宫没两年,昌乐就出嫁了,哪来的情谊?

前身寿王,也从未将自己这个姐姐放在眼里。

古代本来就重男轻女,你还是庶出,幸好是皇帝的女儿,若是寻常百姓家里的,还得做家务干粗活呢。

她的母亲只是个才人,死后才被追封婕妤。

李琩走上前,眼神直视对方,道:

“告诉他们,别惹我。”

他们是谁,他们姐弟俩心知肚明。

昌乐一愣,只觉眼前的李琩过于冒犯她了,出于公主本能,下意识的抬手就要给李琩一巴掌。

手臂挥到半空,被李琩一把抓住,然后反手就是一掌甩在昌乐脸上。

昌乐目瞪口呆,脸上传来的火辣生疼感,是那么的陌生。

我竟然被自己的弟弟掌掴?

“你放开我!”昌乐不敢妄动了,只是恶狠狠的瞪着李琩。

李琩甩手松开对方手腕,转身就往外走:

“再找一个吧,寡妇的日子总是不好过的。”

“李琩!”

昌乐大怒起身,望着李琩的背影,想要怒斥一句,但慑于刚才李琩的威势,终究是没有说出口。

诏书依然被李琩拿着,最后要交到窦铭手上。

给盖擎使了一个眼神,后者立即派人将窦锷五花大绑从府内抬了出来,扔在了一辆马车上。

窦锷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李琩那张脸,因为他的眼睛也是被蒙上的。

这是有说法的,将死之人,会将仇人的面容记在心里,方便化为厉鬼报仇。

鸿胪寺那边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操办丧事,人家是专业的。

吴怀实也跟在了李琩车队后面,与他一起来的,还有羽林军的几个人,其中就有严武。

这小子眼下在皇城混的风生水起,高、吴都罩着他,中枢还有一个吏部尚书的爹,除了侯莫陈超,羽林军没人给他摆脸色。

有些人,生下来就无需看人脸色,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低眉顺眼下挣扎求存。

“活该,多大的官啊,也敢掺和中枢的事情,”严武望着前方关押窦锷的马车,嗤笑道。

吴怀实顿时皱眉,道:

“你小子闭嘴吧,宫外面的事情,少说多看,其中之复杂,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言清,我怎么发现,一旦牵扯隋王,你小子总是同仇敌忾,你到底是谁的人啊?”

严武一愣,赶忙笑道:

“自然是恩师的弟子。”

吴怀实待他是非常好的,主要是因为严武确实会来事,也会办事,能屈能伸,但本质上又是一个性格极为霸道强势的人,非常对吴怀实的胃口。

他们俩确实有师徒情谊,吴怀实一直在带他。

吴怀实闻言一笑:

“我知道隋王对你有恩,你小子一直都记着,这点没错,人要是不知感恩,便是畜生,在宫内尤其如此,记住了,圣人才是你的恩主。”

“小子受教了,”严武虚心点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