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无兄弟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无兄弟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月初六,大唐司空,邠王李守礼,薨。

这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一个李唐皇室斗争下的牺牲品,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活到了自然死。

李守礼的风评在长安非常差,不学无术,骄奢淫逸,不教子孙,满门庸鄙。

他的名声,比李隆基的那两个弟弟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还要差。

这三个人,在李琩看来,堪称韬光养晦、自污其名、明哲保身的榜样。

只有缩着脑袋做人,他们才能安安稳稳的死去。

武则天四个亲儿子,老大李弘暴卒,老二李贤死在自己亲妈手里。

李贤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三死的早,老二就是李守礼。

李守礼原名李光仁,守礼这个名字,是后来武则天给改的,带着浓浓的警告性质。

而李守礼也读懂了这份警告,开始了他潇潇洒洒的后半生。

他有一个女儿叫李奴奴,便是嫁入吐蕃的那位金城公主,女儿死的比他还早。

李适之脸色灰败的乘坐马车,前往兴化坊,很多皇室宗亲眼下也都和他一样,正在从宁王府转入邠王府。

“给你弟弟传信,让他回来奔丧吧,”李适之抚着额头,叹息道。

长子李霅(zha)道:“已经派人出城了。”

李适之一共两个儿子,老二就是李琩当初离开长安,去终南山寻道祖神像时候,见过的那位鄠县尉李季卿。

其实李适之和李守礼的遭遇非常相似,区别在于一个是亲爷爷做过太子,一个是亲爹。

他们俩都曾距离接班人,无比之近。

“本以为邠王的病情稍微好点,能拖至明年,没曾想他先走一步,”李适之神情凝重道:

“一年薨二王,圣人恐怕也会听信了那些谣言,认为是咱们家的陵寝坏了风水。”

李霅摇头道:“阿爷言重了,其实在儿子看来,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圣人龙体康健,如果他老人家也生病了,咱们家才是大祸临头。”

人家说的非常有道理,封建社会,指望人们不迷信,那是不可能的。

基哥也迷信,一下子两个兄弟挂了,他怎么可能不乱想,好在他啥事没有,他要是眼下也有点小病小灾,肯定会有人把李适之推出来挡灾。

因为出了问题,总是需要解决的,皇陵风水漏泄,殃及宗室,那么新起陵的李适之想要置身事外,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那么办了李适之,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李隆基也会自我安慰,认为问题已经解决,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会再受影响。

听起来,因为迷信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导致顶级官员家破人亡,似乎不可思议。

而事实上,历史上几乎三分之一的大官,都是栽在这个罪名上面,比如妄称图谶,巫蛊之术

“你想的太简单了,事情的大小从来不是因事而论,”李适之脸色阴沉道:

“而是看有没有人会借事造势,宁王若薨,李林甫必然在朝堂发动攻讦,为父当下的情形颇为不利。”

李霅其实很想说,你如果不去争左相那个位置,李林甫不会牵扯皇室风水来对付你,如果你能再隐忍个几年,等牛仙客自己退了,其实更适合。

最在乎次相人选的,就是首相,因为唯一可以制衡首相的只有次相,李林甫绝对不允许李适之上来跟自己打对台,他属意的是伴食宰相。

李霅安慰道:“阿爷未雨绸缪,崔翘回来了,韩朝宗也回来了,有此二人之助,李林甫也没那么容易斗倒我们。”

李林甫、李适之,这都是宗室,窝里斗在老李家是刻在骨子里的。

“宁王为宗亲领袖,他若薨,你认为,为父有没有机会,拉拢宗族站在我这边,”李适之道。

李霅沉默半晌后,摇了摇头:

“咱们现在是小宗,宗室说话有分量的,还是在圣人这一脉,宁王若薨,汝阳王最有可能。”

李林甫与李适之的斗争,真正能在中间和稀泥的,只有宗室,宗室的存在可以保证他们不要斗个你死我活,算是一层保障。

李适之清楚自己比起李林甫,处在绝对劣势,自然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万一斗不过,也不至于家破人亡。

汝阳王李琎的威望,肯定不算高,但是人家身份正,而且极得圣人信赖,三弟李琳眼下又是宗正卿,那么可以被李隆基授予领导宗室的,肯定出自宁王府。

“唉李琎这个人悠闲惯了,不问世事,我几次示好,人家都拒绝了,”李适之叹息一声:

“他学宁王和光同尘,但若宁王薨了,他还能继续关起门来过日子吗?”

李琎基本确定,要走的就是邠王李守礼这条路,只不过他洁身自好,不会自污,最多就是跟女伎乐工成天厮混,研究乐舞,或者与王维那帮人胡吃海喝,谈天说地。

别的事情一概不掺和,指望李琩都劝不动,那就没人能劝得动了。

这也是一人间逍遥翁嘛。

也就是这个时候,车队速度放缓,车夫在外小声道:

“是隋王的车驾。”

李适之一愣,本能反应是出去打个招呼,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放弃了。

因为他知道,朝堂这次暗潮涌动,李琩也难以置身事外。

李琩今天也是要去邠王府的,人家邠王也算是他的伯父嘛,他也要穿孝服。

别以为皇帝的亲儿子就不会给人戴孝,这是礼制,只不过是孝服等级区别罢了,不能因为你们家混得好,就不认亲戚了。

李琩的车队之所以停下,是因为半道上上来一个人。

车厢内,张二娘仔仔细细打量了李琩半晌后,笑道:

“听说你黑了,果然,不过比从前更顺眼了。”

李琩压根就没有询问对方,为什么也会来兴化坊,这种问题没必要问,因为人家与邠王也是亲戚,李守礼的亲妈张氏,就是出身南阳张,张二娘的爹张去逸,得管人家叫姑奶奶。

“你怎么没穿道服?叛出师门了?”李琩打趣笑道。

张二娘笑道:“我穿道袍戴素服,像什么样子?”

素服在五服之外,尺布缠头,就算完事了,但是张去逸跟李守礼,也是表兄弟,所以得穿缌麻。

“燕公(张去逸)就在前面,太子也会去邠王府,你我同乘一车,不合适吧?”李琩道。

张二娘指了指外面: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谁会在意隋王跟谁见面了呢?除非我不来,或者你不来,若不然怎么都会见到。”

李琩无奈道:“还是不合适,我如今正在与太子修复关系,见到你,太子会不高兴的。”

“我见到他,也高兴不起来,”张二娘撇嘴道:

“你还用得着在意他高兴不高兴?陇右道采访处置大使,比他强多了。”

“再乱说话,你就下去,”李琩皱眉道。

张二娘哈哈一笑: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说的就是你小子,我几次帮你,你竟然还这么对我?”

张盈盈曾经提醒过他,侯莫陈超找人给女儿画像对付严武,还提醒李琩十王宅会对付他,虽然这个暂时没有应验,但也算是一片好心了。

“你帮我,到底图什么?”李琩道:

“开出条件,万一我满足不了,你今后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张盈盈笑了笑,摇头道:

“我对你没什么指望,我也知道指望不上你,你这个人看似有情有义,实则翻脸无情,你可以认为,我帮你,完全出自交情,当然了,也许你并不觉得咱们之间有交情。”

我信你个鬼,这个女人也是一肚子心机,做什么事情肯定是有目的的,但是李琩现在还看不透。

“你今天来见我,不会又有什么事情吧?”李琩问道。

张盈盈摇了摇头:

“我只是觉得你带着盖嘉运回来,不是什么好事,其中缘由我也说不清楚,河西还有战事,节度使却驻留京师,这很反常啊,总之你谨慎点吧。”

说着,张盈盈忽然蹙眉道:

“你跟杨三娘,是不是不干净?”

李琩一脸错愕:“你还是下车吧。”

“那就是没有了,”张盈盈盯着李琩的脸审视片刻,道:

“这个女人在外面特别维护你,我有几次与她同席,但凡有人提到你的名字,她都会盛赞一番,这不像姨子,倒像是情人啊,你觉得这种事情传到圣人和贵妃那里,合适吗?”

“合适不合适,三娘都能摆平,你信不信?”李琩笑道。

张盈盈点了点头:

“我信,这个妇人那张嘴太会说了,眼下的长安,人人都希望能与杨三娘同席饮酒,但我却看她不顺眼,按理说,人家也没得罪我。”

李琩笑道:“你还是那么小心眼,不能容人,见到人家更受欢迎,不服气?”

“不是?”张二娘摇了摇头,直视李琩双眼道:

“我不喜欢她常常将你挂在嘴边。”

“停车!”李琩朝驾车的牛五郎吩咐一声,随后看向张盈盈:

“邠王府快到了,你还是去找燕公吧。”

张盈盈叹息一声,整理了一下鬓角的秀发,拎起裙摆躬起身子就往车外走。

临走,她还不忘来一句:

“惦记妹夫,她也不嫌害臊!”

李琩一愣,一脚踹在张盈盈屁股上,直接将对方踹了出去。

当然了,没怎么用力

凡诏葬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仪,以示礼制也。

鸿胪寺卿杜希望不在京师,平时还能以少卿暂代,可这一次不行,因为宁王也快了。

宁王若是举办葬礼,你派个少卿过来?李隆基都不敢这么干。

所以杜希望的鸿胪卿就这么没了,顶替他的人,整个长安城,没有一个人猜到。

杨銛。

从右金吾长史,一下子跳到了高官。

他自己都是懵逼的。

“就没见过这么升迁的,绿衣换紫衣?”邠王府外密密麻麻的人群,眼睁睁的看着杨銛带着人匆匆赶到,入府安排丧葬事宜。

本来是少卿魏珏第一时间赶到,正在筹备,虽然魏珏知道自己资格不够,但不够可以加啊。

杜希望是铁定回不来的,那么鸿胪寺就属他资格老,接替也算是名正言顺。

但是魏珏想破脑袋也没想到,会来个天降。

一个从六品,直接跳级从三品?

玩呢?

魏珏脸色铁青的望着对方,不满全都写脸上了,你懂丧葬礼仪吗?

你特么去年还是地方一个小吏呢,你能干的了什么?

李林甫第一时间收到消息,赶紧过来安抚魏珏:

“这是圣人的旨意,杨銛以国舅身份主持丧事,合情合理,他不懂寺内事务,你在旁好好辅佐。”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魏珏差点发作,咬牙道:

“什么叫国舅?后之兄弟为国舅,她妹妹只是贵妃,怎么就成国舅了?”

他实在是忍不住,所以说话声音大了点,以至于很多人都围了过来瞧热闹。

李琩也听到了,直接推开人群,一把拉着魏珏就往外走,拽至无人处,小声道:

“别发牢骚,今日人多嘴杂,你说什么话都会传到宫里,你对杨銛的任命不满意,就是对圣人不满意。”

魏珏竟然直接道:

“太过牵强了,哪有这么任命官员的?他在你的金吾卫只是长史,没有主掌一司之经验,却来掌一寺要务,何德何能啊?他干不了的。”

李琩肯定是要劝住魏珏的,因为明摆着有太多人像魏珏一样瞧不起杨玉环,所以李隆基才会这么破例提拔,就是要摆出一个态度,虽是贵妃,朕视之为皇后。

这种事情,谁敢挑战,谁吃大亏。

“我可是跟你说清楚,邠王的丧事是不能出纰漏的,否则你信不信,最后获罪的只会是你,”李琩加重语气提醒道:

“你既然没办法放下身段从旁辅佐,赶紧换张博济来,李林甫都称国舅了,你逞什么能?”

魏珏摇头苦叹:“这都叫什么事啊。”

说罢,魏珏小声道:“宁王那边如何了?”

“鸿胪寺也可以准备了,这两件事你们要是办砸了,鸿胪寺除了杨銛,其他都有罪,”李琩道。

魏珏深知宁王威望,也知道人家的葬礼规格,是要远远超过邠王,鸿胪寺敢出任何纰漏,圣人绝对是龙颜大怒。

派一个不懂事的来,他做为最熟悉寺内事务的官员,可不就是担起这个担子吗?

对杨銛不满归不满,但他可不敢耽误宁王的事情。

思索片刻后,魏珏点头道:

“我让张博济来这边,我去宁王府,至于杨銛,让他两边跑吧。”

“称国舅,不要直呼其名,”李琩提醒道。

魏珏一愣,破口道:

“我称他个屁!”

说罢,魏珏便赶忙下去安排了。

李琩对此没什么好说的,朝堂上总是需要一些有骨气的,若都是曲意逢迎之辈,这朝堂也就算完了。

宁王府那边毕竟眼下还没有消息,但这边是真挂了,所以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那么两王都挂了之后,就要分亲疏了,跟宁王亲的去宁王府,跟邠王近的,来邠王府。

太子李绍更干脆,来这边转了一圈便离开了,十王宅的那帮人自然也都跟着他走了。

毕竟宁王才是他们的亲大伯。

等到太子离开,张盈盈又不声不响的凑了过来:

“你的女眷呢?怎么没有见到一个?”

李琩道:“在宁王府那边帮忙呢,话说你不用帮忙的吗?”

张盈盈撇了撇嘴道:

“我都在五服之外了,来这边也就是转转,十王宅的都走了,你怎么不走?”

李琩小声道:“本来正想走,结果他们先提出来,不愿与他们同行,自然就再等等了。”

张盈盈点头道:

“我打算走了,出殡当天再来,不过我阿爷阿娘会留下了,咱们一起离开?”

“你是觉得我刚才那一脚不疼是吧?”李琩挑眉道。

张盈盈尽量不让自己笑出来,小声道:

“隋王怜香惜玉,又没使劲,我只当是被你揩油了。”

李琩张望四周,实在不想继续跟她聊下去了,他们俩去年的事情太出名了,再这么频繁接触,别人真要以为他俩有事了。

也就是这个时候,府门外的巷子里传来了杂乱的声音,似乎有很多人正在匆匆往这里赶。

接着,数十女眷进入王宅,手捧孝服。

当先一人正是韦妮儿,只见她泪流满面,正四下张望,来回寻找着丈夫的身影,口中高声道:

“申时正,宁王,薨!”

整个王宅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哭声大作。

李林甫一个踉跄向后栽倒,幸被儿子扶稳,只见他仰天痛哭:

“宁王啊宁王苍天待我宗室,何薄”

少他么装相了,李琩赶忙疾跑过去,拿起韦妮儿手中的孝服便往外走。

巷子里,内史王卓、严衡已经备好马匹,就在上马之前,两人赶紧服侍李琩穿好孝服。

随后李琩便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宁王宅。

宁王府哭声一片。

十王宅的皇子,李隆基的公主们,都在哭丧,亲王有此待遇,也就是宁王了。

宁王的尸体依然停放在他的寝室,室门大开,里里外外跪了一地。

这里面有几个是真情流露呢?十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大家也挺厉害,都能哭的出来,也许是想起了自身的一些伤心往事吧。

“好了好了,告诉大家,都别哭了,”

灵榻旁,玉真公主、清阳公主,临川公主端坐一旁,吩咐众人收声。

因为接下来还有道士要进来做法事,今晚就会停灵。

也就是将宁王放进棺材,送入灵堂,守灵七日之后,下葬。

杨銛肯定也是第一时间就来了,他分得清孰轻孰重,丧事他见得多了,但是亲王一级的怎么办,他是真不知道,鸿胪寺那些官员,他一个都不认识,人家们不习惯受他指派。

眼下宅内那么多的皇亲国戚,他已经慌乱了,这里除了李琩,可没有跟他熟悉的人。

于是他也顾不得其它了,悄悄猫着身体来到李琩身边,附耳道:

“你赶紧跟魏珏打个招呼,让他赶紧主持,我就是挂个名,什么都不懂,要出事啊。”

李琩一言不发,起身就带着杨銛往外走,找到正在布置灵堂的魏珏后,拉至一边劈头盖脸道:

“你在这里做什么?国舅去哪里跟着去哪,你们俩不准分开,名义上他主你佐,实际上你得主持。”

“是是是,全仰仗魏少卿了,”杨銛本来就是个没脾气又胆小的,此刻的态度非常谦卑。

魏珏看在眼中,多少消气一些,道:

“眼下并无事,等到子时才会装殓,杨銛跟着我好了。”

“好好好,咱俩千万不能分开,”杨銛一个劲的点头。

魏珏内心一阵鄙夷,就这德行也配掌鸿胪寺?

宁王过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上报兴庆宫。

李隆基这几天什么都没干,没有搞他的音乐,也没有与杨玉环日夜厮混。

他只是每天在高力士的陪伴下,在宫内各处散步。

他或许感应到了,自己的兄长会是这几天。

今年的冬天不算冷,虽然《唐会要·杂录》记载:开元二十九年冬十月,京城寒甚,凝霜封树。

但李琩觉得,这根本不叫冷,穿羽绒服都觉得冷,那才是真冷,再说了,早晚冷,白天又不冷。

不过今年确实有这种现象,那就是每日清晨,长安城内所有的树木都会挂霜。

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其实就是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蒸发凝成水雾之后,挂在了树枝上。

但是古代对这一现象,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叫做“树稼,达官怕。”

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出现,预示着要有达官显贵过世。

这简直太扯淡了。

李隆基收到宁王过世的消息后,只是披了一件厚斗篷,便带着高力士离开了勤政楼。

高力士提着灯笼在前引路,鬓发斑白的李隆基,眼神呆滞的慢慢踱步。

一主一仆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半个时辰后,李隆基在返回的路上,抬头看了一眼湖边的柳树,淡淡道:

“明日长安,不得树嫁。”

高力士点了点头。

那么今夜注定了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守在长安的每一颗树下,不准其明日挂霜。

回到勤政楼的李隆基,扑在榻上号啕痛哭。

这一次,是他为数不多的真情流露。

整个内侍省的宦官尽皆掩涕。

当今圣人,再无兄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