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七十七章 体弱,不能封疆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七十七章 体弱,不能封疆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隋王宅也提前收到消息,开始早早准备迎接李琩返京。

郭淑已经显怀了,她是闰四月怀的孩子,现在都十月了,平时基本不出宅子,只在院子里溜达。

本来她也想出城,但是转念一想,身怀六甲经不起马车的颠簸,万一动了胎气可不是闹着玩的。

长安的路面平坦度,在大唐仅次于洛阳,但也只是主要的那几条街道,马车轮子是套了铁皮的木轱辘,没有什么减震可言,怀胎六个月,确实不适合坐马车了。

洛阳的街道之所以比长安强,是因为它是后面修的,杨广同志新建东都洛阳,武则天又重新翻修了一次,其规模一点不比长安差。

杨玉瑶的新宅马上就要落成,比隋王宅的面积还大,她已经新雇了两百奴仆,又从东西市买了四百多个奴婢,让下人们提前一步住进去暖房子。

“新盖成的房子湿气重,得先让下人住进去,添添阳气,我才好搬家,”

车厢内,杨玉瑶对杨绛道:

“我这身子受不得邪阴之气,还需找些道士给我那宅子扫扫污秽,本来想着,十八郎该是见不到我乔迁新居了,没曾想回来的这么快。”

她现在在长安,风头正盛,俨然就是杨玉环娘家的话事人,二叔三叔也都以她马首是瞻,杨銛更是言听计从。

宵禁对人家都已经不管用了,身上各种通关文牒,长安哪都能去。

她甚至都厚脸皮从宫内移植各类果树盆栽,搬到了她们家,两只眼睛,一个写着贪,一个写着财。

关键李隆基还非常纵容她。

杨绛没好气道:

“你出城迎接算怎么一回事啊?你就一点不觉得不合适吗?”

“怎么不合适?我是不是他姨子?”杨玉瑶愣道:

“怎么?你不打算认我了?”

杨绛一脸无语道:

“你是贵妃亲姐,身份特殊,在宫外做任何事情,都代表着贵妃,大家都觉得你不该来,你怎么就不听劝?”

杨家现在,已经全部改口称贵妃了,包括杨玉瑶杨卉她们。

这倒不是李隆基授意的,而是她们私下里商量好,要给杨玉环站台,因为眼下的朝堂,很多人都不太将杨玉环放在眼里。

多认为杨玉环是以乐舞之道,博得圣人宠幸,加上来路不正,为多数人所不认可。

那么杨家这边就要时时刻刻将贵妃挂在嘴上,好提醒所有人,这是贵妃,没有皇后,这就是后宫之主。

“随便你们怎么说,”杨玉瑶撩了撩鬓角头发,眼睛转向窗外:

“你们要都是有主意的人,也不至于让我一个妇道人家总是抛头露面,家里的事情大大小小全都指望我,累也要把我累死,我能指望谁,还不是十八郎吗?他这一回来,总是能为我分担不少。”

杨绛蹙眉道:“你做的那些事情,别总是扯上郎君,你不觉得经商丢人,郎君可丢不起这个人。”

“嘿!你们还觉得我丢人?”杨玉瑶冷哼道:

“今后没钱了可别找我,我就是打发小猫小狗,也不会给你们花。”

杨绛无奈的摇了摇头。

朱雀大街,咸宜公主与请假从宫里出来的丈夫一起,也要出城迎接李琩。

兵部已经传出消息,十月二十二,隋王返京的队伍会抵达长安。

这个日子是太常寺选的,本来李琩他们十月二十就能到,结果半路上太常寺派人过来告知,二十不是吉日,缓一缓行程,二十二抵达长安,万事大吉。

封疆大吏进京,只能走长安的正门,也就是南门明德门,以彰显庄严隆重。

城门外六里处的驿亭,裴耀卿已经等候多时了。

他一点都不觉得这个差事有什么问题,大风大浪见的多了,根本不在乎这类细枝末节。

兵部派出的代表,是侍郎张垍,中书门下派来的,是中书舍人崔琳,还有太常寺太乐署的鼓吹队。

总之,欢迎的队伍,级别还是很高的。

金吾卫已经拿着竹制的笤帚在前方净路,清扫过后还要撒点水,避免扬尘。

“三年两进京,盖嘉运来的倒是勤快,”三戟崔家的带头大哥,太子少保,中书舍人崔琳看向裴耀卿,笑道:

“不知道他这一次,会赖在长安多久。”

裴耀卿笑了笑:

“他爱待多久待多久。”

驸马都尉,兵部侍郎张垍笑道:

“盖嘉运太讲究排场了,每回进京都带这么多人,长安乃天子脚下,难不成他还担心自己的安危?”

李琩西行的真正目的,张垍是不知道的,上面不会告诉他,但是他大致也能猜到。

毕竟那段时间,朝堂上对盖嘉运的怨言可不少,基本每次议事,都有人将盖嘉运拎出来鞭打。

针对太过明显,不难猜的。

临近下午申时,前面游骑来报,队伍距此二里,即刻便至。

不用别人吩咐,王维便已经指挥太乐署的乐工们奏乐,吹拉弹唱,乐声喜庆昂扬,欢迎这位大唐藩镇排名前三的节度使,返京奏事。

渐渐地,数不清的铠甲在太阳下灿灿生辉,最前端的是军乐队,鼓手、角手各四人分列左右。

后面跟着骑兵队,每队五十人,分列左右。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是非常醒目的几面大旗。

左侧是隋王采访使幡旗,右边是节度使大纛,上面写着的那几个字清晰简单,却又带着无比的权力和威严:

奉诏节度河西。

“好了,别特么往前走了,客气一点,”

在路上已经交代对方多次的李琩,在距离驿亭还有五百米的时候,侧身一把抓住盖嘉运的缰绳,阻其继续策马向前,道:

“别忘了我跟你说的。”

盖嘉运笑了笑:

“我怎么好像是你的兵一样?你总是在指挥我。”

李琩边下马边道:

“在河西,我听你的,在长安,你得听我的。”

盖嘉运也翻身下马,两人将缰绳交给下属之后,这才朝着前方缓缓步行。

“圣人为什么要让裴老狗来迎我?”盖嘉运小声道。

李琩睁眼说瞎话道:

“盼你俩冰释前嫌,所以你客气点,莫拂了圣人心意。”

“明白,”盖嘉运点了点头。

两侧骑队倏然停下,让开道路,李琩二人从中而过,他在前,盖嘉运在后。

这是礼制,亲王就是比节度使大,品级在那放着呢。

裴耀卿也动了,领衔身后几人,朝着对面走去,远远的便揖手道:

“隋王旅途劳顿,一路辛苦,盖帅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啊。”

李琩哈哈一笑:

“不过就是出了一趟远门,怎劳裴公亲迎?竟还有紫薇崔郎。”

他故意忽略了张垍,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好意思劝人家盖嘉运随和点。

张垍本来双臂抬起,一脸笑容,闻言直接将两只手放下,小王八蛋,你不给老子脸,老子也不给你脸。

盖嘉运看出一丝端倪,会心一笑,朝裴耀卿道:

“我这次是返京奏事,等奏报结束自会离开,裴公可别再催我了。”

裴耀卿发觉李琩在给他使眼色,闻言点头道:

“说不定我还要强留盖帅几日,好好叙叙旧呢,圣人在兴庆宫等着,我们不宜耽搁,请!”

盖嘉运看了李琩一眼,随后在裴耀卿的引导下,换乘马车。

而李琩则是与后方的家眷汇合之后,也乘坐马车率先进城,朝着兴庆宫方向驰去。

车厢内,韦妮儿准备了桃枝艾草,在丈夫周围拂来拂去,算是扫除风尘邪祟。

然后又从水壶中倒出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温水,为李琩擦拭面部,俏丽的脸庞上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两眼泪汪汪。

“三娘怎么也来了?她来干什么?”李琩也觉得杨玉瑶大张旗鼓来迎接他,不合适。

又不是因为私事离京,是办公事,场面又这么大,杨玉瑶眼下的身份,不适合迎接他一个妹夫。

“既然想来,就让她来吧,平日里杨家就属她最是念叨你,”韦妮儿帮着说话道:

“三娘虽是豪荡泼辣,但对你还是极好的,容不得别人说你一个不字,真是个好姨子。”

李琩哭笑不得,道:

“都册封贵妃了,三娘今后还是要注意一些,杨家的都住在咱们家?”

韦妮儿点了点头:

“杨銛的宅子已经成了,大概再需半月,他们会先一步搬去杨宅,如今家里可热闹了,能住人的地方,都住满了,三娘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去找了太仆少卿宋昇,想将他大哥宋复的宅子买了,扩充王府。”

李琩目瞪口呆,女人有时候做事情,确实跟男人不一样啊。

正常人哪敢去跟人家提这个要求,这也太强人所难了。

隋王宅隔壁,是前宰相宋璟的宅子,宋璟死了四年,七个儿子已经分家了,老大宋复住着大宅,跟李琩是邻居。

宋复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甚至有些木讷,一点没有宰相长子的风范,官也不大,同州司功参军。

所以他们七个兄弟,平时是老二宋昇主持家里的事务。

“别让她出去丢人现眼,事情能这么办吗?”李琩一脸无语道:

“家宅,亲族安身立命、承上启下、兴衰祭祀之地,那是根本,她是不是强迫人家了?”

韦妮儿笑了笑:

“三娘也是一番好意,你可别说她,至于是否强买,你得回去问她才行。”

李琩无奈叹息,这妇人,什么事都想操心,你给我买宅子,算怎么一回事啊?

勤政务本楼门前的台阶上,李隆基与一众官员站在这里,望向广场上正朝这里行来的礼乐队伍。

皇帝对藩镇节度的重视,是要放在明面上的,其实也算是一种尊重。

别以为皇帝就不需要尊重人,李隆基集权几十年,横惯了,都需要走这个流程,如果是个年轻皇帝,恐怕礼仪会更繁杂。

拉拢人心嘛,怎么拉拢?还不是靠尊重。

皇帝敬我一尺,我敬皇帝一丈。

等到李琩他们越来越近,李林甫这才代表朝廷,走下台阶,令太常寺的礼官唱诵迎辞。

“辛苦辛苦,二位辛苦了,”

李林甫笑呵呵的走过去,先是与李琩四只手握着一起,说了一些寒暄的话,接着又握住盖嘉运的手:

“圣人日盼夜盼,总算将你盼来了,四日前中枢收到捷报,赤水军火烧伏俟城,河西儿郎威风八面啊”

人家就非常会做样子,不跟你们见礼,而是像亲友一样寒暄握手,这样的方式很容易给人好感。

大唐的这种握手,跟后世领导握手可不一样,当下的是左右手上下交叠,握手的时候,被问候一方的右手放在最下面托着,然后1212这样。

李林甫手里握着盖嘉运粗糙仿若砂石的手掌,表情一阵感伤:

“你比老夫还要年轻几岁,却也如此见老了,身子骨要紧啊,今次若想在长安多休养一些时日,你跟我说。”

盖嘉运又不是个傻子,在河西的时候不爱动脑子,来了长安再不动,怕不是处处吃亏,所以他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李林甫想将他留在长安。

而且还必须是他主动提出。

草!你们还是不死心啊。

“多谢右相挂念,”盖嘉运微笑道。

今天的主角是盖嘉运,所以李林甫先是朝李琩点了点头,随后便拉着盖嘉运踏上台阶,李琩则是跟在两人屁股后面。

他眼神好,已经看到台阶上,站在李隆基身边一身华服的杨贵妃了。

又特么胖了。

“守边之臣,盖嘉运,拜见圣人,请圣人安,”盖嘉运单膝跪地,行礼参拜。

李隆基哈哈一笑,亲昵的上前扶起对方,柔声道: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朕的爱将回来了,快随朕入殿,朕要好好听你说说,伏俟城是怎么烧起来的。”

说罢,李隆基便拉着盖嘉运的手往殿内走去。

一个昂首挺胸,一个脊背半弯。

李琩本来故意无视杨玉环,结果倒是人家主动开口道:

“隋王也请入殿吧。”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李琩不想行礼也不行了,揖手道:

“不敢僭越,贵妃娘娘先请。”

杨玉环轻轻点了点头,不再勉强,转身步入大殿,其他一众官员这才跟上。

她还是非常感激李琩对她娘家人的照顾,至于夫妻旧情,她现在不会回忆起丝毫,她已经和从前的杨玉娘彻底挥手告别,所以才能坦然面对李琩。

大殿内,盖嘉运也是个话痨,将边关近来一些有趣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讲述出来,事关火烧伏俟城,更是添油加醋。

一来,为他自己好,他也得形容的夸张一些,再者,他知道圣人也喜欢夸张一些,好大喜功嘛。

果然,李隆基频频鼓掌,称赞盖嘉运治军有方。

而盖嘉运一见到李隆基,那马屁精的一面也显露出来了,一个劲的将功劳都推给基哥,说什么儿郎们就是带着为圣人赴死之心,这次才能好好的恶心了尺带珠丹一把。

“隋王代天子巡狩河西,儿郎们也是士气大振,想着能打几场漂亮仗,好让隋王带回长安,以奉圣人,”

聊着聊着,盖嘉运就把李琩也扯出来了。

李琩本来正与卢奂交头接耳,闻言也是一愣,好家伙,咱们路上可没有这么商量啊,你想干什么?

发觉基哥的眼神已经朝他这边看来,李琩赶忙放下酒杯,恭敬道:

“天子之望,威加海内,河西儿郎对圣人赤忠之心,儿臣都看在眼里,正如盖帅所言,将士们无不在为天子祈福,其心至诚。”

“哈哈”

李隆基龙颜大悦,他就喜欢听这种漂亮话,尤其是在公众场合。

“吾儿辛苦了,若非你自小体弱,朕一定要让你践任封疆,好将朕对边关将士的爱护之心,传达四方。”

好嘛,一句话给李琩的未来定性了,体弱,不能封疆。

就凭这一句话,李琩将来没有任何外放的可能。

这时候,盖嘉运也不失时宜道:

“臣在河西得一白鹿,此为祥瑞,请圣人准许臣,献给贵妃娘娘。”

“你啊,粗中有细,”李隆基笑呵呵的看向杨玉环:

“南朝梁任昉《述异記》载: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化为白,又五百年化为玄,汉成帝时,山中人得玄鹿,烹而食之,骨皆黑色,仙者言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那么白鹿便是一千岁了,他这是祝福朕的太真福寿延年啊。”

杨玉环微微颔首,朝着盖嘉运点头笑:

“多谢盖将军,将军费心了。”

“不敢不敢,贵妃娘娘侍奉圣人,才真是费心呢,”盖嘉运笑呵呵道。

裴耀卿嘴角一抽,看向李林甫,这个老王八什么时候这么会拍马屁了?

李林甫虽然面上挂着微笑,内心却也非常震惊,不用说,盖嘉运比起从前,能拐这么大弯,肯定是李琩在路上暗中授意的。

厉害啊,这么一个耿直的匹夫,硬是被你给调教出来了。

李隆基无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自从杨玉环册封之后,别人对她的敬重却没有增加几分,一是来路不正,虽然多方遮掩,但下面这帮人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杨玉环就是前寿王妃。

加上杨玉环娘家的人也都不太行,没有臂助,所以仍被轻视。

而盖嘉运今天的表现,无疑让李隆基喜笑颜开,一镇节度率先站出来捧贵妃,这是表率,应该提倡。

“今晚不要走,贵妃新谱一曲,你也是此中大家,正好可在旁为贵妃指点一二,”李隆基捋须微笑。

盖嘉运姿态卑微道:

“贵妃定已得圣人亲自指点,此曲必然已无可挑剔,圣人这可是为难臣了,臣那点微末技艺,不足圣人万一,指点,是万万当不起的,若有幸欣赏,是圣人对臣的恩赐。”

“好你个盖老粗,就当是朕的恩赐,来一趟不容易,朕要与你把酒言欢,”

李隆基越发高兴了,笑的合不拢嘴。

他之所以一次性将杨玉环娘家的人全给提上来,其实也是憋了一口气,因为那些大臣不尊重杨玉环,很大程度上,是不认可他抢儿媳。

说到底,是冲着他,因为当年武惠妃在时,这些大臣可不是这样的态度。

所以力捧杨玉环的,他这边都会接住,还要多加鼓励这种行为。

这场见面会,很快便结束了。

李隆基单独留下李琩和盖嘉运,带着他们返回了花萼相辉楼。

回到花萼楼,他便又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你在河西到底是怎么干的?”李隆基坐下之后,皱眉沉声道:

“天天都有人告你的状,朕不胜其烦,你就不能收敛一些?”

盖嘉运扑通跪下:

“臣是个粗人,礼仪有缺,圣人怎么训斥都不为过,但是他们抨击臣的言论,臣却不能认,正因臣的心里只有圣人,所以中书每每发文询问,臣多少是有些傲慢了,臣向圣人请罪。”

人家这话很有诀窍,发往河西的公文都是中书门下出的,我不太将他们放在眼里,若是圣人派人问话,我肯定不是这个态度。

他是在暗示,希望与李隆基之间,建立君臣联系方式,直接跳过中书门下。

实际上,以前一直都是这样,藩镇节度使就是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的,但基哥现在不是躺平了嘛,大事小事都交给了中书门下,没有汇报的地方了。

李隆基也很清楚这一点,但他现在确实不想再劳心费心,管那些事情了。

朕管了一辈子了,不想操这个心了。

“朕明白你的意思,”李隆基沉吟片刻后,沉声道:

“朕如今将国事都交给了李林甫,他这个人虽然气量小,易记仇,难免给你穿过几次小鞋,但国事还是处理的井井有条,朕知道你耿直,但也不要总是与他对着干,这样吧,这次你就在长安多住一段日子,找机会拜访一下他,你们都是朕的臣子,若能冰释前嫌,才是朕所乐见的。”

一句话,将锅全都扣在李林甫头顶,是他给你穿小鞋,不是朕。

盖嘉运在路上得李琩多次提醒,自然知道该怎么回话:

“臣是遵照圣人心意,才向他低头,可不是臣真心愿意低着个头。”

皇帝都喜欢听这样的话,李隆基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这代表盖嘉运只是面子上会和李林甫缓和,但内心还是只听皇帝一个人的。

李隆基佯装苦笑摇头,指着盖嘉运笑道:

“你呀你,你这个性子,怎么可能不得罪人?也就是朕知你,所以从不怪罪,别人岂能容你?”

这时候,一旁的杨玉环帮着说话道:

“盖将军的忠心,臣妾都看的清楚分明,耿直之人还是靠得住的,圣人不也正因如此,才如此器重盖将军吗?”

“哈哈”李隆基开怀大笑,看向盖嘉运道:

“瞧瞧,贵妃都为你说话了。”

盖嘉运见到机会来了,赶忙道:

“臣有一个请求,希望举荐贵妃娘娘的一位堂弟,出任河西节帅府帐内参军,请圣人、贵妃恩准。”

一旁的高力士一愣,第一时间看向李琩。

李隆基也是倍感差异,但也只是一瞬间,他便都想明白了。

谁给你出的高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