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宗籍扩容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宗籍扩容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近来的朝堂,都在围绕着陇右的战事安排布置,太极宫与兴庆宫之间,官员往来频繁。

其实他们如果能走夹城,距离会更近一些,可惜夹城只能基哥一个人走。

两天后,圣人的旨意下来了,册封武敬一女为盛王妃。

婚礼在礼院办,也就是崇仁坊,杨洄亲妈长宁公主的旧宅子。

李琩可以借着这个借口,去十王宅了。

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寿王宅,故地重游,说不上是来是什么感觉,这里依然有零星的宫女宦官居住,以作养护,但内中已然一片萧索凄凉。

可见宅子没有人气,破败的非常快。

同行的郭淑却是充满了好奇,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将寿王宅转了个遍,内心的惊叹无以言表,因为这里比隋王宅大太多了,而且无比奢华。

这才像是父母精心为儿子准备的宅邸,两相比较之下,隋王宅确实有点打发的意味。

他们夫妇的第二个目的地,是少阳院。

“唉时隔半年,再见吾弟,只觉物是人非,”太子李绍亲昵的挽着李琩的手臂,在厅内坐下,太子妃韦氏则与郭淑在下面寒暄着。

李琩完全不来虚的,开门见山道:

“希望杜鸿渐的提醒,皇甫多少能听进去一些,陇右今年形势颇艰,兄长要盯紧一些啊。”

李绍直到目前为止,还以为李琩推荐杜鸿渐,不过是讨好他的举动,闻言哈哈一笑:

“吾弟的人,孤信的过,放心,孤已去信皇甫,他不会将杜鸿渐当外人。”

实际上他给皇甫惟明的信中,是让对方提防杜鸿渐。

李琩点了点头之后,装出一副汗颜的样子,语气惭愧道:

“弟出嗣之后,多有冒犯僭越之举,还望兄长宽恕。”

“这说的是什么话?”李琩大力一拍李琩肩膀:

“你的人品,孤是知道的,难道你还不了解为兄吗?一时之气,孤从来不会放在心上,你出嗣之后形势艰难,孤也是明白的,过去了就过去了,从前之事休要再提。”

李琩还是一个劲的道歉,表情异常真挚,还不停的诉说自己的委屈,大概就是出嗣之后被人瞧不起啊,还有隐晦的提及杨玉环的事情让他颜面尽丧。

他过的惨,李绍会同情,他过的好,李绍才会不爽,所以想要一个人亲近你,首先要让他觉得是过的非常苦逼。

李绍有一句话是对的,那就是他们兄弟俩之间非常了解,原因无它,因为曾经是竞争对手。

如果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来看,三庶人之案的爆发,是武惠妃想要推倒李瑛,扶李琩做太子,实际上就连李绍心里都清楚,不是那回事。

李瑛出事的时候,已经做了二十二年的皇太子,羽翼早成,内有鄂王瑶、光王琚为其朋党,外有张九龄、邓国公张暐、驸马薛锈等一众大臣支持。

圣人没有猜忌是不可能的。

李绍虽然不清楚当年的真相究竟如何,但是他绝对不认可当下这种说法。

糊弄鬼呢,我又不是不认识李瑛,他不是那种冒失人。

而李琩很清楚李绍的七寸在什么地方,故意说道:

“我想方设法,以此掩耳盗铃之法,才终究让杨玉环对我影响减至最低,不过看眼下形势,她将来的名分,恐怕不低,杨銛兄妹赐宅的事情,兄长应该知晓了吧?”

李绍点了点头,然后拱火道:

“这两人何德何能,竟在宣阳坊立宅?十八郎的遭遇,孤深为痛心,只恨无力阻止。”

他这句话,说的那叫一个声情并茂,好像与李琩共情了。

实际上,李绍心里早就波澜起伏了。

就因为那两个字:名分。

李绍非常清楚他爹是什么德行,宠幸一个女人的时候,能特么宠上天。

比如当年的武惠妃,开元十四年,李隆基便有意册封武惠妃为皇后,但被大臣们全力反对,没有成行。

眼下杨玉环的隆宠有目共睹,以李绍对李隆基的了解,至少都是个妃了,一旦给基哥再生个儿子,儿子再顺利长到六岁,册封皇后也不是不可能。

六岁以下是孩童的危险期,过了这个岁数,夭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到时候杨玉环会争的。

这才多久,一个杨銛就已经冒头了,再等六年,指不定弘农杨要有多少人支持杨玉环。

李绍的生母就是出身弘农杨,与杨洄一样都属观王房,只不过杨洄是隋朝观王杨雄正支,他的母亲是杨雄的弟弟杨达这一支的。

当年名分太低,所以杨家没有支持他。

李绍虽然一直努力使自己保持镇静,但他的心思又怎么能瞒过李琩?

于是李琩又添了一把柴,道:

“赐宅这种事情,要么是于国有大功,要么是世代勋贵或是至亲外戚,杨銛算什么,现在都已经去右金吾担任长史了,明年呢,后年呢,是不是还要让他进中枢?”

我擦,李绍大惊:

“不至于吧?他有那个能耐吗?中枢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啊?”

李琩摇了摇头:

“中枢之位,只在圣人一言而已,一个县衙的士曹,一步跨入长安,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呢?”

李绍眉头紧锁,杨玉环今年才二十三岁啊,人老色衰至少也得十几年,这要是得宠十几年,我特么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看老爹当下的精神状态,身体比自己还棒,谁先死还真就说不准。

“吾弟能忍见他们得势?”李绍双目一眯,沉声道。

就等你这句话呢,李琩坚定道:

“忍不了。”

拥有共同的敌人,就是立场一致了,可以有效的拉近他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李绍点了点头:

“不能让她起来,吾弟将来要与孤同舟共济,你我可是至亲兄弟,杨氏羞辱你,便是羞辱孤。”

“兄长放心,弟唯命是从,”李琩一本正经道。

接下来,兄弟俩又聊了很久,李琩的态度非常恭敬,给足了李绍面子,他只觉自从认识十八郎以来,这小子就没有在他面前,这么谦恭过。

至于真心与否,他当然知道不是真心的,但是他认为,李琩选择投靠自己,是不二选择。

因为只有投靠他,将来才有出路。

得知李琩接下来要去盛王宅,心情大好的李绍也带着妻子韦氏一同前往,他要让十王宅的那些人知道,当年的寿王,如今已经向孤彻底称臣,那么你们呢?

眼下的盛王宅,非常热闹,因为李琦要娶媳妇了,虽然未来的媳妇,他认识,没有什么新鲜感,但还是挺高兴。

因为武四娘的颜值可不差。

李琦和荣王李琬正在院子里聊天,因为人来人往的,又在更换新的家具,也没个落脚的地方,所以两人干脆一人一口大箱子,坐着闲扯。

他们听说太子和隋王来了之后,便赶忙出去迎接。

见到太子与李琩之间,当下如此的和谐,李琬也是一愣一愣的,不过他这个人心眼好,本就希望兄弟和睦,见状大为高兴,话匣子一打开,唾沫星都能看到。

“弟妹还没有身孕吗?”李琬询问过后,皱眉道:

“我跟太医署的几个带下医很熟悉,让内侍往宫内传个信,让他们出宫帮你看看吧。”

因为女人的病多来自于腰带以下,所以妇科大夫叫做带下医,也管接生和不生。

杨玉环当年就被带下医看过,体质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是可以生的,至于为什么一直没有,谁也搞不明白。

但没有人会认为是李琩不行,就算李琩真不行,你也不能这么说,因为古代就是这样,只要是夫妻不育,都是女人背锅。

至于历史上杨玉环为什么没有子女,李琩其实比较倾向于两点,要么是李隆基老了,不行了,要么是故意避孕,以避免太子揭竿而起。

前者可能性很小,毕竟基哥的子女高达五十九人,高产的让人可怕,简直就是个种马。

李琬一上来就问这么突兀的的问题,换作旁人,郭淑恐怕接受不了,但是李琬的性子她是有所了解的,因为丈夫经常在她身边念叨。

何况她大婚之日,对方是十王宅内唯一一个露面的亲王,这份情,郭淑不会忘。

“六哥的好意,弟妹心领,但似乎没有那个必要吧?我与郎君当下并不着急,”郭淑笑道。

其实她着急,是李琩不着急,因为李琩近来跟她同房的次数并不多。

李琬闻言,顿时拉下脸来:

“还不着急呢?十八郎不小了,你们赶紧的吧,孩子的满月礼,我可是一定要去的。”

说罢,他的目光看向太子,意味明显。

因为李琩结婚,是太子带头不去的,可是眼下再看,他们的关系明显改善很多。

李绍笑道:

“你看我干什么?你有腿有脚,我能拦着你?届时随孤一道前往。”

李琬笑了,发自内心的。

事实上,十王宅里直到现在,对杨玉环的关注度没有丝毫减少,但是李琬的关注点跟别人不一样。

他是希望郭淑早早给李琩生个一儿半女,以此来确认杨玉环究竟能不能生?

毕竟杨玉环嫁给十八郎,长达五年之久,却没有子嗣,郭淑一旦诞下子女,那就可以证明是杨玉环不具备生育能力。

一个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再得宠,也不会影响到太子的地位。

不影响太子,那自然也不会影响朝局。

他这个人,只想着稳稳当当的过太平日子,大家好我也好

正如李琩预料的那样,陇右的事情再大,在李隆基心里不过是边远藩镇的一场冲突,并不能影响他的生活分毫。

因为战火不可能绵延至长安,以当下陇右与河西之地的精兵悍将,吐蕃即使拥有再多的兵力,也不具备进入关中的可能。

因为吐蕃举国的军费,还不如陇右一半,原因当然是因为奴隶制。

也就是在三月初一,李隆基发布诏书,设立崇玄学,建立学科招收生员,主要学习的《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

大唐最大的教育机构,是国子监,下设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算、算学,历史上天宝年间会增设广文馆。

旁系学校,包括直辖于东宫的崇文馆,直辖于门下省的弘文馆,直辖于太常寺太医署的医药学,直辖于太仆寺的兽医学,直辖于秘书省太史局的天文历数学,直辖于秘书省的小学。

而崇玄学,直辖于尚书省礼部,也叫道举。

这门学科只能报考明经科,但是报考的生员,扩大到了道士,历史上李白度牒入道,其实就是想走这个捷径。

堂堂华夏诗仙,就因为出身商人家庭,竟然不具备科考的资格,李白多次希望归入陇西李,其实就是想参加科举。

进士科的诗赋,如果有李白参加,不知会是怎样的盛况?

大唐青史留名的诗人,大多活的不如意,他们的诗都是感慨,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其实是遗憾,他们将自己的遗憾化作了美妙的诗歌,流传于世。

但是李琩,想给李白一次机会。

去年年初,李隆基下旨宗正属籍扩容之事,消息应该已经传遍天下,那么李白入京多半就是今年的事情,因为他得给自己找个光鲜的祖宗,方便参加科举。

这不巧了嘛,眼下的宗正卿李琳,是李琩的堂兄弟,李白入籍的最大难关,李琩可以给他打通,那么就剩下亲戚了。

他得有正经来历的亲戚证明,才能给他伪造一套可以追溯来历的出身证明。

没办法,李白想跟李琩他们家认亲戚,难度多少是有点大了。

也是巧了,这几天李琩在皇城溜达的时候,认识一位出身很屌,但是当下却混的很惨的武官。

李琩就喜欢与不如意的人打交道,再加上这个人在历史上大大有名,所以他牢牢记在了心上。

此人眼下的官职叫做直长长上,位监门校尉下,为宿卫武官,隶属于左监门府,从七品下。

今年三十七岁,他是参加钤谋射策科考试,得中甲科,才获得这个职位,也就是说,他是个武举。

如果普通家族出身,混成这样好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他可是清河崔氏。

历史上李亨的宰相,崔圆。

这天,李琩又去了皇城,在恭礼门外,见到了正在当值的对方。

“你过来,我有些事情找你,”

李琩朝崔圆勾了勾手指,对方屁颠颠的就跑过来了。

然后李琩挪步远处,避免两人的谈话被人听到,却又保持在恭礼门监门卫的监视距离之内:

“你是不是有一个亲戚在户部任职?”

崔圆前天就在恭礼门下跟李琩闲聊过,当然了,李琩当时不只是跟他闲扯,而是跟所有人闲扯,身上没有一点亲王架子,还特别诙谐幽默,予人好感。

“回隋王,确实有,不过您是怎么知道的?”崔圆也是一脸迷糊,我堂堂清河崔,家族在朝堂没一个支棱的,就一个远房表亲,你都知道?

李琩笑道:“废话,你那表亲刚刚入我宗正谱牒,他的出身来历及亲属关系,宗正寺查了个底掉,我自然知道。”

“噢”崔圆恍然大悟,没错,他在户部那个表丈姓李,今年年初被宗正寺扩籍,收入皇室宗族亲属。

表丈,就是表丈人,表叔伯的意思,是崔圆姑奶奶的儿子。

现任户部下设金部司郎中的李彦允。

“隋王询问卑职,有何缘故?”崔圆好奇道。

李琩点了点头:“我这不是不认识他吗?想让你帮我引见一下。”

啊?崔圆一愣,我没那个胆子啊,您的身份特殊,我哪敢给您引见金部堂官?

崔圆不敢答应,虽然他清楚眼前之人出嗣了,要比十王宅里那帮人自由太多,但也不能结交中枢大臣啊,还是我唯一的依靠,你要是牵连了他,我不也得完蛋?

李琩自然看出对方的为难:

“别乱想,我其实不是找他,而是让他帮忙给我介绍另外一个人。”

“谁?”崔圆错愕的。

李琩愣道:

“你管的倒挺多,怎么这么多废话?你今天散值之后就去跟他打个招呼,约个地方,我不便去他家里,其它哪都行。”

“这”崔圆一脸为难。

李琩抬脚就给了他大腿一下:

“怪不得清河崔出身,只能当个看大门的,没眼力劲啊。”

崔圆嘴角一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李晟今年是不能参加武举的,得明年,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明年都不行。

因为他明年才十六岁,而大唐的武举,是十八岁才能报名,不过没关系,这小子长的老熟,已经虚报年龄了。

虚报年龄这种事情在后世都不算罕见,何况在大唐。

武举的考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六品以下文武官子弟、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勋官子弟,才具备报名资格,而且必须缴纳够十三年的品子课钱,才能报名。

品子课钱,品子就是官宦子弟,朝廷给了他们一个职位,就需要缴纳课钱,一年一千五百钱。

李晟在隋王府的职位,是李琩要来的没错,但他没有那个出身,李琩也搞不定,他爹是陇右镇西军副使,他爷爷是陇右积石军副使,级别都不低。

这小子这段时间一直在练习武艺,武举有六个必考项目,长垛、马射、马枪、步射穿扎、翘关负重、身材言语。

剩下的,就是钤谋射策科、武足安边科、智谋将帅科、军谋越群科、洞识韬略堪任将相科、军谋宏达才任边将科,军谋宏达才任将帅科。

过了六项必考,才能考这些军谋策略。

因为李隆基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边镇节度入京担任宰相,或者宰相去边镇担任节度,所以武举是非常重要的科目。

你真要能混成边镇节度,就可以像牛仙客一样回来担任宰相。

当然了,你想实现这个梦想,难度之大,比你考中麻省理工物理学博士然后再创立搜狐的难度,还要大的多。

“多买些牛羊,给这小子补一补,”李琩在府内的演武场,观看着武庆和牛五郎等人协助李晟练习武艺,朝身边的王妃郭淑说道:

“武举对身材、言语是有要求的,身材,以身长六尺以上者为次上,以下为次,言语,以神采堪统领者为佳,李晟终究年岁小,个子还未长开啊。”

郭淑在一旁微笑点头:

“他的个子可以了,不是明年才要参加武举吗?时间足够了。”

关于武举,人家是有发言权的,他爹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而且个子非常高,容貌神采也是一等一。

没办法,大唐一直对颜值有着高标准高要求,至于为什么?李琩认为,纯粹就是面子工程,人家长的丑的哪里得罪你了?你不能有相貌歧视啊。

夫妻俩聊了一阵后,郭淑终究还是开口了,暗示李琩自己的日子到了。

什么日子呢?排卵日,大唐叫氤氲期,也叫良辰几日。

李琩心知郭淑是被李琬那个多嘴的一吓唬,着急了。

从前与郭淑同房,最后那一下一直是一个姿势,几个月了肚子也没动静,所以李琩今晚决定换一个姿势。

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好像受孕与子宫位置有关,李琩也不是很懂,反正换着姿势来就对了。

后ru式、侧卧式、传教士姿势或抬高臀bu,都是可以试一试的。

虽然他从历史上知道,前身寿王的身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别人不知道啊,前妻五年不孕,现任三四个月没动静,很多人都会胡乱遐想。

男人嘛,我可以品德不行,但那个,不能不行。

郭淑也不知道李琩是怎么学到这些奇离古怪的招式,但为了早日怀孕,也便羞耻的配合着。

一整晚,她的脸都是红扑扑的,但也异常享受其中过程。

“今后几天,还要辛劳郎君了,”

大清早,早早起床的郭淑,开始与婢女们一起收拾昨晚的一片狼藉。

不止床榻,寝室内的其它角落也是乱七八糟的。

李琩赖在床上,以手托在脑侧,笑道:

“你希望是儿子还是女儿?”

“自然是儿子,”郭淑毫不犹豫道:

“长子立嗣,妾身的职责,就是为郎君诞下子嗣,在我心里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了。”

生下儿子还不够,因为古代的医学条件有限,所以女子在诞下子嗣后,还会尽心抚养至六岁。

六岁以下是危险期,夭折几率较高,超过六岁,才算是真正具备了继承人资格。

李琩觉得自己的儿子应该问题不大,因为他比前身寿王更注重养生,也了解一些后世抚育幼儿的基本知识。

儿子儿子

我的儿子,将来与我之间,会不会也走家族的老路呢?

李琩苦笑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