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服务业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服务业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兜里揣着一百块钱出去吃饭,那你就吃一百以内的饭,不要超标,因为一旦超标,你结不了账。

朝廷究竟会给皇甫惟明的后勤提供多大的支持,眼下谁都说不清楚,包括李林甫自己。

而李琩就是要给皇甫惟明提个醒,尽可能的降低战事的激烈程度,将这次争端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打的太大,后方无法给你提供支援,更不要指望盖嘉运。

石堡城如果丢了,跟盖嘉运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

你们是雇佣兵,已经不是府兵了,这是历史上一种非常靠不住的军事体制,只认钱。

历史上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郭子仪率领回纥、西域、安西之众十五万,在长安与叛军展开决战,事前,当时已经登基的唐肃宗李亨亲口承诺:

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回纥当时的军队在攻克长安之后,已经准备抢劫,被李亨的儿子李豫制止,但是,唐军抢劫了

没办法,安西军队也是雇佣兵,打下长安没有好处,人家会继续跟着你去打洛阳?

至于打下洛阳之后更惨,《旧唐书·回纥传》记载:

“初,回纥至东京,以贼平,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皆登圣善寺及白马寺二阁以避之。回纥纵火焚二阁,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朔方军及郭英乂、鱼朝恩等军不能禁暴,与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

瞧见打劫是谁了吧?朔方军、郭英乂、鱼朝恩等等。

他们也没有办法啊,大唐朝廷与军方就是这么一种畸形关系,以至于安史之乱结束后,趁乱而起的各地军阀实质上已经脱离朝廷控制,为大唐最终的灭亡拉开帷幕。

“他怎么好好关心起陇右的事情了?是不是太闲了?”

太子李绍在少阳院见到去而复返的贺知章,心知有事,于是两人在一静室密语,李绍才得以知晓,李琩竟然跳到这个程度,都已经惦记起边军了?

贺知章沉声道:

“臣以为,隋王的焦虑并非无的放矢,皇甫惟明这一次是真的怕了,其信上内容,对于吐蕃这次调兵之惧意,已经非常明显,可见战事一起,恐规模不小,如果河西盖嘉运不能提供有效协防,陇右一旦丢城失地,哥奴必有办法罢免皇甫,这对太子是不利的。”

“惧意?孤怎么没看出惧意?贺监你怎么也危言耸听了?”李绍皱眉道。

贺知章摇了摇头:

“他惧怕的不是吐蕃,而是朝堂,哥奴如今与东宫交恶,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太子在外,有王忠嗣与皇甫两人镇抚藩镇,眼下哥奴还不敢对王忠嗣下手,但是皇甫的根基全在您这,他要是出了事,与我们而言,损失将何其之大?”

李绍听罢,内心也不免生出一丝惶恐,眼下的长安局势复杂,老爹不喜自己,几乎是完全挂在脸上的,以至于很多重臣都不敢与他有牵连。

以前的废太子瑛,好歹还有张九龄这个首相在朝堂上硬保,自己呢?首相李林甫巴不得他完蛋。

他在朝堂上完全没有硬实力的盟友,哪天老爹想换他了,连个帮忙说话的人恐怕都无。

也就是高力士了,至于贺知章,分量不足。

“那派遣一个杜弘渐,又能有多大作用呢?”李绍已经动摇了。

贺知章道:

“隋王是这么说的,杜希望原为陇右节度使,如今屈居皇甫之下,两人之间的合作态势,恐有不协调之处,杜鸿渐与杜希望是同族,可以起到一些缓和作用,再者,隋王认定主攻方向是在石堡城一带,所以希望皇甫惟明将兵力集中在石堡城附近,传信不方便,最好是由杜鸿渐在皇甫身边,时时警示。”

石堡城做为陇右与吐蕃之间的战略重心,其实不只是因为这一座城,而是周边很大一片区域的整个防守体系。

石堡城西南,有大莫门城、宛秀城、百谷城、树墩城,这些城池曾经被吐蕃占据,但眼下都在唐军手里,一旦双方开打,这些城池最终会落在谁手里,取决于石堡城是谁的。

谁占据石堡城,就可以对这些城池具有控制优势,而控制这片区域,就能阻挡吐蕃东进。

这条吐蕃的进攻路线,可不是随便选的,因为黄河就是从这里流过去的,冲刷出很多峡谷河道,便于行军,过了石堡城之后,地势渐低,因为黄河的存在,滋养着两岸土地,沃野遍地,也更加适宜耕种畜牧,所以吐蕃人喜欢走这条路。

李绍还是不解道:

“这理由站不住脚啊,难道皇甫不知道石堡城有多重要?用得着十八郎来提醒?还派个人去?怎么?监视呢?”

贺知章道:

“他的初衷,是不希望陇右有失,陇右有失,皇甫就会出事,臣也曾经疑惑,太子受损,隋王应是乐见的,但他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呢?是不是太子妃与他的那次见面,对他有所改变。”

李绍皱眉道:

“应该不至于吧?想要这小子对孤服服帖帖,哪有这么快?”

说着,李绍突然一愣,拍额道:

“孤想明白了。”

贺知章愣道:“何意?”

李绍笑道:

“十八郎这是投名状,杜鸿渐能不能去陇右,他不关心,皇甫会不会出事,他也不关心,他只是借机讨好孤而已,太子妃刚刚去过一趟隋王宅,还备了厚礼,他这是投桃报李,想要孤知道,他愿意为孤分担忧愁。”

“是这样吗?”贺知章有些迷糊。

李绍笑道:

“一个不出长安的亲王,哪来的闲心操心边疆的事情?你瞧瞧十王宅,哪个在意陇右的战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谈资罢了,十八郎也不例外。”

他这么一解释,贺知章觉得似乎挺有道理:

“不管怎么说,隋王这次应该没有什么坏心思,那杜鸿渐的安排?”

“让他去!”李绍眼下心情大好:

“十八郎一番好心,孤总得接着不是?不必通过吏部了,孤写一封信给皇甫,算是节帅自行辟易,杜鸿渐随时可以动身西行,去了也没有丝毫用处,他也不能左右皇甫,但却可以让孤成全十八郎此番亲近之举。”

贺知章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行,信我来写,石堡城方向还需谨慎,敌军若见我防备充足,未必会选择主攻这里。”

“善!”李绍微笑点头

“我去不了陇右,也不熟悉当地情况,”

李琩在收到太子的消息后,已经着手安排杜鸿渐离京了,他给对方准备了一些钱粮马匹,让其多带点随从:

“你只需告诉皇甫,吃了败仗,他就得完蛋,别指望朝廷能给他多大支持,盖嘉运也指望不上。”

杜鸿渐叹息道:“那他岂不是要难死?”

没办法啊,谁让眼下的陇右节度使是他呢?历史上盖嘉运丢了石堡城之后,立即就被罢官了,罢官之后是死是活,连史书都没有记载。

而且这场战事,史书的记载仅仅是寥寥几笔,李琩也不清楚,如果他能知道更多,或许会帮上大忙,但他知道的唯一信息,就是吐蕃这次会出动四十万大军。

主攻方向并不是石堡城,而是更为西北方向的安人军防区,击垮安人军之后,绕了一个弯,才拿下的石堡城。

这个信息,李琩没有透露给贺知章,只告诉杜鸿渐一个人,因为太子必然会让皇甫防着点杜鸿渐,而杜鸿渐真正的作用,其实是左右杜希望的想法。

杜希望手里也有兵马,只要他认可杜鸿渐,很可能会改变战局。

至于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发展,吐蕃以安人军方向为突破口,那是老天爷说了算,李琩又不是神仙,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他没有给杜鸿渐送行,而是任由其低调离开长安。

如今杜鸿渐身上不止有王府幕职,还有一个基哥批准了的有金吾卫录事参军事,如果将来能够立功,升迁会非常快。

“你让他跑陇右做什么?你不知道那边快打起来了吗?”

杜鸿渐离开的事情,李琩刻意让杨玉瑶知道,因为这小寡妇眼下比杨绛入宫还随意,宫里呆的久了,什么大事都知道,毕竟人家总是能见到基哥。

而基哥跟高力士谈话的时候,是不避讳杨氏姐妹的。

李琩眼下就在安顿杨玉瑶的朝阳院,而对方正在整理家当:

“跟了我这么久,我总得给人家谋个前程,危崖弯弓,方显英雄,陇右的形势是恶劣了点,但机遇也更多。”

杨玉瑶忙出一身汗,起身叉腰道:

“我蒲州的家当一直在往长安运送,先暂时存放在你这里,等我的宅子建好了,再搬走。”

李琩笑道:“你想存多久都可以。”

“别!”杨玉瑶撇了撇嘴道:

“我担心你家那位也给我一把火给烧了。”

李琩哈哈大笑,杨玉瑶也跟着大笑。

片刻后,杨玉瑶收敛笑容,目光看向李琩,表情真挚道:

“你呀,就是吃亏在太老实了,我们家对不住你,今后在宫里,我肯定会帮你说好话的,咱们终究是亲戚。”

李琩呵呵一笑。

杨玉瑶叹息一声,越发怜悯,走过来抓起李琩的手,轻轻拍了拍:

“苦了你了。”

李琩一脸嫌弃的甩开她:“你才苦。”

严迪和严希庄两人,同时来王府报到,前者是开元十四年丙寅科状元及第,所以官职较高,出任王府东阁祭酒,后者是明经士,担任王府司马。

这是卢奂定的,没经过李琩同意。

两人在长安都没宅子,是从外地赶回来了,所以李琩将他们安排至王府官署住下。

眼下的官署不像从前那么凄凉,从前就住了郭幼明一个人,现在可热闹了。

在大唐,有地位的人身边,都会带着随从,也就是伺候他们的下人奴仆,虽然内地没有兵荒马乱,但是拦路抢劫的简直不要太多。

因为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

严迪在来京的路上,就遇到三次打劫的,好在身边三五个奴仆都是狠人,手里也有家伙,才保他一路平安抵达京师。

不然一个状元死在强盗手里,实在是令人唏嘘。

官署大堂内,李琩介绍大家互相认识,就连高尚,也从皇城赶来,参加这场只缺了杜鸿渐的隋王独资控股的集团会议。

期间,严迪绘声绘色的描述起自己路上遭遇打劫的情景,惹得大家纷纷大笑。

这个人四十三岁,模样端正,虽然考中状元多少沾了严挺之的光,但没有真本事,也过不去李隆基那一关,因为状元是皇帝亲点的。

首要条件,就是诗赋,次要颜值,才干排在最后。

这与武则天时期的进士排序有些出入,武则天是首重才干,其次诗赋,再次颜值。

这就是体现出了两位皇帝当政的区别,一个重视进士,一个不重视。

严迪是一个特别能叭叭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说话特别逗,他的随从都佩戴着横刀。

事实上,横刀在民间,是非常普及的,区别只是在于材质罢了。

官方制式刀,是军器监出品,其质量肯定是没的说,民间横刀来源就广泛了,也无法禁止。

而且价格不贵。

《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记载了横刀的品种和价格:

“镔横刀壹口鍮石铰:上直钱两千五百文,次两千文,下一千八百文;钢横刀壹口白铁铰:上直钱九百文,次八百文,下七百文。”

请注意,只是刀身,不含刀鞘刀柄,这两样装饰,便宜的是真便宜,贵的真没谱。

《唐律疏议》规定:私有禁兵器:谓甲、弩、矛、矟、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注云:谓非弓、箭、刀、楯、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

所以说,有钱人的家里,都具备一定的武装力量,越有钱,武装力量越强,但是遇到正规军也得歇菜。

因为你可以拥有的五种兵器,对上正规军拥有的兵器,不堪一击。

众人与严迪调侃一阵后,李琩将目光看向严希庄:

“听说你还有个哥哥?现于何处任职?”

严希庄的年龄不大,三十三岁,不过这个岁数的明经士,朝廷几乎不会将他当回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两科虽然都是科举当中的大科,但是进士现在是遥遥领先,将明经都甩的没影了。

严希庄是非常有礼貌的,每逢李琩问话,都会起身回答:

“回隋王,兄在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帐下效力,没有职位。”

李琩好奇道:“他没有考明经吗?”

严希庄笑道:“没有,阿兄说他才堪不足,一定考不上,就不浪费盘资了。”

这小子没参加过科举?那对朝廷的仇恨都是哪来的?单纯就是个愤青?

李琩点了点头:“人各有志。”

王府的薪资事宜,是郭幼明在处理,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李琩的属官都有一份额外的工资,这是李琩给的。

多少也都不一,看官职而定。

目前来说,武庆最高,严武次之,接下里是裴迪、严迪、杜鸿渐

李琩心里大致算了算账,便觉一阵发愁,钱、钱、钱,我得搞钱啊

韩庄死没死,李琩根本就不知道,可见消息的保密程度之高。

但是基哥说了,这件事情了结了。

既然李琩的任务宣告结束,那么可以猜到,韩庄铁定是挂了。

为了确定一下,李琩还专门让王卓去了一趟高力士家里打听,这才知道韩庄上个月就被弄死了,两个在外地的儿子也因贪腐之罪,被判死罪,执行者,是被派出去巡查河北的御史中丞张利贞。

达奚盈盈在南曲的僻静小宅,如今一个宦官都没有了。

他们去了哪里,达奚盈盈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宫里来人将他们叫走的,但是宫里的人没有动她。

所以她比李琩更早猜到,韩庄完蛋了。

“都说狡兔三窟,除了这里,你还有没有其它居所?”

李琩在颜令宾的引路下,来到了达奚盈盈的小宅。

确实是小宅,院子小,几座房子也小,但装饰之物却是满满当当,被周边高耸的楼阁簇拥在其中,像是首都高楼大厦中间夹的四合院。

达奚盈盈笑道:“隋王言而有信,奴家对你的印象大有改观。”

她是在说,韩庄的这桩案子当中,李琩顺利将她给摘出去了。

“谁让你姓达奚呢?”李琩大大方方道:

“再说了,是你检举的嘛,非但无过,还有功呢。”

达奚氏,源自于鲜卑族拓跋部,也就是北魏皇室拓跋姓。

在大唐,不是谁都可以给人做养子养女的,首要条件就是你得是同族,如果不是,才会赐姓,前者居多,后者很少。

达奚盈盈究竟与达奚珣是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叔侄关系,这是裴耀卿查到的。

“南曲的酒楼妓所,一共有多少家?”李琩看向对方,笑问道。

明白,你找我要钱来了,达奚盈盈笑道:

“七十三家,每日流水过千贯,本小利微的买卖,比不得隋王的食邑。”

李琩并没有反驳,而是点了点头,大唐的商业,坐地户的利润一般是很微薄的,真正赚钱的是搞运输的,也就是二道贩子,像王元宝那类的。

南边的货卖到北边,这才值钱。

像妓院这一类的,真正落在都知手里的,是小头,因为她们这里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什么都需要进货,比如酒食,家具、绢帛、器物等等,包括艺伎、乐伎、妓女本身。

还得各方打点,比如金吾卫,县衙,京兆府等等。

还要交租金,别以为宅子是老鸨的,哪个老鸨能在平康坊置办的起宅子?这都是勋贵们祖传的产业。

妓女还需养护,不是天天都接客,顶级的名妓,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接一次,只陪你奏乐唱歌、吟诗作画。

南曲最出名的就在于,人家这里的妓女主要不是以接客为主,而是乐舞,人家走的是高端路线,自然吸引来的都是高端客户。

乐舞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你得培训吧?左右教坊很多人都接这个活儿。

所以说,南曲这里的买卖,挣多少先不说,开支非常巨大。

“抛开本金,你去年赚了多少?”李琩问道。

达奚盈盈笑了笑:“隋王真想知道?你可不要失望啊?”

李琩撇了撇嘴:“你不骗我就行。”

达奚盈盈在脑中回忆一番,道:

“我这边全部算下来,折成钱,也就是七千贯左右。”

“这么少?”李琩愣道。

达奚盈盈只觉李琩表情特别有趣,忍不住掩袖笑道:

“我可是早早就给您提过醒的,那么隋王信不信呢?”

李琩皱眉沉吟片刻,诧异道:

“利润这么低吗?”

达奚盈盈摇头道:

“也不算低吧,只不过是落在我手里的就这么点,隋王不是也清楚吗,我只是南曲的一个招牌,大头可不在我这里,我赚的不过是一些辛苦费罢了。”

李琩点了点头:“你要是这么说,我倒也能够理解,还指望着从你身上赚钱呢,没曾想比我还穷。”

“哈哈”

达奚盈盈顿时被逗笑了,花枝乱颤,好一阵后才憋笑道:

“您就别跟我哭穷了,你可是当年的寿王,贞顺皇后长子,您能穷到哪去呢?”

跟对方打交道,李琩无需太过正经,笑着打趣道:

“今时不同往日,人嘛,总有走下坡路的时候,苍蝇腿也是肉,这样吧,每年你给我交五千贯,剩下的也够你过日子了。”

“哈哈”达奚盈盈一愣,顿时失笑,她已经忘记仪态,笑的眉毛跟眼睛都拧在一块了。

她越来越觉得,对方是一个极为风趣的人,此番见面,与上次截然不同,让她觉得非常轻松随意。

我还是喜欢跟这样的隋王打交道。

“全给你又何妨呢?我平日的花销本就在公账,只要你不催缴我在金吾卫的欠款,”达奚盈盈笑的都流眼泪的。

你的笑点可真低,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这么不吃逗?李琩挑眉道:

“那可不行,本金我能给你拖着,利息你得照付。”

达奚盈盈一愣:“你要怎么算利息?”

“借了十四万,每年的利息自然就是十四万,”李琩双手一摊,笑道:

“那不是我的钱,我也做不了主啊。”

达奚盈盈耸了耸肩:

“这我得跟上面商量商量,钱是我借的,但不是我花的。”

李琩点了点头:“你不说我也知道。”

这时候,一名女婢走过来,在达奚盈盈耳边小声低语几句。

“劳烦隋王躲屏风后面,”达奚盈盈指了指屋内角落的屏风,笑道:

“也是巧了,年关刚过,便有东家来收租子了,你在旁偷听,便知我管着南曲,日子过的有多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