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尿不到一个壶里(两章并一章)

右金吾卫,一个将军致仕,长史被李琩一棍子打死,都快乱套了。

眼前全靠窦锷和董延光在维持着。

当初与张暐一起离开公廨,去兴庆宫告状的右金吾官员,有七个,李琩当时就说了,你们如果还能回来,我这个大将军就让给你们来做。

他们肯定是想回来的,但也知道回不来了,因为李琩已经将他们的名字报至吏部,特别声明,这几个人,右金吾不要了,让吏部自己去安顿。

李琩虽然是大将军,但对下属没有任免权,更剥夺不了人家的编制,不过他有权利选择用或者不用。

卢奂现在和李琩是有勾结的,见到档案之后,自己直接批了,然后再上报中书门下审核。

“让郭子仪挂职右金吾将军?他可真敢想,”牛仙客阅罢卢奂递来的公文后,直接扔在一边,朝卢奂道:

“那是他的丈人,未免也太明目张胆了些。”

李林甫坐在公案后,闻言眉头一挑,若论明目张胆,没有比他更明目张胆的了,儿子女婿拼命的往皇城塞,长眼睛的都看到了,说到用人唯亲,谁不是用人唯亲呢?

卢奂笑道:“挂名而已,人在朔方又回不来,隋王此举,不过是担心这个位置下一任跟他不对付,让他在右金吾的差事不好干,能理解的。”

牛仙客闻言顿时一愣:

“你怎么帮着他说话了?你们有交情?”

卢奂双手一摊:“隋王在右金吾这么一闹,出缺多少,左相是心知肚明的,已经乱成一团了,徼巡京师,不能出纰漏,眼下如何给他补人是当务之急,邓国公致仕可是圣人的意思,圣人都在为隋王排除障碍,我自然需要顺应圣人心意。”

牛仙客呵呵笑了笑,看向李林甫道:

“这么重要的位置,中书门下也做不了主,需上报圣人,但是这么报上去,圣人会不会不高兴呢?隋王举荐的这几个候补,可全是他的人啊。”

这些缺员当中,只有将军和长史这两个位置,是需要李隆基点头的,剩余的李林甫自己就可以做主。

但是他不敢啊,因为李琩举荐了杜鸿渐、郭子云、郭幼明,也太明目张胆了。

李林甫沉吟片刻后,道:

“一字不动上报吧,请圣人决断。”

“那两个位置还好说,剩下的也劳烦圣人,是不是显得咱们太失职了?”卢奂笑道。

只是这一句话,李林甫瞬间意识到,李琩和卢奂的关系绝对不寻常,因为对方明摆着是在帮李琩。

一直以来,圣人对五品以下的官员任命,放权给了四个人,李林甫、牛仙客、陈希烈、卢奂。

眼下卢奂已经批了,剩下三个人,再有一个批红,这几个官员的任命,直接便决定了。

“事关隋王,老夫也不敢轻易拿主意,”李林甫皱眉看向卢奂:

“美轮一向稳重,今次怎的如此轻浮?”

卢奂笑了笑:“或许是因为,我比较欣赏隋王吧。”

“欣赏谁不行,你欣赏他?”牛仙客忍不住笑道:

“多少人对隋王唯恐避之不及,你还靠上去了?”

卢奂挑眉道:“谁避之不及了?怎么?隋王身上有虱子?”

“好了好了,你们俩论过头了,”李林甫沉声道:

“这一次肯定需圣人决断,有了这一次,今后事关隋王的事情,我们大概也能把握一个尺寸,自不必再辛劳圣人。”

说罢,李林甫叫来中书省一位官员,递给他那份公文道:

“圣人眼下就在花萼相辉楼,交给萧华,让他报上去吧。”

上元节过去了,李隆基眼下已经可以明目张胆的与杨玉环待在一起。

这老小子也是耐不住寂寞的主,刚才已经吩咐高力士和吴怀实准备一下,他要带着杨玉环姐妹三个,到曲江池泛舟游玩。

今年是开元二十九年,气候温暖,正月还没过,人们便已经开始减衣了。

兴许是节庆那几日,杨玉环太过贪吃,比之去年,又丰腴了一圈,李隆基坐在殿内,望着杨瑶和杨绛在帮着杨玉环挑选出行礼服,笑道:

“这个环字,用的是真好,太真再贪嘴,你那副玉镯就要戴不上去了。”

杨玉环闻言,转身冲着李隆基耸了耸鼻子,撒娇哼了一声,随后朝身边的姐妹道:

“这匹宋绢质地极好,裁剪成衣很贴身的,还有几匹,你们拿去也做件新衣吧。”

杨瑶为妹妹挂上披肩,笑道:

“那是圣人赏赐你的,我怎么敢用呢?”

“哈哈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李隆基慵懒的坐着,朝高力士摆了摆手:

“赐三娘、十娘各十匹。”

高力士微笑点头。

宋绢,在大唐属于第一等的丝织品,市面上每匹的价格是一万三千钱,也就是十三贯,而李隆基内库里面的,都是精挑细选的贡品。

三品官一个月的禄钱,才能买得起这一匹宋绢。

杨瑶拉着杨绛赶忙谢恩。

“玉环的礼服华贵奢美,敢问圣人,是不是有些不符礼制呢?”杨瑶俏皮笑道。

高力士撇了撇嘴,可不就是不合礼制嘛,那是宫妃的礼服。

李隆基一愣,指着杨瑶笑道:

“三娘真调皮,你不就是在问朕,太真会是何等位分?朕啊,偏偏就不告诉你。”

杨瑶拍马屁道:“什么都瞒不过圣人。”

这两人打趣的场景,让杨玉环都有些不适应了,我说老姐,你才来几天就这么自来熟啊?

你就这么不见外?

李隆基发觉杨玉环蹙眉思索,还以为她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于是安慰道:

“只要太真听话乖巧,多为朕弹奏琵琶,朕又怎会亏待?”

杨玉环愣了一下,点了点头。

这时候,内侍来报,中书侍郎萧华来了。

李隆基也没有让杨玉环她们回避,就这么当着三人的面,接见了萧华。

也难怪萧华进来之后一脸诧异了,平日不是一个人吗,今儿怎么成仨了?

她们两个有什么资格一直待在花萼楼?

那个杨孺人,可是隋王孺人啊?您是一点不避讳啊?

萧华脸色铁青,直接来了一句:

“国之大事,不宜有妇人在旁,请圣人准她们回避。”

他这个不叫骨头硬,只是讲礼法规矩,而且李隆基也不会生气,笑了笑道:

“让她们闹吧,朕喜欢喧闹,安静了反倒不习惯。”

萧华无可奈何,这世道真是变了。

李隆基接过萧华递来的公文,打量一眼后交给高力士:

“力士也看一看。”

这就是高力士牛比的地方,天下事,宫里的事,他都能掺和。

看过之后,高力士抬头瞥了一眼杨绛,将公文小心握在怀里。

“你看她做什么?”李隆基笑道:

“说说看,其上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高力士低头道:“老奴没有想法。”

“没想法就是袒护,”李隆基佯装生气道:

“你呀你,总是想的太多,怎么?牵扯到朕的儿子,你连话都不敢说了?”

高力士都被逼到这个份上了,只能回答道:

“十八郎此举,有些过于明目张胆了,几个位置都用自己人,恐怕右相都吓的不敢批了。”

这时候,杨氏三姐妹才纷纷停下手里的动作,不再说话,而是静静的关注着李隆基这边的动静。

“你以为呢?”李隆基看向萧华道。

萧华点头道:“臣附议高将军,不能这么批,卢奂一向谨慎,这一次确实轻浮用事了。”

李隆基呵呵一笑,袖子一卷,以手托在脑侧,笑道:

“谈不上轻浮,不过是揣测朕的心意罢了,张暐致仕,是朕的主意,谁都能看得出,朕这是在为十八郎铺路嘛。”

高力士和萧华一愣,都不信他的鬼话。

“十八郎报上来七个人,这七个人什么来路,你们大概也能猜到,”李隆基继续笑道:

“用人嘛,首先是要用做事稳当的,什么人稳当呢?还是亲近之人嘛,朕用高将军,萧侍郎,便是这个道理。”

萧华赶忙道:“臣蒙圣眷,无以为报。”

高力士点头道:“初任右金吾,诸般事务皆不熟谙,是该用些亲近,圣人准了?”

李隆基慢悠悠道:

“其他人准了,郭子仪就不要想了,难怪右相上报朕这里,十八郎最近脸皮是不是厚了点?他敢张这个嘴?”

李隆基明显并没有生气,所以高力士和萧华跟着赔笑。

“太子不是跟朕求过多次,想要给那个韦昭训升职吗?就让他去吧,至于长史的位置,让右相自己拿主意。”

高力士一愣,你还是挑唆他们兄弟俩斗啊?十八郎明摆着是在右金吾肃清异己,你倒好,又给他派过去一个异己。

萧华点了点,又问道:

“隋王的奏请里,希望张垍卸任,还需圣人决断。”

李隆基淡淡道:“你去问问张垍,看他乐意否,要是乐意,就卸任吧。”

好家伙,这事还能这么干?萧华都有些懵逼了,你们父子俩玩的哪出?

一个是真敢说,想要一个将军滚蛋,还是驸马,另一个也真敢应,让我去问问那个将军愿不愿意滚蛋。

张垍岂不是要恨死隋王,挑事也不能挑吧?

“似乎,不太合适吧?”萧华试探道。

李隆基反问道:

“怎么不合适?本该你们驳回的奏请,却呈给朕,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婿,朕也为难啊,让他们俩私底下自己商量去吧。”

女婿什么时候能跟儿子相提并论了?怎么?女婿有继承权吗?萧华瞥了一眼高力士,告退离开

每日常朝没了准时,下一次在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

随着严挺之回京,接下来的日子频繁有元老及勋贵之臣入宫求见,举荐自己心目中吏、户两部主官人选。

严武的案子大理寺被勒令重新审查,很多人察觉到了风向,所以提前动手。

意料之中,严武的事情逐渐被抬升至权力斗争。

李琩也很硬气,说什么也不让大理寺的人将严武带走,要审就在我这审,人你们别想动。

一个接一个的大理寺官员在隋王宅触了霉头,没办法,主官张均只能是亲自出马了。

“这可是圣人的旨意,隋王勿要怪我强行将人带走,”

张均是权相张说长子,继承了他爹的硬脾气,带人堵在了王府官署的门口,与隋王宅的侍卫对峙着。

李琩闻询赶来之后,听到了张均这句话顿时来了火气,冷笑道:

“我倒要看看,你怎么从我这里拿人。”

张均呵呵一笑,朝着身后临时征调的二十名左骁卫下令道:

“破门!我看谁敢拦。”

他的级别是非常高的,大理寺卿兼户部侍郎,他爹又是张说,这老小子与他弟弟张垍的性格,刚好相反。

“锵”的一声,李琩从身后的牛五郎腰间拔出横刀:

“来吧,你们过来。”

一个是皇亲贵胄,一个是大理寺主官,右骁卫带头的不过是个校尉,他也懵逼啊,虽然是大理寺临时借调。

但是卫士不听上令,罪名不小,毕竟眼下他们归张均调遣。

于是校尉朝着身后下属使了个眼色,他们也不敢拔刀,就这么空着双手往前冲。

一旦拔刀冲着李琩,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李琩直接一刀砍下。

“当”的一声,那名校尉只觉左肩一阵剧痛,下意识的停下动作,他心知肚明,人家隋王是高抬贵手,砍在他的肩甲上面,无心伤人。

不过话说回来,隋王手头这么硬?这一下虽然砍在甲胄上,但肩膀传来的剧痛还是很剧烈的。

校尉回头看了张均一眼。

“看我干什么?拿不到人,今天先办了你,”张均厉声道。

校尉无奈之下,只能是继续硬着头皮往前冲,寄希望于李琩接下来不要真砍他。

“咚”的一声。

李琩是没有砍他,但是身边的牛五郎直接以手中的粗棒,横扫在校尉耳侧,校尉一直防着李琩,没防别人,这下冷不丁中招了。

只见他浑身一震,只觉脑袋嗡嗡的,身子也随着摇摇晃晃。

穿甲胄,防不住这玩意啊,这个驼背汉,手劲更大。

校尉只觉眼前一黑,就往后面栽倒,直接晕过去了,幸赖被下属抱住,扶至一边。

这下真没人敢上了,再上去铁定会打起来。

张均撸起袖子,大步的就往前走:

“来来来,我看谁敢动我!”

李琩呵呵一笑,主动让开,他身后的人也纷纷避让,甚至将门打开。

殴打大理寺卿,李琩也不敢下手,所以张均非常顺利的就进去了,但是进去之后,“嘭”的一声,门从外面关上了。

“棘卿已经进去了,你们就在外面等着吧,”李琩朝着大理寺官员道。

宋代王谠《唐语林八》:凡言九寺,皆曰棘卿。《周礼》三槐九棘……皆三公九卿之位也,唐世惟大理得言棘卿,他寺则否。

所以在唐朝,不称大理卿,而是棘卿。

大理寺丞韦见素无奈道:

“让我也带人进去吧,总需推正、评判、刑名在旁,才好问话。”

“可以,”李琩点了点头:

“严武身边有我的人盯着,你们不准动他,他要是今天少一个根毛,我叫告你们大理寺滥用私刑。”

说罢,李琩让开门口方向,准许韦见素带着六七个人进去。

张均虽然是大理寺卿,但断案的本事基本上没有,他的主业是财税,所以审查案子主要还得靠手底下的人。

当下的大唐就是这种现象,很多部门都是不专业的人坐在了专业的位置上。

但这样的安排绝对不是乱来的,因为主官的作用,其实是管理,就好比李琩在金吾卫一样,他懂徼巡之务吗?不懂,只要能管好下面那帮人,他就合格了。

他现在很清楚,严武身上的干系太大,直接左右着他爹将来的任命,虽然基哥承诺会保,但事情究竟会如何发展,谁也说不清楚。

所以李琩必须要谨慎一些,毕竟听裴耀卿说,眼下盯着吏部尚书的人里面,就有张均。

此刻的隋王宅内,严挺之的夫人裴氏,亲来坐镇。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出事了,她指定是不活了,今天与她一起来的,还有一名贵人。

《旧唐书》论及京兆韦氏: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裴氏的堂弟,是太原尹裴宽,他的夫人韦氏,今天也来了。

“你是说,韦见素也来了?”韦氏望着一直通传消息的郭幼明,询问道。

郭幼明是得了严夫人的嘱咐,两边来回跑,即时报道王府官署那边的动静,闻言点头道:

“隋王只是让大理寺几名审案的官员进去,其他人都被挡在外面。”

郭淑在一旁笑道:“两位夫人无需担心,隋王定会护着大郎。”

严夫人点了点头,歉意道:

“给王妃添麻烦了,只怪我家大郎往日胡作非为惯了,所以什么坏事,别人都喜往他身上联想,也是他活该。”

“这说的是什么话?”韦氏皱眉道:

“大郎是猖獗了些,但也不能随便就能被人冤枉,韦见素那边,我会找个机会打招呼。”

京兆韦氏,是长安城内势力最为庞大的家族,虽然京兆杜一直跟人家并称,实际上两家差的非常远,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大理寺丞韦见素,是眼下卫尉寺卿韦光乘的亲侄子,他们出身韦氏小宗南皮公房,而裴宽的媳妇,是大雍州房,也是小宗。

这两房都比不上太子妃韦氏的彭城公房。

李隆基只是定了一个基调,重查此案,但是怎么查,就要看下面各方势力的角逐,像今天双方在隋王宅对峙,这不是李隆基关心的事情。

而张均和李琩也都不会闲到去李隆基那里告对方的状,他们是办事的,如果大小事情总是去劳烦圣人,那要你们干什么呢?

所以韦氏直接说要走后门,也属正常现象。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少阳院,

“这是好事情,昭训早该上去了,”

太子李绍在得知韦昭训的任命后,心情很不错,朝贺知章笑道:

“全赖贺监在父皇那里举荐,这样一来,长安城内微末小事,孤也可以了若指掌。”

韦昭训的本官,是左卫勋二府中郎将,升任将军,是完全合适的,这个人可是出身京兆韦氏实力第二大的勋国公房,与大宗逍遥公房穿一条裤子,这两房是韦家的牌面。

他眼下就在这里,因为他身上也有一个东宫的差事,太子仆。

掌车舆、骑乘、仪仗之政令及丧葬之礼物,与家令、率更令同隶詹事,从四品上。

只见韦昭训朝着太子与贺知章行礼答谢,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毕竟金吾将军,可是绝对的美差,长安城巡区之内的事情,他都能管。

贺知章淡淡道:“终是一个好的开头,说明圣人对太子举荐的人选,还是满意的,慢慢来吧,哥奴正在亲近裴、严,我们不得不防啊。”

李绍点了点头:“父皇已经下令重审此案,依贺监来看,我们应该帮助严武那小子度此难关?可是严挺之这次回来,有可能倾向哥奴啊。”

贺知章微笑摇头:

“虚与委蛇,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已为之罢了,哥奴不会信任严挺之,严挺之跟他不是一个路数,用句俗语来讲,这两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哈哈,贺监此喻极佳,官场明面上与暗地里,终究是两回事,臣也以为,严挺之与哥奴,难以合作,”太子右庶子高仲舒笑道。

李绍点了点头:

“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不管怎么说,严挺之这边,孤还是需要留一份情谊的,十八郎也向孤低头了,不论是否真心,但兴庆宫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严武最后脱罪,需想办法揽至孤的身上,让严挺之欠孤一份人情。”

贺知章听到太子这么说,顿时老怀大慰,笑道:

“早该如此了,太子现在绝不能与隋王有任何冲突,他现在出嗣了,肆无忌惮,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圣人又一味纵容,不得不谨慎。”

“说的是,”李绍点了点头:

“孤还欠他一份贺礼,不如让太子妃以此名义去一趟隋王宅,给十八郎一些暗示。”

贺知章赶忙道:“不要暗示,直接明着跟他说,今后我们与隋王相处,初期要坦诚一些,否则难以获其信任。”

“贺监想的周到,应该如此,”高仲舒附和道。

李绍握拳沉吟片刻,点头道:

“昭训也要去一趟,你即将成为他的下属,拜谒也是理所应当,今后只要是对我们无害的事情,你都可以配合他,以彰显孤的诚意。”

韦昭训点头道:“调令已经下来了,臣今日便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