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畜生(两章并一章)

“哪个叫严武?哪个是严公家的大郎?”

一名宦官拎着一只大羊腿,出了兴庆宫,询问值守在这里的金吾卫。

眼下的宫门外守卫森严,因为拔灯花车今晚要从这里经过,他们要维持秩序,这是重任,容不得半点差错。

好在眼下时间还很宽裕,刚才有武侯来报,最近的拔灯队伍,怎么着也得一个时辰才能过来。

“在这里!”严武举手道。

他跟金吾卫不在一块,而是与杜鸿渐他们呆在一起,所以那名宦官去错了方向。

“可让我好一阵吆喝,严公说你是饕鬄转生,隋王怕你饿着,让我给你送出来的,”说罢,宦官递给严武羊腿,用袖子里的布帛擦了擦手,转身回去了。

“来来来,咱们分食,”严武兴奋的取出短刃,几人来到一处角落里,开始割肉。

李晟和李无伤都在,前者皱眉看向远处:

“等等,有一个人过来了。”

来的是一名羽林军,怎么看对方品级呢?很简单,露在盔甲以外的缺胯袍颜色。

是个浅绿色,七品武官。

“哪个叫严武?”走来的羽林军中侯,询问众人道。

严武皱眉起身:“是我,怎么了?”

“可是严公挺之之子?”中候道。

严武点了点头:“是我。”

“嗯,没什么,随便问问,”说罢,那人也不给严武他们开口的机会,便摆了摆手离开。

李晟牢骚道:

“那人怎么神神叨叨的?话都不说清楚。”

杜鸿渐抬了抬手,正色道:

“羽林军绝不会随便问询,肯定是有原因的。”

李无伤撇嘴道:“羽林军就是横啊,一个七品中候,瞧他那副样子,根本就没将咱们放在眼里。”

“废话!”李晟呵呵笑道:

“那可是万骑,圣人的骑从护卫,人家有马,你有吗?”

严武哈哈一笑:“你说的那是龙武军,这是羽林军,不一样的,看他们的盔甲颜色及鍪上羽就能认出来,一墨甲黑羽,一银甲红羽。”

“你懂的倒不少,”李晟笑道。

严武笑道:“是你懂得太少了,人家杜参军就知道。”

说罢,严武看向杜鸿渐,只见对方脸色古怪的望向城门方向。

好奇之下,严武也随着他的目光望了过去,只是一打眼,这小子浑身一震,将切肉的短刃收好,缓缓站了起来。

来人墨色甲胄,头盔上是三根黑色羽毛,羽林军无疑,但是他有绣纹。

延载元年,则天皇帝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也就是说,三品以上才有绣纹,不穿甲在前胸后背,穿甲在护臂上方,非常好认。

而左右羽林所领军士,名曰飞骑,绣着飞云纹,源于隋朝左右备身府。

“严大郎,好久不见啊,”来人本是一张圆润的脸庞,模样比较和善,但是看向严武的眼神中,却是凶光毕露。

杜鸿渐挡在严武身前,揖手道:“竟不知军使调任羽林。”

“还不久,”

来人对杜鸿渐还是客气的,因为他曾经在安西军任职,是杜暹的下属。

军使是对高级军官的泛称,可不是郭子仪那样的振武军使,当然,郭子仪也可称军使。

杜鸿渐看到此人,就知今晚严武凶多吉少,因为严武去年干过一桩大事,当时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严武,甚至惊动圣人,专门派遣大理寺调查,结果最后没有证据。

那时候侯莫陈超还在安西没回来,但是眼下,人家回来了。

“我知道是你干的,”侯莫陈超咬牙切齿道,他的眼光彷如两柄寒刀,落在了严武身上。

看姓氏猜来历,没错,侯莫陈超爷爷的曾祖,就是关陇集团最初的班底,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当中的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

“你说了也不算!”

严武有着完全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镇静,去年他干的那件事,影响非常大,好在出了一个杨太真,将他的风头给盖下去了。

再加上很多人作保,他才算是蒙混过关了,但是如今正主回来了,还出任羽林将军,恐怕会继续揪着他不放。

杜鸿渐赶忙朝严武道:“隋王交代你的事不可耽搁,你现在就进宫吧。”

严武心知杜鸿渐这是让他去找靠山,点了点头,朝着侯莫陈超行礼之后,就要离开。

“等等?”侯莫陈超皱眉看向杜鸿渐:

“隋王?”

他返京不过三天,是与安西都护田仁琬一块回来的,刚回来,就被任命为从三品的左羽林将军,正在熟悉公务,还没有时间找严武的麻烦。

杜鸿渐笑道:“严武现在是隋王的帐内府典军,在右金吾挂职,所以配金吾甲。”

隋王就是寿王,这一点,侯莫陈超是知道的,但是他不怕,老子这次回来,就是要你的命,隋王也护不了你。

“呵呵既然有隋王的差事,你便去吧,”侯莫陈超冷笑着看向身后下属:

“无需验牌,让他进。”

严武毕一声不吭,昂首挺胸进入兴庆门。

去年那桩案子,本来已经了结了,圣人也曾安抚侯莫陈超,但是眼下看来,人家认定是他,而且绝不可能善罢甘休。

就看隋王和高将军,这次能不能护的住他了。

高力士保了他一次,这次未必会帮忙了,曲江公死了,他爹在高力士那边说话分量,不如从前了

“阿嫂?”

“见过太子妃,咸宜公主。”

李琩等人惊讶起身,朝着韦妃行礼。

韦妃笑了笑,看向一旁的咸宜,道:

“我与咸宜只是随便逛逛,本想乘舟泛湖,奈何天气太凉,便想着来廊桥转转,没曾想十八郎在这里。”

说罢,韦妃朝着裴耀卿和严挺之点了点头,内心则是无比惊讶,十八郎什么时候跟这两人都有交集了?

咸宜静静的站在一旁,给她哥哥使眼色。

本来她是一个人来的,结果半路上韦妃追过来,非要同行,她又拗不过,只能一起过来了。

裴耀卿是聪明人,心知太子妃口中的随便逛逛,不过是掩饰的说辞,于是他给严挺之递了一个眼色,两人告罪一声,退往别处。

韦妃笑了笑,干脆便坐下了。

李琩一直都认为,娶妻当娶太子妃,韦氏一直都是最符合他审美标准的,可惜了,是嫂子。

“平日难逢见面,十八郎大婚,做为阿嫂不能亲往恭贺,常以抱憾,今日偶遇,阿嫂给你赔个不是。”

李琩赶忙摆手:“阿嫂言重了,臣弟完全能够理解兄嫂的苦衷。”

“太子也没什么苦衷,就是当时还生你的气,”韦妃笑道。

她的坦诚,让李琩难以招架,只是呵呵笑着。

韦妃笑道:

“你兄长的品性,你是知道的,心事都挂在脸上,爱恨分明,他生你的气,也不过一时,眼下就已经好很多了,我呢,私下准备了些贺礼,改日派人给你送至府上,虽已太迟,但也是我夫妇对十八郎的一番弥补。”

李琩点了点头:“请阿嫂转告兄长,往日是臣弟过火了,请他不要记挂心上,将来有机会了,臣弟会当面向他请罪。”

韦妃欣慰一笑,双眸闪烁道:

“有你这句话,我很高兴,希望十八郎知道,我是真心希望你们兄弟好。”

李琩实在是受不了对方的眼神,赶忙避开,道:

“也请阿嫂知晓,臣弟对阿嫂的敬爱,绝不掺一丝虚假。”

“我信!”韦妃点了点头,看了咸宜一眼,就打算离开了。

她知道,自己不能呆的太久,她是“偶遇”之下,打个招呼,不是密谋什么事情。

这是兴庆宫,遍布耳目。

这时候,只见远处的严挺之一声怒骂,正在训斥一名年轻的金吾卫士,顿时吸引了周围人的目光。

李琩也诧异的看了过去。

老子训儿子,那么一旁的裴耀卿必然就是和事佬了,只见他拉扯开严挺之,然后拽着严武朝李琩这边走来。

“怎么回事?”李琩问道。

严武在进宫的路上,已经不害怕了,因为按照八议免罪,他爹是可以给他顶罪的。

既然我爹都回来了,我还怕你干什么?

再说了,你也没证据。

“侯莫陈超回来了,现在羽林军,”严武道。

韦妃也是随之一愣,目光询问的看向李琩:

“这位不会是严公的大郎吧?”

她也听说过严武那桩事,而且非常清楚,因为那桩案子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侯莫陈超的女儿,还是永王妃的亲妹妹。

李璘要不是出不了十王宅,肯定是要收拾严武的。

李琩无奈的点了点头:

“还能是谁呢?这是这小子。”

严武对于大唐服饰等级制度,是非常了解的,眼下偷瞄韦妃一眼后,赶紧就跪下了:

“金吾卫士,拜见太子妃。”

韦妃撇了撇,起身朝李琩道:

“我会帮忙的,只要你开口。”

李琩也跟着起身,道:

“不敢辛劳阿嫂,您别插手,臣弟会处理的。”

严挺之之所以大动肝火,可不是在生儿子的气,虽然他批头盖脸骂的是儿子。

但原话却是:丢人现眼的玩意,不是你干的,你怕他个求。

也就是这种时候,严武才会老老实实挨训。

他再镇静,毕竟才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平时在长安胡作非为也就罢了,牵扯进来高级别官员,他也慌呀,毕竟去年能够从容过关,皆因高力士在圣人面前说了一句:十五岁的少年,干不出这种事情。

这句话可谓一锤定音,圣人因而放了他一马,撤销了大理寺对他的审查。

但是眼下,严挺之心知,圣人万一需要一件舆论大事,来掩盖杨玉环的事情,那么儿子去年那桩案子,很有可能随着侯莫陈超返京,而重起调查。

太子妃与咸宜已经离开,李琩几人坐下之后,小声交谈着。

“他多半是跟着田仁琬一块回来的,”严挺之皱眉道。

裴耀卿点了点头:

“应该是了,田仁琬回京不久,我在右相府见过一面,侯莫陈超起家便是在千牛卫,如今被安排至羽林军,也不算稀奇,看样子,他不打算善罢甘休。”

“哼!”严挺之冷哼道:

“圣人都已定夺,证明吾儿无罪,他想重查此案,没那么容易。”

他就这么一个儿子,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其万无一失,哪怕他出事,也不能让儿子出事,否则九泉之下,没法跟祖宗交代。

裴耀卿脸色凝重道:

“不要大意,如今他任职羽林,掌天子护卫,是可以经常见到圣人的,圣人念旧重情,如果侯莫陈超苦苦哀求,圣人还真说不定会准许重审此案。”

李琩在一旁默默听着,暂时没有插嘴的打算。

因为他从历史上知道,那件事就是严武干的,但是有一点他搞不清楚,为什么史书可以证明是严武干的,但严武却一点事都没有,甚至在历史上还坐到了剑南节度使的高位。

甚至流传,严武之所以四十岁便英年早逝,是因为他害死的那名少女,幻化成厉鬼索走他的性命。

但是至少眼下,李琩从严武的表情上看不出丝毫问题。

这小子心理素质真好,不愧是长安年轻一代的第一狠人。

“我回京之后,尚未见过高将军,说不得需找个机会见一面,”严挺之也被裴耀卿的一番话说服,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件案子重起。

因为黑白一事,本来就说不清楚,你就算是无辜的,有时候运作不好,也会变成罪人。

是非对错,一半在自己,一半在别人。

严武的事情,已经不仅仅是一桩公案,会直接牵扯到朝廷党争,严挺之认为自己还没有见过李林甫,形势还不明朗。

“今晚灯会过后,严公需早早前往平康坊等待,”李琩提醒道:

“大郎一事,不宜在这个时候被搬上台面,见面之后,你要提一提,请右相给你拿个主意。”

他的意思,是让严挺之务必真心服软,这个时候如果让李林甫发觉严挺之不够诚心,严武将会凶多吉少。

李林甫在当下的朝堂,影响力是最大的,但又极缺马仔,而严挺之做为张九龄当年的马仔,无疑是非常优质的。

严挺之明白李琩的意思,点头道:“放心,我有分寸。”

李琩接着又看向严武,冷冷道:

“接下来的日子,你就不要外出晃悠了,老老实实待在王府,侯莫陈超还没胆子找我要人。”

这句话让严挺之心中大定,等于李琩要出面保人了。

不管怎么说,人家是圣人的亲儿子,圣人可以蹬鼻子上脸羞辱人家,但别人不行

随着杨玉环的到来,李隆基兴致渐高,不停的与杨玉环交头接耳,讨论乐舞戏曲。

事实上,杨玉环对于乐舞一道,无疑是非常精通的,但远不如教坊那些专业人才,甚至梨园子弟。

但是李隆基呢,最喜欢与杨玉环探讨,原因无它,就是因为杨玉环水平有限。

水平不高,就会不断请教,毕竟杨玉环是真心喜爱,并且在下功夫钻研。

而李隆基呢,可以回答杨玉环所有的问题,解惑之后,杨玉环那一副受教及仰慕的表情,会让李隆基觉得很爽,很有装逼感。

台下的皇子坐席,永王妃侯莫陈氏,在接到一个消息后,便开始哭哭啼啼。

李璘见状,在媳妇大腿上捏了一把:

“噤声,父皇兴致正高,勿要有败兴之举。”

侯莫陈氏不管,还是哭。

她就是侯莫陈超的大女儿,死的那个是侯莫陈超的三女儿,这都是嫡女,鲜卑族非常重视嫡庶,而且比汉人重女。

她是得到提醒了,要在今晚的宫宴上,找机会面见圣人,将去年那桩已经了结的案子再搬出来。

没办法,当时所有的线索全都指向严武,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人就是严武杀的,但就是没有证据。

没证据就没办法缉拿一个朝廷命官的独子,当时就连基哥都头疼了。

高力士那句话,与其说是说服了基哥,不如说基哥是就坡下驴,将事情做个了结。

人家就这么一个儿子,他真要处置了,严挺之能善罢甘休?

不牵扯造反,皇帝也不敢随便给人家绝后。

皇子席位距离李隆基太近了,他不想看见都不行,本来聊得正欢,只见永王夫妇在那边不停的纠缠拉扯,李隆基本以为是儿子和儿媳闹矛盾,于是朝高力士笑道:

“让他们过来。”

他还想着当和事佬呢,眼下十王宅里,除了太子不能亲近,其他皇子,李隆基都会给甜枣吃,尤其是被太子抚养长大的李璘。

在李琩出嗣之后,他更需要安抚十王宅,因为他知道这帮人非常嫉妒李琩。

他也在五王宅里待过,难道不知道住在那里的人,都是什么想法?

李璘一脸苦相的带着哭哭啼啼的媳妇走过来,朝着李隆基下拜:

“儿臣的过错,扰了父皇的雅兴。”

李隆基哈哈一笑:“你们这是怎么了?她何故哭泣?”

李璘不敢撒谎,一脸为难道:

“王妃刚收到消息,侯莫陈超在宫门外,见到严武了。”

李隆基一愣,不用儿子多说,他就已经全盘都搞明白了,但还是装模作样的看向高力士:

“严武当下在何处任职?”

隋王宅里两个内鬼,他能不知道严武在哪?高力士笑道:

“在十八郎帐内府任典军,好像还在右金吾挂了个职。”

李璘一听竟然牵扯到李琩,顿时来劲了:

“十八郎连这个小畜生都敢用?”

小畜生的称呼,可不是他先开的头,而是李隆基,当初事情刚出来,大理寺介入调查之后,曾经上奏李隆基,他们认为严武多半就是凶手,当时基哥一怒,骂了一句小畜生。

李隆基不想再重提此事,毕竟他已经召严挺之回来了,这个节骨眼上,他不希望闹出其它风波。

高力士知道主子心意,提醒道:

“去年案子已经了结,你们再揪着不放也于事无补,不要总是将人心想的太坏,严武那时才十五岁,这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能干出来的事吗?”

永王妃一直都知道高力士是帮着严挺之的,所以她直接朝李隆基道:

“回父皇,只身一人出京师,往巩县,下江淮,这也不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能干出来的事情,但是严武就干出来了。”

李隆基面无表情,默不作声。

他其实也偏向于凶手是严武,但他是皇帝,处理事情不是看对错,而是看情势。

当年严武的事情刚出来,这小子便孤身一人带着侯莫陈超的三女儿逃离京师,名义上是去洺州探望父亲严挺之,那时严挺之还是洺州刺史,也就是河北邯郸一带。

所以严武走水路往洛阳,再经巩县,但最后没有北上去河北,而是南下去了江淮。

因为这小子很机灵,算准了缉拿他的人一定会往河北一线侦查他的行踪,所以反其道而行,选择南下。

但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何况这小子还带着个累赘,最后还是在淮水与泗水交汇处的河道上,被逮住了。

不过在被抓到之前,他将侯莫陈氏勒死,沉河了,以至于大理寺没有拿到最关键的证据。

面对儿媳哭诉哀求,李隆基一阵烦闷,朕也是多嘴,就不该叫你们过来,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你们先回去,今日是上元宴,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说,”高力士已经赶人了。

他是替圣人赶的,李隆基不吭气的意思,就是让他出面。

李璘也不敢多说了,硬拉扯着媳妇返回座位。

“真扫兴!”李隆基嘴里嘟囔了一句。

杨玉环凑过来道:“圣人勿要动气,丧妹之痛,人之常情,臣妾也听说过这件事呢,当年闹得沸沸扬扬。”

她一开口,姐姐杨玉瑶本能的就想去拦,因为事情牵扯到了十八郎,她不愿妹妹多嘴掺和,但是手还没伸出去,圣人的目光就已经看过来了。

“噢?太真觉得,那件事是否是严武做的呢?”李隆基笑问道。

高力士心弦一绷,好家伙,你可别乱说啊。

他最清楚杨玉环在圣人心里的地位,人家要是一开口,是有很大可能改变圣人心意的。

杨玉环蹙眉沉吟片刻后,摇头道:

“我也不知道,但凶手至今没有抓到,侯莫陈将军恐怕是难以释怀的。”

高力士与杨玉瑶同时心叫完蛋,你这不是乱搅和吗?

果然,李隆基皱眉片刻后,道:

“灯会结束之后,朕便见一见这位长安的少年豪杰。”

说罢,他又顿了顿,道:

“还有严挺之,对了,还有朕的十八郎。”

高力士无奈叹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