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一十章 你说谁错就谁错(两章并一章)

“瞧瞧,瞧瞧,高将军你瞧瞧,这玉种,多通透啊,”

杨玉环已经将那对玉镯戴在了手腕上,她脚步轻盈,每一步踏出都仿佛有舞步的节奏蕴含其中,翩然若仙子,纵有千般娇态,却无半分矫揉造作之感。

优雅,简直太优雅了。

高力士望着举在自己面前如同莲藕般的白皙手腕,笑道:

“太真娘子喜欢就好,也是造化,您想要一副翡翠镯子,吴妻吕氏,刚好便收藏着一副。”

说着,他看向同样高兴的李隆基,道:

“最难得的是,太真娘子戴着合适。”

“哈哈”

李隆基一身常服,慵懒的半躺在软榻上,笑道:

“朕的太真缺玉镯了,外面就能进献上来,可见太真能来朕的身边,是天意。”

他不在乎玉镯的来历,也懒得问,不过心里肯定清楚,吕令皓未必有这么好的东西,多半还是高力士在背地里帮着吴怀实想办法了。

杨玉环确实是爱不释手,她对喜欢的东西是特别专情的,比如琵琶,玉镯,荔枝,石榴

“太贵重了,吴将军的夫人破费了,”

杨玉环从手腕取下来,来到李隆基身边坐下:

“妾身可不敢随意收下,等我那些旧物拿回来,我要好好挑选一些,送给吴夫人。”

李隆基哈哈一笑,看向高力士:

“也该回来了,这么久吗?”

高力士赶忙道:

“老奴出去问问。”

今早的时候,陈宾带着龙武军去了隋王宅,名义上是将太真娘子的旧物拿回。

但是呢,昨晚的时候,高力士提前派了内侍去了一趟,嘱咐李琩连夜销毁。

也就一刻功夫,高力士回来了,在他身后,跟着刚刚返回兴庆宫的陈宾。

陈宾眼下也是一脸忧色,因为他没办法交差了。

“回圣人,那隋王妃昨夜,在府内前院燃起一堆大火,将太真娘子的旧物一件不剩,全给烧了。”

“嗯?”李隆基假迷三道的疑惑的一声。

杨玉环目瞪口呆。

唐朝的妇人,将嫁妆看的非常重,因为嫁妆几乎等于她们的立身之本,是她这辈子的家当。

杨玉环嘴唇颤抖,眉角一动,顿时扑进李隆基怀抱痛哭起来:

“三郎我定要她赔我那可都是妾身从娘家带来的资财,她她”

李隆基挥了挥袖子,高力士一脚踢在跪地的陈宾屁股上:

“出去!”

啊?没我事了?行,那我走,陈宾站起来赶紧就溜,生怕圣人继续追问他。

杨玉环本性不坏,跟郭淑较劲,那也是女人之间一种微妙复杂的情绪,如今得知自己财物被毁,也没有说要李隆基给她撑腰,治罪郭淑,只是让赔钱。

“好了好了,”李隆基安抚道:

“烧了也就烧了,那郭四娘虽狂妄了些,但朕几时曾与一晚辈计较过?中藏库里面的宝货,太真看上哪个,只管取去便是,难道朕的内库,还不如你那点资财?”

杨玉环心里面不服气啊,比起嫁妆,这口气憋着更让她难受。

但严格意义来说,你度牒之后,那些确实不算是你的东西了,所以这事啊,很难去较真。

“可是吴夫人那边,妾身拿什么还人家人情呢?我可不要圣人的财物,”

杨玉环哽咽道:

“还有,妾身当时在郭氏面前曾夸下海口,要让她亲自将我的东西给送回来,这下好了,又输给人家了,我这颜面往哪放啊?”

李隆基挑眉看向高力士:

“还有这事?”

有?还是没有啊?高力士也不知道啊,难道我天天伺候你,还得过问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啊?

高力士叹息道:

“要不,让隋王妃服个软?”

这话一出,李隆基发现自己怀里的哽咽声瞬间消失,只见杨玉环已经抬起头来,泪眼婆娑的望向高力士。

李隆基顿时哑然失笑,只觉太真可爱至极。

看样子,自己的太真也不是真的很在乎财物嘛,其实就是咽不下那口气啊。

“让郭四娘进宫,给朕的太真道歉,”李隆基抚须笑道。

他倒要看看,自己这位新任儿媳,会不会跟太真服这个软。

如果不会,李隆基也绝对不会怪罪的,因为他要营造一个好公公的形象,虽然儿子,已经不是自己儿子了

隋王宅,

晌午的聚会是在咸宜府上,然后善安便一直念叨着,要去阿兄的新宅瞧一瞧。

于是午宴过后,他们便来了安兴坊。

自打进了王府,瞧见这里的寒酸样,善安的脸上便一直挂着难过的表情。

牛贵儿平时嘱咐过她,惠妃过世之后,她能倚靠的除了圣人,就只有李琩他们了,所以牛贵儿下了大心思,指点善安,以至于小小年纪的公主,平日里在宫内惜字如金,说话三思。

语迟则贵嘛。

“我要奏请父皇,今后常来阿兄这里,宫内住着不是滋味,我不喜欢,”善安眼神请求的看向自己哥哥。

牛贵儿一愣,赶忙纠正道:

“前半句可以,后半句说错了。”

善安皱眉道:

“难道我在阿兄这里,也是什么都不能说吗?”

牛贵儿点了点头: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随便说话。”

他有些过于严苛了,这不怪他,因为他经历的太多了。

李琩虽然有些不忍,但也知道自己这个幼小的妹妹,既然生在帝王之家,牛贵儿的早教,其实是符合时宜的。

童年养成的言行举止,会伴随你一辈子,眼下难过,以后会好过的。

郭淑做为阿嫂,一直陪伴在善安身边,闻言道:

“二十一娘久在宫内,一定是孤单的,今后若能常来也是好事。”

“恐怕不行,”

咸宜摇了摇头,关于这一点,她是非常有话语权的。

因为她当年未出阁之前,与李琩见面,也是多在宫内,而不是十王宅,要知道那时候武惠妃可是还活着呢。

牛贵儿点了点头:

“也就几年了,熬过这几年,二十一娘出阁之后,便一切都好了,奴婢也就无所牵挂了。”

善安听过之后,更觉伤心,她舍不得牛贵儿。

她不同于咸宜。

咸宜出阁之前,一直在阿娘身边,但是她呢,母妃已经过世四年了,四年来所有的宫内时光,都是牛贵儿陪伴在她身边。

所以他们兄妹几个,善安与牛贵儿感情最深。

而公主府,是没有宦官的,再者说,牛贵儿这种级别,就算亲王府也是容纳不下的。

这时候,宫里来人了,来的是高力士义子,正六品的内谒者监,冯神威。

此人与太子内侍李静忠同级,比监院中官曹日昇级别高,与曹是拜把子兄弟。

见到牛贵儿,冯神威也是第一时间行礼:

“小人见过内监,竟不知您也在此?”

牛贵儿与高力士是一辈的,但是地位肯定是差别巨大。

“怎么?圣人有口谕?”牛贵儿问道。

冯神威点了点头:

“太真娘子听说财物被毁,不高兴了,圣人让小人来传个话,请隋王妃入宫一趟,与太真娘子道个歉。”

说罢,冯神威微笑看向李琩:

“其实就是服个软,低个头,太真娘子也不是真的在生气,只是觉得被隋王妃冷遇了,入宫说道说道,这事也就算了。”

郭淑面无表情的看向丈夫,李琩其实对她已经有过交代,如果杨玉环揪着不放,也不要服软。

因为圣人,其实不希望你服软。

不要看他嘴巴上怎么说,你得去猜测他的心意,昨晚一把火烧了那些财物,本来就是高力士传的话,要不然郭淑哪里舍得。

所以郭淑眼下也清楚,圣人是在哄杨玉环,安抚对方耍小性子。

“现在就要入宫吗?”李琩问道。

冯神威笑道:“正是与小人一起入宫。”

李琩点了点头,看向郭淑:

“那你去吧,好好回话,跟人家低个头。”

“妾身晓得,”

郭淑正要起身,却被善安一把拉住:

“正好,我也很久没见过父皇了,与阿嫂一同去吧。”

李琩顿时皱眉,第一时间看向牛贵儿,牛贵儿轻轻颔首,示意无妨,他会陪在善安身边。

善安是住在大明宫的,而基哥去兴庆宫的时候,没带上她。

“那便请二位贵人动身吧,”冯神威恭敬道。

知道真相的杨绛,自然没有主动请缨,她心知肚明是圣人故意挑唆郭淑与阿姐较劲。

而她呢,今后也不会跟阿姐解释清楚,就阿姐那点心思,复杂的事情根本就看不明白。

这次改换身份,她都是苦口婆心解释了半天,甚至阿姐如何向圣人请奏,每一句话该怎么说,也都是她教的。

“唉今后还是少让王妃入宫吧,仇人见面,不知道会如何呢?”

将人送出府后,杨绛在返回的路上朝李琩小声道:

“我那阿姐藏不住心思,又是个小心眼,今后若是在公众场合,指不定会为难王妃的。”

李琩点了点头:“是该注意一些。”

若是宫宴那种场合,杨玉环耍起小性子,跟郭淑唱对台,还真就不合适。

别以为人家杨玉环干不出来,人家在历史上当着李隆基的面,扫百官群臣脸面的事情,都干过。

她比郭淑的胆子,只大不小

不管怎么说,儿子的上一任妻子,被自己抢了,那么现任这位,李隆基就算不乐意,面子上都必须容忍。

这是很有必要的,要做给别人看。

太过苛待儿媳,十王宅里那些人也不答应啊,毕竟亲王们之间虽各有各的矛盾,但因成长经历一样,实际上是有种同病相怜之感。

所以李隆基对付十王宅的手段,便是离强合弱,逐个分解。

多年下来,十王宅里的亲王们,几乎没有形成任何小团体,彼此勾心斗角,可见基哥的手段成效显著。

郭淑进殿之后,就一直在装傻充楞,所有人都知道她在装傻充楞,可就是拿她没办法。

因为人家一口咬死,前隋王妃杨太真已经死了,眼下的这位,叫杨玉环。

人家是彻底进入角色了,完全配合改换身份之后的流程,对此,李隆基能够理解,维护丈夫的脸面嘛。

可见自己这个儿媳,确实不错。

“好了好了,你们俩别吵了,”李隆基打量了一眼身边的善安,皱眉道:

“朕的善安还在这里呢,你们这么闹成何体统?”

杨玉环气呼呼的冷哼一声,走过来朝善安行礼道:

“公主见谅,隋王妃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只求一声道歉,她都不肯。”

接着,李隆基眼角余光开始打量起闺女的表情。

历史记载:公主以母宠,礼遇过于诸公主,玄宗特所钟爱,赐甲第,连于宫禁。

善安是非常受宠的,至于李隆基为什么特别宠这个闺女,只有李隆基自己知道。

善安笑着起身,亲昵的握住杨玉环的手掌,笑道:

“太真姐姐说的是,凡事都要讲个道理,我家阿嫂确实太耿直了,你们好好说,父皇在此,定会给你们评个对错。”

杨玉环也惊讶于对方如此客气,就她眼下的身份,实在当不起太真姐姐这个称呼。

但是李隆基却非常受用,抚须笑道:

“太真今年不过二十二,称一声阿姐,是合适的,还是朕的善安懂事,比某些人强多了。”

他这个某些人,明摆着是在说郭淑,但也是明里帮着杨玉环说话,免得对方不依不饶,继续纠缠他。

郭淑对善安的表现,并不意外,因为来时的路上牛贵儿已经交代好了善安,该如何回话。

那声太真姐姐,也是牛贵儿主意。

眼下再看圣人的态度,不得不说还得是贵儿能吃透圣人。

“杨太真的尸身,前天就送往蒲州了,别说安兴坊的都知道,怕是不用多久,长安也都知道了,”

郭淑低着脑袋回话道:“现在的杨玉环,本该是臣妾的晚辈,臣妾岂有屈尊之理?”

李隆基面无表情,看向牛贵儿,道:

“贵儿怎么看?你认为,究竟谁对谁错呢?”

牛贵儿就站在高力士一旁,拘偻着身子笑道:

“奴婢以为,隋王妃此言不差,做事做全嘛,眼下的太真娘子,是隋王孺人的堂妹,是隋王府举荐为太后追福,确实应算王妃的晚辈,总是要顾忌一些的。”

“力士呢?”李隆基又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直接来了句:

“此为圣人家事,老奴不便多嘴。”

牛贵儿一愣,自觉落了下乘,还得是你,这就是为什么你比我混的好。

李隆基呵呵一笑:

“虽是家事,但你们也看到了,朕这个家主也辨不清黑白了。”

说着,李隆基看向善安,笑道:

“今日便让朕的善安做主,你说谁错,就是谁错了。”

只见善安皱着眉头沉吟片刻,随后笑道:

“女儿以为,既然难分对错,那就该照顾一下吃了亏的,太真姐姐损失颇重,所以女儿觉得,这次就算隋王妃错了吧?”

“公允!公主此言,再公允不过了,”高力士笑道。

在他看来,各方的态度都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郭淑呢是肯定不会服软了,这一点圣人是乐见的。

那么杨太真,圣人又需要安抚,所以善安这话一出,做为嫂子的郭淑,就不能再犟了,因为圣人给了善安评判的权力,而善安判了她输。

李隆基微笑点头,看向郭淑道:

“汝可不服?”

“公主所判,臣妾服气,”说罢,郭淑转向杨玉环,一脸的不乐意道:

“是我错了,还望娘子海涵,你的损失,隋王府会补偿的。”

杨玉环冷哼一声,撇嘴道:

“谁要你补偿了,我不就只是求个道歉吗?”

杨玉环也心知需给善安面子,于是走过去将郭淑扶起。

而郭淑起身的同时,正好看到了杨玉环胳膊上的那副玉镯。

杨玉环也察觉到了对方的目光,得意的在郭淑面前晃了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四娘见过这么好的玉镯吗?”

“这不是刚见了嘛,就在娘子臂上,”郭淑没好气道。

杨玉环笑了笑,一阵风般去了乐器架子那里,取下自己的琵琶,转身俏皮道:

“请圣人准臣妾奏一曲。”

“哈哈朕准了,”说着,李隆基看向善安道:

“善安有福了,太真的琵琶奏的极好,世所罕见。”

善安微笑着点了点头

布政坊。

此坊因紧邻皇城,所以坊内的私人宅子非常少,也就是萧嵩宅、魏珏宅等四五家。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寺庙,胡祆祠,善果寺,镇国大波若寺,法海寺,济法寺,明觉尼寺、福祥观。

坊内还有两条内渠,清明渠和永安渠,这两道水渠连通着广通渠,更远还连着龙首渠和宫渠,乘小舟可经三十多个里坊,可见长安城内的水路也是非常发达的。

从这里坐船,甚至能直达兴庆宫,只不过水路当中设置有好几道水门,而水门有卫士把守。

李琩今天来了,坊内东北隅,就是右金吾卫的官廨。

这是他初次上任,自然要开个见面会。

大堂内,眼下坐了六十四人。

金吾卫里面的分工比较复杂,因为它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京师盗贼、水火,考按疑事,昼夜巡警,城门坊角,武官暗探,击鼓报时

但是,右金吾卫有多少人呢?所有在编人员加起来,只有一千五百人,而他们却要干很多的事情。

李琩坐在大堂主位,属于他这个大将军的位置上,打量着堂下众人。

已经八十五的上一任大将军,邓国公张暐眼下就在,双目惺忪像是没睡醒,就这么坐在下面闭目养神。

另一位将军,驸马爷张垍,身上还兼着太府寺少卿和兵部侍郎,平时也很少来,按理说今天该来见见李琩这位新上司的,但人家以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不来了。

李琩缓缓开口:“本王新任,很多事务还不熟悉,今后要向诸位多多请教了。”

“不敢当不敢当,定倾力辅佐大将军”

“惟大将是从。”

“但有所示,莫敢不从。”

一个个嘴上也都说着漂亮话,内心怎么想的,李琩也不知道。

这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与人打交道,尤其还是这么多人。

“左右翊卫府中郎将,是哪两位?”李琩目光扫视下方,询问道。

右金吾卫当中,负责上番皇城的,就是左右翊卫府,加起来四百个人,平时的职责是长安县六街昼夜巡警之事,上番皇城的时候分为两队,叫做请游队和玄武队,一年也就轮一次。

话音一落,两名身穿官服的人站起身,朝李琩行礼,并自报家门。

一个叫董延光,左翊卫府中郎君,一个叫做窦锷,右翊卫府中郎将。

翊卫的意思,是辅助护卫,所以他们上番的时候,就是个打下手的,真正在皇城担着重责的,是其它卫府的亲卫、勋卫。

“原来是驸马当面,怪我怪我,竟没有认出大郎,”

李琩赶忙从座位上走下来,来到窦锷面前,亲切的寒暄着:

“你我见面太少,我又从未听说大郎在此任职,以至于亲人当面,竟未相认,我的错我的错。”

窦锷的爹,叫做窦希瓘,李隆基的亲舅舅,李琩的舅爷。

那么他的媳妇呢,是李琩的姐姐昌乐公主,十三郎颍王李璬的同母妹。

百分之百的近亲结婚了,等于是表叔娶了表侄女。

“我也是前几日才知道,十八郎竟要来右金吾,期盼许久,终究将你给盼来了,”窦锷今年也就二十九岁,但是比李琩还高一辈,既是表叔又是姐夫,挺乱的。

李窦两家从李渊开始,就不停的联姻,是李唐皇室最稳固的外戚,一直都保持着亲戚关系,要比其他外戚更为亲近皇室。

李琩故意讨好窦锷,就是做给那个张暐看的,你这个外戚叫什么外戚?人家这个才是真外戚。

至于另外一名中郎将董延光,史书上也就那么寥寥几笔,但不可否认,他那几笔却坑了一个王忠嗣,可见也是一个牛逼人物。

李琩返回座位之后,开始询问府内诸事,他要搞清楚右金吾的运行体系,方便今后能够利用到。

同时,他也打算这里适当的安插一些自己人,做事情嘛,用人是第一要义。

而用人呢,首推自己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