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零六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今天两章并一章)

杨绛入宫没多久,一名乔装打扮的宦官鬼鬼祟祟进入安兴坊,求见李琩。

这个人李琩认识,李琩的管家张井也认识,所以开后门放其入内。

少阳院的宦官,杨思危。

“主母今日会往青龙寺进香祈福,请隋王前往一叙,”

杨思危只是带来这么一个消息,便急匆匆的离开了。

他口中的主母,自然就是太子妃韦氏了。

李琩其实知道,韦氏虽然嫁给了道教弟子,但其实是个信佛的,以前也经常离开少阳院,往长安的各大寺庙祈福,这是正常的信仰活动,监院那边不会阻拦。

“见还是不见?”郭淑颇为担忧道:

“青龙寺在乐游原上,一路上都在兴庆宫的监视范围,若被圣人知晓,对郎君不是什么好事,何况韦妃骤然邀约,恐有变故,要不,奴家去吧?”

李琩也是这个念头,青龙寺就在兴庆宫的南边,李琩从王府至青龙寺,正常的路线必然经过兴庆宫,就算绕路,也在兴庆宫南面宫墙的监视范围。

兴庆宫的禁卫,可不是只在宫里,周边全都布置着呢,就是为了监视住在附近的亲王们。

李琩不敢冒这个险,若是让基哥知道他私会太子妃,只怕会被故意捅出来,好恶心太子,这与张二娘那一出何曾相似。

再者说,李琩与太子妃私下见面,李隆基是非常忌讳的,因为他多半会联想到太子和李琩之间有什么密谋。

他最怕的是儿子,最最怕的是儿子们联合起来。

“好,你去吧,少说多听,要探明韦妃此举的心意,”李琩又小心嘱咐一番后,亲自将妻子送出门外。

郭淑身边除了婢女之外,还有她从娘家带来的家仆,她日常出行也都是带着这些人,因为使唤顺手了。

大概半个时辰,郭淑的车队便停在了乐游原之下,一路上透过车窗,她可以看到沿路的禁卫,都在仔细打量着她的车队。

防亲人防到这个地步,圣人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郭淑唏嘘不已,收拾心情登下马车,在随从的陪伴下,前往乐游原上。

去年的一场火,将青龙寺北面的一小片区域损毁,眼下鸿胪寺已经派人在修缮了。

虽谈不上故地重游,但郭淑想到自己当时还未过门,便已经牵扯进了斗争旋涡当中,深感做为隋王的妻子,今后自当处处小心。

天上乌云阴霾,眼看就要下雨了,郭淑进入寺庙之后,按照该有的流程,拜佛祈福。

她在等,等韦妃安排在这里的接头人,她的车队打出的是隋王旗号,韦妃既然约在此地见面,自然会多加留意。

不一会,一名知客僧突然从郭淑身边擦身而过,口中小声嘀咕了一个地方。

一切都很正常,知客僧以正常的脚步经过,双手合十,口中一直在念诵着什么,没人会想到,他在经过郭淑的身边时,口中念诵的经文已经换成了另外一句话。

郭淑接过婢女递来的雨伞,打在头顶,伞盖放低遮盖住面目,然后朝着寺庙最北的那一片区域悠然踱步。

被损毁的那一片殿宇,焦黑的院墙外,正有四名身着便服的壮士把守着,他们看到郭淑到来之后,让开了门口位置。

郭淑天性胆大,吩咐随从留守外面,便一个人走了进去。

殿内一片焦黑,损毁虽然严重,但还不至于坍塌,一来寺庙所用梁木粗壮,涂有耐火树漆,再者,青龙寺太过重要,赶来救火的金吾卫当时压根没管延兴客栈,全扑这里来了。

郭淑低头看了一眼地上黑灰留下的秀气脚印,便沿着脚印的路线,转过正殿,来到了一处夹院当中。

一棵烧焦的柏树下,正伫立着一名黑袍女子,她整个人被宽大的袍服遮盖,只露出那张白皙的脸庞。

黑白相映,分外鲜明。

那人冲着郭淑笑了笑:

“是本宫疏忽了,十八郎确实不宜来此,四娘来才更为妥当。”

郭淑笑道:“太子妃并未见过臣妾,怎知臣妾是谁呢?”

太子为储君,也是君,所以称臣是正确的,太子妃在东宫有专属的宫殿,所以称本宫,也是没毛病。

韦为笑道:“正如四娘从未见过本宫,却也知本宫是谁。”

郭淑微笑摇头:“您自称本宫,不难猜的。”

韦妃一愣,没想到这丫头小小年纪,还是个抠字眼的,有你这么接话的吗?

不过她天性善良,并不在意。

天上已经有雨水落下,郭淑见状赶忙上前几步,将伞遮在韦妃头顶,而她自己则有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

韦妃抬手握住郭淑撑伞的手掌,将其拉近一些,这样一来,两个人都能在伞下躲雨了。

“你是个好孩子,十八郎大婚之日,我没能去,是我的不对,四娘见谅。”

她已经从本宫,改口称我了,因为在韦妃看来,郭淑终究是弟妹,是一家人。

郭淑恭敬道:

“内中缘由,臣妾心知肚明,自不会怨怪,隋王也从来没有,他告诉我,您是一位让人敬爱的阿嫂。”

韦妃笑了笑,淡淡道:

“我虽鲜少离开少阳院,但杨太真去了兴庆宫的事情,我还是知道的,将来恐对十八郎大不利,我今天来此,太子也是知道的,他虽不愿我来,但我还是坚持来了,只是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化解他兄弟二人之隔阂,四娘愿意帮我吗?”

受过李琩交代的郭淑赶忙点头道:

“其实隋王并不欲与太子结怨,他从来都是被动的,张二娘的事情,隋王也是迫于无奈,他现在很伤心,已经醉酒多日,意气消沉,皆因杨太真。”

说到杨太真三个字的时候,郭淑咬牙切齿,她是发自内心的厌恶。

她自问,若是换成自己,宁愿自绝也要守得一身贞洁,而杨太真恰恰相反。

韦妃叹息一声:

“十八郎当年与杨玉娘成婚,是在洛阳,当时我也在场,不过那时候我还只是忠王孺人,身份比她低一层,我对她的印象一直都很不错,直到她成了杨太真。”

回忆起过往,韦妃也是唏嘘不已,言语中颇为怅然:

“那段时间,我耳内几乎完全被那些流言蜚语所充斥,无论是谁,私底下都在谈论这件事情,而绝大多数人,都将此事当成一桩笑料,可以想见,十八郎那段日子该有多难熬。”

郭淑仿佛见到知音,赶忙道:

“可谓生不如死,从尊贵的皇子,一落成为天下笑柄,隋王的内心该有多么凄凉,所以他宁愿出嗣,离开那个让人伤心的地方。”

郭淑是正儿八经的传统女性,但韦妃不一定,因为她出身京兆韦。

这个家族在嫁女方面,一直都是眼光最毒辣的,正因为族内女子身上的政治属性过重,所以韦家也是仅次于皇家,和离次数最多的家族。

正因家族传统,所以韦坚对两个同胞姐妹的经营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韦后的例子在京兆韦看来,不是教训,只不过是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一家子公司而已。

所以韦妃对太子,其实并没有多少感情,她只不过是联姻的工具罢了。

韦坚临走前,曾嘱咐韦妃,李琩如果主动求和,她一定要帮忙劝说太子,忍李琩一时以免节外生枝。

她劝了,但是太子浑然不在乎。

于是才有了今天这场见面,她希望李琩能在上元节,找机会与太子面谈,低个头认个错,修复关系。

郭淑也一口答应了:

“阿嫂放心,隋王其实早有此意,只是担心太子对他成见太深,无法说和,今有阿嫂这番话,我便有了主心骨,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劝说隋王,希望上元节那天,就是他们兄弟俩冰释前嫌的时刻。”

韦妃颇为欣慰,只觉眼前的弟媳年纪虽小,言行举止却非常老练,比起自己年轻时候不知强了多少,十八郎有这样懂事的妻子在旁时时规劝,今后也会少做些出格的事情。

于是她笑道:“那咱们说好了,我劝太子,你劝十八郎,但愿你我之心愿,达成可期。”

两人见面的时间很短,前后不超过二十分钟。

分别之后,郭淑继续往寺庙主殿诵经祈福,而韦妃则是悄悄的离开了

杨玉环的心眼很少,本性属于讨好人的性格,或许是因为十岁便被收养在三叔家里的经历有关。

虽然养父杨玄璬待她们姐妹四个很好,但杨玄璬的媳妇可不是这样的。

所以她幼时也算是寄人篱下,按她这样的出身,能嫁给寿王李琩,已经是万幸了,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被当今圣人宠爱至此。

正因小时候在家里没地位,她才努力的学习乐舞,以讨好叔母,偏偏她在乐舞一道又非常有灵性,咸宜大婚之日,她便是因献舞,而被寿王一眼看中。

“我是个不幸的人,”兴庆宫沉香亭内,杨太真握着妹妹的手哭诉着:

“父母早丧,姊妹四人颠沛流离,幸得叔父叔母收留,才侥活至今,我辜负了十八郎,因此常感愧疚,十娘放心,此事我定当全力周旋,以维护十八郎的颜面。”

她的美,是温柔与端庄,俏皮与纯真,娇艳的面庞如同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轮廓如山水画一般柔和。

至于身材,峰峦挺拔,圆润灵动,虽略显丰腴,然起舞之时,偏又像柳絮般轻盈。

她的美丽,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超凡脱俗,集万物之精华。

如今的杨太真,已经不穿道衣了。

鲜红的石榴裙提至肋下,再卷至乳,终于齐胸,两条束带绕肩而过,前后穿定,胸线以下,裙幅飞流直垂,奔腾扩散。

肩上再罩短襦,外束披帛,梳云朵髻,金钗步摇。

可谓女子丰腴,美艳动人。

李隆基确实是抢了一个宝贝,也难怪他会说:朕得杨氏,如获至宝也,还亲自撰写《得宝子》一曲,不要脸至极。

姐妹俩叙旧,聊的越久,杨太真越是伤心,哭哭啼啼的模样,早已被内侍悄悄通禀给了李隆基。

本来正在排演歌舞的李隆基听说之后,忧心忡忡的拿着鼓槌就往沉香亭走,脚步甚急。

等他一进来,看到杨太真那副梨花带雨的样子,顿时一阵心疼。

“朕的太真怎么了?”李隆基错愕道。

杨太真转过脸来,神情哀怨的喊了一声:

“三郎”

李隆基赶忙上前,关心的将杨太真搂在怀里,至于杨绛,已经被高力士一个提醒的手势点醒,赶忙起身挪开,悄悄的离开了沉香亭。

“太真怎么了?谁惹你伤心了?”一把年纪的李隆基,如今完全抗不出杨太真的撒娇,只觉感同身受,他自己也跟着伤心起来。

杨太真依偎在李隆基怀里,哭诉道:

“与十娘回忆过往,念及亡父亡母,怎不叫人伤心?可怜父母已去,家中无以为继,念及至此,因而涕下。”

他爹只有四个闺女,没有儿子,也就说,没有继承香火的了。

李琩对杨绛的吩咐当中,提到过这件事,大概是说,只要从族内过继一人,继承杨玄琰的家业,那么她们家也算是有后了。

以这个由头,牵引出杨太真希望重归生父生母名下的欲望,就算是合情合理了。

李隆基闻言一愣,随即哭笑不得:

“朕以为多大的事情呢?朕这便下旨,令太真族内过继一人,承继玄琰之嗣。”

杨玉环一脸感动的脱出李隆基怀抱,就要谢恩,却被李隆基拦住:

“太真啊,你有什么心事,大可都与朕说了,朕难道还能不给你办好不成?”

说罢,李隆基看向高力士:

“杨氏一族,可过继立嗣者,有何人可选?”

高力士一愣,回答不上来了,我没有对杨太真的家里下功夫研究过啊,主要实在没想到,你能宠到这个地步。

“老奴也不甚清楚啊,还是请圣人问问太真娘子吧?”

李隆基一脸不爽,你功夫不到家啊,朕询问的事情,你也能回答不上来?是不是瞧不起朕的太真?

欸~~~他还真说对了,高力士就是瞧不起。

不单单是高力士,历史上因李隆基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圣人,于是迁怒于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后来一次宫廷宴会上,李隆基让杨贵妃献舞,杨贵妃回答:大臣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基哥当时就怒了,下令所有文武大臣,今后见到贵妃必须行礼。

因贵妃爱穿石榴裙,大臣们要朝着石榴裙下拜,所以才有了那句:拜倒在石榴裙下。

李隆基的目光看向杨玉环,柔声道:

“那就太真来说吧,放心,朕给你做主,你选谁做兄弟,朕都照准。”

过继这种事情,是两厢情愿的,你没儿子就想让我儿子过继给你,我不乐意,那么你拿我也没招。

尤其当下杨太真的亲爹已经死了,家里没个做主的,想要过继来一人继嗣,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大宗不管,这事就很难办。

偏偏弘农杨氏眼下的大宗,不被其他支族认可,族内可谓一团糟,对外团结,内部因为祖嗣问题各种争斗。

究其原因,弘农杨真正的大宗在南北朝时期便已没落,隋文帝杨坚、观王房杨雄、越公房杨素这些的,都是硬凑上来的,但因其势力太大,所以也就接纳了。

结果接纳过来之后,人家成了大宗了,眼下的弘农杨,就是隋皇室一房的杨慎矜和观国公房的杨洄他们在争大宗的位置。

杨玉环自然不敢往其它宗族牵扯,只说了几个堂兄弟的名字:

“二叔父家有三子,分别是长子铱,次子铦,三子锜,或可从中挑选一人,圣人可别说是臣妾的主意,臣妾怕兄长们怨怪。”

“他们敢?”李隆基嘴角一勾:

“太真宽心,今后谁对你不敬,便是对朕不敬,我看他们有几个脑袋?”

接下来,杨太真便按照杨绛的交代表达诉求,希望在家里立嗣之后,能重归父母名下,李隆基自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这都是小事,你方才说为朕考虑,希望改名玉环,”李隆基抱着对方,柔声道:

“朕很感动,你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是十娘说给你的吧?”

杨太真摇了摇头:

“三郎又多想了,十娘只是与我叙旧,并无旁言,是臣妾觉得”

李隆基笑道:“觉得名分不正?觉得自己曾是寿王妃,担心朕的颜面?”

“嗯”杨太真嘟着嘴,重重的点了点头:

“臣妾在宫内,虽从未听到过关于此事的言论,但臣妾也不傻,外面肯定很多人都在看我的笑话,私下里嘲笑臣妾,诋毁臣妾,臣妾的颜面不要紧,就怕因臣妾而玷污圣名。”

“呵呵”李隆基目光转向高力士:

“外面果有此类风传?”

高力士本来第一反应,是回答没有,但是他突然举得,杨太真这个办法可谓绝妙,重新更换身份,这样一来,对圣人对十八郎,都是好事情。

于是他道:

“老奴没有听过,但正如太真娘子所言,人心复杂,他们明着不谈,私下里恐怕也是议论颇多,所以老奴觉得,太真娘子是真心为圣人考虑,请圣人深思。”

李隆基眉头一皱,陷入沉思。

说心里话,他当时冲动之下,度牒儿媳,事后曾有过一丁点的后悔,毕竟这事干的,属实不地道。

但皇帝是什么?是不认错,不后悔,朕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后来与杨太真交往时间越久,他后悔的那点念头早就荡然无存了,不管旁人怎么论短长,反正朕也听不到。

属于是自欺欺人了。

眼下太真的这个主意,确实不错,虽然已经太迟,也有些饮鸩止渴,但他想给太真名分,以当下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朝堂那帮人不会答应,若是他执意如此,甚至会有人死谏,因为臣子们可以允许他睡儿媳,却决不能允许他娶儿媳。

这是往祖宗的坟头上泊粪呢,宁王那个老六,本来还顾及朕的名声,苦心劝谏,后来为了十八郎,竟然也不担心自己会不会丢人了。

十八郎过继,终究还是不如太真的办法来的妥当。

于是李隆基在权衡之后,点头道:

“力士来安排吧,找个宫人打死,以太真病逝的名义,给十八郎送过去,你亲自去,跟他交代清楚,他要是不愿意”

“十八郎肯定愿意,”高力士抢答道:

“圣人放心,老奴定会安排妥善。”

李隆基欣慰的点了点头,他心里很清楚,高力士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在帮李琩说话,实际上高力士只会为他这个家主着想,因为高力士是他最忠心的家奴。

而高力士眼下也是心情极好,本来已经转身要走了,忽然像是回忆起什么,又回过头来问道:

“那么,该给十八郎安排一个怎样的新职呢?”

李隆基一愣,随即想到,自己曾说过要给李琩一个可以巡缴京师的职位,那么这个职位,肯定只能在八卫当中。

如今自己需要对方帮他周全,肯定是要给点甜头的,反正不论什么职位,他都可随时予取予夺。

“左贤右戚,就让他去右金吾卫吧,”李隆基面无表情道。

高力士微微皱眉:“敢问圣人,职位如何?”

李隆基呵呵一笑:

“力士知道的,何必多此一问。”

“老奴告退,”高力士点了点头,施礼退下。

最早的时候,圣人册封十八郎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他还是非常担忧的,因为他担心十八郎步了李瑛后尘。

但很显然,十八郎非常聪明,懈怠政务,每天睡觉,巡查禁中的时候也是吊儿郎当,各处蹭吃蹭喝。

这非常好。

你可以不务正业,圣人不会怪你,但绝不能奋发有为。

所以高力士心里很清楚,李琩这一次又要升官了,右金吾卫大将军。

李隆基这个人,精于权谋,长于心计,但这次还是被杨太真给蒙骗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杨太真确实是一个没有心眼的人,李隆基对此非常清楚,所以根本没有怀疑他的太真,这一次是真的在骗他。

聪明人想要去骗一个人,很容易,但失败几率也不小,但如果是一个从不说谎的老实人骗你,那么你被蒙骗的概率将会非常高。

不要以为老实人就不会说谎,你之所以那么认为,是因为他们骗了你,你却还蒙在鼓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