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279章 耶鲁大学为北川老师特意举办了一场“世界文学研讨节”!

《moe》的大火,不,准确说应该是《小王子》完结章的大火一路从实体书店燃烧到了互联网上。

随后借着互联网上千万网民的口口相传和各种分析评论帖,再加上森哲太郎呕心沥血写的文学评论稿《一部【小王子】,半部日本儿童文学史》,直接让北川秀的《小王子》火到了海外各国。

1998年9月2日。

新一期的《大众》准时发售。

上一期《半泽直树》发布了完结章后,读者们意犹未尽,纷纷来信询问《大众》编辑部的编辑们:北川老师打算什么时候开写《半泽直树》的第二部?

他们还等着看半泽怎么去处理“500亿円”的贷款危机呢!

可惜这个问题编辑部的编辑们根本没法回答。

连身为北川秀责任编辑的石田泰淳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前阵子他壮着胆子旁敲侧击过北川老师这个问题。

北川老师的答复很简单:第二部的构思已经有了,不过具体什么时候写,得看他的心情。

这相当于一个遥遥无期的承诺,顿时让《大众》编辑部慌得不行。

原本《大众》编辑部准备先用各种宣发手段预热下《半泽直树》第二部。

借着第一部完结的余热,顺便让《大众》走上正轨,别像《文艺》那样,一脱离北川老师就泯然众人。

但北川老师的这个回答,让石田泰淳有种第二部估计得等好久才会有的感觉,因此他果断拒绝了先宣发预热的方案——

万一宣发预热了一阵子,最后北川老师说第二部得几年后再写,那不就欺骗读者了么?

日本文学市场的总体体量不大,和金融、建筑、汽车等大市场完全比不了。

但日本文学市场提供的利润和就业岗位可不少,一度和日本动漫、游戏并称日本文娱界三驾马车。

能在如此小的体量下获得如此大的利益,原因就在文学市场读者们的粘性和付费比率上。

只要入了坑,读者们会一直看书,且任何时候都愿意为文字读物付点钱。

但这些东西的基础,都建立在双方的信任上。

历史告诉石田泰淳。

再利害的文学家,譬如昔日的日本文坛“天下第一”谷崎一郎,或是再强大的出版社,譬如当初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新潮社,都没法在违背这点后继续逍遥自在下去。

如今已是主编的石田泰淳在大众编辑部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不像实习生时人微言轻,没人理会。

他这么提议,大家第一反应是北川老师的意思,便同意了暂缓《半泽直树》第二部预热宣发的企划。

可这么一来,《大众》的销量也从上一期的傲视群雄,瞬间降至这一期的堪堪过关。

读者们不傻。

他们愿意钱购买一本全新的文学杂志,大多是冲着北川老师的名头。

现在北川老师不在这里写书了,愿意留下的读者自然不多。

不过和近乎销量腰斩的《文艺》不同,北川秀创立的这本《大众》,主流受众是那些认知不高,对文学性需求相对较低的大众读者。

他们不像纯文学读者那样对作品的质量吹毛求疵,也没有说非得只看某个作者的作品。

因此9月2日发售当天,还是有不少读者排队去书店购买《大众》的。

新创立的《大众》在日本遭遇了算不上危机的销量小困境时,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则因耶鲁大学临时举办的“世界文学研讨节”而灯火通明。

耶鲁大学是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第一是哈佛大学,第二是玛丽威廉学院),美国大学协会的14所创始院校之一,同时属于常春藤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美国教育理事会、过激研究型大学联盟和美国独立学院与大学协会。

这所世界级名校最著名的学科是人文社科和艺术,理工科则在美国顶级名校里相对较弱。

今年八月初,由人文艺术学院和教育学院的两位院长及多名教授提议,最后耶鲁大学校董会及美国官方批准,决定于八月下旬起,在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小镇举办第一届“世界文学研讨节”。

众所周知,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

在耶鲁大学,教授们的实权比任何人都大。

这次临时起意的“世界文学研讨节”据说就是十几名文学部的正副教授联名提出,校董会和学院领导连反对的资格都没,直接就被通过了。

至于教授们为什么突然要搞这么一个大型活动,学校里众说纷纭,各种传言都有。

比较可信的传言有三个:

传言一是文学部教授们已经快要忍受不了普利策奖长期受制于布克奖、龚古尔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里始终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向上不足向下有余。

而现在的美国人自认在毛熊解体后,已经是公认的世界老大。

既然是老大,那就得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所有领域占据第一。

美国文学的萎靡让美国顶级院校的教授们非常不爽,而作为文科类院校的大哥大,耶鲁大学当仁不让,自然要肩负起振兴美国文学的职责。

先吸纳大量文学家前来研讨,再利用资源发展文学土壤,这就是教授们的核心发展理念。

传言二是文学部的教授们对即将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结果非常不满,认为诺奖理事会和评委会有失偏颇,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当代知名文学家们。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挪威和瑞典政府在暗箱操纵诺奖,而身为这两家老大哥的美国政府肯定是幕后主使。

黑锅给他们背了,但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

耶鲁大学的教授们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爽。

至于为何这次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有那么大的争议,就不得不提及刚被诺奖理事会和评委会重罚的日本文学家北川秀了。

北川秀去年以二十五岁的年纪,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

说实话,要不是达里奥·福太过逆天,在1997年于戏剧和政治讽刺上的贡献太大,谁拿奖,真不好说。

《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老人与海》,光这三部作品,随便一个拿出来,就能吊打1997-1998的所有文学作品了。

然而,今年日本这边拿了《挪威的森林》去评奖,竟然直接被评委会拒之门外!

要说因为《挪威的森林》太日式化,去年参评的《伊豆的舞女》才更日式。

而且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主要看的是文学家的文学创作生涯,不是一两部作品决定的。

光今年,《雪国》、《半泽直树》、《东京人》和《小王子》也足以横扫整个日本文坛和大半个世界文坛了。

更不用提北川秀这三年来还有许多足够大部分文学家吃一辈子的神作。

这样一个除了年龄外根本没有黑点的文学家,竟然会直接落选诺贝尔文学奖!

耶鲁大学文学部的教授们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事。

既然你们诺奖的评委会和理事会不当人子,那我们也就不惯着你们了!

耶鲁大学举办“世界文学研讨节”,就和去年《西部文学》在库比蒂诺举办文学交流会一样,都是对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世界文坛top1的顶级文学奖项的一种试探。要是效果不错,诺奖这边的流量还被吸了过来,那以后就会有“第二届”、“第三届”以及系统化的管理委员会等。

要是效果一般,耶鲁大学也能以自家内部交流研讨的名义,打个哈哈把事情掩盖过去。

其实,不管这个“世界文学研讨节”到底能不能成,诺贝尔文学奖都会因此丧失大量公信力。

因为当权威被人质疑时,它就已经失去了权威的本质。

传言三的大致内容和传言二近似,不过在原因上又附加了一条。

据说建议举办“世界文学研讨节”的不只是文学部的教授们,背后还有耶鲁大学骷髅会的精英成员们!

在世界各地,无论是谁,只要提到耶鲁大学,就不得不提学校里那个最神秘的秘密精英社团——骷髅会。

骷髅会的常驻活动地点是人文与艺术学院内的一栋希腊神庙式小楼。

这栋小楼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全属于骷髅会,也是学校里唯一一栋所有权不属于学校的建筑。

小楼的几扇小窗终年紧闭,整栋建筑笼罩在一种神秘色彩之下。

这里从不对外开放,但几乎天天有人进出。

小楼顶部还有停靠直升机的停机坪,下面的学生经常能看到豪华直升机从这儿起飞降落。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据说骷髅会的精英们称小楼为“墓穴”,在其侧墙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谁是白痴,谁是智者?无论是乞丐还是国王,最后的归宿都是死亡。”

1965年和1967年,克里和小布什分别作为新成员被吸纳进骷髅会,他们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是骷髅会的成员,变相坐实了这个神秘社团的存在。

耶鲁大学至今还流传着,只要加入骷髅会,就意味着已经拿到了一张通往美国权力高层的门票。

而在传言三里,支持教授们举办“世界文学研讨节”的幕后组织就是骷髅会。

各种神秘色彩渲染下,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文学家往纽黑文小镇慕名而来。

长达一个月的研讨节现在已经过去一半,但热度比之最初只高不低。

9月5日下午。

骷髅会“墓穴”。

已经成为骷髅会正式成员的奥利维亚和维多利亚携手来到三楼大会客厅。

此时的大会客厅早已人山人海,在这里拿着酒杯畅谈的有美国当下炙手可热的政商等界大人物,也有面色古板,神色淡然的耶鲁大学教授,其中还有少量像奥利维亚这样身穿学生制服的学生参与其中。

在大会客厅的更里面,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文学家正在激烈争辩着什么。

“1991年,骷髅会首次批准女性加入,但那之后,长达七年,再也没有新的女性会员出现。”

身穿晚礼服的维多利亚完全不像得了抑郁症和厌食症。

她只觉得借机跟着奥利维亚离开皇室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在这里,她觉得连空气都是自由的。

“奥利维亚妹妹,托了你的福,我才能加入这里呢。”

维多利亚从侍者手里拿过一杯鸡尾酒,和几个相熟的会员打了声招呼,随后跟着奥利维亚继续往里走。

“嘻嘻~应该说是我托了你这位瑞典女王储的福才对吧~

想加入骷髅会,条件有三:第一,出身于美国东部豪门,最好从英国移民,带有贵族血统;第二,读书阶段在最顶级的贵族学校求学过;第三,出身世界其他顶级豪门也行。”

奥利维亚扳着可爱的手指头,笑着冲她说道,

“我可是只符合最简单的第二条哦~”

“但加入骷髅会后,你在会里的名气和人脉比我可强太多了。”

维多利亚压低声音道,

“而且要不是你说服保尔·德曼教授,这场文学盛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举办呢。”

“那也是多亏了北川哥哥的写的好看呀!”

奥利维亚笑得更灿烂了。

自从北川秀被阿尔诺夫妇坑了以后,她就彻底和阿尔诺俱乐部杠上了。

香奈儿集团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但基本没人支持奥利维亚和阿尔诺俱乐部翻脸。

毕竟对方几乎掌控了诺奖相关的文学界,是这个领域的托拉斯。

偏偏奥利维亚疯得很,宁可变卖自己名下的企业,也要拿钱恶心阿尔诺俱乐部。

后来被禁足,又借着好闺蜜的名头离开了法国,来到美国搅动风云。

如今这位香奈儿集团的小公主已经是不折不扣的“美国豪族”小姐,手上的资源和人脉很了不得。

为了帮北川秀出气,她天天跑去文学部教授办公室撒娇卖萌,靠着高情商和极高的文学天赋,她深受一批教授的喜爱。

这其中,被她说动,最后成了北川秀死忠粉的一名正教授就是保尔·德曼。

保尔·德曼没有什么知名的文学作品,不了解文学评论界和批评界的人大概也对这个名字毫不知情。

但了解这些的人,听到这个名字就开始颤栗了。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并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几个有影响的教授,包括保尔·德曼、哈洛德·布罗姆、杰夫里·哈特曼和希利斯·米勒。

曾经有人把耶鲁大学上述四个最有名气的批评家称为“阐释学黑手党”,而保尔·德曼就是该党派教父。

这些人组成了争议性极大的“耶鲁学派”。

保尔·德曼是公认的耶鲁学派带头人,其他三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

耶鲁学派的成员们,无论是在谈话中,还是在文章里,每每提起保尔·德曼时,语气都非常恭敬甚至带有崇拜的意味。

此外,保尔·德曼之所以被封为教父,还因为他总是给人一种真理在握的感觉,总是用一种很“酷”、很直截了当的方式说话:

他从来都是三言两语、非常简单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不费心去细致解释和论证,就好像黑社会里一贯存在的现象:头领不说话则罢,一旦说话,每句都是权威性的,只要求被执行,从不需要解释。

保尔·德曼的行为极具争议性,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对文学的不尊重。

偏偏他的理论知识过硬,在评论界和批评界所向披靡,无人能及,他身后的拥护者极多,多到耶鲁大学文学部几乎是他一言堂。

就是他的提议,才有了这次的研讨节。

而此时正在里面和许多人争辩《小王子》这本书的老头,就是保尔·德曼。(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