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231章 北川老师的神勇,双开的魅力!

“妈妈,给钱。”

“上哪儿去。”

“看高尔基的话剧《在底层》。”

“不是才看过一遍么?”

“哎呀,连义宫先生都说,这剧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义宫先生有说过这话么?”

“当然有啊!总之一点就开演了,快来不及了啦。”

“多少钱?”

“给我一万円行么?”

“不行,一个话剧哪里要那么多钱,最多给你一半。”

敬子从手提包里找出了五张1000円的纸钞,一声不响地递给了女儿朝子。

朝子面无表情地接过纸钞,连一声“谢谢”都没,一路往门外走,只留下一串不满的脚步声。

“这丫头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敬子吐槽了一句,转身又研究起了岛村先生刚送给她的一块价值二十五万円的百达翡丽手表。

在手表的另一侧,安放着一块价值七十万円的翡翠——这是北川老师的夫人送给她的伴手礼。

桌上的收音机播放完新闻后,又开始播放起木琴独奏的《卡门》。

她穿着法兰绒睡衣,外面套着一层绸丝棉袍,裹着腰带,面对院子里刚明媚起来的嫩叶,若有所思地呆立着

斋藤玲奈一字一句地阅读着这本新书《东京人》的开头。

北川秀头一次投稿时还特意附录了一份简介:

一个中年女人的家庭、爱情与生活;

有爱与欢乐、哀愁与孤独、欲望与愧悔;

然而无论遭遇什么,女人总是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办法生存下去。

这就是“东京人”的生存之道。

因为这个简洁的简介,斋藤玲奈马上明白北川秀这次写的是偏下沉,偏纪实类的纯文学。

但她没想过这部会如此的“纪实”!

里不仅出现了北川秀和梦子,还出现了大量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

的女主人公小山敬子明显就是北川秀家里的那位家政女佣——斋藤玲奈见过几次,确实是一个能干且优雅的中年女性。

四十三岁的年纪,风韵犹存,能轻易让无数年轻男人着迷。

开篇里提到的,送了敬子一块百达翡丽手表的岛村先生,估计就是北川秀家对门的那位岛村先生,好像还是《雪国》的男主

北川秀敢这么写,这么“纪实”,显然是得到了这些人的授权。

开篇寥寥几行,一个与斋藤玲奈认知完全不同的小山敬子跃然纸上。

她是一个三婚带娃的中年女人,曾是珠宝和奢侈品的中间商,后来成了一名高级家政主妇。

她给人的印象是勤勤恳恳,办事可靠,聪明贤惠,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年长女性。

然而开头,她也好,她的女儿朝子也罢,言行举止,让人不由得想起一些寄生在东京,以模仿真正东京人为乐的“寄生虫”们。

“向往着所谓的上流人生,模仿着有钱人的生活,一边勒紧裤腰带,一边听着交响乐。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为东京的极高生活成本而拼死努力着。

他们想留在东京,想世世代代变成真正的东京人,可惜国家不允许。”

斋藤玲奈很能理解这样的家庭和人生,因为在泡沫经济破裂前,她的家庭亦是如此。

父母靠着股市房市成功在东京购置了各种资产,眼看就能为三个女儿铺平道路,然而泡沫突然啪嗒一下,破了!

父母离世,只剩下她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

要不是东大毕业,要不是一毕业就进入了讲谈社,要不是她咬紧牙关,也许三人早就离开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回到了青森县老家。

今日的小山敬子一家,不就是昔日的斋藤家么?

这样的家庭,在日本东京还有千千万。

“北川.秀君,你还真敢写啊。”

斋藤玲奈感慨万千,继续翻阅稿子。

《东京人》这本里依稀能看到北川秀的极致个人风格。

只不过从《雪国》的物哀美学转换成了现在的纪实文学感上。

非要形容的话,就好像曾经漂浮在水面上的雪花融化了,真正沉入了水中,和无数水滴融为了一体。

北川秀给的开头很短,大概只有一千字,这让斋藤玲奈看得心痒痒,恨不得立即跑去找他要后续。

再往后,就全是设定集和人物介绍了。

这一部分内容北川秀足足写了几百页稿纸,明明都是些生活中摘取出来的人物,但他还是费尽心思,又一步步改造成了更适合化的戏剧人物。

仅从这一点用心程度看,就可以感受到,《东京人》是北川秀真正想写好的作品。

北川秀这下是结结实实抛了一个大难题给她啊。

难怪说让她在家里好好休息一阵。

这么一本书,她要是不好好帮忙参谋下,肯定没法随随便便就发出去。

北川秀敢把这么一份偏草稿的东西递给她,也说明了他对她的信任。

“那就让我们来一起大干一场吧,北川!”

斋藤玲奈感觉自己瞬间从恶心的事情里解放了出来。

此刻的她眼里只剩下《东京人》的这份草稿,磨灭了许久的看文改文热情也高涨了起来!

1998年4月15日。

新一期的《北川》和《新文象》相继发售,前者一如既往的稳定,后者也延续了创刊后的势头,作为出版界的两大新巨头,都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不过业内人士都清楚,由新潮社等老牌出版社联合而成的新文象出版社始终是北川系出版社的死对头。

即便他们已经放弃和北川系出版社竞争市场,后者也不会让他们好过的。

可以预见,北川系和非北川系这两大出版社之间未来必有一战,且胜者一定会彻底垄断日本文学市场,形成日本第一个出版界的托拉斯集团。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是以后可能发生的事。

业内人士吃瓜的时候,更多视线则是聚焦在了北川秀花了大价钱,近期隆重登场的新文学杂志《大众》上。

4月2日发售的第一期《大众》不负众望,靠着开业典礼的巨大流量,日本皇室的助攻广告等,在首刷日当天便卖出了不错的10.7万册。

对比那些成熟的出版社旗下的刊物,《大众》的销量不值一提。

但作为一个介于大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的“杂交产物”,在各种质疑和期待声中,《大众》能取得这种成绩,还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毕竟日本文学市场的体量就摆在那里,即便背靠北川文娱,要是随便开一本就热卖一本,那出版界也不会跟着陷入经济危机中了。

此次《大众》能成功的另一大因素,也在于岩井俊二、东野圭吾等人的鼎力支持。

这一批影响了日本当代大众文学市场的新兴作家们纷纷从《北川》跳槽至《大众》,加上日本文学学会的从旁协助,才让第一期《大众》有了如此高的质量。

当然,真正吸引人眼球的还是下个月发布的第二期——北川老师在开业典礼时明确说了,他会写一本新书来支持《大众》。

而且还是最敏感的金融银行题材。

《大众》的成功也让一大堆刚入职的新员工们放下了悬着的心。

大家都挺喜欢这个全新的杂志,编辑部也不像那些老牌出版社一样,存在着大量老人打压新人,职场里令人恶心的现象。

整个大众编辑部完全是北川编辑部和河出书房编辑部的缩小版,让那些原本希冀着可以加入河出书房的新员工们觉得这波也不亏。

可如果《大众》创刊失利,那么多的成本打了水漂,那再好的职场环境,再舒服的工作,也无法长久。

换个角度说,《大众》创刊号的成功也脱离不了员工们的众志成城。

刚加入的石田泰淳尤其能感受到公司里的那种凝聚氛围。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摒弃了最开始对大众编辑部的成见,也不再有未来跳槽去北川编辑部,甚至是河出书房的念头。

他很喜欢这里,很享受成为这里的一员,也有着十足的冲劲,决心成为北川老师在大众文学上的开路人,成为和斋藤玲奈老师一样的大编辑。

“石田君,你的信笺。”

穿着蓝色工装的门卫大叔桥本雄大把手里的一封厚厚投稿信递给了正出神发愣的石田泰淳。

“啊,谢谢你,桥本大叔。”石田泰淳从胡思乱想中醒转过来,伸手接过投稿信,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中一喜。

“哈哈,不客气。你继续工作吧,我去给其他编辑送信。”

桥本雄大瞄了眼自己胸前的大众株式会社员工胸牌,心满意足地哼着小调往里走去。

比起当初制度森严,对手下工作人员十分苛刻的讲谈社,大众株式会社的福利待遇更好,工作环境也更舒服。

最关键的是,大众背后的大老板可是他昔日的熟人北川老师!

遥想三年前北川秀在讲谈社门口晃悠,最后把《且听风吟》的稿子交托给他,又由他给到了斋藤玲奈手中。

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了起来!

有种自己也参与了历史的满满仪式感!

现在的他不仅喜欢在大众工作,更喜欢像这样把作者的投稿一份份递给编辑们。

说不定手里的哪一封稿子,未来又会蹦出一个北川秀呢!

石田泰淳看了眼这个无名信封,打开一看,果然是北川老师的投稿!

“北川老师这也搞得太神神秘秘了。”

石田泰淳无奈的笑了下,将里面的草稿纸全部抖落了出来。

狗爬一样的字好看了很多,但依旧能看出昔日的稚嫩之色。

听说很多大文学家使用了一阵子打字机和电脑后,又喜欢换回钢笔和草稿纸,说是这样能调剂心情,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总之作者们的怪癖很多,这十几天的工作中,让石田泰淳大开眼界。

“《我们是泡沫入行组/半泽直树》,书名没有修改,看来内容也没有大修。”

石田泰淳迫不及待的翻到第一页,序章名为《就职战线》。

“神神秘秘的指示总是事出有因,大概率都是违背了公认的协定。

产业中央银行的电话是八月二十日的晚上九点打过来的。

对方陈述了对给他们寄去明信片申请希望就职者的资料一事的谢意,询问是否还对本行有兴趣。

半泽直树当然回答了‘是’,随后电话那头便说‘明天下午两点,请向在池袋支行前手拿《文艺》的人打招呼。这事要保密。’

对方留下犹如间谍里的指示后,挂断了电话。

‘《文艺》啊’一边慢慢放回听筒一边自言自语的半泽直树即使这样也无法按捺内心涌起的兴奋。

不久前的泡沫时代,根据企业与大学方面就学生的就职活动缔结的‘就职协定’,约定学生禁止访问公司的解禁日是九月一日。

在此之前,任何企业不允许和大学生进行就职交流,更不可以私下联络各个大学的优质学生。

现在,解禁日之前企业不能和大学生接触的约定突然被打破了。

被业内称为绅士协定的条款被打破了,银行如同自己证明了自己并非职场绅士。

显然,银行真正想网罗的仅仅是一部分优秀的人才。

如果按照就职协定来办,那么大家争抢起来就会十分激烈。

打破就职协定,是银行能最快笼络想要人才的唯一手段。

产业中央银行作为日本的第一大银行,完全有能力和底气这么做。

但也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优待。

自己被产业中央银行选中了。

这是今年最值得庆贺的事情。

距离‘那个目标’又近了一步啊”

“这种文体,这样的开头,还真是足够‘大众化’的。”

石田泰淳啧啧称奇,难以想象这个稿子的创作者,上一篇还是《雪国》那样的唯美物哀作品。

《半泽直树》的干净利落和吸引眼球让石田泰淳欲罢不能。

里面对金融业、银行业践踏各种规则,从招聘到工作的小细节也让他增长了许多知识。

序章一直写到半泽直树成功跑去产业中央银行面试,面对银行人事部门HR的各种刁钻问题,他回答的滴水不漏,看起来自己也十分心仪这份工作。

1992年是泡沫破裂后最难熬的时期,里的金融崩塌感很明显,对比半泽直树等人加入时的雄心壮志,读起来格外的有史诗感。

“这一定会爆火!”

石田泰淳捏着稿纸如是说道。

无关作者是不是北川秀。

单论稿件质量,足以碾压近几十年来的所有大众文学作品!

北川老师给的稿子一共有三章,眼看要到下班时间,石田泰淳却毫无下班的欲望,干脆拨通了小林知世的电话,通知女友今晚的约会暂定取消。

他要一口气把《半泽直树》看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