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186章 这就是文学大师交流会!

相谈甚欢的北川秀和斯蒂芬丝毫没有觉察到时间的飞速流逝。

就在两人还准备继续就“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实际应用展开一番细致的辩论时,火车“呜呜呜”的汽笛声宣告着他们已经到了库比蒂诺。

正聊到兴头上的斯蒂芬只能不情愿的起身,和妻子塔比莎一起邀请北川秀夫妇下车。

四人顺着人流离开月台,一边观察四周的环境,一边警惕那些奇装异服的嬉皮士——

别看这些家伙拿着吉他、手风琴,看起来像是街边艺人,一副和蔼可亲,与人为善的样子。

也许在他们的口袋里就藏有大量违禁品和枪支,一旦你被盯上,几粒花生米立刻就不讲道理的呼啸而来!

这就是1997年的美国西部。

遍地都是黄金,也随处可见泛滥的枪支和du品。

其实这个国家自二战崛起后,一度陷入在各种纷争之中,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美好。

譬如60年代,美国内部种族歧视问题严重,一代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被白人种族主义分子暗杀。

自此50一代的美国人一边“揭竿起义”,痛斥总统约翰逊的无能,一边又以“嬉皮士”的方式逃避着生活,显得十分两极化。

70、80年代,美国奉行的自由主义经济策略彻底灭亡,国家经济长时间停滞不前。

要不是90年代初,东方的毛熊解体,让它莫名其妙成了世界第一大国,也许再拖下去,美国的未来不见得比后期的“日不落帝国”强到哪里去。

到了这个阶段,美国上下各层的社会阶级矛盾冲突剧烈,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社会的治安也大不如前了。

前世,北川秀也去过几次美国,但这一世还是第一次来这个世界大国,不由得好奇打量起四周。

果然,就算是日后的第一发达国家,在1997年时也很土气。

像库比蒂诺这样的未来超一线城市,因计算机互联网行业还没兴起,现在也落后的像是小农村般。

火车站外,哈特里家族派了不少人来接北川秀夫妇,吉恩·哈特里的小儿子,哈特里家族的现任掌舵人杰里·哈特里也亲自到场。

见到斯蒂芬跟着北川秀一起来了,杰里喜出望外,连忙上前迎接他们:“我是杰里·哈特里,欢迎两位老师远道而来库比蒂诺,晚宴和住所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请这边上车。”

“你好,哈特里先生,麻烦您了。”北川秀事先了解过哈特里家族,这个由吉恩·哈特里一手创建的加州豪族,也是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发起者和获益者之一。

去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吉恩·哈特里家族以89亿美元的身价排名全球第67名,家族净资产差不多是河出家族的五倍!

原以为哈特里家族就是例行公事般邀请自己来玩,顺便谈谈一些文学商业上的合作。

没想到家族现任掌舵者都亲自过来接自己了,这规格有点高啊。

“北川老师,我一直是您最忠实的书迷,从《国境》开始,您的每本都没有落下,还请您给我签个名,可以么?”

年逾四十的胖墩杰里像是个小迷弟般掏出了一本《百年孤独》,硬是拽着北川秀一起上了辆豪车,请求他在书的扉页上签名留念。

北川秀思考了下,刷刷刷写下了“财源滚滚,生意兴荣”一串大字。

心满意足的拿回后,杰里又向他说起了这次由哈特里家族举办的文学大师交流会。

意识到美国西部的文学市场还是一片荒漠,有待开发和挖掘后,杰里立即往加州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办车站书店和出版社、杂志社、报社。

当其他文化传媒集团发现他的鸡贼行为后,哈特里文化出版集团已经在加州遍地开花。

同时为了给自家出版集团的第一本刊物《西部文学》造势,他又花大价钱邀请了数十名美国国内知名文学家,以及诸多海外文学家来库比蒂诺参加文学交流会。

这就是这场所谓的文学大师交流会的由来。

听完杰里的叙述,北川秀心里不禁对这个胖商人竖起了大拇指。

这种模式和后世隔壁的一些互联网大佬开办“互联网峰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北川秀记得前世就是在2014年,第一次于乌镇提出了“互联网峰会”的概念,彼时无数互联网企业大佬相聚,一张张合照经典永流传,不仅成了一代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扩大了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难怪美国西部的人都在传杰里·哈特里是“西部商业之神”,这家伙的商业头脑确实了得!

1997年8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市,哈特里酒店。

哈特里家族在西部大力宣传的文学大师交流会在无数媒体的闪光灯下正式开幕。

已经八个多月身孕的梦子现在直接住在哈特里家族的疗养月子中心待产,身材有些走样的她也不想这副样子陪北川秀四处闲逛。

因此这次的文学大师交流会,北川秀独自一人西装革履到场,身边一个女伴都没。

因为哈特里家族举办的这次文学交流会标榜的是“世界级文学大师间的思想火花碰撞”,所以到场的全是各国知名文学大佬,基本六十岁都算是年轻人了。

在一片花白头发和秃顶中,个子接近一米八的北川秀黑发浓密,鹤立鸡群,很难不吸引那些媒体人的视线。

他也是唯一到场的东方文学家——日韩华三国常年受到西方文化圈的排挤,只有北川秀是例外。

这场文学大师交流会搞得更像是顶级颁奖典礼,进场后居然还有走红毯的过程。

北川秀一踏上红毯,顿时引起四周的轰动,无数闪光灯奔着闪瞎他眼睛的架势而来,让他甚至觉得瞎子来了,估计都能短暂的重见光明。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入围名单已经泄露,而获奖者基本也确定是意大利的剧作家达里奥·福。

毕竟这位老哥敢为巴勒斯坦发声,敢声讨犹太种族,敢各种讽刺政党,能活到现在简直就是个奇迹。

身为他最有力的竞争者,北川秀的年纪太小,作品也不多,入选的还是日式物哀风格浓郁的《伊豆的舞女》,没打赢也正常。

但这不妨碍北川秀的名字在西方文学界盛传。

尤其是这段时间,《追忆似水年华》和《百年孤独》掀起了一阵外国人写外国文学的风潮,此前一度被读者不待见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也深受海外读者的喜爱。

可以说1997年就是妥妥的“北川秀年”,无论是日本本土还是海外,都被这个年轻人的作品横扫了一遍。

因此北川秀才出场,这些媒体人都恨不得把手里的长枪大炮怼到他脸上,现在还很昂贵的胶卷也跟不要钱似的用着,生怕晚一秒,就比别人少拍了一张北川秀的照片。

北川秀高大英俊,是那种连西方人都能get到的东方帅哥脸,因而也吸引了许多少女的火热视线。

紧随其后的斯蒂芬夫妇本来在美国本土也挺有名,奈何走在北川秀的身后,彻底成了陪衬,没有溅起一丝浪花。

北川秀一路来到了酒店正厅,发现西方人的文学交流会更像是晚宴舞会。

和日本那种一丝不苟,一堆老学究盘腿坐在榻榻米上边煮茶边谈天说地的模式截然不同。

倒是当初去野间爱莉举办的私人文学交流会时,场景和这里有点类似。

不过人家这里明显比野间爱莉那里的“模仿秀”正规多了,虽说宴会气息浓重,但细节上全是和文学搭边的东西,并非借着文学壳子搞私人聚会。

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国家文化差异那么多,难怪日韩拼了命想融进西方圈子都做不到。

人家从骨子里就和你玩的不是一个东西啊!

随手从一名服务生那儿拿了杯香槟,北川秀正考虑吃点什么东西填填肚子,然而没走出几步,就被一大堆老头老太给围住了。

为了方便互相认识,每个与会的文学家都会在胸口别一块铭牌,上面分别写着你的国籍和名字。

北川秀的外貌和年龄在人堆里很显眼,不过这些人就不太好区分了。

“您好,北川老师,我是.”

诸如此类的开场白在他耳边接踵而至。

北川秀一边点头回应他们,一边认真阅读了他们的铭牌——自我介绍归自我介绍,一股脑儿来这么多人,他也没法全部记住,只能靠铭牌识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围聚过来的老头老太们都是拉美国家和美国本土的文学泰斗。

譬如公开抵制了麦卡锡主义,坚持用文学作品抨击社会不公正一面的阿瑟·米勒;

著有《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派文学家海勒;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西方较新思想体系的贝洛与属于意第绪文化传统的辛格;

《党派评论》、《纽约书评》、《华盛顿人》等知名文学评论杂志的主编利·特丽琳等等。

这些人,随便一个跑去日本,都得是“天下一品”级别的文学家去接待。

而现在,这堆占据了当代世界文坛大半壁江山的老头老太们,却如脑残粉般,把北川秀这个年轻人团团围住,问东问西,生怕稍不留神,对方的注意力就被其他人吸引走了。

这就是《百年孤独》问世后给北川秀带来的世界文坛声誉!

写恐怖和大众文学的斯蒂芬在这里就是个弟弟,眼看北川秀被大佬们围得水泄不通,只好自顾自去喝酒聊天,等晚上再找机会和他交流。

人堆里。

“《追忆似水年华》这本虽然冗长晦涩,但却揭示了一二战时期法国的社会变迁,马塞尔的回忆录和人生就是法国近代史的缩影。

在我看来,这本显然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题材。

没想到近期出版的《百年孤独》却另辟蹊径,同样是为了反映现实和社会,却使用魔幻世界,故事情节支离破碎,思维跳脱,风格怪诞,奇异的文字下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强大张力”

提到已经被拉美文学奉为教义的“魔幻现实主义”,利·特丽琳就闭不上嘴了。

她是为数不多以文学评论家身份来参加交流会的人,可见她在文学评论界的权威性。

她的一番话很快引来了不少人的附和。

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也笑着说道:“确实,最近几年,美国文坛热衷于探讨卡夫卡,北川老师的文风其实有点像卡夫卡的荒诞风。

但卡夫卡的荒诞主义,相对于《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来说,就有点格局太小了。

他喜欢以讽刺个人来展现,而北川老师则是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来来反映整个时代,令人赞叹啊!

要是《百年孤独》在我那个时代发售,也许那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没我什么事了!”

这些大佬说话都很谦虚,很好听,辛格说的当然是自谦之词,引来了一片善意的笑声。

虽然是吹捧,但也从侧面体现了他们对《百年孤独》的肯定。

北川秀笑而不语,他知道《百年孤独》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在结尾。

因此他之前也和梦子说了,当这个月连载了完结章后,的热度估计还要再往上一个层面。

就是不知道这次瑞典文学院还会不会把自己拒之门外。

哈特里家族举办的这次文学大师交流会十分成功,与会文学家、主办方、媒体人、评论家以及对这些事十分关注的读者们,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现场情形通过电视节目录制,以录像带发到日本,并被数百万人租借观看,已经是一周后的事。

1997年8月15日。

讲谈社旗下曾经最辉煌的纯文学杂志《群像》被曝以1.4亿円的价格打包出售给了北川文娱。

昔日将北川秀踢出门外的公司,现在却成了他的囊中物,令人唏嘘不已。

同一天,新潮社的《新潮》发售,首刷日销量约1.3万册,让不少人跌破眼镜。

新潮社编辑部现在无比怀念还在与司法机构扯皮的谷崎一郎,奈何这次是文部省牵头,文部省大臣町村信孝说什么都要把谷崎一郎他们往死里整。

热播国民剧《东京爱情故事》渐入高潮,由北川秀作词,小田和正原唱,坂井泉水翻唱的主题曲《突如其来的爱情》霸榜音乐公信榜数周。

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也来到了41.4%,最高收视率更是突破了50%的大关!

8月18日。

《追忆似水年华》在法国出版了第二卷,引起了万人空巷的购买热潮。

同一天,日本东京。

刚租了“文学大师交流会”录像的加藤周一和丹羽文雄兴致勃勃的赶往书店,准备购买最新一期的《文艺》!

慕名而来的读者挤爆了所有书店。

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知道《百年孤独》的结局究竟是什么!

如今的《文艺》,更像是他们为了一碟醋而包的饺子——

要是没有《百年孤独》连载,日销量可能会砍掉一半,甚至更多!

“北川老师应该是日本第一个真正走出国门的文学家吧。”

已经把《日本文学史》写了第一卷的加藤周一看着狂涌的人群,忍不住感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