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29章 签卖身契可以,但别想把我死死绑在船上!

“北川老师,经过公司高层商议,我们决定给您提供两个选择。一份是带有保底性质的短期合同,合同为期一年,保底价格为每张稿纸6000円;一份是带有基础薪资的长期合同,合同为期十年,基础薪资每月12万円。”

这次的换约,因涉及到讲谈社与旗下作家的正式合同,且还要商谈版税,所以斋藤玲奈也挤在小隔间里,和两名签约部的员工一起协助北川秀签约。

谈正事时,斋藤玲奈收起了温和的笑容,变回了知性的职场OL人设,不过在说完这句话时,她趁签约部员工不注意,偷偷朝北川秀眨了眨眼睛。

修长青葱的手指悄然点了下那份长期合同,暗示他这份比较划算。

对此,北川秀早有预料,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我选择那份短期合同,麻烦斋藤老师了。”

斋藤玲奈愣了下,立即垂下眼睑,低声道:“北川老师,如果选择短期合同的话,当合约期限到期,我们会重新评估您的写作状态,再决定续不续约。”

要不是旁边坐着两名签约部的员工,她都恨不得直接帮北川秀签约那份长期合同了!

两相对比,短期合同看似稿酬到手会多不少,但十分不稳定,一年后,万一北川秀的状态大幅度下滑,讲谈社是可以选择不和他续约的。

而长期合同,十年期限近似日本国民最喜欢的终身雇佣制,每月12万円薪资保底,一年税前收入144万円,十年就是1440万円!

只要北川秀动一动笔,就等于已经到手1440万円的钱了。

1992年泡沫经济彻底破裂后,三年来,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人均收入等等数据逐年下滑,无数公司破产、裁员,复苏之日遥遥无期。

经济学家甚至预言说未来十年,日本只会更糟,没有最糟。

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份稳定收入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12万円基础薪资,相当于普通白领半个月的收入,这可是你什么都不干,讲谈社都会白给你的钱!

没道理不选择它啊。

斋藤玲奈以为北川秀没听懂,立即又补充了一句:“如果选择短期合同,只有您的稿子刊登到《群像》上,我们才会发放稿酬,并无任何基础薪资。”

“我明白了,不过一年的短期合同就可以了。”北川秀回答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在日本,给杂志或报纸写连载,稿酬不是按照每千字多少钱,而是以“一张稿纸多少钱”来计算。

那种正规的书写稿纸,一行大约20个字,算上标点一张约400字。

普通出版社一张稿纸的稿酬大约是2000円(折合同时期软妹币就是千字五百块稿酬)。

讲谈社这种顶级出版社,一张稿纸的稿酬基本5000円起。

因北川秀是群像新人赏获得者,稿酬比例略微上浮,能给到一张稿纸6000円,也算情理之中。

《且听风吟》全书4万6千字,一共115张稿纸,这期《群像》一口气全刊登上去了,应支付北川秀税前69万円的稿费。

也就是说,北川秀一年写个10万字刊登上去,收入就超过长期合同的基础薪资了。

只要写的好,写的快,前者收益远大于后者,且一年的约定期限,违约金也少。

后续起飞了,要求提高稿酬单价时也容易谈。

甚至跳槽都方便点。

北川秀的选择和坚定的态度让斋藤玲奈有点吃惊,两名签约部员工也忍不住瞥了眼这位当下大红大紫的新人赏获得者。

当下环境,讲谈社的签约作家们人人想要一份长约,甚至恨不得一步到位,和讲谈社签一个类似大岛光的终身合约。

他却选择逆流而上,属实有点特殊。

“那好,请在这里签字吧,北川老师。”意识到这可能涉及到北川秀的职业规划,斋藤玲奈不再多劝。

北川秀开心的签了字,又填了一遍基础信息,暂时把自己卖给讲谈社一年。

这一年的卖身契不算差,至少能让他的贷款压力舒缓许多。

至于斋藤玲奈想的那些,他早已考虑过。

换做前世,他肯定会选择那份长期合约,且越长越好,但自己是带着挂穿越的呀,打算做一名文抄公后,虽然目标是搞钱搞钱搞钱,但好歹,也得努力往文豪方向靠一靠,不是么?

混吃等死是不错,但人没有一点点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而且这么一份合同就想把自己死死绑在船上,讲谈社这是想屁吃。

日本文坛如此广阔,吊死在讲谈社一棵树上显然不合适。

签完“卖身契”,斋藤玲奈又把版税合同推了过来。

这份合同他就没选择权了,只能老老实实签字,然后听他们科普完合同细则。

版税合同一般有两种,即「売れた分だけ印税をかける」と「発行部数だけ印税をかける」,也就是销售数量签订版税合同,和发行数量签订版税合同。

北川秀签的是前者,简单说就是卖出去多少本,你拿多少本提成。

后者是针对那些有名有姓的大作家,为了保证他们的基本收入,刊印发行了多少本,他们就能直接拿到多少本的提成。

譬如《且听风吟》首次刊印1000册,卖出去500册。

北川秀要等统计结束后,再拿到那500册的销售百分比提成,而签订后者的作家,刊印完1000册,出版社就把1000册的版税打你账户上了。

他拿到的版税率是6%,这还不错。

合同里还写着此次发行《且听风吟》文库本的具体细则,初定首次刊印1000册,每本定价2500円,暂定于5月20日左右发售。

除此以外,里面还非常详细的写了讲谈社会为《且听风吟》文库本做的各类宣发工作,譬如在合作书店里头台销售,在书城里和某些爆款捆绑销售,以及各种广告刊印等等。

书籍发售的广告宣发这一流程在日本极为完善,能细化到角角落落,就看出版社愿意为你做到哪一步了。

当然,别以为出版社会这么好心的帮你做这些广告宣发,其实运营成本早已偷偷摸摸在书本销售定价和你的版税收入里进行扣除了!

这中间的暗箱操作和黑心程度究竟如何,在1995年的日本,只能看出版社自己的良心了。

北川秀很仔细的看了好几遍,确认无误后爽快的签下了大名。

“感谢您的配合,北川老师。”三人起身九十度鞠躬,然后又和他握了握手。

那两名员工抱着合同离开后,斋藤玲奈罕见的撅了噘嘴,露出可爱而俏皮的表情。

“北川桑,你急着签约短期合同,不会是想着哪天开溜吧?”她开玩笑般问道。

两人并肩而走,两条长长的马尾荡漾起来,敲击在斋藤玲奈挺翘圆润的臀瓣上,发出“哒哒哒”细不可闻的声响。

北川秀哈哈一笑:“怎么会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斋藤桑的这份知遇之恩,我一直记着呢。”

他随口哼了首古诗,虽然这诗词的本意是感恩母亲,但引申到知遇之恩也不是不行。

反正斋藤玲奈听不懂,日本人又很迷恋中国汉语和古诗词,偶尔装个逼挺不错。

果然,斋藤玲奈听得顿住脚步,原地愣了下,用生硬的日式汉字发音跟着念了一遍,疑惑道:“北川桑说的是中国古诗词吗?你还懂中文?”

“不太懂不太懂,就是以前图书馆里看书看到的。”北川秀赶紧摆手,之前自己暴露了懂外国文学的事,现在又一时嘴顺说了中文,万一真让她心血来潮去查自己的成分和机票,那就不好解释了。

斋藤玲奈将信将疑,问了下这句诗的意思,听到是“报恩母亲”,脸颊瞬间绯红,觉得北川秀也太......不拘小节了些。

说起诗词,话题不自觉转到了日本原有的俳句上。

日本官方说法是俳句的原型来自中国古代汉诗中的绝句,后面逐渐发展成长短歌与和歌。

此前北川秀完全没管俳句,因为这个日本文坛已经快五十年没出一个像样的俳句诗人了,这东西如今濒临边缘化,除了大学文学部有专业课还在继续研究和传承,现代人基本都不碰这玩意儿了。

是一个比推理小说还冷门的东西,北川秀想不出俳句怎么变现,就懒得去管了。

和斋藤玲奈一聊,得知俳句没落至此,都快淡出文坛了,北川秀连忙光速切割,说自己根本不懂。

“可惜了,前不久说要在杂志后面开设俳句专栏,如果北川桑懂一些就好了。”斋藤玲奈有些遗憾的说道。

现在编辑部内阶级固化严重,《群像》重要的版块基本都被老编辑把持,他们这种新人要出头,只能另辟蹊径。

她倒是有意接手俳句专栏,可一看到俳句现状,就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

一路把北川秀送到大门口,一桩心事了却,斋藤玲奈准备把心思全部转移到《且听风吟》的出版上。

到时候销售能不能爆火,可是决定了他们两人未来的命运呢!

她在思索这些难题,北川秀却是毫不在意,临行前他还是没出息的喊住斋藤玲奈,问了句:“斋藤桑,这两天稿酬就能到账了对吧?”

这是他一路过来第七次确认了。

斋藤玲奈不厌其烦的点了点头,最后还不忘提醒他:“北川桑要记得尽快把《1973年的弹子球》给写完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