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130章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真有这么多读者购买《文艺》吗?!”

新潮社本部大楼,编辑部办公区,总编办公室。

一向镇定自若的总编辑在看了秘书递来的最新首刷日数据后,忍不住怀疑了起来。

据新潮社市场部调研所得,日本出版界共有6183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

其中资本超50亿円的有88家,100亿円以上的有57家,像河出书房、新潮社这种资本已经超过300亿円的也有21家。

这些出版社旗下总计有10879种不同的杂志。

而这些杂志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主题和领域。

从时尚生活到科技文化到政治经济等,基本你能想到的主题,都能从中找出几百种不同类别的杂志出来。

另外,1995年年底文部省和大藏省还公布了另一项权威统计数据。

2亿名日本民众中,约有4000万人是纯文学市场受众,其中约800万人平均每个月能购买一本纯文学杂志。

也就是说,每五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看纯文学,这样的每五个人中,还有一个是粘性极高的付费读者。

这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结合日本出版界的激烈竞争情况,你很快就会发现,原来1万多本杂志,只能瓜分800万的付费读者。

平均一本杂志仅有800名读者!

这也是日本出版界每天都有公司开业倒闭的原因之一。

做这一行,没点真本事,旗下没有一两个在日本文坛知名度较高的作家,基本撑不到几个月就要关门大吉了。

从这些数据的角度看,1996年12月号《文艺》在东京都地区首刷日能卖到31.4万册,简直就是神迹!

这相当于开卖第一天,你就把差不多4%的市场份额给占了,其他杂志还活不活啊!

“正常情况下,《文艺》的固定读者确实没那么多,大概在50万人次左右。”

年轻的女秘书歪着脑袋仔细回忆了下后,对着他低声说道,

“这几次能卖得这么好,估计是北川老师个人名气带来的虹吸效应所致。

这点对比下没有连载北川老师时的《文艺》的月销量,很轻松就能看出来。”

之前就有专业的数据分析师指出过,日本纯文学界的这批读者很奇怪。

一般的杂志读者,都喜欢认准一本杂志后长年订阅,即便出版社间作者总是跳槽,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付费习惯。

但纯文学杂志的读者们恰恰相反。

他们看书不喜欢认杂志,更喜欢认作者。

一旦心仪的作家离开了那个出版社,他们会光速跟着叛变,立即成为另一家出版社的基本盘。

这个现象在北川秀身上更为明显。

他的离开几乎直接导致了原本有望保三争一的《群像》沦为二流杂志,至今没能翻身。

他的到来也让河出书房从吊车尾跃升至能和《新潮》扳扳手腕的超一线杂志。

话虽如此,但数据毕竟只是数据,宛如断头刀的北川秀那一刀没真正落在自己头上时,大家都没法真正感受到那个男人的恐怖。

现在,真见识到了北川秀那变态的个人号召力后,新潮社总编只想一头闷进豆腐块里把自己闷死。

原以为《永远的24号》所带来的23.6万册的首刷日数据已经让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一对比,分明是成了最好的垫脚石!

他还担心起另一个更加可怕的事。

河出书房爆出的这个数据,好像还没算上四国岛等偏远地区的日销量数据。

那些地方穷归穷,合在一起卖出个几万册应该不难吧?

再不济,都到了31.4万册这个数字,随便再刷点销量,超过36.5万册还不简单?

“他们一定想打破谷崎老师的记录,把我们狠狠踩在脚下!”

总编浑身是汗。

想到这种历史性的屈辱时刻将在自己的任期内发生,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管他怎么想,木已成舟,1996年的12月19日,满大街的人都在兴致勃勃的议论着最新一期《文艺》上刊登的那几部短篇。

《伊豆的舞女》口碑发酵速度也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各大网络论坛的文学版块几乎一夜之间被它刷屏!

短篇不同于连载周期极长的长篇,它的篇幅就那么点,读者只要花几分钟时间就能看完。

是好是坏,当场就能给个定论。

此时还没彻底完结的《奇鸟行状录》和《刺杀骑士团长》还存在烂尾的可能性,那些文学评论家们不敢吹的太过分——毕竟又不是没有前例出现过,曾经就有一位大文学家写了部惊世骇俗的高开低走神作。

前面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内容被读者们奉为经典,然而后面的百分之三十直接拉胯到裤兜里,让所有人都被恶心到了。

但《伊豆的舞女》不同啊!

虽然北川老师说了,整个短篇集总计十二篇,现在还有六篇没有刊登,但短篇互不关联,要吹的话,只吹刊登的那些又不会出事。

一时间,以支持纯文学和短篇发展为目标的《印象》为首,多家知名文学评论杂志和报纸刊登了数十篇《伊豆的舞女》的书评。

这些杂志报纸在文学评论界颇有名气,写评论稿的也是一群喊得出名字的文学评论家。

以往时候,这些人都喜欢揪着北川秀的小问题骂个不停,恨不得在他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而这次,连纸媒控制的线下文学评论界都出乎预料的给了《伊豆的舞女》一致好评,更有甚者直接给出了“日本文坛有史以来最好看的短篇”这种招人恨的五星好评。

这还没完,控制着线上文学评论界的网民们也纷纷发帖写各种长短不一的书评,六部短篇一个没落,每篇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逐字逐句分析着它的精彩与动人之处。

由文学评论引起的关注如湖中涟漪般,一层层在日本国荡开,迅速席卷了全国各个地方,各个领域。

不少喜欢吃瓜,但基本不看书的民众则被《伊豆的舞女》这个书名所吸引。

在此之前,伊豆只是一个在国内不算有名的三流度假城市,为了振兴本土经济,伊豆市政府还搞了长跑马拉松来刺激消费,然而最终效果一般,没什么卵用。

不曾想让这些当地官员们费尽心神,一代又一代都做不到的丰功伟绩,竟然被一部短短不到两万字的短篇给达成了!

随之出名的还有舞女艺伎群体,以及被大家长期忽视的骗保群体,被财阀掌控的矿井产业等等。

看完这五篇,国民们的心里都忍不住发出了同一个疑问:“我们的国家,还存在这么贫困的地方吗?”

十九岁的舞女已经被迫流产三次,擦边马戏团里全是年纪不过十六岁的女孩,还有大把大把的人一个月赚不到10万円钱,而东京都社畜的最低工资都快到25万円了.

到底是自己的国家真的这么魔幻,还是自己一直被养育在温室里什么都不知道呢?

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医疗问题是桥本龙太郎上台之初承诺要在任期里解决掉的三座大山。

现在好了。

北川秀甩出六篇总计不过5万字的,直接把三座大山全部搬到了他的头上!

由《伊豆的舞女》产生的连锁效应还有很多。

譬如《招魂节一景》里提及的伊作马戏团被当地警方给火速控制了。

警方彻查了伊作团长的经济情况,也分别询问了马戏团成员们的现状。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伊作马戏团的真实状况比北川老师写的内容还要糟糕。

伊作团长涉嫌拐卖诱骗未成年人、私自挪用公司公款、借用职务便利侵犯员工等,被数罪并罚,直接提审到了伊豆市裁判所,即将交给东京来的检察组审问。

这事闹的那么凶,一是因为《伊豆的舞女》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实在太大,伊豆市政府不可能一边吃着北川老师给的红利,一边对这类事情装聋作哑。

其实这种擦边马戏团在偏远地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些人不过分,他们平时根本不管。

但现在不行了。

短短几天时间,12月号《文艺》就卖出去了100多万册,地方电视台轮流播放和赞美《伊豆的舞女》。

你再装傻,那就是不想要头上的乌纱帽了!

另一方面。

伊作马戏团也确实有点离谱。

直到伊作团长被抓,里面还有不少被洗脑成功的女孩在为他辩护,其中那位新的头牌明星光子甚至意图袭警——

她认为他们把自己赖以谋生的路子给断了,把她的大好前程给葬送了。

想到这只是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女孩,想到她在《招魂节一景》里曾经的单纯,民众们就倍感心疼。

这也无形间拔高了这篇的立意和深度。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

光子很快就被警方控制住了,然后送往少年感化院特殊疗养区进行心理辅导。

据说在看《招魂节一景》,又听了北川老师打来的电话后,光子大哭一场,渐渐从伊作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在北川老师的要求下,等完成心理辅导后,光子就将改头换面,在新的领养家庭中开始全新的生活。

民众们得知此事后纷纷感到欣慰,觉得这才是《少年法》该用到的地方!

除此以外。

涉嫌多次骗保和故意杀人的牧师司机父女也锒铛入狱了。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只是请北川秀来参加了一次葬礼,却请到了真正的审判之神!

在如此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没人敢继续为这对父女保驾护航,那些和他们有金钱交易的官员们也纷纷落马。

两人最后的结果北川秀暂时没收到,但他相信法律会还那六个被骗保的“女婿”一份公道。

另外,长时间被各大财阀垄断的矿井生意也终于被公众的视线给注视到了。

但这玩意儿就很复杂了。

和隔壁某省的煤矿生意一样,里面的利益纠葛太大,甚至涉及到了自民党和几个在野党的政客。

不是区区一篇就能改变的东西。

北川秀所写的《矿井里的人们》要不是他的名气够大,社会地位够高,差点就和隔壁被封的某部叫《yrcy》的电影一样,永远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了。

不过这篇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

那位失去了儿子和儿媳的老婆婆,以及他们所在的那片矿区的矿工们,还是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

对于这篇《矿井里的人们》,北川秀对它的期许是,希望有朝一日它能和韩国的那部电影《熔炉》一样。

即便现在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某天也许就能达成所愿了呢。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就是北川秀想通过这几篇传递给读者们的核心思想。

最后。

因为《伊豆的舞女》讲述的是一个朦胧的初恋故事,考虑到薰子的年龄和现状,北川秀在最终修订版中,把她的名字彻底隐去,直接用“舞女”这个笼统的意象代替。

里的荣吉、大妈艺伎、千代子、百合子等人,也分别用了哥哥、阿妈、姐姐、妹妹来替代。

这么一来,虽然使中“舞女薰子”这个人物变得有些模糊,但也进一步提升了的总体立意。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本质还是在讲他和薰子的初恋爱情。

而北川秀的《伊豆的舞女》,更注重于“我”这样的现代社会都市人和“舞女”这样偏远地区艺伎的身份差异,所带来的遗憾恋情。

一时间,随着《伊豆的舞女》的火爆,伊豆、舞女这两个意象成了线上线下被人提及最多的词汇。

彻底火了,河出静子、斋藤玲奈她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有些人的心却被提到了嗓子眼。

原本还在细心雕琢《永远的24号》的百田尚树直接没了心气。

他在别墅的书房里好久没有出来。

无论谁敲门,谁打电话,他都一概不见,一律不听!

“《伊豆的舞女》.开什么玩笑!这种作品,我该写什么样的短篇才能超过它啊!”

百田尚树双手抱头,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