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756章 汇聚京城,加科开始

“正副总裁三人,臣本想请袁阁老担任正总裁,但袁阁老说呀要协调迁移事项以及运河诸多事宜,无暇分身,所以臣只能毛遂自荐担任正总裁、英国公和内阁李标担任副总裁。

同考官三十二人,翰林院选取十六人、六部各一位侍郎或给事中、督查院出三名御史、剩余七名从北直隶下辖的十一个州府的知府中随机选取。”

“可行!”

崇祯点了点头,别的不说能在北直隶、自己眼皮子底下担任知府的,没有真才实学、刚正不阿的,早就被撸下去了。

其次则是正副总裁也好,同考官也罢,都无所谓的。

现在不像往前担任主考官和总裁什么的,录取进士都能算是自家门生,现在无论是学生和主考官等都是避之不及的。

“既然有这想法,那就定下来吧!”

崇祯说完看向王承恩:“大伴,将北直隶九府两州的知府和知州的名字写下来,朕亲自抽取七人。”

“奴婢遵命!”

只是片刻的功夫,王承恩便准备好了,崇祯将十一个纸球捧在掌心晃了晃后扔在龙案上,随即又捡起了七个,展开看了一眼后便递给了王承恩。

“通知李若涟,让他让安排人秘密通知、秘密进京,贡院开启时先考生一刻入贡院。”

“刘爱卿,可行?”

“陛下圣明!”

“那就这么定了,你先退下吧!”

刘宗周立刻行礼,随后缓缓退出东暖阁。

而此刻已经进京的考生们皆是被震住了。

“北京城果然是天子脚下,雄伟、气派、繁华远超南京城!”

“是呀,别的不说,单是这干净程度一路走来数十城没有一个能比的上的。”

“关键是民风和衙役之间的相处,很是自然,百姓和衙役打招呼、送吃的那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害怕,衙役们也都是客气回应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样子!”

“的确是,自陛下登基之后大力整顿吏治后,下面的衙役胥吏虽然收敛了很多,但还是有许多看不到的灰暗面呀!”

“哪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一天比一天好就是了。”

“行了,不说这个了,聊聊这次加科的事儿吧,诸位怎么看?”

“子介兄,你这话问的就是有问题的,你是问考试题目还是问朝廷加科的意思,如果你是问考试的题目,这事儿没法回答,但以上一次的题目看,朝廷更看重策略,且是能实操的,而不是夸夸其谈。

若是问为什么要加科,也很简单,那就是朝廷缺人了。”

“的确是,中南半岛的面积比蒙古朝鲜辽东归附之前的面积一半还要大,要是按照大明本土一个县的平均面积算,差不多得七八百个县。

但那边人口只有两千多万,所以能设置两百个县就算是顶天了。

一个县中入品官员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巡检五人,但为了同化那边的原住民,肯定会如上县一样设置教谕、训导两人,合计七人。

以两百个县算,这就需要一千四百人,加上州府的官员,至少需要一千五百人。”

“嗯,小道消息说朝廷抽调一百名左右的县一级的官员,以及五百名左右的胥吏,三百名左右的秀才,这五百名胥吏和三百名秀才干满三年后直接入品的,如此算下来依旧还差六百人。

但朝廷要迁移百姓、在中南半岛搞新农村、明年开海贸等等都需要人手,估计至少缺千人以上。”

“哈哈哈,历届是五千五百人录取两百五十人左右,二十二取一,这次参考的人虽然多但算下来应该是十七八取一,这么算下来我们机会来了?”

“咦,你们刚刚聊天提醒了我,这次的科考会不会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和管理、海贸等等的事情?

俗话说三个凑皮匠顶个诸葛亮,朝堂之上虽然名臣干吏辈出,但架不住科考的读书人多呀,光明大道要付出大代价,说不定野路子出奇效呀!”

“不然,野路子虽然出奇效,但不能在科举上体现,否则在主考官眼中就是用心不正,这种人以后就是贪官污吏、欺下媚上之人,不可留用的。”

……

每天都有考生从远处跋涉而来,进入城中之后迅速的融入城中讨论大军之中。

天下读书人是一家,有些是老友相见,抱头痛哭,没想到这辈子还有能相见之日。

有人聊沿途所见所闻所想,诸如商队高价招工匠,大量准备出海物资等等;

有人聊家乡奇闻趣事,诸如某个官员被查、某个富商小妾一胎生三个等等;

有人聊蒸汽机,诸如速度、灵活性、前景等等,甚至还有改进意见;

有人聊此次加科考题方向,高谈阔论,做着最后的冲刺,祈求能压中考题;

有人聊着一些小道消息,诸如看见官员带队勘查山川河流走向、掘土挖坑,疑似在找寻找什么;

不管是哪种最后慢慢的都转移到了如何同化中南半岛的问题上来了。

如何迁移更省事、安全、快捷?

迁移途中会有遇见哪些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

到达目的地后该如何最快投入到生产和提升耕作效率?

新农村建好之后该如何管理?

新农村村中的学堂该如何教授、教授什么内容、考核标准是什么?

太平盛世之后该如何让百姓富有,具体手段是什么?

太平盛世该如何保证吏治清明、强国强军,不再走历史循环的老路?

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层出不穷,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会迅速的在全城推广开来,仿佛是有一张无形大手在推动。

不仅是参加考试的考生们高谈阔论,百姓们也都纷纷参与了进来。

经过碰撞之后,各种稀奇古怪的回答、想法全都出来了只有想不到,没有百姓们答不出来的。

这种激烈的讨论从月初一直讨论到了重阳节的前一天才安静了下来,虽然意犹未尽,但大考在前,众学子还是克制了一些。

重阳节早上辰时,贡院前和京营大营前无数考生和学子静静的等候着了。

刘宗周出面扫视着考生们:“诸位进城时领取的会试规则和条例想必是烂熟于心了,本官也不重复,诸位好自为之,最后预祝诸位金榜题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