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713章 争论再起,夺淮入海

“第三次的记载就是王安石让黄河水北流,话说宋嘉佑年间,黄河从开州决口,经恩州、冀州、青县入渤海。

两年后又在大名决口,淹没大名、聊城一带。

经过治理之后效果不是很明显,有再次决堤的风险。

熙宁二年,王安石官拜宰相,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黄河,经过勘查后发现是主流和支流的泥沙淤积导致。

于是便派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沈括负责黄河主河道和支流的清淤工作。

清淤工作很顺利,但随之新来的问题是支流太多了,清理之后水流畅通,但主河道没法容纳那么多的水。

王安石和沈括两人商量之后决定把几条大大的支流给截断让他们改道东北直接进入渤海。

所用的方法便是依据丘陵高低反差过大特点,将低洼处挖的更深,随后筑梯级河坝,每坝都层层矗立,相齿如阶陛,让河水在坝子的约束下蜿蜒穿行在丘陵之间,进入渤海。

此项工程前前后后历经十二年的时间,沈括在治理完这项工程之后的几年后便隐居了,开始着手撰写梦溪笔谈。

其中的地理、技术等卷的内容,都在这次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得到了论证。”

范景文是工部尚书,水利工程又归工部管辖,且这几年国库充足之后皇帝拨了数百万两白银用来治河。

这种治水典故、方法等等自然是信手拈来。

群臣听着范景文的描述,恍然大悟之后又满是思索之色。

吏部尚书房壮丽皱着眉头道:“范尚书,您刚刚说的方法基本都是一路向着低洼之地前进,那么长江水就能进入淮河,

问题是这么做一定会蜿蜒前进,搞不好要达到两三千里,看似长了一倍,但工作量却是大了很多倍的。

而且一旦延长了,节约时间和成本的优势便没有了,这条运河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房大人,账不是这么算的!”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声了:“节约时间和成本的问题只是一方面,

沿河出现的大城和大城带动周边的发展,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连动,涉及到三省数千万百姓的今后的生活,我认为还是值得的。

况且,淮河因为水网复杂,支流在冬季时而会出现断流的现象,

长江水进入淮河,就能补足淮河的水,让淮河的通航河段、时间均拉长很多,只要通航就一定比走陆路和绕行节约时间和成本!”

“毕尚书所言极是!”

工部左侍郎黄道周也出声了:“除了补水通航外,淮河流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稠密,取水需求较大,若是长江水补入淮河,能极大缓解用水!

单单是从这个方面来说,下官以为即便是拉长一些,也是可以的!

而且中途有瓦埠湖和巢湖以及现有的河道可以利用,延长肯定是会延长的,但也不一定达到两千里。”

“不行,曲折前进河水一定会很平缓,那么如果长江大洪水,水来不及奔腾,势必会淹没两岸!”

“这不是问题,在长江口设置船闸就是了,挡住洪水或者减少洪水就行了!”

“这其中还要涉及到沿途所经村庄、城镇等等的搬迁、补偿、安置以及诸多良田等等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

接下来的时间中,群臣纷纷就值不值得和可不可行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足足一刻来钟的时间后,才稍稍安静了下来,皆是看向了工部尚书范景文。

“范尚书,除了低洼曲折前行,还有其他方法吗?”

“其他方法?”

范景文眉头皱了皱,沉声道:“倒也不是没有,诸位应该听说过灵渠吧,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连接是长江和珠江的人工运河,

就是先通过连接始安水和湘江,然后将长江、漓江、始安水、湘江、珠江连接在一起,实现长江和珠江的通连。

但始安水是高于湘江,相差三十一米左右,主持修建的史禄就在始安水和湘江之间修了大坝以及三十二座陡门,让船一座陡门一座陡门的往上爬,最终进入湘江,视线了河水逆流!”

说到这里,范景文盯着趁着众人争论是他研究了半天的地图:“巢湖和长江是通连的,这中间的裕溪河,只需要加宽和休整就行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巢湖的水如何进入淮河,两地落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么大,且有很多低洼之地可以直接利用,

按照本官的估算若是采用灵渠的修建方法,我们估计得修建两百座以上的陡门。

数量虽然多了一些,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一是从始皇到现在,经过多朝和水利大家的改良,陡门技术已经是极为精良了,直接就可以使用了。

二是我们有蒸汽机可以安置在陡门处,节省人力;

三是商船有蒸汽机的动力,冲流更简单;”

说到这里,范景文停顿了而后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用,但依旧是治标不治本,水在长江和淮河之间来回反转,补水的作用极小。”

众人眼中神光微暗,皇帝所说的几条每一条都让人心动,可如今看来似乎是要放弃了,选择前者低洼绕行的方法?

“下官倒是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就在众人失落时,黄道周出声了,指着地图上第一点:“诸位可听过夺淮入海?”

众人愣了愣。

夺淮入海,字面意思就是夺取淮河水道进入大海,但谁夺取了淮河?

见大部分人眼中满是茫然之色,范景文连忙出声了。

“所谓夺淮入海就是黄河夺取淮河水道,洪水从淮河水道进入海中。

历史上出现了四次夺淮入海的事情,第一次是南宋建炎二年,当时黄河干流从李固渡经鱼台入泗水,由泗水经徐州,最后抵达清江,夺取了淮河下游千流东注黄海进入大海。

第二次是金代大定八年至明昌五年,黄河水势再次南移,下游分成三股夺淮,经徐州沿废黄河入淮入海。

第三次是宋绍定五年,人为决口,黄河全线夺睢合泗入淮。

第四次则是元朝的至元二十三年,黄河分成了三股,一股经涡水注入淮河,一股经徐州和江泗注入淮河,最后一股经颍水注入淮河。

四次的决堤,注入淮河都是在下游区域,离着陛下规划的巢湖一带数百里,靠近京杭大运河,你想借黄河的水来补淮河是没有……”

话还未说完,范景文就停住了,再次向地图靠近了几步,脸差点怼到地图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