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978章 真是繁琐

大唐马王爷 第978章 真是繁琐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牧场西村,苏殷和李婉清先去看了蚕事房,再去了织绫场,中午时就去丽容和丽蓝的父母那里蹭饭,恰好丽蓝也在。

自上一次在酒桌上拿筷子掷过丽蓝后,苏殷是第一次见到丽蓝,但她看丽蓝仿佛并没往心上去,对苏殷和李婉清说,谢家兄弟一起到温汤池子上开了一间单间儿。

丽蓝问,“听说谢大花了钱,但你们怎么不管谢广呢?金莲不知道?”

婉清说,“峻去了交河县公干,家里这些女人们如何管得了。”

而苏殷说,“我就更不成了,不公事公办便是徇私,公事公办的话金莲那里不好见面,再说谢广的事让我怎么问?羞都羞死了。”

说着,不由地想起拿筷子掷丽蓝的那晚,高峻跑到自己房间去、伸手到被子里乱摸的情形,苏殷的脸不由地就红起来。

丽蓝奇怪,“怎么她过门这么久,说说这个也不好意思。”

吃过饭,三人一起往东村去,看到谢广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体面地又往西州去,婉清问,“大哥,大嫂呢?”

谢广道,“我管她!事是她惹的,再说牢里好吃好喝,没什么不好。”

……

交河县,西州大都督高峻和三夫人一到,便要县令刘文丞给他们找一个叫“假大棍”的人,而且划定了寻人的范围——就从贾家村找起。

刘文丞不敢怠慢,吩咐手底下拿来了该乡户籍底帐给高大人过目。

天下各县在子、午、卯、酉之年定户时,所有的户籍名册都要手抄三份,按着民户所在之乡装订成册,骑缝皆须注明“某州某县某乡某年籍,用印、装订之后,一份送尚书省、州里留一份、县里也留一份。

到这里也就看出来了,高峻要察找一个人,根本不须亲自跑到交河县来,只要坐在府衙里发句话,户曹罗得刀就办到了。

正好,罗得刀那些手下偏偏就是查不到此人,按着“假”即是“贾”姓的读音来查,居然也查不到。于是,为了躲着谢大,高峻这才与樊莺跑下来。

此时,交河县的那些文吏们将贾家村的户籍册子拿来查找,还是查不到。刘文丞提醒高大都督,“会不会已经死了呢?再找三年前的底帐看。”

还是没有。

刘县令问,“都督,不知你要找的此人有多大年纪,再说,听这名字恐怕就是个外号,下官这就派人去该乡打听一下。”

高峻哪里知道这个“假大棍”何许人?更不知他年纪了。到此时,就连贾家村有没有这个人也值得怀疑,莫非是婆子记错了?

但他不放弃,吩咐刘文丞道,“外号倒真有可能,刘大人若不知,我倒想起一个人来,他以前在交河县人头熟得很,可以叫来问问。”

刘文丞立刻想起都督所说的,是已去沙丫城金矿任管事的陈捕头,“大人你是说陈国军?只是眼下陈大人已不在下官手下了啊。”

高峻不以为然,“多派些人、骑快马日夜兼程,拿我大都督的名刺去沙丫城金矿上,叫他速来交河县。”

然后,又吩咐道,“刘大人你且忙你的,只须让人把贾家村的名册送到交河驿馆去,我与夫人反正也不急,一边等陈大人,一边慢慢翻阅。”

刘县令想好好地招待大都督一番,但大都督看来是真有事,根本不给他这个面子,与樊莺去了交河驿馆。

刘文丞赶忙吩咐人,将贾家村全部的户籍帐册找齐了,给高大人送到驿馆去。他对于在自已的治下找一个大都督要的人都找不到,感到十分惶恐。

大都督和三夫人离开后,刘文丞吩咐,“所有能动的人,都给本官去贾家村找,要挖地三尺,本村挖不到挖邻村!”

人们纷纷行动起来。

而高峻和樊莺却不像嘴上所说的那样急,两人从交河县衙出来后,先到大街上转了转、再去丽蓝的温汤旅舍开单间泡过了澡、在临街的铺子上吃过了饭、这才转回了驿馆来。

高峻本以为刘文丞送来的户册不会有多少,侯君集贞观十四年平定高昌国,交河县纳入大唐版图后、轮上定户的年份也就是三次:

分别是贞观十四年庚子年、贞观十七年癸卯年、贞观二十年也就是今年,丙午年。他和樊莺想,一个乡的户册,就算是三年的全都拿来,还能有多少?

但到驿馆中一看就傻了眼,根本不像是他们想像的那样。鼓鼓囊囊的足有两大包,里面不但有贾家村三次定户后核定的户册,各种最初与定户有关的文书也都成卷地被县里送来了。

比如,里面就有乡中每个户主,在历次定户之年亲笔写下的“手实”,也都装订成册,十分的规矩。

“手实”是按着成例,由民户自已陈述本户人口和田亩的文书,值得注意的是,手实中对人口的年岁、生死、田亩的数目记载极为详细,末尾都写有陈述人“如有隐漏,愿受违敕之罪”之类的保证语,并都签字画押。

高峻随手翻开一卷,打开看其中一条,上边写着:户主,贾君政,年四十七(衙士),兄弟贾小钦,年二十一(白丁),赁房住,有冬粟五顷,定下上户。

高峻当时头就大了,这都什么和什么啊,再看樊莺,脸上也是同样的表情,这可比打打杀杀的难多了。

但再把这些帐册给刘文丞送回,也没个结果,大都督和三夫人觉着脸上就不大好看。高峻对樊莺道,等天黑、闭城之前,我们一人一包带着,到牧场村去找人帮忙。

樊莺问,“让谁帮忙?”

高峻道,“苏殷,我猜她此时一定在牧场村。”

樊莺问,“哪有这样巧,苏姐姐若是不在怎么办?”

高峻道,“不在,只有我们两人,家中不是更清静?”两人捱到天擦黑,锁了客房门,每人提了一包出门上马,赶在关城之前出来,往牧场村而来。

在路上,樊莺还不大相信,怎么苏姐姐就会在牧场村?高峻也不解释,等他们回到村子里,也不去西村的公事房,便看到新村自家的院子里透着灯光。

两人叫门,有女护卫从门房中出来开门,院子里果然停着苏殷的马车,而楼中走出来的正是苏殷和李婉清两个人。

她们白天在蚕事房、织绫场忙过之后,晚上时婉清在西村苏殷的公事房里没有被褥,于是便做伴回新村来。这里一应用具、被褥齐全,只是比往日里有些肃静。

她们才想睡个好觉,高峻和樊莺就从交河县回来了。

于是,新村的家里,二楼上灯火通明,苏殷、李婉清两个也一起帮着查找。

这次就找对了人了,苏司马对于户籍之事十分的在行,对高峻有问必答。

她说,武德六年开始定户等时,只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但贞观九年时改为九等。依照习惯,将各等再一分为三,形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至下下九等,这个法子一直传续至今,成为通行的“定式”。

“贞观九年时,就有的人为了从‘中下’户、定成个‘下上’户,不惜变卖财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