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920章 匆匆放飞

大唐马王爷 第920章 匆匆放飞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婉清说,这个是个老话,“飞鸟尽,良弓藏”,说的是鸟打完了,猎人的弓就没有什么大用处了。

谢金莲有些顿悟地道,“正是这个理儿,不打猎了,我都会把弓箭藏起来。但我的意思,那个李引一定是个不错的,不然陈赡家中怎么供着他和婆婆的尊位?可苏殷怎么办?这个恶人让她怎么做?”

李婉清再问思晴的意思,思晴道,“刺史大人和婆婆的恩公能有多大的过节,怎么能一点面子不给,要是峻和柳姐姐赶回来就好了。”

但高峻一点消息都没有,听说庭州那里有大事,看来不能指望他们。

谢金莲说,“我们这边当然向着婆婆了,就给苏姐姐回信,表明我们的意思,至于她在那边怎么做让她随机应变。哼!刺史能写奏折,西州长史就不能写么?她可是拿了圣诏去协助抗旱的。”

没想到谢金莲的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既然黔州、西州的姐妹们都认为,为了婆婆,即便不顾及刺史的感受也要保这个李引,那么只有这一个有些用处的建议给苏殷了。

这个建议有用没用说不好,但至少表明了这边的态度,能给苏姐姐打打气。

她们认为,回信黔州的事已经耽误的过久了,于是马上行动起来。她们铺纸研墨,这一次是李婉清主笔,而谢金莲和思晴两个在边儿上,你一句她一句的帮忙。

不一会儿信就写好了,简明扼要,这才显得重点突出,鸽子被她们急匆匆地放飞。

……

黔州。苏殷写了给西州的第三封信之后,便拉起丫环和护卫队们,拎起鸽笼离开刺史府。想不到,刚刚把钥匙扔到院子里,做了再也不回来的打算,这就回来了。

高审行冷落了他自己提拔起来的都水使李引,苏殷开始以为,是她和李引在澎水县贯通石渠过程中伤了民役的缘故。

毕竟刺史大人引用的皇帝陛下那句“民可载舟”的话是个至理,那么刺史的不满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随后,在搞清了民役中箭的缘委之后,刺史还这么做,不但不追究民役的责任,不细究张佶和马洇两个驴唇不对马嘴的应对,不参考石城县和信宁县两位县令的旁证,还立刻把筹建各县巡水队的事情交待给张佶去做,这就不是苏殷先前理解的那样了。

刺史大人项庄舞剑,这一定是还有别的事情。

但苏殷不能不为李引说句话,她认为李引被刺史大人冷落之后,回到都濡县所做的修改水路的事也是必要。但刺史大人偏偏再带着张佶和马洇追过去,指责他不按刺史的吩咐组建巡水队。

当时丫环与苏殷就在旁边,连她都看出来刺史在这件事上有失公允,而且丫环也看到了马洇、张佶乐见这一幕发生的意思。

当时,高审行看着李引所做的――他把除盈隆岭之外,其他所有上山的蓄水池在上山的一侧全都加了泻水口和闸门――竟然比灌地一侧开的还要大。

当然,李引在做这事的期间,那些蓄水池中的水全都放空了,不然怎么施工?刺史大人指点着那些空空如野的池子,痛不欲生地说,“胡闹,真是胡闹,李引你这是与我唱反调!”

李引说,“大人,你总得给我些功夫,总之都濡水路自成一体,这里的改造并不影响其他的县。”

刺史道,“功夫!那些庄稼容得功夫么?看看这都七月了,正是关键时候你却搞这一套,简直倒行逆施!即便你要改,也要等到了秋冬季、灌水不急的时候来做。”

李引仿佛也上了脾气,头也不抬地对刺史道,“古人讲‘朝闻昔死’,这样的改造就是为了应对汛期泻洪,难道下官想到了,却要绕过汛期、等到秋冬季才实施?”

刺史头一次被人噎住,张佶并未插话,但马洇却低声对刺史道,“大人,这都七月了一滴雨未下呢!排水果真像李大人说的那么重要么?李大人总该先按着大人的意思,把巡水队搞起来……”

丫环抢白道,“马大人,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知道总不下雨?你那个巡水队本来就是为了灌水,与排水有什么关系?!”

马洇嘟哝道,“大小姐,这怎么是下官那个巡水队,明明是刺史大人的意思。”

高审行出人意料没有吼丫环,因为他看到苏殷正对马洇怒目而视,于是他就也对丫环一瞪眼,用目光把她逼到苏殷的身后去。

李引这样反常地不顾官场的礼节当众顶撞刺史,反而让高审行再稍稍地放下些心,一个在乎官位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刺史想,或许自己对李引和夫人的猜测并不存在,或许这个李引在与刺史夫人相处之时,只是像今天这样,在某些细节方面没有注意罢了。

不过这个心思缓解了,刺史的面子又占了上风,他缓了缓心神,对李引说,“你干就干吧,但巡水队你必须立刻给我筹备起来。”

“好吧,刺史大人。”李引的话终于让丫环和苏殷长长地松了口气。

刺史走后,丫环恨恨地对苏殷说,我就不信那些巡水队真去巡水,净是官样文章,怎么比得上李大人实实在在!

第二天傍晚,马洇奉了张佶的命令再来看都濡县巡水队的筹建,他发现西州长史和形影不离的丫环竟然都不在,而李引答应了刺史的巡水队仍是八字没有一撇。

不过,这座山上的蓄水池子已经改造完毕,水车从山下一级一级地再次启动起来,正往山上蓄水,那些蓄水的池子又满了。

他马上跑回去向张佶报告。刺史没有赶过来来,而是派人直接叫李引去刺史府。

等苏殷带着卫队,与丫环回到刺史府的时候,高审行正毅然决然地宣布:罢去李引六县都水使之职,“一个六县都水使,在抗旱的大事上却拒不执行刺史的部署,反而要走在其他五县的后边!”

刺史说,“奏章批回之前,此职暂由澎水令张佶代理。”

刺史的这句话恰让一步赶上的西州长史苏殷听到,她仿佛预见到婆婆从长安回来、乍一听到这个惊人消息之后的反应,以及她对自己投过来的有些失望的目光。

她当着李引、张佶、马洇、各县县令、以及黔州府参加这次议事的六七个官员据理力争,“父亲大人,即使要罢李大人的职,也要等长安的批复,这个从六品下阶的职位可不是个县级的津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