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827章 窄巷相逢

大唐马王爷 第827章 窄巷相逢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洎总不能再莽撞,放下次子的信后,他独自分析了一下西州的形势、以及彼此双方的力量对比。

这是一次窄巷相逢,一方力量强大、而另一方必须通过。

如果事先知道双方会在巷子里相遇,那么总会有人先等一等、等对方过去,然后自己再走。问题是,双方都走到巷子中间,谁也不可能侧身通过了,有人必须退回来。

而对于刘洎来说,退回去、与在巷子中被人掀翻,已没有多大的区别。难道就没有势弱一方打翻强壮一方的可能?尤其是对方有个软肋被自己所掌握的时候。

刘敦行以往的信中不时地向他汇报一些对方的点滴问题,比如他第一封信就提到了郭孝恪在焉耆旧王府中华美的器具、连饮酒的杯子都非金即玉,官邸富丽堂煌。

还有这一次高峻让他八夫人处置西州公务的新情况,刘洎不由得冷笑,高峻太牛气了,放着该提升的官员不用,把公务让自己夫人来做,这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他深知陛下对这两样做派是深恶痛绝的,尤其对于封疆大吏来讲,他们这样的行径更不会被陛下看好。

而且自己自辅佐太子以来,陛下仿佛对自己还算是满意的。上次陛下亲征、太子监国,自己便是太子身边去并州的唯一一人。

他再不犹豫,提笔写明天庭议的奏章,他一边写、一边怒火填胸、被极度的正义感所充斥,这让他几乎不能自控:

“小人在列,为蠹则深。巨猾守边,怀恶必大。安西都护府大都护郭孝恪、西州都督高峻,恃有微功,行事乖张。毁规抛矩,弃废纲常……”

刘洎在奏章中历数了已知的、郭孝恪与高峻的毛病:

郭孝恪占据焉耆王府,所用器具焉然王格、纵容新任西州都督高峻任意妄为――纵妻苏氏干政,污辱命官,动辙让其入厩铲粪,官员上下、全凭高峻一人之好恶。

他也会影射之法,话虽然没有明说,但也足可暗示陛下:如不从速采取措施进行扼止,那么西州将尾大不掉、渐成独立王国。

刘洎坚信,这道奏章上去后一定会引起陛下振怒,因其所说之事过于严厉,他料想高俭绝对会退避三舍。而朝中那些有些份量的重臣,估计因为事体重大,一时也不会站出来表示明确的意见。

而陛下和太子的意见也可揣摩一二。陛下可能不会立刻决断、不会处置某个人――对郭孝恪和高峻也不大可能。

但他一定会下令派人去焉耆彻察此事。而刘洎坚信儿子是不会欺骗自己的。那么去察的人当然会把件件属实的结论呈报给皇帝。

而不论陛下派谁去西州,即使去的人是郭、高的同党,百般替他们两人遮掩,但是此事也同样会给他们当头棒喝,让他们警醒――有人在一直监视着他们,不要为所欲为!

而太子那里,刘洎也相信他不大会表达明确的意见,一来事发突然,他身为一位储君,不可能在陛下的面前表示出过份的偏向,那会有失中正。二来,刘洎相信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磨合,太子已越来越倚重自己。

那么,陛下叫人去核察西州政务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而且,刘洎知道,郭孝恪与高峻二人拟定的、西州提升官员的方案马上即可抵达中枢。看着吧,不知道陛下、太子以及朝中大臣们得知,高峻升了都督后,只提了一位长史高岷后是个什么表情!这无疑就是对自己所奏一事的有力佐证!

就是在这样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感觉百无一失了,刘洎才在第二天的朝堂上将此事义正严辞地提了出来。

他选择的时机是将要散朝的时刻,这让他有时间从容地把奏章揣在袖子里,再把里面的内容琢磨了一遍又一遍。

他知道此议一提会出现什么情况,虽然不大会有轩然大波,但暗流足以冲刷每一个人。

那就相当于自己赤膊上阵,独自面对西州两位重量级的对手了。而朝堂上高府的那些人肯定不会跳出来。他们虽然痛恨、但不便表示。

开始时,吏部、刑部奏上了来自黔州的消息:高审行推翻了经过黔州府审核上报的、都濡故县令刘端锐命案。负有错案之责的新县令被解职,真正的凶犯流放西州……又是西州,这让刘洎感觉有些新鲜。

陛下对此事给予了肯定,同意收回对刘县令的嘉奖以及他遗孀的抚恤。而对高审行罚俸半年的自请,陛下只是说,“边远之地,高刺史也有些不易……只罚两月吧。”

当所有的大事都议得差不多时,刘洎终于出班,“陛下,臣有启奏!”

陛下在听着这件事时,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但他的眉头却越皱越深。刘洎猜不出他心里想的什么,可能他也被这件事震惊了。

太子不看他,目光虽然从未出现过闪烁,但刘洎看出来他的眼神是游离状态――没有聚焦在某一点上,或许他的思绪跑去了西州。

等刘洎念完了奏章,大殿之上一片寂静无声,呼吸可闻。

刘大人真够可以的,且不要说西州的这两位人物正是如日中天,就算是人人心知肚明、借了西州而上位的黔州刺史高审行,近期也是政声显著。

众人刚刚听到了高审行自请罚俸一事,看起来这件命案是个污点,但被陛下略略几句话,立刻就变成了高刺史勇于改过、不计个人得失的意思。

而刘洎却一炮打到了西州郭孝恪和高峻的身上来了。

皇帝看看身边,褚遂良今天不在,当值的是另一位常侍,但不是通值的。他此时目光涣散,可能是在考虑记、还是不记,怎么记。

皇帝琢磨了一阵,最后看看底下。

不知怎么的,平日里可以不必上朝的高俭也在下边,他的目光看到高俭身上时,高俭出班道,“陛下,微臣回避。”

果然,都在刘洎的预料之中。随后又有高府中两位品级不高的官员站出来。

凡有大事,站班的大臣无不急剧地把头脑运转起来,分析自己要如何摆明立场,以备陛下垂询。这样的时刻没有人说话,都在想对策。

谁知陛下道,“时候不早了,太子、长孙大人、道宗,你们留下来。我们听刘大人细讲。”众人如释重负,暗暗长舒了一口气,至少他们可以回去想一晚上了。

刘洎深知,长孙无忌与李道宗一个属于关陇一系、一个是山东一系,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两人总不大可能站到一起。

充其量也该会有一人保持沉默,因为他们一定深知窄巷相逢之理,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而陛下故意留下这两个人,也有着平衡两大派系之意。

陛下还是没有表情,这时便是他已经不悦的表现。

太子也不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