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564章 黔州信到

大唐马王爷 第564章 黔州信到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雅州刺史府,一场气氛热烈的酒宴正在进行,今天是贞观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雅州城中鞭炮声已经各处都有响起。qiuyelou西州别驾、雅州刺史两家人在这里举杯共饮、辞旧迎新。汪衡、荣经县汪县尉、严.道县的县令、县尉也在座。

席间只少了两个人――江夏王府长史李弥、郎州盐务管事李绅。

依着李道珏的意思,当时就砍了李弥,然后把他醉酒时的供词、以及李道珏和高峻、樊莺和崔嫣的证词往江夏王爷那里一交。

但是高峻认为,李弥是王爷的人,还是交由王爷去处置为好。毕竟王府的长史是打着协助剑南道输绢的名义到雅州来的,只送个李弥的脑袋回去,总是不大合乎情理。

但是除此之外,那些纸质的证言、证词一样不少。李道珏、高峻等人分别在上面签字画押,一并交给了负责押送李弥的刺史府黄头发护卫队长。他带着二十名刺史府护卫,押送着李弥的木笼囚车,一大早就往鄂州进发了。

高峻、李道珏还把雅州及整个剑南道当下的形势详细地写明,另派一匹快马,专程送往鄂州去交给江夏王。

他们在信中告诉江夏王,目前雅州以至整个剑南道的问题不在于各县,而在于以金国镇、威远府为代表的军镇、军府中个别人的推波助澜。

高峻分析,在大唐当前强大的国力支撑之下,吐蕃小股势力与东女国的联合异动,如果没有唐军内部人的默许,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信中,接下来的意见就只是高峻的意见了,李道珏只有看着点头、最后签字的份儿了。高峻在信中说,无论是谁、以什么名义上报的剑南道的乱像,兵部都不能轻举妄动、随之而舞。qiuyelou更不能下令动用威远府等剑南道四大折冲府的军力。在高峻看来,你不下令让他动,他要动就不是名正言顺。

信给江夏王送走后,李道珏不大确定地问,“舅子,有把握吗?”

李道珏右眼窝一片乌青,在席间问高峻这句话时又问得一本正经,让汪夫人、李夫人看到、听到,两人都忍不住地想笑。

她们想不到,在整个剑南道都没人敢明着招惹的李道珏,被高峻海扁了一痛之后,还能丝毫也不介意地与高别驾商量事情。

高峻说,有些人就是想借着剑南道输绢一事鼓动起乱局,好彰显自己的本事。他们先是利用你这个雅州刺史的特殊身份,再就利用被裁撤下来的那些衙役的不满情绪,这两样事情多半是剑南道有些文官所为。

但是因为局面被我们及时控制住,这两个法子都不怎么奏效。但是军中某些人的野心也被挑动起来,他们铤而走险、刺杀政务官员、联络域外势力极力制造乱势。一旦他们得了兵部的大令可以动用军力,那么杀良冒功之事断然不能杜绝,而剑南无辜的百姓就要遭殃了。

李道珏问,“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呢?”

“他们点火,我们灭火,最后谁的手里举着火把,我们就抓他小子!”

李道珏说,“就依舅子之计!先灭哪里呢?”

“吐蕃!”

“带兵多少呢?”

“惊弓之鸟而已,何用一兵一卒,只要我与三夫人樊莺走一趟便解决了。”

李道珏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以!这可是个危险事!虽然我是肯定不会去的,但我那些护卫力量,舅子想都带去也是可以的,只须把翟志宁给我留下即可。”

高峻笑笑,不再理会他的小聪明,抹抹嘴对樊莺道,“夫人,事不宜迟,我们出发!”两人离席而去。李道珏摇摇头道,“不可思议。”

散席后,汪夫人拉了别驾的五夫人到后边,讨教瑟琶弹奏方面的技巧,李珏铃也一同随着到了后宅。崔嫣并未把她的瑟琶带到刺史府来,只用汪夫人的瑟琶弹了一曲《出西关》。

汪夫人和李二夫人听得如醉如痴,仿佛大漠春柳、驼铃叮咚。一曲终了,汪夫人向往地自语道,“总要去西州看一眼,才不枉此生!”李珏铃也如此说。

长安,大内。

兵部将剑南道的军情呈在了皇帝面前,这与上一次潘若水送过来的奏折只间隔了几天。剑南道的局势在几天里就有这样大的转折,甚至还有吐蕃和东女国搅和进来,这在皇帝的心里不能不有一种特别突兀的感觉。

“如果剑南一道局面失控,兵部有什么对应之策?”皇帝问道。

“回陛下,剑南道有威远、归德、二江、兴化四府,天威军、金汤两军,军镇二十七,有八城四关,什么事情都不必由别处劳师调兵,动用一、二府兵力即可。”

“只是……明年三月,大唐水陆两军欲再伐高丽,此时在西南动兵,会不会牵动明年的部署?举兵之事非一、两月可成。那么,万一西南战事拖延,是不是我们只能暂缓讨伐高丽?”

上一次皇帝亲自率大军的伐辽之战,战果并不算小,鸭渌水以西全部的城池、乡村尽归了大唐。直到现在,大唐在鸭渌水西岸也未部署一兵一卒,高丽那里也没有挑衅的迹像。

但是皇帝知道,因为季节与气候的原因、以及军备和粮草供应的问题,上一次在八月开始的讨伐只能算是练兵了。

因为对唐军来说,仗越打到最后天气越冷、粮草运送的路途越远、于唐军越有诸多不利。而高丽却是天时、地利俱全,又是以逸待劳,因而适时回兵是正确的。

而盖苏文的有生力量并未损失多少,他内心的不服气可以想像的到。十二月初,皇帝命人给盖苏文送去铁甲二十领,如果盖苏文真的服了,那么他一定会派了使节来向大唐皇帝致谢。但是,在皇帝的预料之中――盖苏文受了铁甲,只字未吭。

想想当时还有大臣建议:为着体现大唐的威严与宽大,是不是送光明金铠二十领。皇帝笑了笑,因为他在上一次出兵的同时便下达了造船令。他想,造船大计一刻不能停,三月出兵,就有的是时间驯服盖苏文这头牲口。

而此时,剑南道的事情出得有些太及时了,如何应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有些举棋不定。他问道,“江南道造船一事进行得如何了?”

有人回道,“陛下,江夏王坐镇鄂州,造船一事没有片刻迟滞,进度略有提前……”

皇帝忽然想起了在鄂州抓住的那个协理输绢的钦差,这么长的时间里他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传过来。于是问道,“剑南道输绢一事,朕的那位小钦差,可有什么信到?”

话刚至此,殿外有人奏道,“陛下,黔州有信到――”(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