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441章 稳赚不赔

大唐马王爷 第441章 稳赚不赔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雅州刺史李道珏为什么宁可输财也不承揽造船的差事,除了没那个筹划的能力之外,这也确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qiuyelou一是工期,误了的话罪过就大了,二是质量,只赶工期的话,万一哪艘大船的质量出了问题罪过更大。

这可是皇帝为着再征高丽而准备的,一艘大船几百将士,一到海里船漏了,不打自乱,造船的人还能有好?

另外,这么多人一起参与的大工程,料想不到的事情层出不穷。尤其是财政上的预计花费总会超支的时候居多,赔钱的事情怎么好张罗?

江夏王面临的困难几样都占全了。他陪着皇帝出征刚刚回来,谁知道鄂州的进度会这样慢?但是谁让自己是宗室呢?他又是做大哥的,李道珏小弟可以谈条件不干,自己却是不能。但是他的压力没有人体会得到,皇命如山,万一如期完不了,至少是一脱层皮的。

与高峻的不期而遇让他的心放下了一半,他知道高峻是有些道道的,他只有全力支持才有希望按期完成陛下交办的大事。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高峻第一个主意就把进度大大提前了,沿汉江的十几座船坞框架才半个月就矗立起来,沔州和鄂州同时开建,那么就是二十几座船坞,不必等到月底前就建成了。

按着高峻的算计,只要船坞一起,按着一座船坞每月一条船的进度,不急不慌稳打细敲,明年三月前数量、质量都没问题。

更主要的是,造船的费用先降了一大块,江、汉之上四州所伐的木材已经源源不断顺江而下了,而运送木料的船却一艘未用,这趟原来看着赔本儿的买卖竟然还有了盈利的可能。有一次高峻陪着江夏王在府中喝酒,喝到了高兴处,高峻道:

“王爷,这不算完,我们一定要赚钱的,不然你堂堂一位王爷大驾坐镇在这里,不赔不赚都会让人笑话!”

李道宗说,“高都监,你可说话算话,但是偷工减料的事情不能干。qiuyelou赚了的话本王拿一半给你们。”

高峻道,“我不要,只要给我这两位夫人就可以了。”王爷连忙问计。

柳玉如说,沔州市面上的仙纹绫、大枣、红蓝、紫草都是此地独有的物产,眼下这个季节沔州都压了市,价格低得很呢。运木材用不到那些船了,何不把这些船利用起来,王爷叫人低价收上来,往长江下游去卖,一转手估计就是六七分的利,王爷你手里的闲船还少么?

樊莺道,我和柳姐姐这些天一直在逛,可不是闲逛。鄂州的赀布质地那样好,做军衣是没得说的。柳姐姐说,既然还要再征高丽,王爷为什么不去和皇帝说说,由王爷负责提供赀布?我们赚个南北的差价不算黑商吧?

柳玉如说,“王爷,我们可不是只顾自己赚银子,此举能成的话,沔、鄂两州那些劳累了一年的民众、枣农、织户们会怎么感谢王爷呢?”

江夏王听罢,郑重起身冲着柳玉如和樊莺施礼道,“本王简直茅塞顿开!有你们这样的女军师,难怪高大人会成竹在胸!”柳玉如和樊莺不敢当王爷的礼,笑着从座上跳开。

江夏王忽然看到了樊莺腰间的那把缠莺剑,奇怪地问道,“此剑……”

高峻道,王爷,此剑是李弥大人相赠,只因为剑名“缠莺”,我小夫人名莺,见之甚喜,李大人就送给我们了。

王爷叹道,“此剑正是皇帝陛下因我平定突厥有功才赐给我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物,比你那把乌刀也差不到哪里。李弥视之如命,这可是连命都交给你们了。”

高峻问道,“这样的东西,又是皇帝所赐,王爷因何转送李大人呢?”

江夏王道,“李弥自十几岁上便跟随着我南征北战,几次负伤。那年在灵州战场上,本王中箭落马被敌将丛丛围困,是他舍死冲进来救了本王一命。我把这剑给他,实是报恩。”

柳玉如问,“王爷,李大人倒是个可敬之人了!”

江夏王,“本王有些事情并不了解他。比如他年过四十,却一直不娶。本王劝他多次他都不为所动,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只是这个人爱钻牛角尖,常常笑着笑着就悲伤起来,连本王都猜不透他的心思。不过依本王对他的了解,此人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是不糊涂的。”

高峻问,“从何而知?”

王爷道,“当年侯君集谋反大案,便是李弥先发现的苗头。”

柳玉如连忙去看高峻,看他只是一愣神连眉头都不皱一皱,很快恢复了正常。他说,“哦,有这种事,等我们忙过了这段儿,王爷能否对我说说其中的细节呢?”

王爷道,“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而且我听说侯君集唯一活下来的儿子也在西州丧命于马下了。侯门再也无人,只当一个故事,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不如我们现在就可聊上一聊。”

高峻道,“如此更好,玉如、樊莺,你们去叫些酒菜来。”

在王府中,这些事情哪里会劳动柳玉如和樊莺二人,江夏王把话传下去,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酒菜就摆好了。

高峻先端起酒杯敬王爷,然后才道,“王爷不妨先说说侯君集此人。”

江夏王饮了酒,这才回忆着讲起来:

侯君集是三水人,这人豪迈雄壮,很早时就随入秦王幕府。他这人是很豪爽的,对待部下也好,更主要的是在打仗方面很有独到之处,总是能因时度势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侯君集在二十几岁便因功获车骑将军、全椒县子。尤其在诛杀隐太子建成谋反一役中出力甚多。陛下即位后拜侯君集为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后来又改封陈国公。贞观四年时升任兵部尚书,可以说陛下对他是很看重的。

“如何知他善战?”

王爷道,此人读书并不多,于战场上审时度势的本事大概都是天生的。只说九年讨伐吐谷浑一役吧。本王和李靖战前都以为鄯州以西山高难越,人马多有冻伤而且辎重难以运送,只想将敌人驱入深山便可以了。

是侯君集建议说,驱敌之策虽然容易,但未伤其根本。待大军一撤他们仍会为害地方,我们就永无宁日了!鄯州以西直至大非川一带的地势还没有高到唐军不适,可是由大非川往西随着山势再高,吐谷浑军也许仍能适应,而唐军就不成了。现在吐欲浑军并未逃入高山,还在观望,我们只要轻骑入大非川,阻止其越过大非川逃遁,那么一战可灭其国。

“后来呢?”柳玉如的樊莺同声问道。

王爷说,侯君集所说是有道理的。这是一劳永逸的法子,而且当时的战机确实很难得。吐谷浑军敢和我军对峙,就是倚仗着大非川以西有退路。这一点让侯君集一眼看出来了。

王爷说,其实皇帝对此战的目的一开始正是驱敌,而侯君集的法子无疑是更进了一步。如果驱敌入山,也许唐军一撤他们又回来,那我们是打还是不打?显然就被吐欲浑牵着鼻子走了。

“我知道这次大战时王爷是和侯君集一同出南道的,那么此时李弥大人在不在王爷身边呢?一定也立功不小吧?”

王爷道,“李弥是随我出征的,但那次是侯君集在前,本王在后,李弥是自请冲在前面,因而他是随侯君集部行动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