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433章 皇帝家事

大唐马王爷 第433章 皇帝家事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但是高峻却不多谈自己,几句话就说到了造船一事上。qiuyelou

他说,“听了各位以及沔津渡官员的话,在下以为,造船一事不能简单归结为沔、鄂两州的官员们不尽力气,而是确有难度。不解决了关键的问题,就这样接着干下去,恐怕到明年三月,百艘大船之数完成起来仍有困难。”

江夏王说道,“正要听你见解,你可要言无不尽。”

高峻说,从邓州沿着汉江一路下来,发现运送木材的船只有限,不是上游的秦岭山中没有那么多的木料,而是汉江荆州段水急峡窄,大船下来时很危险。而这些运送木料的船只回去时又要纤夫拉上去。

因而从原料的供应数量上看,沔州按原来的打算,每月七艘的任务不说如何造得出来,仅仅木材的需求就差得太远。如果再加上鄂州呢?

他说,按着沔州七至十月已经造的十艘之数,平均每月两、三艘成船的样子,以沔州两座船坞规模,沔州各级官员确实没有偷懒。

他的话让在座的沔州官员大为感动,因为这话是从一个西州别驾的嘴里讲出来的,并非是他们自己替自己辩解。

又听高峻说,后五个月如要宽打,留出一个月时间做机动,那么按十一月、腊月、正月、二月共四个月算,沔州每个月要造十艘大船。这不是不可能。只要有足够的船坞、足够的木料、足够的工匠。

王爷道,“可是你刚刚说过汉江段……”

高峻笑道,“为什么样非要用船?船不也是木头做的?”

吴刺史恍然道,“高大人,你是说让木材顺流而下?这倒是个好办法,因为那些木材怎么都要剥皮的,也许让江水泡这一路,皮更剥得容易些,就是不知木材湿了会不会影响靠船之用。qiuyelou”

樊莺接道,“吴大人,按着木头纹理,这样短的时间在江水中是不会如何的。我和师兄、柳姐姐坐大船从汉江上下来,也不过两天不到的时间就从襄州到了沔州,那么单根的木头不是更快?”

柳玉如说,“再不放心的话,只要让上游伐木的人在木材两端浇上蜡汁,再将其放入江中就成了。”姐妹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江夏王先鼓掌道,“真是妙计,如此木材的问题该够了吧?”

高峻道,还是不大够,长江上游水势更为湍急,最好在万州、归州、峡州三个临江州府同时伐木,就照我夫人们所说之法沿江送下来,木材的事情才让人放心,但是每一州的伐木数量要经过测算才行。

江夏王立刻吩咐鄂州副刺史李琰负责此事,并眼睛放光地问,“船坞的事,目前沔、鄂两州各有两座,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再建船坞我是同意的,依贤侄看要扩建多少合适?工匠的事不必操心,大不了我以钦差之权,督令下游沿海州府广集工匠,限期到达鄂州就是。”

高峻说,“沔州两座船坞四个月内造出了十艘,那么一座船坞每月只能造出一艘半。我建议王爷还要宽打,就按每坞月一艘计划,那么仅沔州就要再建八座船坞,一个月时间内一定要建起来,我原先留出来的那一个月就是干这个用的。”

王爷道,就这么决定,大事已成一半,让我们同饮此杯!

散席之后,江夏王单独与高峻又聊了很久,王爷道,“贤侄与我在这里偶遇,真是帮了我大忙了,皇帝陛下造船大计是耽误不得的,以目前进展,我正愁得无法呢!”

皇帝曾说,明年当以三十万众再伐高丽,一开始是诏令剑南道制造船只的,但是剑南道说长江上游水流湍急,造出了大船也不好沿水路送下来。他们愿意出钱给江南道,把造船的差事由江南道来做。

高峻道,“大船造出后总要经过检验,不正好在长江峡区的急流中经历一次,船造得好与不好一试便知。再说船只总要经过海上才能到达高丽,难道大海的涛天水浪还比不上江水么?看来剑南、江南两道之间是有些买卖了!”

他这话说得有些直率,江夏王笑道,“真是什么事情也不能瞒你,也难怪阿史那欲谷会服气,真是有些买卖在里面。”

他与高峻属于忘年之交,此时又喝过了酒,沔、鄂两州的官员都已退去,除了柳玉如、樊莺再无旁人,于是就把一些事情对高峻讲了出来。

他说,“贤侄,你可知剑南道原定承办船只的是哪三州?是眉州、邛州、雅州。你可知雅州刺史是谁?”

高峻说不知。王爷道,“雅州刺史是李道珏。”

高峻听了陷入沉思,欲言又止。李道宗说,“贤侄不必猜测,正是你想的那样,这个雅州刺史正是本王的当家。”

高峻问,“王爷能否详细讲一讲你的这位当家呢,也好让我有个大概的印象。为何因他在那里,造船的大计就中途更改了?”于是,江夏王就从头讲了起来。

李氏皇族,祖居陇西狄道。先祖是西凉武昭王,武昭王生子重耳,重耳在魏国任弘农太守;如此经五世正是太祖李虎。

江夏王道,“太祖的三儿子――世祖讳丙,乃是贞观皇帝的祖父;而太祖四子正是本王的祖父;那么这个李道珏呢,正是太祖五子的孙子;还有个李道裕在莱州任刺史,他是太祖八子讳亮的孙子。”

“就是说,王爷和贞观皇帝,以及雅州、莱州刺史的祖父,原来是亲兄弟对不对?”

江夏王点头,“这个李道珏在我们这些人中年纪是最小的,今年才三十几岁,皇帝念在亲情的份上,往常也是不大管他的。但是这一次是真挤到了难处,都说剑南天府之国,往年的赋税也上缴的极是容易,这才把造船的任务交给了他。”

“那么他为何又不愿意干了呢?”柳玉如问。

王爷道,“李道珏上书皇帝说,他愿意输财江南道,按着每艘大船出双线绢一千二百匹的价钱,总共出十二万匹双线绢给江南道,而由江南道造船。”

江夏王苦笑道,“我是做兄长的,明明知道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皇帝又不大愿意过分为难他的这个小兄弟,就同意了,而我又不能不接。”

王爷说的是人家的家事,高峻知道不能妄做评价,但他从江夏王的话里也听出,每艘船一千二百匹双线绢肯定是不大划算的。

而李道珏只须输绢,便省下了组织之功,又没有压力,不能不说即便英明如大唐皇帝,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不过李道宗说,“贤侄你这一计,省却了船只运木的花费,看来江南道不会赔钱了,本王就有些面目面对江南父老了。”

高峻道,“王爷你知足吧,按原来的计划,沔、鄂两州的官员赔着银子,但是确实没有偷懒,如果算计好了,我敢保江南道会挣钱!”

王爷大喜,连说那敢情好。一面吩咐下人们,立刻在府中安顿住处让高峻夫妇住下。有事也好时时商量。他说,西州你且缓些回去,反正别驾也飞不了。

高峻看得出柳玉如和樊莺不大愿意住在王府,他知道她们的意思。但是他想了解一下李弥的底细,就答应下来。(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