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1373章 暗恨于心

大唐马王爷 第1373章 暗恨于心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白除了不住点头也不会别的,古往今来,谋至高之位者谁又顾念过什么亲情?永徽年间死去的那些亲王果真都有罪?有罪便是他们威胁到了李治的帝位。

罗得刀说,豁出来惹盈隆宫陛下发火,该说的话他也要说了。

高白也下了决心,说道,“罗兄,有你打头阵,高某也敢助你一言!总之要挨陛下的训斥,你我也有个伴儿。”

两人之间居然有了一种将要犯言直谏的悲壮意味。

如果盈隆宫和大明宫真到了摊牌的境地,那么谁是卵,谁是石?或是势均力敌?不论哪种情形,盈隆宫的力量何在?

两个人和他们身后的家人,可都同盈隆宫绑在了一起。

黔州虽是罗得刀主政,但一州武备、治安、刑惩等一系列的、跟力量有关的事务都是刘方桂现管,刘方桂是司马。

罗得刀有几十名护卫,高白的手里只有一班为数不多的衙役。

几年来罗得刀和刘方桂二人之间貌合神离,麻竿打狼互有忌惮,罗得刀对刘方桂要说有些优势的话,也大多是在职位表面上的。

罗得刀想,陛下在盈隆宫真要用到人手时,黔州到底有多少人甘愿站在盈隆宫这边,为陛下所趋使?

凡事总须从根子上解决,何去何从还要看盈隆宫陛下的主张,而黔州对阵大明宫时真正的力量,只在盈隆宫主人一个人身上。

但他有这方面准备吗?罗得刀看看高白,看不到一点儿答案。

刺史望望门口,嘴里嘟哝道,“我说弟妹去砚山镇见九夫人,此时怎么还不回来,功夫够久的了!”

两人又对坐了一会儿,罗得刀下了决心,说事不宜迟,他这便去砚山镇见陛下。而高白担心,“可是以往陛下有过话,当着乡人,我们尽量避免同他在一处露面,他烦那些礼数……恐怕还是想照顾你我的官仪……”

罗得刀想了想,三下两下脱了身上的官袍子,“给我找一套下人的衣服,豁出去挨陛下两马鞭子我也要去见他!”

两人乔装了一阵,也不带随从,一同步出都濡县衙。在大门口,他们看到二夫人雪莲恰好回来了。

罗得刀身子发福,高白匆忙间找的袍子也不合体,穿在罗刺史身上像捆猪似的,把雪莲和婢女逗得要发笑。

罗得刀顾不上身份,连忙问,“弟妹,陛下气色如何?”

雪莲道,“还是老样子啊,乌刀不离手,红马不离鞍,幸亏有九夫人不离半步地跟着他,还能撑着个皇室人家的体面,不然就越来越像个山大王了。不过陛下气色倒好,九夫人又比前日看到时年轻些了……也不知她们都使了什么驻颜的绝窍,那么多女人单凭一颗凝血珠,我总有些不相信呀。”

高白怪道,“你怎么说陛下呢,什么像山大王。”

雪莲掩着嘴笑,“你们两位大唐的官员,是要去打家劫舍吗?”

刺史催促道,“你还笑,快说说长孙润的事,你同陛下详说了没有呢,陛下是什么意思?对我有没什么额外的交待?”

罗得刀一口气问了这么多,有些主次不分,但雪莲知道最要紧的,因为罗得刀正在眼巴巴地瞧着她。

“陛下说,以长孙润十年安分守已的表现,突然射死个人不大可能,总得有个理由。澎水县刑未上、证未取,长孙润承认的这么痛快也不大可能,他是这么傻的人吗?总得有个理由吧。”

罗得刀:“看来陛下终于发话了,令我插手澎水县事务,去问个理由。”

雪莲:“陛下可未这么说,还叮嘱刺史切莫干扰刘司马、澎水县办案。陛下说即便刺史要干涉也未到时候呢,顶不济长孙润真有危难时,你大可蒙了脸去澎水县劫大牢。”

罗得刀嘀咕,“好歹本官也算是黔州刺史,陛下让我去劫澎水县大牢,有趣!不过陛下的意思本官总算明白了——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管死的是猎户还是什么别的人,但长孙都督绝对不能有事。”

雪莲与两人低语道,“陛下让我转告,刺史要有刺史的样子,县令也要有县令的样子,大唐的官员岂能胡来?那么罗大哥你更不该越俎代庖,胡乱干涉下级公务……但陛下叫我捎话给你们……”

罗得刀、高白像小学生一样俯着身子去听,生怕漏掉半个字。随后,罗刺史问,“陛下说没说要亲自去澎水县见见赵国公?”

雪莲郑重地摇了摇头。

她回来之前也特别问过这么一句,而盈隆宫主人给过她明确回答:盈隆宫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赵国公的事去澎水县瞎掺和。

也就是说,盈隆宫仍然不会轻易坏掉业已遵守了十年的规矩。

罗得刀回县衙,换回行头起身便走,盈隆宫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既要安顿好长孙无忌流放后的生活、还要确保长孙润摆脱麻烦,这两件事都在他这个黔州刺史的身上。

那么此事就有的琢磨了。

如果盈隆宫主人要亲自去澎水县走一走的话,罗得刀不介意做个马前卒,到澎水县打打前站。反之,他可要稳得住窝子。

从高白处出来,罗得刀不急着去澎水县,骑马径直回了黔州刺史府,悄悄派个人出去,要求信宁县找技艺精良的画工,将死去猎户的样貌画影图形在各处张贴,务要弄清他的确切来路。

之后,罗得刀侧着耳朵,仔细听澎水县的动静。

……

澎水县,饥肠辘辘的长孙无忌蹲在县衙后院的老槐树上,听到墙外有人摸黑攀上来,朝着树里低声问道,“国公,你老在不在?”

长孙无忌应声,那人沿着伸过墙头的树枝灵巧地到了自己身边,手中提了只竹篮子,长孙无忌立刻闻到了一股诱人的肉香。

他恨不得立时将肉吃到嘴里,问道,“你是如何上来的?”

来人在树上找了个杈子先将身子稳住,树上也摆不下桌子,他便将竹篮夹在两膝里,伸手揭去上边的布帘,说,“这不难,有两个兄弟在墙底下叠个罗汉,我登着便上来了。”

说着将布帘顺手盖在长孙无忌的腿上,权当餐布,再道,“国公暂且将就些吧,长孙夫人本想请你老移驾到家中去,但岩坪镇的李员外说,捕快们必去家中查问,反倒不美,不如先将就些,正好请你老在这里看出好戏。”

再从竹篮中拿出一双筷子递到长孙无忌手里,长孙无忌伸右手拿了,左手里又被塞了一只酒杯子,此时篮中的香气抑也抑不住地散了出来。

来人先从篮子里拿出一只精巧的香炉子托在左手上,镂空的炉盖子里飘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原来早就燃好了。他说“这是李员外叮嘱让带的。”

槐树下旁边便是厕房,李袭誉想的很周到。

但长孙无忌认为,篮子里既然有放香炉的地方,正该换作一盘菜才是。正想着,年轻人这才从里面擎出一把铮亮的酒壶来,毕恭毕敬给长孙无忌满上,然后一手托了香炉一手擎着酒壶,对长孙无忌说道,“只有豹肉和酒,不恭敬的很。”

长孙无忌暗道,在槐树上,就自己这个亡命流徒的身份,这个谱儿摆的已经不小了,也不知这一篮子东西,又是酒肉又是香炉,他是怎么叠着罗汉拎到树上来的。

赵国公口干舌燥,先将酒饮了,伸箸入篮,夹起一箸来投入入口中,却是清水煮的,未加一丝佐料。撕的一缕一缕的精瘦肉嚼劲恰到好处,香而不腻,带着强烈的、令人愉悦的满足感入腹,他感慨道,“豹子肉,这是老夫平生第一次吃到,滋味果然不错!”

那人探出手来再给他倒了酒,恭敬地道,“国公你知道的,豹子矫健而又最是善跑,身上赘肉本就不多,而这一盘,是长孙夫人亲自从豹子前肩骨上拆下来的,乃是豹身上最好的。”

说话间,长孙无忌已吞了两三箸子精肉下去,觉着肚子里稳当多了,点着头道,“嗯嗯,此物不比山兔,一定很难射到吧?”

那人道,“难虽难,可也分谁出手,我们长孙都督的箭法天下人谁不知道呢?另外射豹亦有诀窍——都督便是等它拼尽全力奔跑终于拿获了猎物、自已也精疲力竭时下的手,因而它才成了国公的盘中之物。”

长孙无忌咂摸着对方的话,口中忽然就冒出一阵苦味来,暗道老夫岂不正像这只豹子一样!

他曾经招法凌厉、稳准狠辣地放倒了许多根基深厚的政敌和有威胁者——亲王、郡王、公主、驸马……而自己的力道亦在不知不觉中用老了。当他冷不防遭人暗算时,居然很轻易的便被人掀翻,一点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

而李治和武媚娘俨然是一对儿手法老道的猎手,找准了最佳的出手时机,一把将他们的舅舅撂倒了!堂堂的赵国公,凌烟阁第一号的功臣,难道不像这只奋尽了全力、最后束手就擒的豹子?

酒又在他的杯中倒满了,可长孙无忌此时感受到懊恼不已,举着杯子却不再喝了,他无声地叹了口气,觉着篮中的豹肉也没那么诱人了。

李治夫妇借他这只“豹子”之力除去了大唐的数位老资格的铁血之将,然后再一举将他这只“豹子”放倒,无疑他们的位子坐的更稳了。

但当边境不宁,西域重腾狼烟,难道这对夫妇不也成了力竭无计的“豹子”?

自他长孙无忌倒下之后,眼下朝中一家独大的正是英国公李士勣。但是很显然,李治并不打算放李士勣出去平乱。

李士勣此人行事一向稳妥扎稳打,从来不给人留什么破绽,以其武功和谋略,去西域平个乱必无什么大的闪失。但平乱归来呢?英国公的份量和势头注定如日中天,李治是有顾虑的。

长孙无忌仿佛窥到了大明宫里这对皇帝夫妇的真实想法。

盈隆宫主人在黔州一隐十年,举家无声无闻,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

但他的能水可不是一只豹子这么简单!只有此人——也就是十年前的金徽皇帝,静可潜伏于深渊,动则腾奋于九霄,雷霆万里,武功盖世,既平得了四方乱象,又压得住李士勣让他大气都不敢出。

长孙无忌听闻李治患有痛风之疾,偶尔便头痛目眩、忍之难禁,兴许这是他十年来夙夜思虑国事、积劳所致。

内疾外患的李治此刻总算想起他的兄长来了。

当年金徽皇帝能以举国托付于兄弟,今天李治在困顿初现时再还国于他的兄长,在摊子还不算太乱的时候,此举虽然显得有些无奈,但手足无猜,有来有往,却极有脸面。

长孙无忌鼻子里哼了一下,心说大明宫里的这对小崽子果然够有心机,将他们落魄的舅舅发配到黔州来。请金徽陛下出山的事不论成与不成,李治和武氏居然都不吃亏。

舅舅将盈隆宫的人请到了,这二人便激流勇退,金徽陛下必不为难他们;盈隆宫主人如果执意不下山,但薛礼已然派出去了,照样是又给足了盈隆宫面子,又借盈隆宫的势头解去燃眉之急,还随带制衡了跃跃欲试的李士勣,让英国公变得再安份一点。

但人请不请的到,对于长孙无忌来说可就太至关紧要了。事办成了,他可重为人中龙凤,办不成则是彻底的流徒,从此再无翻身之日。

只是,长孙无忌入境黔州整整一天了,板子挨了、树也蹲了,可盈隆宫的人芽子都没露面,又让长孙无忌觉着,他黔州之行的结果变得不确定起来。

当年金徽皇帝毅然辞国的原因,长孙无忌早已悟了个大概,只是这么多年来他不大愿意承认罢了。如果他在那年的正月初五,得知房遗爱蠢蠢欲动之后能果断制止,或是及时禀明金徽皇帝,那么郭孝恪根本不会出意外。

郭氏父子的能力,以及他们同金徽皇帝自西州时便培植起来的深厚情谊,足以令皇帝在察明实情后对他的舅舅暗恨于心,那么他当年愤而辞国,虽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