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1335章 险些绝后

大唐马王爷 第1335章 险些绝后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愔长出了口气,心有余悸地说道,“狗操的,还、还以为本王的报应来了!谁家买这么大个炮!拿去轰承天门……都成了。”

说着,他双手合什,十分虔诚地闭着眼睛祝道,“毘沙门①,长乐坊还有郑观音呢,可别在这里吓人了……”

伙计再跑出去,几个人在巷子里仰着脸盯住半空,等着再有一响,就能辨别巨炮的具体方位。

而李恽第一个表示赞同,“有理,亲王的事,亲王不管谁来管?本王一定算上一份,这是给江安王叔请命,大了不这个安州都督,本王就挪一挪!但情意总要讲!”

李愔方才骂的是房遗爱,但维护兄长李恪的意思太过明显了,给人感觉他不将李恽生死放在心上似的。

此时李愔便第二个表示赞同,“狗操的,本王怕什么,算本王一个吧。”

隔间,年轻的江安王妃不必再听了。

她丢下桌上根本未动一筷子的酒菜,蹑手蹑脚下了楼,到了店外再放稳了步子款款出巷。

归林居门外,伙计们总算等来了第二响,正是来自大宁坊方向。那个方向正是濮王府。

炮声开天裂地,却异常的清脆,比普通的二踢脚射得也高了近一倍。

爆炸声产生了滚雷的效果,“喀啦啦”地震荡着空气,又在大明宫墙上反出回响。

等人们循声望过去时,濮王府的上方还弥漫着一大团未散的烟雾,正好将午后行至那里的、明媚的日头遮到后边。

江安王妃在巷口匆匆解了马缰,扳着鞍子入镫,她要尽快找到浑蛋元祥,跟他商量一下对策。

……

就在江安王妃急着要去寻李元祥的时候,延州刺史高审行刚刚从鸿胪卿崔仁师的府上回来。

崔仁师宦场沉浮,说起来也算是老资格。

贞观十九年大唐东征高丽,崔仁师是海运副总管,与太常卿韦挺搭班子。

在那次海运中,二人各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源源不断往军前输送物资。

贞观皇帝下旨,幽、营等州负责军资大部,但天下各州按着份额、也要各负少量。

皇帝意在申明:高丽战事乃是举国共责,并非东北部寥寥几州的事情。

在这次举国范围内零零碎碎地筹集中,韦挺一丝不苟,不知变通,最后延误了军情,被削职为民。

而崔仁师先从近处州府筹措了军资运走,然后再将天下诸州随后运至的筹集之物充还。

这件事让他在官场上再升一步,做到了鸿胪寺少卿,从四品上阶。

偏偏在去过一次翠微宫后,崔仁师作了一篇《清暑赋》讽刺贞观皇帝。

先皇得知后不但未加斥责,还要升他做中书侍郎。

时任中书令的褚遂良,立刻翻出崔少卿在十九年知海运时、亡失民役的一件旧事来弹劾他。

结果,崔仁师连中书省的门都未进,便被贬去龚州,从尚未到手的四品侍郎,跌到了一名不入流的记帐文吏。

人还没到龚州,时任中书令的鹞国公、如今的金徽皇帝再将他一把拉了回来,接替了鸿胪正卿高审行的位子。

惊心动魄,冷热交替,令人胆战心惊。

痛定思痛,崔仁师早就明白过味来了,那篇《清暑赋》写的太不合时宜。

先皇虽说对此赋极度不满,但是总不会同自己一般见识。

而褚遂良的弹劾不早不晚,既满足了他排斥异已的目的,又满足了先皇报一箭之仇的心思。

那么自己的位置有那么大的落差,还,还奇怪吗?

人都是在挫折中聪明起来的,再正直的人也会如此。

崔仁师虽说不致于从此变得多么识时务,但至少,会在不损害大体处事原则、和行事章程的情况下适当自保。

鸿胪正卿一本正经,连眼都不眨地听了高审行的来意,心里从头编算:

一,金徽皇帝虽说极富人情,却比他爹整人更狠。

二,高审行春风得意,凭着一把镢头深受金徽皇帝赏识。刘青萍不够规格也封了国夫人。连皇帝极为宠爱的贤妃娘娘都去兴禄坊归省了。

三,高审行大过年的跑到府上来说了这件事,那是志在必得。

四,这件事不一定是皇帝知情的,但高审行若不如愿,那么等皇帝陛下知情时,恐怕这件事也就变味儿了。

五,事情只要一变味儿,恐怕鸿胪正卿连记帐的差事都没有了!

六,此事涉及到的是江安王李元祥,这又是个大块头。如将此事给办了的话,取悦的可能是两个人。顶着不办,对自己不悦的极可能是三个人。

七,江安王爷的事,关系着我大唐帝国的颜面,每一名官员都应该想方设法地,不遗余力地加以维护。

八,即便办错了,那也算在正确的路上崴了脚,但腿绝对不会残。

九,自己去颁政坊驿馆吓吓波斯使者,比李元祥暴揍波充也真不算什么。

十,以上诸条都算差了,要挨陛下斥责的话,也有李元祥和高审行顶着。

崔正卿正色对延州刺史说道,“刺史大人,你为的可是我大唐,崔某能有什么可说的!崔某即刻往颁政坊走他一趟!料想也没什么难度。”

高审行没想到事情办的这般的顺利,他又在崔正卿的府上略坐一会儿,便起身告辞。

他兴冲冲地回到兴禄坊,本想入府,又一想崔仁师说的那么信誓旦旦,此事大约已没什么出入了。

何不立即去胜业坊与王爷、王妃通报一声,弄不好晚饭也就有人请了。

再说,昨晚半夜才答应过江安王妃的事,次日午后便有了回音,这不也能说明延州刺史办事利索、指谁射谁的魄力?

高审行过家门而不入,门外的家丁们迷惑地看着五老爷。

而只带了两名随从的五老爷头都未扭,骑马沿着务本坊大街往东去了。他们拐过了太庙,未走平康坊,而是经由北面大街去胜业坊。

刺史不愿意在平康坊遭遇某些人,他们找那些艺妓、歌妓、舞妓、寝妓们寻开心,然后再扭过头来瞅着自己不开心。

高审行知道,在“吃饭”的问题上,自己这个人是很招人厌恶的。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啥时候饿,又不大愿意染指谁都能扒拉两箸的菜,然后又对吃不利索的菜耿耿于怀。

也许这辈子他都不会去平康坊,同时心理上,与那些喜欢去平康坊的人格格不入,存在着天然的忌恨。

他可能某一天发现吃不了“饭”了,但去平康坊“吃饭”的倒下一个,还有一百个站起来。

那么刺史想,自己这样的人怕是也快绝种了。

高刺史边行边想,已经快到胜业坊了,有沉闷的一声巨响从长乐坊方向传来,就这也没有打断他的思路。

随后,从长乐坊方向、沿街传导过来的惊人的骚动,终于惊醒了他。

最先听到的是最北边,长街的方向有女人和孩子们的惊叫,很快看到满街筒子的人呼啦一下子,在街心让出一条道来。

蹄声得得,有一匹马发了疯似地往南边、刺史这个方向跑过来。

它鬃尾乱抖,连踢带咬,将好几个试图冲上去拦阻它的男子都甩开了。

高审行看到,有个女子俯伏在马背上,长发已散乱地抖开,看不清面孔,衣裙精美,但后背上冒着烟,她已失去了对坐骑的掌控。

这匹马已经惊了!

午后时分,在人流如织的长安大街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可能有人受伤。

高审行不由得催马朝它迎上去,然后跳下马来,惊马已经越来越近了!

刺史看到两名万年县年轻的巡街衙役,此时不知从哪里突然蹿出来,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拦阻。

路人发出一片惊呼,弄不好,衙役就要受伤了。

看起来那马也是匹良种,弹跳力惊人,居然一跃,载着主人从两人的肩头上跳过来了。

一名衙役被这匹马的后蹄蹬到,负重倒下。

另人一仍在后边紧追不舍,高声喊,“拦住它!”

惊马已经飞驰到了近前,它的面前是延州刺史高审行。

刺史看到骑手手中的缰绳早就脱出了,虚虚地抱着它的脖子。

它有健壮的脖项,两条匀称的前腿,纯净的棕黄色毛皮,但刺史在它的眼中发现了惊恐。

刺史没功夫权衡,在两位随从的惊呼声中,他几步迎了上去,伸手准确地一把抓住了马缰。

马跑得太快,冲劲十足。

高审行随着它只跑了三四步,便被它仰面拽倒,又被拖行了一瞬,才撒手了,马从他的身上跑过去,它的一只后蹄正好从高审行的两腿间踏过。

高审行在地上扭身往身后看去,一眼分辨出从南边街头行来的马队,有大明宫禁卫,有花团锦簇的一群女子,还有护牧队!

高审行这才慌忙伸手捂向胯间,如果方才真让马踩上一下子,捂也晚了!怎么一点知觉都没有呢!刺史后怕,刚刚还胡思乱想什么快绝种了,就给来了这么一出。

不过除了手上火辣辣的,那里果然没什么知觉。他的一只右脚的靴子掉了,衙役和随从奔过来扶刺史,衷地称赞道,“大人,你真够意思!”

从南边来的正是皇帝及后、妃们,他们将晋王殿下丢在永宁公主府,让他试着说服一下崔夫人。

然后这些人顺着永宁坊东大街、东市、胜业坊返回大明宫,四名护牧队执意相送。

高审行在十字街一露头,皇帝这些人便看到了,但高审行被惊马吸引了注意,没有看到身后这些人。

刺史怎么拦的马,怎么摔倒的,众人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在马上沉声命令道,“护牧队,给朕拦住它!”

即便皇帝不发话,大明宫禁卫也不可能、让惊马从自己这里冲踏过去。

因为身后,便是莺莺燕燕的大明宫后妃们,多数后妃们骑在马上,怀里还各抱着一位皇子。

但皇帝的命令及时而准确,是叫护牧队上。

那禁卫们也须严阵以待,他们不等命令,一下子拨马散开,在前边组成一道人墙。

四名天山牧的护牧队,此时已经策马迎上去了!

惊马瞬间即驰到!婉妃和蓝妃不由惊叫出声,而大明宫禁卫们目不转睛,盯住眼前这一幕。

最前边两人一边一个飞驰着迎上,一左一右拉得很开,将边路封住了。惊马略一辨认,只好照直冲过来。

而后边的两名护牧队,在惊马前同时飞身跃下,顺手一推鞍子,两人的坐骑分别往两边驰开去。

惊马又是一个迟疑,要是绕的话还是绕不过去,去路恰被两匹单马挡住了。

它脚下一滞,觉得还须照直了跑,但步下一人已将件袍子抖出来,正抛在它头上。另一人伸手拽了一下马缰、拉的它回了一下头,瞬间又松开了。

马匹什么都看不到,又被人连晃几回、惊势已泄。它不想再奔跑了,但依着贯力依然向前冲。

先迎上去的两名护牧队早已圈马赶上来,一个人在马上探身,“叭”地抓住了马缰绳。另一人控马紧紧地夹在另一边。

惊马人立而起,在禁卫们组成的人墙前十几步“咴咴”长嘶,停下了。

但马上女子一下子便被掀下去了!所有人发出一片惊呼。

但他们看到一匹毛色火红、四蹄漆黑的马恰巧驰到那里,马上人伸出手臂,轻松将人接住。是金徽皇帝。

大街上,百姓,衙役,高审行,高审行的随从,大明宫禁卫和后妃们,同时发出一声惊叹,“漂亮!”

一看天山牧护牧队便训练有素,遇事未慌,而且拦截惊马的方式极见门道儿,一场虚惊,转眼间被他们化为无形。

而皇帝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他的马更快、更灵活,皇帝在马上探身接人的动作显示了极为娴熟的骑术。

随后有人欢呼,“护牧队——威武!”“陛下——威武!”

有两名侍女骑马从北面赶上来,她们看到了昏迷的江安王妃,此时正被金微皇帝接住,她们连忙上前。

被这些人救下的是江安王妃,她匆匆在长乐坊的巷外解缰上马,刚踩入了一只镫子,侍女们便看到,有一只从天而降的东西在王妃的后背上炸响。

侍女们只觉四下里一下子安静,王妃软软地往马背上一伏,被她的坐骑带着、冲出烟雾朝南跑了。

惊马载着王妃,从长乐坊一直冲过了三个坊区,在胜业坊的西北角被护牧队拦下了。

但王妃昏迷不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