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1264章 衣食足则知荣辱

大唐马王爷 第1264章 衣食足则知荣辱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思晴忽生一念,问她道,“不知大嫂看那位帐房先生人品如何?”

女子道,“倒是个敢说敢做的,看起来亦识些文字,但他不是随陛下与娘娘一同来的?”

思晴笑着摇了摇头,姑娘猜测道,“我知道了,陛下一定是随意上街,恰巧碰到了这些行商,便临时合演了这出戏。”

她的娘不让女儿乱猜,“一个女儿家,胡说什么。”她想到自己家中顶梁柱已不在了,日子多有艰辛,忽然有些悲伤。

思晴说,“不如我们立去怀安县衙,看一看县中如何断判此事。”

……

怀安县治所,就在庆州城内,永福街上的这件行商与乞丐之间的纠纷,很快满城皆知,城中的乞丐几乎都跑来看热闹了。

这是一件大事,乞丐们个个兴奋得红光满面,过节一般。

他们相互转告,这可真是要变天了,前头有同州刺史刚刚为个乞丐吃了挂落,刺史的乌纱当时摘掉,若非捐出上千亩的地出来,估计也就永远栽了。

庆州不甘人后,一下子伤了四个!本地人是不会这么傻的,也就远来的贩货商人不知行情,觉着自己有两个臭钱,敢一下捅出这么大的娄子!

而和同州不同的是,听说大唐金徽皇帝陛下正好在庆州,真有热闹看了!这可真是普天同庆。

乞丐们涌向怀安县衙,当地居民也有不少来看的,人们不能进入堂上去,将堂口最有的位置让予乞丐们,县太爷升堂。

怀安县令周弗远,四十多岁,一听这件案子连手都麻弹了,这可真是怕什么便来什么!

近日对于涉及到乞丐的案件,县令也断过几起,县令是能和便和,不能和便暗示事主破财免烦,倒没出过什么大毛病。

反正凡是闹到县衙来的纠纷,绝不会是事主同乞丐间的几句口舌之争,但凡发生过几下推搡,那也就有了着手之处。

但今日显然不会利索,三个乞丐一瘸一拐,听说在驿馆一个乞丐满脸都是血污,这可不是推搡几下的事。

城中乞丐居然大部分都到了,群情汹汹,弄不好真要闹到皇帝那里去。

那么县令便拿定了主意,吓吓乞丐见好就收、压压行商出些钱财,总之别将事情闹到庆州刺史府去,更别让皇帝知道。

周县令腿打转筋上了堂,往上一坐、再往下一看,脸上顿现惊惧之色,堂底下让两个乞丐揪扯得跟个小鸡子似的人,他认得,是庆州刺史。

他慌忙起身离座,一串小碎步移过去,“大、大大……”

他本想说,“大人你怎么来了,”猛然发现刺史大人眼角里,有恶狠狠一道凌厉的光芒射过来,显然不想让他道破身份。

县令:“大、大大胆!什么人吃饱了不好好过日子,净给本县惹事!”

一个乞丐:“太爷给我们作主,小人们在大街上正当行乞,让余杭郡来的货贩子一顿暴打,身上已无一点完整。”

县令便知道了刺史此时的身份,暂不是刺史,而是余杭郡货商。他问刺史道,“可有此事?”

庆州刺史被人揪着,说道,“刘某让人薅着脖领子,已说不出话来,太爷你只须问问这些人,只要他们能平息愤怒,我家老爷便出些钱也是舍得的,只求大事化小。”

于是县令又知道,原来刺史也不是什么行商,他身后还有个老爷。

县令又问乞丐,“既然这位客官已认了事实,那你们闲话少说,只须讲一讲有何诉求,好让本官看看合不合适。”

另一个乞丐说,“太爷,小人的胸口让他的人给踹了,此时感觉仿佛有些内伤,丝丝作痛,恐怕小人一年也不能走动,更不能乞食。”

县令瞥了一眼刺史,刺史朝他闭了闭眼睛,县令道,“还有么?”

一个乞丐道,“太爷,小人不但挨了两脚狠踹,衣服也在街面上跌破了,马上天气转冷,小人恐怕不能御寒,最好赔小人几匹布。”

再一个乞丐道,“小人当时正咬着一块面馍,被行商的手下打得,恰巧噎住,不上不下好悬噎死,小人想是伤了胃气,”

县令听罢,去看“帐房先生”,庆州刺史道,“赔,全都赔!我家老爷富可敌国,不在乎打发几个叫饭的花子。但他们也不能狮子大开口,总要有个人证。”

堂下有个乞丐是赶着来的,早就听出了门道,“太爷,小的给作证,当时小人在场,他们说得一点无差!当时客商的恶仆在扔人时,正砸了小的肩头,小人今后怕是不能吃重了!”

庆州刺史咬着后槽牙,“赔,老子作主,都赔,只要录好了姓氏、何处籍贯,我家老爷没个赔不起!”

堂下有个姑娘开口道,“我却作证,这些人无理取闹在先,尤其那个差点没让面馍噎死的,是你抢了我们母女的馍。”

旁边有个乞丐威胁道,“你再敢胡说,晚上便到你家中理论!”姑娘不敢再说了。

堂下的乞丐又对堂上道,“太爷,小人亦是余杭富商打人时被殃及的,而且小人作证,还有个兄弟让人打得鼻梁骨都塌了,恐怕后半生娶不上老婆,他诉余杭商人赔补小妾给他。”

刺史道,“太爷还不快快登记全面,我们也好去驿馆赔补。”

底下有三五名乞丐争先恐后道,“太爷,小人作证,小人作证……”

县令迟疑,如所料不差,刺史大人身后的老爷来头一定不小,弄不好是随皇帝出行的某位重臣。他又偷偷去看庆州刺史,刺史示意他尽管登录起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事主、证人都记录在案,足足有十几人之多。

“帐房先生”说,“太爷,我们还是速去驿馆分断吧,赔的赔了、补的补了,也好让我们快些离开此地。”

周县令尚未动,堂下乞丐们随即又涌去庆州驿馆,有人摇头叹息。

庆州驿馆人满为患,怀安县令大驾亲临,处置余杭客商殴伤乞丐的案子,没人知道他此时只像个木偶,一举一动必先看刺史的眼色。

后来,县令又发现,原来他的刺史大人一举一动也在看另一人的眼色,白袍折扇,气度不凡的一位年轻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身边还跟了一对母女。

怀安县役在大门外警戒,凡愿作证的乞丐全都可进去,听县令分断:

“庆州,北方礼仪之郡。余杭,南方首富之区。《管子—牧民篇》有言,‘衣食足则知荣辱’,本官没想到,一群得我朝怜恤、食方裹腹的庆州行乞之人,居然能如此申明大义,勇于证事!”

底下有乞丐道,“大人,全赖金徽皇帝陛下圣明,我等才知大义!”

县令道,“闭嘴,天下乞丐既多,怎么知大义的都在庆州!既知大义怎么还在本官分断时鼓噪!”

刺史不拿好眼看他,县令假装不知,分断道,凡自愿出证之乞丐,自去大车上拿一件货物,到县吏处登录本人来处,县府定有后续的详细照顾。

呼啦一下又涌到驿馆中二十几个乞丐,手快的先去抱车上的布匹,随后又进来几个,拿麝香、蜡烛。

“再没有了么?”县令往驿馆外问道。

最后有几个乞丐迟疑,有人嘀咕道,“我未见,不能为点好处妄言。”

再没有人了,被思晴和崔嫣踹过的乞丐提示道,“太爷,小人的终身大事还未说到呢!”

县令哼了一声,“这么大的事本官可不能管,得须刺史大人亲自发落。”

“啊!原来刺史大人也在,足见官府对我们的重视了,但刺史大人在哪里呢?”一个乞丐问道。

县令道,“这位仁兄,你可真是骑马找马,被你薅着领子、由县衙揪到这里来的便是。”

吓得两人连忙放手,刺史立着眉毛先问,“在大街上是谁偷踹本官?”

踹人的乞丐嗫嚅道,“是小人,但刺史大人,小的不知……”

“哪里人?”刺史问。

乞丐道,“回刺史大人,小人是延州金明县人氏。”

“既然是延州人,不在延州行乞,因何跑到我庆州来?不要对本官说半句瞎话,不然你的赔补就地取消。”

乞丐道,“大人,小人一向有什么说什么,只因延州刺史高大人太不讲情理,凡有似我等体格健壮的行乞,必捉去勒令垦荒,很没自由。”

刺史问,“还有多少是延州来的?”

又有十几个举手道,“大人,我们都是,得知庆州好礼仪,官也不似延州蛮横,这才结伴来的。果然庆州官府才是我们的父母,肯为我们作主。”

“要老婆的又是哪个?你且单站在人堆之外,省得一会有人冒充,”满脸血痂的乞丐兴奋难耐,几步跳出来。

刺史道,“你这事情有些过分,能不能有些通融,哪怕多赔你些牛酥?”

乞丐哽噎道,“不必不必,牛酥就让给别人吧。”

刺史道,“看看你,倒是受过多大的委屈!你莫哭,此事本官便不亲下论断了,请涉事的余杭富商出来与你解释。”

说罢,对着堂下一揖,“有请!”

此时,驿馆外有个乞丐高喊,“大人,小人猛然想起来了!小人也亲眼见到富商手下打人,不知此时还可不可作证?”

刺史道,“难得你踊跃,还不滚进来!”

余杭郡白袍富商现身,先对刺史道,“刺史大人,李某认得洛阳宫有头有脸的官员,我们无事不可谈。李某知道,洛阳宫里有的是美若天仙的宫女,个个强过李某小妾万倍。刺史可问问这位要老婆的兄台,若想法娶个美貌宫女,李某定为其办到。”

满脸血迹的乞丐想了想,对富商道,“你可得想好了,官无戏言,你这话可是要做好口录、签字画押的,就怕你办不到。”

富商说,“谁敢胡说,只要兄台一句话,李某保管你天天都有美女可见,日子一定随你的意。”

乞丐道,“那行,你可别反诲!”

富商哼道,“那便妥了,只要李某小妾不离,别的事都不在话下,刺史大人,这是在你的庆州地面,剩下的所有人全凭你任意发落,不要有李某什么牵连!”

刺史知道,皇帝不想暴露身份,但给了他生杀予夺的大权。

崔嫣跑出来,亲昵地对皇帝道,“峻,你到此时还敢编排我,”皇帝示意她莫出声,听刺史发落乞丐。

庆州刺史苦笑道,“本官万万没有想到,在本官任职的庆州地面,有人敢踹本官一脚!而且踹本官的,却是延州来的乞丐!”

他说得随意,仿佛已经不再生气,乞丐群中有人窍笑出声。

刺史一转语调又道,“本官实属活该!大唐皇帝陛下体恤万民,虽低贱如丐者,亦有所虑。但本官枉有满腹文墨却断章取义,以致治下恶丐横行,妄行不法。说到底是本官有同州刺史前车之鉴,一事当先,先顾及了头上乌纱。”

“但陛下所言不差!陛下拿你们当人,你们可别拿自己不当人。似这等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而不顾公理的,本官若早如延州高刺史那般处置,兴许你们还有个命在,唉!只能怪本官不好了!”

最初挑事的乞丐一听不对口风,惊疑地道,“大人,你,你可别忘了同州刺史的下场!连陛下的话也敢不听!”

刺史哼道,“本官再不施行雷霆手段,恐怕天下的乞丐都拥到庆州来了!来人,将涉法乞丐五花大绑,即时押至城外削首示众!”

驿馆内一阵骚动,衙役们一闯而上,擒了四人。刺史道,“放过那个要老婆的,他还要去洛阳宫。”

另三人浑身瘫软,被衙役拖了出去。今日之事大起大落,完全不在预料,驿馆外看热闹的人只盼这里快些发落完毕,好奔去城外,只听刺史道,

“你们剩下这三十几个乞丐本可无事,只怪你们见了蝇头大的便宜、便蜂拥而上,昧心出证,唯恐落于人后,也怪不得本官了!!!来人!每人重责五十杖……”

三十几个乞丐一下子转醒,手中拿的货物不觉落地。

皇帝道,“刺史,能否听李某一言?”

刺史一揖,“这位李老爷请吩咐,下官定会照办。”

皇帝道,“李某行商正要去延州,听说延州刺史高大人垦荒急缺人手,大人若能免了他们仗责、判这些人押去延州,着人监管着、无偿助高刺史垦荒,岂不美哉!”

五十杖,以这些人之可恨,衙役注定卖力,打不死也要见残。

这些免了打的乞丐纷纷趴到地下,诚惶诚恐地谢道,“多谢余杭郡李老爷开恩,小人愿意回延州垦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