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1031章 两战两捷

大唐马王爷 第1031章 两战两捷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且李士在药山一带一扎便是旬月,什么行动也没有。四五万大军,人吃马喂,粮草都要长途运来。

薛礼不明白,这次皇帝出兵到底是个什么意图。

四月中旬,负责押粮运草的游击将军李继,率本部人马提前十多天返回药山军前。

他这样来去神速,让李士接报后有些吃惊。

更让他吃惊的是,自己这位干外甥,居然粮没有拉来一粒、草没有携来一根!多少人去的,又多少人空手回来了!

一问,李士才知道,江夏王李道宗压根就没给李继安排粮草,这可真是大胆!王爷又能怎样!难道就不怕自己一本奏到朝堂上去?

“舅舅,粮草我虽未运来,但银子却拉来不少。”

“在哪里?”

“已按着兵部高大人的指令,将先期的四万两银子送到凤头城、交到薛礼将军手上了,还有一封高大人给薛将军的信。”

这么说,高峻已经与李道宗在一起了,“这是让大军就地征集粮草,但四万两够个什么用!”

李士看着外甥,发现他也是一脸的糊涂。

与兵部尚书高大人的较量之事,李继都没好意思和舅舅说。

但他记着一件事,“舅舅,高大人说……他同意不再让我押运粮草,让我在军前立功。”

“他都不给我们准备粮草了,你还押运什么!先别提这事,马呢?既然高峻在营州,那么我要的四千匹战马怎么也一匹未至,他是如何说的?”李士问道。

“舅舅,我看这不是江夏王爷的意思,而是兵部尚书高大人的主意。因为我临行之前,听高大人对江夏王说,营州之马不适合高丽苦寒地带作战,他要在凤头城另起一座大牧场,专门陪养用于高丽战场的战马。”

李士有些苦笑,高峻的理由看起来很“充份”,但现上轿现扎耳朵眼,摆明是把自己再调四千战马的请求束之高阁了。

而自己原本想直送长安的军报,肯定让高峻在营州看过后就截留了。

他对李继道,“军中大事,首先便是粮草……你去,带你的人去凤头城找薛将军,就说是给他协助,再看看他如何做的,然后回来报我。”

“但舅舅,我去了谁听谁的?我是从五品下阶,而他是正六品上阶。”

李士瞪眼道,“当然是听薛将军的,有些时候,往往不是你品阶高能水就高。”

李继心中不服气,但军令难违,于是撅着嘴再至凤头城。

两天后,李继就回来一次,向舅舅汇报:薛将军在凤头城、龙兴城各立了一座牧场。同时征粮告示广发治下各城,收购民间余粮。

李继兴奋地对舅舅道,“真没想到,这个法子不赖!在营州二十文钱购一斗精米,到了这里变成了两斗半!还省下了多少人押运?”

李士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内地民力贵于高丽当地。但他还记着那两座大牧场,便问外甥,“但薛将军的马从哪里来?一建就是两座牧场,难道也是现买?”

李继说,龙兴城的牧场还空着,但凤头城的牧场就已经满了,足足三万!

“啊?三、三万?!哪来这么多!”

李继“扑哧”一乐,“舅舅,是羊!”

“羊?!?!怎么是羊?你他娘的我怎么是羊了?”

李继道,“这是高大人在信中吩咐薛将军的,说大军在前线辛苦,薛将军要专门在凤头城养羊,让我们大军有羊肉吃!到时拿鞭子往军前一赶,也不用车拉肩挑。”

薛礼曾对李继说,李将军,看看我兄弟高峻这法子如何?一马抵六羊,营州一匹母马四千多文,羊是六百文出点头,但在这里一百二十文一只!我们只是换个地方,一只羊的钱就变成了五只!

李士一算,高峻给薛礼的四万两银子,三万只羊花了三千六百两,但这么多羊不要喂呀?

李继说,“开春了……山上草有的是。”

李士对外甥说,“我还用你提醒?但我又不长年在这里打仗,天一冷要回师的,到了那时他三万多只羊怎么收拾?”

他外甥见身边没有外人,就他们甥舅两个,便说,“你傻呀舅舅,高大人岂能不想到这些?开战时当然羊要多收,没有战事时只留种羊即可,其他的羊当然赶回内地去开卖羊肉,一只变五只。”

李士想,高峻这是要端着架子、好米好肉地供应着让自己打仗,他好做生意。

他冲李继摆摆手,李继问,“舅舅,什么意思?”

李士说,“你傻呀,滚回凤头城去听薛将军吩咐!”

……

凤头城。

薛礼对李继十分敬重,大事小事都与李将军请示,“李将军,你的官阶高过我,我兄弟信里说,大事还要征求你的意思……卑将眼下正有一件事犯难,想请李将军的示下。”

薛礼说,虽然凤头城当地物价低过营州许多,但四万两银子也搁不住这么花,兴许……清川江南岸,高丽地段的乡下,米柴会更便宜一些。

李继的眼睛当时就亮起来,“薛将军是要突入敌后?我绝没有意见!”

两人一拍即合,当时薛礼留下两员副将、带本部两千人马在凤头城镇守。

而他自己一兵不带,只是与李继和他的一千人马行动。

军士们背着粮口袋、钱口袋、赶着空车,先是沿清川江北岸往上,一直到了李士扎营的药山山脚下,才渡江往南去了。

李士早接到斥候来报:有唐军,看样子正是李继本部一千人,前突进入了高丽乡村。

他大怒道,“这个浑帐!我何时给他下过命令?真是妄动!”

“李大人,领军的是薛礼将军,而李将军不是你派去配合薛将军的么?”李士一听就无语,只好吩咐手下,严密留意薛礼和李继的动向。

他们带的人不多,却跑到盖苏文的地段上去,万一有个弄不好,便是有去无回。

……

药山东南二百里,金城山。北山脚下有一座小城。因为远离着正面对北方防御要地,高丽在当地的守军只有五六百人。

守将远远地看到有一支唐军大张着旗帜、懒懒散散、又是车又是辆的直奔他们而来,但人数不多,看着就像逃荒似的。

高丽守将名叫高男,三十多岁,马上使一杆大刀,还有些勇力。他料定这支唐军一定是运送军需后返回、然后人生地不熟、迷路撞到这里来的。

不然,怎么那些车辆都是空的?军士们身上背的口袋也都是空的?

而运送军需的队伍一般没什么战力,再是长途跋涉疲惫不堪,而自己以逸待劳、再给他来个出奇不意……

总之,这人净往有利的地方想。

于是当即决定:机不可失,来了就得抓住!歼敌上千可是大功一件,一定要集中兵力,一击奏效,五百人全部出动。

同时,为增强打击的突然效果,高男吩咐,城头旗帜一概偃伏,将城门大开。为不令唐军警觉,城头上不许有军士露头,不准露出扎枪尖儿。

部下道,“将军,我们按你命令,全都在城门后集结,城上已没人了!”

高男道,“很好,唐军到了哪里了?”

回答说已至城外两箭之地,拐过山道上最后一个弯儿,就该直面城门了。高男大吼一声,“冲!”一马当先冲出城去。

唐军走的扭腰歪胯,也没个队型,有些步下军士成群结伙地挤到牛车上说笑。

原来一见前边小城的影子,薛礼就让军士们这样走,重在瞒敌。

等高男一马当先杀出来,薛礼便对李继道,“李将军,就让卑将去应付这一阵……”

李继哪管这个,总算见了敌情,又是自己说了算,没等薛礼的话说完,李继就冲出去了,正与高男马打了对面。

高男一个力劈往李继身上招呼,李继手使一条大铁棍,抡圆了、实打实地往上一架,对方的长刀“日”地一声脱手,飞得无影无踪。

高男拨马就跑,身后的五百高丽兵一愣神儿,转身跟着跑。而唐军受了李继一招而胜的鼓舞,扔了粮袋、钱袋,各抄刀枪呐喊着从后掩杀上去。

李继紧紧追着高男寸步不离,高男刀也不能拣,想往城中去,发现又一员唐将白马长戟早将退路封死,于是再转个弯子往回跑。他欺负李继马慢,边跑边回头道,“有本事你追上我!”

但此时薛礼的一支箭恰从身后射到,正中高男咽喉。高男在马上摇晃,被李继追上来补上一棍。

五百高丽军一眨眼被砍杀殆尽,城门也没人关。李继上去对薛礼道,“薛将军神箭,果然名不虚传,这么远别说射中,就是射到这里也是不易!”

薛礼在马上施礼道,“李将军神勇,一击而胜,我们才夺得此城,请李将军入城!”

大军入城,接换防务,派快马回报唐军主帅李士,对城中的百姓秋毫无犯,李继挂牌、名码标价征粮。

盖苏文连年穷兵黩武,也不抓经济,这座名为“苏南”的偏僻小城内外,地荒粮稀,粮食真没多少。

但金城山中有数不尽的地笋、山菇、陈年榛果。

李继摸着下巴说,“这样啊……那价钱就得比米价再低些!”

低些就低些,反正只是费些气力爬爬山,便有大钱换,何乐而不为。民情踊跃,连妇孺也上山采摘、挖笋。

四月二十三日,李士拔“苏南城”,拨军两千驻守,捷报传往长安。

为庆祝这次大胜,李士大犒三军,改善伙食白米饭,羊肉沌菇笋。

五月初,薛礼、李继背着粮食口袋、带着一千唐军,钻到苏南城东南五十里的“木底城”乡下征粮。

五月庚戌,李士克占“木底城”,拨军三百驻守,捷报传往长安。

为庆祝这次大胜,李士大犒三军,改善伙食没有白米饭,有羊肉沌地瓜、羊杂炖早棒子。

李士想,高峻这招儿够绝的。

薛礼领着李继,专在敌人兵力薄弱地带祸祸,早晚把高丽大军引过来,到时自己想闲着也万难了……

他打起精神,排兵布阵,占据有利地势,专等盖苏文抽大军到来。

……

长安。不但兵部尚书不上朝,连七十多岁的礼部尚书唐俭、快六十岁的卢国公程知节也不来了。

众官员们私下里一打听,才知这二人去了营州。

早有人将大致的消息报给了皇帝,皇帝听了暗乐,以往唐俭、程知节这两位老臣,自己都不大忍心、派他们跑那么远去公干。

这倒好,自己先跑去了!不错,高峻并未将程处立、唐季卿违命之事上传一个字,不然连皇帝也难办了。

谁知他只是暗示高府的三位夫人,去卢国公府和莒国公府串了个门子,便将这么一件棘手的事处理个干净。

身为皇帝,他除了装聋作哑,也无须额外做什么了。

随后,江夏王李道宗,兵部尚书高峻由营州联名上奏:“我伐高丽,却劳我民役、损我财力,终是大不划算。臣意就高丽之地、取高丽之材,以我之钱财,籴其廉价货物以供军需。一则省去护送押运之力,二则大军服食当地水土五谷,时久则与当地人无异,既免风候杂病,又令军力大振。”

后边是高峻单独列出的军马一项,意思与上边大同小异。高峻说,每临开战,军马现由内地拉过去,一路上季候急剧变化,正是马匹损耗严重的原因。

高峻要到龙兴城设立牧场一座,拉内地军马过去长期喂养、驯练。令其适应高丽当地环境气候。那么,马壮人壮,再无后顾之忧。

皇帝看着两位重臣的本章,良思之后自语道,“这真是个法子!”

营州粮草大库并不取消,但缩小规模、只储些精粮精料,以应前方之急。那么节省下来的钱,便可改善库房存储条件,提高一下仓役待遇,活轻人喜!

而高峻在高丽当地筹备军需之法,巧妙利用了两地差价,营州一文钱,在当地可不止一文!而且一路护运之资竟然也省下了不少。

这买卖做的!他吩咐,“户部给朕总一总,这几次讨伐高丽各费几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