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唐马王爷 > 第1025章 此鱼非鱼

大唐马王爷 第1025章 此鱼非鱼

作者:东风暗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兵部尚书的差事,他干着着实费力。

但是干个兵部侍郎,上有尚书大人坐镇主持大事,下有郎中、员外郎主持各部具体事项,这才是他最感轻松的。

只是崔大人猜测,在此次是否出兵高丽的决策中,兵部尚书李士勣,绝对是在重病的皇帝面前耍心眼儿了。

不然以他的资历,尚书之职不会这么利索地给高峻留出来。

兵事,涉及大唐国威、国运、大唐对外的实利或是颜面,没有兵威都是胡扯。

兵权更关系着皇权稳固,因而兵部尚书既要有真本事,还要能让皇帝陛下放心,真他娘不好干啊。

对自己,陛下倒是放心,但干着真吃力啊!李士勣本事不用人担心,居然也没干长远。

但这也分谁,高峻一上任连面儿都不露,放在一般人身上根本做不出来。但崔大人在皇帝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不悦,反而还很高兴的样子。

崔侍郎回道,“陛下,尚书高大人走的匆匆,只是说这次的兵部与往日的兵部不同了,再按部就班恐怕不行,因此他……”

皇帝很感兴趣,乐见底下出现些新气象。重臣们安于朝堂、体懒心活,动不动拉帮结派才真正让他担心。

于是问,“不知你们高大人说何处有不同?”

崔侍郎道,“高大人说,往常兵部不抓牧事,而现今的兵部连牧事都管起来了,足见陛下英明。高大人说,大唐幅员辽阔,夷狄环布,突厥、吐谷浑、薛延陀、奚、契丹、高丽等部,哪一处都不能轻视。高大人说,要震慑这些善于骑射的部落,大唐就必要有强大的骑兵。不论是长途奔袭,还是快速集结,都离不开好马……”

皇帝笑道,“你们高大人面都不露,却说了不少,但他去了哪个方向?”

兵部另一位侍郎韩瑗,字伯玉,是刑部尚书韩仲良之子,正是与长孙无忌相从甚密的那个人。

韩瑗深知长孙府与高府的渊源,而新上任的高大人,正是长孙大人要着意拉扰到关陇集团来的人物。

因而回道,“陛下,高大人说,大唐北方边境正是我们几处重要牧场所在地,西有天山牧,北有武威、灵州、夏州、河套牧场,东有幽州、营州、辽州牧场,各地气候水土不同,马匹习性、特征也不同,因而适用的战场也不同。高大人说天山牧他已熟悉,武威牧也略知,但只有东北方向的牧场不大了解,他是去那里了。”

皇帝暗思,他选择的这个方向不错,可以巡视东北牧事,更可顺便察看一下高丽战事。

而且从兵部两位侍郎的话语里,他也猜测到高峻的用心。

李士勣的资历远远高过高峻,如果高峻——这位新任兵部尚书打着旗子、挺胸腆肚去视察高丽战事,难免引起上一任尚书李士勣的反感,但巡视牧场就不同了。以高峻的脑筋怎么会惹人烦气。

皇帝很高兴,说道,“但兵部的事务,他给你们二位都安排好了?”

崔侍郎道,“我们一定会认真做好。”

韩瑗答,“高大人提议在兵部四部衙门之外,再设立‘马部衙门’,兵部增至五部:兵部、马部、职方、驾部、库部。高大人说若陛下认可,便由我们两位操办起来。”

皇帝道,“准奏。”

他还想看一看高峻入长安之后都与谁见过面了,从中也可看出些什么。

于是问道,“兵部新任尚书入京师也不来上朝,列位大人们都有谁见过他了?”

高履行回道,“陛下,微臣家三位兄弟曾出金光门迎了一下。”

长孙无忌道,“臣也去了,只因高峻堂妹与么子长孙润好事多磨,全亏了高大人调理于他,这才成个人让高小姐看上,微臣该去。”

皇帝笑了,“嗯,别人呢?”

褚大人道,“臣有个宾客,原是在黔州任过职的,他也去迎了迎。”

其他人好像再也没有谁见过这位兵部尚书了,个个一脸茫然的样子。

皇帝心中又是一阵舒畅,这不错,迎来送往的很正常嘛。

但远处有一个人仿佛迟疑了一下道,“陛下,臣也见过高大人一面。”说话的是长安县的县令班文志。

长安和万年两县县令,别看职名不高,但却算京官,品阶也是五品,能比肩底下一州刺史,有奏事之权。

班大人道,“微臣去太和谷途中曾遇高大人,他轻车简从去子午峪,是去祭拜阁老,顺便再看望丁忧的黔州高刺史。”

那么高峻抵达长安之后大概的行踪,皇帝也就基本上清楚了。

他没有忙着拜会权贵、也没等着人们上门拜访。只是很低调地祭了祭祖父、看了看父亲,便带人出京去辽东了。

皇帝感慨道,“高府一门忠、勤、能、谨,阁老临终别的不许,单挑府中不长不幼的一位刺史丁忧,其情可悯,其心可鉴!但黔州开荒、挖井一大摊子,正是高审行一力主持的,这一来就全放下了!”

他想了想道,“高履行……朕意,只要黔州一方宁静安稳,总不违阁老生前之意,就让你六弟高慎行代为丁忧可行?他是太祝更懂礼仪,又不怎么忙碌,侍奉起阁老来才更贴切。”

高履行连忙点头说可。阁老不在,高履行可做府中的这个主。

于是皇帝对吏部道,“朕知道高审行离职后,黔州未任新刺史,仍是长史刘堪用顶着,下诏。让高审行结束丁忧,即刻赴黔州任上。”

吏部不敢怠慢,马上去办。

皇帝认为此举的榜样作用,一定会让某些懒惰的臣子们好好想一想的。他决不让能臣闲置、明珠蒙尘。

大事已了,皇帝忽又看到远处的班文志,便问,“班大人,你去太和谷是有何事?”

班文志道,“陛下,微臣接乡中樵夫报,说在太和谷和子午谷交界处的深谷中,发现坠崖殒命的年轻女子,小臣是前去勘验案子。”

这又是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因为皇帝知道,案发处离着翠微宫不远。

“朕前两天去才翠微宫,刚好在那里左近围猎,长安县一定要好好查一查,别不是朕的卫士们流矢伤人……可有结果?”

……

兵部马上新增一座马部衙门,那么所需职数定会增加,至少从五品上阶的郎中、从六品上阶的员外郎是不能少,而七品以下直至流外官员又要安顿百十来个。

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散朝后,只是略略想了想,便找到宗正寺少卿樊伯山对他道,“走,去看看莺侄女!顺便蹭一顿饭!”

此时的兵部尚书府,恰是高白接回吕氏的时刻。

吕氏一路上总是忐忐忑忑,上次在都濡县教训过自己的五夫人崔嫣,那个长史苏夫人、揍过自己的厉害三夫人总能见到,这可真是难为情了

但从此以后,自己也算堂堂的兵部尚书夫人,又有身架又锦衣玉食的,脸算什么呢?大唐的各部尚书,掰着手指头数,手指头都用不完!

她宁在尚书府里天天挨揍,也不在小山村子里给人当奶奶。再说,如今在兵部尚书府里,看有谁敢再揍她?!高审行还要不要前程了?

高审行哪里是送了一条鱼,分明送过个尚书夫人来!

但这还要分人,放在别的嘴馋比浪的人手里,鱼就是鱼,说不定早就让她吃掉了。但放在自己这里,一条鱼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正想着,永宁坊兵部尚书府就到了。

她隔着车帘,便看到府门外迎出一大片女人来,吕氏从中很快认出七夫人丽容、五夫人崔嫣、三夫人樊莺,她们虽然满脸的不大情愿,但不敢不来迎。

但吕氏在人堆里没看到那位女长史。

她十分矜持地下来,早有一位光艳到令她不敢直视的女子上前,拉住她的手道,“吕夫人你可到了,峻关照过让我们都来迎着,快往里请。”

吕氏才要猜她是谁,她就道,“以后你就叫我玉如。”又给她引见其他的几位,谢金莲,思晴,李婉清……

众人前后拥着吕氏进去,但见府中富丽堂皇,让人处处眼都不够用,只是迎客厅,便有前后三层。

不但是这些位夫人们,便是底下的仆人丫环,也个个衣鲜人亮。反倒显得吕氏自己匆忙地赶过来,连个脂粉也没来得及擦。

众人在最后边的厅中坐下,有丫环端上茶来,给每位夫人放下,吕氏就问,“不……不知,我的住处在哪里?”

柳玉如笑着说,“正在内宅里打扫,但此时去了呛得荒,先等用过午饭再过去不迟。”

这位柳夫人就比三夫人和蔼的多,看着不让人打哆嗦,从她脸上看不出什么敌意,那么高峻回来时,一定把什么都对她们讲了。

吕氏看一眼正脸不瞧自己的樊莺和崔嫣、丽容,心中哼道,“你们如此待搭不理,又能怎么样?姑奶奶不是也与你们平起平坐?”

再看看黔州刺史夫人崔颖,原来自己与她离着几重,几乎做梦都不可能想到自己能与她拉上什么关系。但眼下呢?除了辈份比她低了,哪点比她差了!

此时看这些有身份的女子们,吕氏认为,其实她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是凭着姿色。但有时女人全凭着姿色是靠不住的,总有老的一天。

比如,吕氏就看那位乐乐呵呵、看起来心无城府的二夫人谢金莲、机灵秀气的七夫人丽容,知道她们一定有过人之处,以后自己恰恰要小心她们。

下人们正出出进进,已经将丰盛的午饭置办上来。

这将是她以新身份坐在这里,样样享受人侍候的第一顿饭。

吕氏拿定主意,举指上不让人小瞧了,不懂的先看,看会了再动筷子。

等东西都摆上来了,外边却有人进来禀报说,“崔夫人、柳夫人,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和宗正少卿樊大人到了。”

吕氏心道,果然是高门大户,往来的都是高官大宦!就是不知这二人长个什么模样,是不是自己也要出迎。

一直不怎么出声的樊莺欢呼一声就要出去,但柳玉如对她说,“妹妹稍安勿躁,让我与母亲先去看看。”

崔氏知道,柳玉如这是担心褚大人和樊大人一进来,看到吕氏后万一问起来不好回答。

她们起身出去,到中厅迎住了两位来访的大人。后厅的午饭尚未开始,众人只好停下来等。

吕氏猜测,过一会儿,大概这位褚大人和樊大人一定会被请进席来,他们总会问到自己是谁。

那么柳玉如或是谁总要郑重地向他们引荐见自己,然后自己兵部尚书夫人的身份就算板上钉钉了。

她按捺住狂跳的心耐心等着,果然,只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柳玉如便满面春风地进来,站在后厅的门口对大家道,“都出来见过两位叔叔。”

人们都起身去中厅,吕氏按着先前的预定,低眉顺首地走在最后,到了中厅也排在最后边。

谢金莲先上前与两位大人见礼,听褚大人夸奖道,“金莲越来越有掌家人的风范了!”

崔夫人笑着道,“褚大人果然有好眼力,反正我看柳丫头是越发力不从心了,谁让高峻一个劲儿地往上升职,是谁都想着住到他后宅来。幸好有金莲算盘打的精,不然他府上连住的地方都快没了。”

然后是樊莺上去见礼,樊大人倒是和蔼,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她,话很少,又是褚大人道,“玉如你莫多虑,有你莺妹子在这里,估计没谁敢。”

吕氏明明听出崔氏的话是冲着自己来的,心说你总算表示出一丝不满了,可那又怎么样?难道不还是你们将我迎进来的。

人们一个个上前,再一个个退到另一边,然后将吕氏闪了出来。

樊大人示意吕氏道,“这位眼生得很。”

崔夫人接过话来,对两位大人引见道,“难怪你们眼生,的确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是……”

吕氏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听崔夫人清清嗓子道,“这是审行在黔州去年新收的侧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