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二百三十章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二百三十章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7:18 来源:蚂蚁文学

汉代采取的是分封制,汉代初分封的诸侯国有同姓,也有异姓功臣(不过随着英布,彭越等人的叛乱就没有了异姓王)到七国乱后,封国就只有租税收入,国内官员任免,盐铁等都收归中央。23txt

于是就出现了一州之内,国郡并存的现象。青州原本的行政区域有很多,包括平原济南千乘齐国北海东莱胶东等七个地方,后来随着时间变化变成了六地——————当然,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不断的变化。

原本的青州尚算是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之下,直到十常侍乱政黄巾起义等一系列的事情降临到头上,再加上又有焦和这么一个昏聩的刺史摆在那里,可以想象青州的结局是什么?

后来焦和病逝,连名义上的主导者都没有了,青州也就跟着乱作一团。各郡之间到是没有互相征伐,或许是除了严绍之外还没有出现有这种野心的诸侯。可是青州境内却是盗匪横行,尤其是黄巾军…

在徐和被击败之前,青州除了北海郡外,几乎成了黄巾的乐园。百姓也因为这个缘故人心惶惶,许多百姓压根就不敢在城池外面居住,只有城墙才能给他们一些安全感。很多的村子跟镇子也因为这个被彻底的荒废掉,在加上累累白骨,许多地方几乎成了鬼域。

直到严绍攻陷了齐国为止…

纷争的战乱带来了许多的伤亡,可是在战乱结束之后,百姓们对严绍却十分的欢迎。对于这些已经受够了战乱的人来说,无论是谁,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太平日子,他们都会欢迎的…

无论是严绍,还是其他人都是如此…

可惜的是,他们或许没有想到,眼下的太平只是繁花一现罢了…

占据了齐国之后,严绍到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而是先自封为青州牧,同时对自己帐下的一众文武进行封赏——————对任何团队来说,这都是最重要的。

没有人的忠诚会是无缘无故的,或是因为赞同理念,或是因为有什么恩惠,使得对方有着报恩的心理。但最大的可能还是利益上的,你给他带来足够的利益,他便给予你足够的忠诚。

很多时候这种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即便是严绍帐下的诸多文武,若是严绍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利益,其中大半只怕也会在转眼的功夫便抛弃严绍,寻找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君主…

于是在占据了青州以后,封赏有功之臣也就成了必然的…

文臣方便就不用多说了,当然是以程昱董昭为,辅以国渊崔琰等人。没办法,严绍帐下的文臣实在是太少了些,好在含金量还是足够的,也能帮助严绍处理州事,到不至于让他手忙脚乱。

跟文官的阵容比起来,严绍帐下的武将阵容无疑要豪华上许多。主要是以太史慈赵云黄忠甘宁为,管亥孙观周仓武安国跟裴元绍等次之。

除此之外,严绍还施行了许多政令。如将治所从北海迁往齐国,屯田制推广到除平原以外的整个青州,同时下达政令,赦免境内所有黄巾余孽的所有罪行,只要他们肯投降…

投降的青州黄巾则会被安置在青州各郡,充实地方上的人口,弥补这些年来天灾**带来的损失。而通过屯田制的方式,也可以确保这些投降的黄巾能有一个着落,不至于因为没有活路再次叛乱。

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政令,使得原本混乱的青州在短时间内得到平静,也让严绍的声望在青州境内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升。即便是那些对严绍颇有微词的世家对这一举措也相当赞同——————就是他们也一样受够了这混乱的局势,渴望着太平日子。

“呼,总算是忙完这一切了…”示意下面的文武官吏可以散去以后,严绍躺倒在椅子上,很是松了口气。

汉代当然是没有椅子的,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

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

但是对严绍这个现代人来讲,没有椅子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些,即便是已经穿越了许多个年头,他还是不太习惯跪坐的姿势。这个时代的人又不讲求什么魏晋风度,对规矩还是比较看重的。

别无他法之下,严绍也只能强让自己喜欢这个时代的风俗。直到严绍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不需要去看他人的眼色,他最先敢的几件事情里面,就有弄一个椅子出来…

不过他帐下的文武有的喜欢了这种新东西,有的则不然,所以重要会议时一行人仍旧采取跪坐的方式,到是让严绍颇为郁闷了一阵——————没办法,总不能所有人都跪着,就严绍自己一个坐着吧?

严绍又不是皇帝,真要这么干,或许有的还无所谓,但对某些人来讲就…

“主公…”

严绍正在那里偷懒的时候,就见董昭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些什么,这一嗓子到是把他给吓了一跳。

“呼,公仁,你可是把我吓了一跳,还好不是季珪…”说着严绍甚至还擦了一下并不存在的汗珠,一脸惊怕的道。

也难怪严绍会如此,实在是崔琰太………太过忠言逆耳了点,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挑出一些毛病来,不仅是严绍帐下的文武如此,就连严绍也一样被说了好久,惹得严绍帐下文武除了几个跟崔琰同类型的,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对他避之不及。

偏偏崔琰说的事情还都是为了你好,严绍又不是那种混帐到不识好歹的人,别无他法,也就只有忍气吞声。

而对崔琰来讲,最让他受不了的就是严绍的许多习性。就像之前说过的那样,随着地位的增高严绍渐渐的开始恢复许多以前的习惯,如椅子便是其中之一,还有许多新奇的东西在别的臣子看来还没什么,但在崔琰看来就有些离经叛道了,何况其中还有许多近似于墨家的东西——————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当然,这到不意味着百家就此消亡了,只是隐匿了起来,至少当今的许多文士本身便在学习法家或是别的什么。

但在崔琰看来,严绍身为青州之主也如此却是不应当的,耳边的呱噪也就成了时常会有的了…

“主公不要怪罪季珪,季珪也是一番好意…”董昭看着严绍的表情忍不住轻笑一声,而后劝说了一下。,

“我也知道季珪是出于好心,若不是忠直之臣又怎么出此逆耳?只是他的这个性子我实在是有些无法习惯啊…”谈到崔琰,严绍也是又爱又恨。

爱当然是因为他的能力,崔琰的为人也极为清廉正直,这样的人在历朝历代都不多见。可是恨吗,无非就是太过呱噪了一些,而且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如此,让严绍也有些无法忍受。

董昭又笑了一下,这次却是没有接话。

严绍也只是抱怨一下而已,到是没有别的意思,看着董昭似乎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样子奇怪问道。“对了,你来这里是有什么要事吗?”

谈到正事,董昭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几分,凑到严绍身前将手里的信件递给严绍。“主公,江东孙坚死了…”

“嗯?”严绍闻言不由睁大了眼睛。

——————————分割线——————————

因为严绍的存在,青州渐渐归于安定,百姓不敢说安居乐业,好歹也不必担心因为乱军而丢掉性命。原本被荒废掉的农田开始有人耕种,废弃的商道也重新开通。

再加上严绍手里还有如裴元绍这样的王牌,凭着裴元绍在青州黄巾内的影响,大批的黄巾余孽开始选择投降,并被分批安置在了青州的几个郡内,不仅增加了青州的人口,也算是增加了严绍的实力。

但是青州安定不代表其他几个地方也是如此,因为冀州的事情,袁绍跟公孙瓒本就闹的不可开交。尤其是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越,受公孙瓒委派率领一千骑兵去与袁术联盟时,恰逢袁术与袁绍争夺豫州。袁术派公孙越参战,结果公孙瓒的这个从弟很是倒霉,在交战的过程中中流矢而死。

要说这也是命,但对公孙瓒来将却完全不可接受,两家的关系本来就恶劣的可以,自己的弟弟死了,公孙瓒更是迁怒于袁绍,遂开始与袁绍交战。

与此同时,袁术也派依附于他的孙坚领兵攻打荆州刘表,图谋荆州领土,孙坚本就因为前次刘表阻拦他去路的事情怀恨在心,有了袁术的命令,也就尽起本部兵马,打算先灭了刘表再说。

期间部将程普劝说:“袁术多诈,未可准信。”

孙坚听了却有些不以为然的回答:“吾自欲报仇,岂望袁术之助乎?”他也清楚袁术不可信,但是他更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

可惜的是,刘表却不像他想的那么没用。或许刘表此人守城有余,进取不足,可是能单枪匹马夺取荆州,要说他一点本事却是没有可能,何况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刘表帐下还有两个一流的谋士,也就是蒯家的那两个弟兄,有他们在旁边出谋划策,又怎么可能会算不中孙坚?反观孙坚勇武过人,部将也是一个比一个强,却没有什么谋士在身边。

果然,在两人的谋算之下,孙坚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七岁,算是各镇诸侯之中死的最年轻的一个…

消息传出,人人惊讶。

毕竟孙坚过去有着江东猛虎的称号,就算是董卓也深为忌惮,如此的英雄按理来说该会有一番作为才对,没想到居然就这么死于一处没什么名头的小道之中,难免会让人唏嘘。

至少在得知消息时,严绍等人很是沉默了一阵,不过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到是让董卓很是高兴了一阵。

“吾除却一心腹之患也。”

也难怪他会这么高兴,酸枣会盟时真正出力的诸侯没几个。考虑到那时严绍跟袁绍等都各有想法,出力最大的其实只有孙坚跟曹操两个人而已,其中孙坚的战功则是最大的一个。

当初孙坚能第一个进了洛阳,固然包含了运气在内,也是经历了一番厮杀的。如今孙坚死了,怎么不让董卓松一口气?

“孙坚的儿子多大了?”高兴了一阵子之后,董卓侧过头去询问了一声。

“听说只有十七岁。”旁边陪着的李儒连忙回答道。

董卓听了,顿时不以为意起来。

十七岁,在他看来根本就成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地方。

只是…

就在他心情正好的时候,外面突然走进了一个人来。“相国,有消息自青州传来…”说罢就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李儒。

李儒接到手里,看了一眼便交给了董卓。

董卓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却还是将书信拆开查看了一番,只是才刚看了没一会,便怒气冲冲的狠拍了一下桌子。

“哼!严绍!”

李儒听了心中一惊,连忙从地上捡起被董卓扔掉的书信,也查看了一番,脸色也变了一下。

原来书信上正写着严绍攻陷临淄,如今已经自封为青州牧的消息。

无论怎么看,这种自封官职的事情都是对朝廷**裸的蔑视,不过考虑到如今汉室的情况,是不是蔑视似乎都不怎么重要了,真正关键的是在掌握大半青州之后,严绍的实力也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再加上严绍同董卓之间矛盾重重,可以想象接下来他同董卓之间的关系。

“严绍势力日渐增强,恩相不可不防啊…”

“哼,竖子,某早晚要将其诛杀之!”说到这里,董卓也迟疑了一下。“只是青州距离长安路途遥远,某就是有心图之,也是无可奈何啊…”

“这…”要说李儒也算是一流的谋士,甚至很有可能接近于一楼的级别,只是这种事情仓促之间,他也不可能想的出什么办法来,只好无奈的道。“此事儒也没有什么办法,还请恩相能给予一些时日来…”

本来董卓对李儒还抱有期待,这么一听顿时有些失望起来。

好在他同李儒的关系亲厚,到不会怪罪些什么,只是随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已。

不管如何,孙坚身死,对董卓来讲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何况严绍同他不对付是不假,之前酸枣会盟的时候却很有些出工不出力的意思,从中可以看的出来严绍对讨伐董卓的事情并不怎么用心。

再加上关东诸侯彼此之间互相攻伐,尤其是袁绍袁术公孙瓒等简直就是势不两立的程度,对董卓没有太大的威胁可言,自此越的骄横起来,出入僭天子仪仗,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除此之外,还在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卓往来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外。

卓常设帐于路,与公卿聚饮。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栗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

再加上董卓在长安的诸多暴行,可以说是人神共愤!

尤其是落在一众老臣的眼里,更满是忧虑,已经成为司徒的王允无疑也包含在其中。

至夜深月明,想到汉室垂危,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只可惜这一次就没有貂蝉供他利用了,不过王允也是老谋深算之辈,又如何想不出用来对付董卓等人的计谋?

而且如今汉室的局势,也由不得他继续拖延下去…

思虑一番之后,次日从家中取出藏了许久的明珠几颗,而后又请来良匠嵌造金冠一顶,秘密的派人送到吕布的府邸中。

吕布得到了金冠自然大喜,连忙赶到王允家中表达谢意。

听到下人说吕布来了,王允一喜,连忙从府中走出迎接,在把吕布迎接到宅邸内之后,又让吕布位于上座。

如此的礼遇让吕布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让他有些诧异。“吕布乃相府一将,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错敬?”

确实,吕布再怎么厉害也只不过是董卓麾下的大将,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到不是说吕布的能力不够,而是他毕竟是后来才投奔董卓的,要说董卓会信任他未免有些想多了。何况吕布还有杀了丁原的前科在,真正值得董卓信任的还是那些出身自西凉的部将们。

王允听了,放下手中的酒盏笑着回答道。“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将军之职,敬将军之才也。”

吕布大喜,连忙也敬了王允一杯。

等到王允觉得两人已经喝的差不多了,连忙挥退了左右的下人,只留下几个婢女在旁边侍奉。

就在吕布正觉得有些奇怪的时候,就见一女子从门外走了进来,让他眼前一亮。

第二日,等到吕布高高兴兴离开之后,王允又画虎照猫一般的去了董卓的府中一趟,如此,计成矣…

——————————分割线——————————

对袁绍而言,这是一个值得开心的时候。

原因无他,就在不久之前,他终于击退了公孙瓒的进犯,稳固了自己在冀州的统治。

当然,这其中也有那么一些不太令人开心的消息,比如说自己的死对头跟自己的另一个死对头,也就是自己弟弟的袁术结盟,共同对抗自己什么的…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实在是令人不悦的很,要说这个世上最令人不爽的,排在第一个的就是自己的这个弟弟,其次便是北边的公孙瓒了。两个最令自己不爽的人结为同盟,不管怎么看都不可能会让袁绍觉得开心。

好在他也不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盟友,至少这一时期作为小的曹操还是站在他一边的,也让他不至于势单力孤,最重要的是不至于处于腹背受敌的状况。曹操的存在可以使他避让开来自袁术跟公孙瓒的打击,也让他的生存空间能够稍微的宽敞那么一点。

将酒吞咽下肚,袁绍决定不去想这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但就在他一脸笑意的看着下方文武,并为之深感自豪时,一个官吏走了进来,告知他了一个似乎不是很容易让人开心的消息。

“主公,青州传来消息,严绍已经攻破临淄城,并自封为青州牧,如今青州仅有平原一地尚在严绍控制之外…”

“哦?”袁绍微微皱眉。

下面本来还在饮酒的文武们也都静了下来,那些武将们还好,只是左右看了看,不清楚这个消息究竟如何,但是对袁绍的谋士们来说,这恐怕就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消息了…

“主公,严绍日渐势大,若不早早图谋,只恐将来不易图之啊…”思虑了一番,审配率先站了出来道。

“不错,主公若欲成大业,河北之地缺一不可,如今若不早图,恐怕很难称雄于北地…”逢纪也站了出来。

要说逢纪跟审配固然是都有自己的毛病,对袁绍却真的是忠心耿耿,就连一点折扣都不带打的。这也是袁绍为何会如此信任两人的原因之一。

旁边的田丰跟沮授听了,也是暗自点头。

袁严两家过去没有任何冲突,但这不意味着将来就不会有。何况若是想要成就大业,河北四州便缺一不可,如今青州已经快为严绍所占据,若不早点想办法,将来就算击败了公孙瓒又能如何?

如此一来,也就罕见的出现了袁绍的几个谋士立场一致的情况,只是袁绍在点头的同时也有些苦恼的道。

“可是,某与严绍并无什么矛盾,若是贸然攻之,只怕…”袁绍还是有些犹豫,如今他跟严绍兵没有什么很深的矛盾,反而私交不错。

就这么翻脸了,对他来讲还是有些迟疑的。

沮授等人听了,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主公,难道要为了私人的交情而置大业于不顾吗…”

袁绍的几个谋士也颇为赞成此语,使得袁绍有些动摇,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不然…”就见一直没有开口的郭图在旁边道。“自酸枣会盟以后,主公就为天下诸侯之,名望高重,为天下人所仰望,若是无辜攻伐,岂不是要让人大失所望?”

要说这时候对名望最看重的诸侯,袁绍绝对称得上是其中之一,不觉犹豫。审配秉性刚直,本来就对郭图这种人不是很看得起,如今听了他的话更是有些不屑的道。“难道放任严绍占据青州就是上策吗?”

“这…”郭图会出言反对,也只是一众习惯而已。

跟其他诸侯帐下相对融洽,至少不至于因私废公不同,袁绍手下就多少有那么一点…

武将还好,颜良文丑两个袁绍最倚重的大将是结拜的兄弟,私交深厚,关系比不上张飞跟关羽,好歹也算是亲厚,再加上高览等将也不是喜欢针锋相对的那种,彼此的关系还算可以。

文官就不同了,逢纪跟审配算是一伙,沮授跟田丰又算一伙,在加上郭图等辈,可说是乱成一团,而且彼此之间还因为互相看不顺眼等关系时常闹些矛盾出来,让袁绍也是颇为头疼。

这次郭图站出来,就是习惯所致,可要是说智谋的话,跟田丰沮授等人相比却还是要差了那么一点…

不过郭图的智谋不足,田丰跟沮授两个却是要比他强出不少来。略微思索了一番,沮授便道。“某有一计,或许可行…”

“先生有何妙计?”袁绍连忙追问的道。

沮授却是微微一笑,对着袁绍道。“平原相刘备与公孙瓒私交甚密,其平原相的职务也是公孙瓒举荐的,主公完全可以借口刘备欲同公孙瓒联合进犯青州,领兵代为攻讨,如此相信严绍也说不出来些什么。”

“等到我等占据了平原,便等于是有了将来兵进青州的桥头堡,最不济也可以用平原来跟严绍做些交易,如此岂不胜过同严绍直接交恶?”

“这…”众人听了,觉得是个妙计。

公孙瓒同袁绍交恶,本就是势不两立,而公孙瓒同刘备交厚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酸枣会盟刘备能参与,也是公孙瓒带着自己的这个同窗一块去才能有这个资格。

如今平原危在旦夕,要说公孙瓒会支持刘备这并非没有可能的事。

这个时候袁绍以公孙瓒可能会出兵支持刘备为借口,也跟着一块出兵平原,便算是勉强有了一个理由。至于占据平原以后究竟该如何办,这个就等之后再说吧。了不起就是跟严绍交恶一场,却也是无法避免的事。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袁绍的目标本就是统一河北,青州又恰恰是河北四州之一。两者之间本就会有冲突,现在动手也只是抢占先机罢了。

“只是,该派何人领军?”这时的袁绍也算是兵强马壮,之前能硬了公孙瓒除了麾下将领作战英勇以外,跟他的兵力足够多也不无关系。

“这个吗…”沮授轻抚长须,思绪起来。

平原刘备到算不了什么,不说沮授压根就没见过他,即便是见过了恐怕也不会在意。无他,除了长相奇特,再加上有两个勇力过人的结拜兄弟之外,这时的刘备确实没表现出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嗯,除了仁义过人以外。

到是严绍,他却是曾经亲眼见过的…

那还是乌桓之乱时的事情,严绍领兵前往冀州相助,期间同冀州贾琮关系密切,而沮授当时也是冀州的官吏之一,曾经在贾琮迎接严绍的酒宴上亲眼见过他。

嗯,比较遗憾的是那时沮授在冀州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至少还没有高到值得贾琮特意介绍一下的地步,严绍也不晓得坐在下面的其中一个文吏就是大名鼎鼎的沮授,最终失之交臂。

不然以严绍的性格,就是死皮赖脸的,肯定也是要想尽办法的将沮授拉拢到自己帐下来。

不过席间沮授对严绍却是印象深刻,还有那时他帐下的诸多文武也是一样。认定对方确实是当今的英杰,也是自家主公最大的敌手之一。若是随便的派一个人过去,只怕非但不能击败严绍,反而容易为其所败。

只是…

不等沮授想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就听郭图已经开口道。“主公,我这里到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哦?”要说智谋方面,袁绍确实很是依赖沮授田丰跟审配等人,可要说亲厚吗,却是对郭图最为亲厚。一方面郭图是最早跟随他的谋士之一,其中的交情不是后来的田丰等人可比,还有一个就是郭图的性格讨喜。

如田丰等,过于刚直,沮授到是稍微好些,却也好的有限。

真到了必要的时候,直接出言顶撞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袁绍在依赖他们的同时,其实心里也是不喜的很。

如今听说郭图有计谋,顿时精神了一下。

郭图见了,心中一喜,连忙答道。

“主公莫非忘了大公子了吗…”

他所说的大公子,正是袁绍的长子袁谭。

此语一出,田丰沮授两人还没什么,逢纪跟审配却是心中一惊,而房间内的另外一些人也是眼睛亮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