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九十章 大丰收

三国之铁马山河 第一百九十章 大丰收

作者:紧那罗在唱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7:57:18 来源:蚂蚁文学

使者给画下来的大病,确实是人诱人。『23txt

粮草暂且不提,那东莱及北海半郡——————要知道这个时候除了一个严白虎外,还很少有贼寇能够占据郡城呢。

若是他们能拥有东莱及北海两地,绝对可以一跃成为当今最强大的黄巾。何况若是能有了地盘,便可以好生经营,将来也就不必担心会饿肚子,闹不好的话甚至还能重复大贤良师张角再时的辉煌。

只要想到这里,众人便有些激动起来。

就连裴元绍也是如此,听到这等许诺,他也不由站了起来。

但是片刻之后,似乎是想起了些什么,裴元绍却重新做回了座位。

“怎么,头领难道对这个许诺不怎么满意?”

“哼,你家主公到是好算盘,许诺出来的东西除了粮草之外,都是需要我们靠自己的兵马去拼躲的,说来说去他可是什么都没出。”裴元绍冷笑着道。作为这上万黄巾的头领,他多少还算有些智慧,如何能看不出来这些承诺里面坑人的地方。

东莱及北海半郡,听起来确实很不错,要是能得到的话,青州黄巾就等于是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将来也就不需要东躲西藏的。要是再给一些时日,说不定还能重返张角时的辉煌。

可是这东西都是需要他们从严绍那里抢夺的,也就是说实际上王玄他们什么都没付出,只是给了一个口头承诺罢了。

或许在王玄等人看来能有这等承诺,对于裴元绍这些贼寇们来讲已经算是天大的恩惠了。可是裴元绍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那种人,又怎么可能会上当。/

“何况你们乐安郡穷的叮当响,连点油水都没有,怎么可能拿的出多少粮草,如此算来你们岂不是在空手套白狼?”

四周的头目也恼火起来,闹了白天,这帮人想着什么都不出,就让自己等人跟严绍血战一场,这不是在糊弄他们是什么。

“不然,众位且放心,严绍狼子野心,青州各郡如何能不心生警惕,我家主公倒时不说出兵多少,粮草还是没问题的,就算乐安如今情况困难,难道就不能从临郡那里借来一点粮食了?”“至于空手套白狼什么的,这本来就是互利互惠的事情,又怎么谈得上是蒙骗呢?这严绍野心勃勃,今日想着乐安,他日就要想着齐国,再过几日恐怕就连平原跟济南也逃不了魔掌。如此一来帮我家主公,可就也等于是帮自己啊...”

“好吧,我可以帮你们传一下信息,但是话先说在前头,我可不敢保证这件事是否能撑...”

或许是最后一句话起了什么作用,裴元绍沉默了一小会之后,开口道。

“多谢头领!”

——————————分割线——————————

就在王玄的使者正在努力的时候,严绍也在随从们的陪同下,朝着郑玄老家的方向而去。

不过跟往日的随性相比,这次严绍的队伍就要整齐跟隆重许多了。

不仅身边陪伴着严绍的那五十名甲士,四周更有数百骑军相随。

“此行何必劳烦主公,左右不过是些文弱书生罢了,由某亲自去不就可以了,若是碰上不愿意的,大不了绑回来就是了...”马背上,管亥大声的抱怨着。

也难怪他会这样,这次出行不仅是乘坐着一匹高头大马,身上也穿着一件精美的铠甲。

嗯,武将都是比较喜欢铠甲的,尤其是那种好的铠甲。可是管亥的这个却有点不对劲,因为他这个是为了一些隆重仪式或是别的什么才会穿的那种礼仪性的铠甲。

当然,作为礼仪性之的铠甲,本身的制作也会非常的复杂和精美,可是另一方面这种东西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保护主人,而是为了最大可能的展现穿着者。眼下也是如此,为了能尽可能的展现出管亥的气度来,这个盔甲多少有点——————不太舒服,甚至称得上变形。

结果就是管亥看上去确实是很不错,可实际上这个盔甲穿着不太舒服。

跟他比,太史慈等人就要好多了,毕竟这种盔甲也是有舒适度的,管亥会这么难受主要还是因为盔甲本身跟他的身材不太相称。尤其是考虑到管亥乃是糙汉一个,虎背熊腰的,魁梧到是魁梧了,但是好看吗...

太史慈跟赵云等人就不一样了,一来体型不算夸张,而来虎背蜂腰的,也没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和管亥比起来就舒服太多了。

“唉,你这人,若是真的让你去,只怕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迎接全天下人的口水了。”严绍也听到了管亥的抱怨,。不过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摇摇头。

这次他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请一些大才去帮自己的忙。

之前郑玄拜访的时候,他就已经盯上了国渊。事实证明,国渊确实很有能力,一番交谈之后,严绍也是十分欣喜。国渊这个人,只能说本身的智谋上并不算是特别突出,乃是实用性的能吏。

本身最擅长的还是内政,而不是领兵作战或是出谋划策。

这点上固然让严绍有些失望,可是人生不如意的地方,十之**,眼下也是如此。再者说对于眼下的北海政权而言,内政型的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董昭自己一个人在那边干的热火朝天的,看上去确实挺爽的,可是严绍却很清楚这是因为董昭刚刚被委以重任,正是最兴奋的时候。

等到日子长了,情况恐怕就会有些别的变化了——————别的不说,严绍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也是吗,特别的兴奋,十分活跃,为此引来不少的表扬。可是等到日子久了,情况就不一样了,麻木了,再想有什么微笑啊之类的也就不可能了。

再过一些时日,董昭恐怕也就要开始厌倦,再能重复这等勤政的状态也就不太可能了——————说到底,那种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毕竟还是非常非常少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稀有。

再者,严绍占据的地方越多,需要管理的事物也就越多,董昭的能力再大也是一个人,还是需要有个人来帮忙的。比如说现如今多出来的东莱郡,就很需要有个人来帮忙。再者董昭是个谋略型的人才,更擅长的还是出谋划策,让他就这么一直做个内政型的人才未免有些浪费。

偏偏现在好好,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可真要等到需要外出征战的时候,总不能把军师仍在家里,自己带着人出征吧?

这个时候,有个能安稳一下后方的人在,也是非常不错的,其中国渊就是最典型的。此人内政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又善于屯田,正是最适合东莱这等被战火摧残的差不多,需要有个人来负责的地方。

所以郑玄转身离开时,严绍立刻叫住了老头,然后开口请国渊留下来帮助自己。

所谓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眼下也是如此,国渊为什么要在郑玄那里求学,学得知识是一回事,将来打算出仕才是最重要的。不然为啥国渊学习的都是与内政有关,也就是治理方面的事情,而不是经学?

要知道他的老师可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大儒,最擅长的也恰恰是经学上的。

严绍此人,别的不好说,但是名声绝对是极大的,无论是讨伐乌桓酸枣会盟还是虎牢关前的大战,都让他名扬天下,成为众多诸侯当中极为有名的一个,论名声绝对不比袁绍或是曹操小。能得到这等人物的邀请,对国渊也是很难的的。

所以国渊在稍微矜持了一下,便在郑玄的同意之下在严绍身边出仕。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得到了国渊之后,严绍便向郑玄提出了请求,希望能够到他教学的地方,也就是他的家乡去寻的更多的人才相助,严绍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乱世之中,人命为贱,然郑公乃当世大儒,难道就忍心让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郑公坐下高徒人人皆有济世之才,若是能得到这些人的帮助,则必定要胜过寻常庸吏无数,如此青州可安矣...”

嘛,严绍的道理一向简单粗暴,对付那些习惯把百姓苍生挂在嘴边的,他就直接用百姓苍生来作为利器,喜欢把汉室天子挂在嘴边的,就直接用这个来作为武器。当初劝说司徒王允那个老头的时候也是,那个老头可是出了名的倔强,即便是他手底下的官吏来劝说他,希望他能向十常侍低头,他也没打算低头,而是为了遵循国家法度,若是天子真的认为自己有罪,那他就伏法。

对这个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汉室的老头来说,维持国家法纪是非常要紧的事情,因为要是法纪乱了,一切就全都乱了。

然而在严绍的三寸不烂之舌下,最后老头还是乖乖屈服。

你不是喜欢拿国家大义来标榜自己吗,那我就用国家大义来劝服你。

十常侍当道,祸国殃民,你不想着解决十常侍,到是总想着为国捐躯,你究竟是为了国家大义还是为了伸张自己的名声?要真的是为了国家,那即便是苟且偷生也要活下去,然后继续跟十常侍斗下去,韩信都能容忍胯下之辱,难道你为了汉室江山,为了天下百姓就连这点屈辱都容忍不下,若是如此,你有和面目自称自己是汉室忠臣?

郑玄也是如此,你不是觉得百姓比较重要吗,眼下百姓水深火热,你的那些土地都有才能,若是他们出现帮忙治理,百姓的日子会好上许多。如此,难道你还要阻止自己的学生们出仕吗?

——————————分割线——————————

当然,严绍也不是捡破烂的,不可能什么人都要,还是有些追求的。

至少这次他去的时候,瞄准的目标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崔琰,一个是孙乾。前者不用说了,乃是有名的刚直之人,这样的人或许讨厌了些,但是却是不能缺少的。

而且要知道在历史上,就连曹操也对崔琰敬畏有加,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过刚直了。

还有孙乾,虽说此人似乎没什么特殊的贡献,好歹也是有着名字留下来的。能有人帮忙,总比一个没有强的多不是?

除此之外,郑玄的学生那么多,平时常驻的就有千余过,严绍知道的这些都是三国时期留下名字的,可是那些没留下名字的呢。

就像黄忠一样,要是当初没有跟关羽斗上一阵,谁知道他可勇武可比关羽,甚至年轻时能跟吕布较劲的一流勇将?这等被历史埋没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搞不好在郑玄的手底下就有这么个人才,所以这次出门严绍特意把董昭也带上了,就是希望他能帮忙挑选几个人才出来。严绍也不指望弄几个一流的谋士出来,只要多几个内政型的人才出来,将来治理青州也就有希望了...

对于严绍的到来,郑玄手下的学生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好奇乃至...

期待...

前面说过,学习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些演绎在郑玄坐下学习的读书人,有几个不希望能出仕做官,甚至是位高权重的?

严绍好歹也是这时最具盛名的诸侯之一,算是一个绝佳的投奔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浮动,到是让郑玄大摇起头。不过郑玄也没说什么,学生能有个好前程,做老师的也光荣。何况他教授这些学生,也是为了能让他们能造福一方,教化世人,而不是为了教出一堆书呆子。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则是继续摇头读书,丝毫不利窗外之事。其中一些只是为了吸引旁人的眼光,可也有那么一些却是真的没有心思出仕。

对于这样的人,严绍到是真的没什么心思。

不得不说,郑玄的手底下还真有那么一些人才,而且都是很实用的内政型人才。

其中也包括了崔琰,严绍经常自诩俊美,可是看到崔琰才知道原来所谓的美男子也有这样的,其外貌甚至跟赵云太史慈不相上下,而且还是非常儒雅的那种。

对于严绍的邀请,崔琰欣然答应。

让他遗憾的是,当他询问道孙乾时,却得知此人正外出云游,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恐怕是严绍唯一遗憾的了。

好在收获的人才许多,趁严绍心意且愿意出仕者足有十余人之中,当中最著名就是崔琰了...

其实还有一个郗虑,可惜此人名头较高,算是跟华歆王朗并驾齐驱的人物,不是严绍能轻易请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