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之铁马山河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起兵东莱(上)

董昭这个名字,严绍多少也是有些印象的,这也是他为何会这么热情的原因之一。天籁『小说『23txt一般来讲,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是非同一般的人,就算是蠢货也绝对比一般的蠢货还蠢一些。

何况一路上太史慈都在对严绍推崇此人,可见这个董昭并非是后者…

只是他所不知道的是,原本的历史上董昭再弃了袁绍之后,投奔的是曹操,而现在选择的却是他严绍。要是知道了这个,只怕严绍还要骄傲一些…

到也不奇怪,这时能称得上是豪杰的并没有多少,袁绍算一个,曹操算一个,还有南方的孙坚也算一个,剩下的呢?

或许刘备也算一个,但是势力太小,很难入的了其他人的眼。这也是为了初期除了帐下的几个猛将之外,很少有谋士愿意投奔的原因之一。

曹操也算是个枭雄,表现的也十分出色。但是在讨董之战结束没多久,也处于一种漂泊不定的状态,手下兵将并不是很多。这时严绍的表现就显得比较抢眼,一来虎踞于北海,兵多将广,二来也有威名。

能力暂时还不太了解,但是在联军时幽默诙谐,为人开朗大度,这些是他亲眼所见的。在跟优柔寡断,有点小心眼的袁绍一比,高下立断。该选谁也就不是件很奇怪的事了。

——————————分割线——————————

暂且不管董昭的才华如何,这都是自己的第一个谋士,严绍拉着董昭的手臂走入正殿,更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等到下人端着酒杯上来,严绍挥了挥手示意下人暂且退下,而后亲自拎起酒器替董昭满了一盏。

看到严绍此举,董昭有些感动,连忙从严绍的手里接过酒盏,一饮而尽。

“多谢主公!”

“诶,公仁何须如此…”说罢严绍拍了拍董昭的手臂。“绍一直就想兴兵讨贼,辅助少帝,匡扶汉室,可恨没有能够一块商量的智谋之士,现在公仁来了,正是天赐公仁于我啊…”

说到这里,严绍的眼睛微微转动了一下,留意董昭的表情。“不知道公仁可有什么能教我的?”

董昭多么多么厉害,这些毕竟是太史慈告诉他的,实际上有多厉害他压根就不了解,难免有些犹豫。而今该做的也做了,自然想切实的了解一下此人的能力。

董昭沉默一下,清楚严绍这是想考较一下他的能力。

好在他在见到严绍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底案,到是没有被严绍这手给打的措手不及。

就见董昭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台阶下面对着严绍道。“主公兴义兵以除暴乱,此乃义举也,天下豪杰纷纷投奔,正是为此。然而当今诸侯割据,若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则很容易反为所困,主公如今虎踞北海,而青州刺史焦和又刚刚去世,此正是天将青州赐予吾主也,主公若是不取,岂不可惜?来日主公虎踞青州,则可坐观天下,再联结忠义之士,兴兵辅汉,易如反掌…”

董昭说的慷慨激昂,座位上的严绍却不为所动。

这些都不过是老生常谈,就连严绍自己都能想的明白,根本不需要董昭来告诉他。要是董昭的本事仅限于此,严绍对他的评价只怕稍微的会有那么一点低…

看着严绍的样子,董昭也清楚自己的这个新主公似乎不是很满意,低头想了想,又抛出了点藏货。

“不知道主公对青州境内的黄巾可有什么想法?”

他到是没有对严绍谈什么大方向的战略,实在是严绍现在只是个北海太守而已,跟他谈什么大方向的战略,未免有些过早了。到不如先谈一些实际的,实际到可以短时间内扩充实力的事情…

“公仁的意思是?”严绍眉头微微挑动,手里的酒盏也跟着放在桌面上,显然是有了些兴趣。

没办法,之前董昭说的那些别说是严绍了,就连他麾下的几个并不是很出色的官吏多说的出来。真的只能算是老生常谈,要是这样也能称得上大才,这年月的大才未免也太多了些,但是对这些涉及到切实利益的东西,严绍就显得很有兴趣了。

“黄巾者,贼寇也,然青州黄巾足有十余万,这却是个谁都不能小觑的巨大数字。这些贼寇要是为祸,绝对是个天大的麻烦,可要是能利用起来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充主公的实力。”

“需知十余万黄巾之中,扣除掉老弱,剩下的青壮也有三四万之多,所缺的无非是粮草军械,若是主公能够将其收复招降,则转眼间便多了三四万大军,如此组成一军,纵横天下又有何难…”

当然,想要办成这点却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先青州黄巾有十来万,这帮人看上去战斗力不是很强。但是数量多了,也是很恐怖的。严绍的兵马才不到一万人,想要击败青州黄巾的主力实在是困难。

其次就是如何收降,黄巾对于官军的戒心很强,这种戒心是历次大战中积累下来的。别的不说,当年皇甫嵩建造的那几个京观,就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气,很多地方抓获黄巾也是很直接的来个赶尽杀绝,很少会有收留的。

也就只有严绍,董昭在抵达北海之后曾经了解过,严绍征剿黄巾的过程中收降了很多战俘,从中挑选精壮补充到军队里面,剩下的被配到地方上去修些水利桥梁一类的工程。

正是有着这样的经历,董昭才会显出如此计策。

乱世已经来临,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兵马跟粮草才能立足,而位于青州境内的黄巾便是一个最好的扩充实力的方式——————简直跟大补药也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贼寇多少有些桀骜不逊,而且直接收编,战斗力恐怕也不会很强。说到底毕竟是些贼寇罢了,并没有受到过什么系统的训练,战斗力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保证。

除此之外,军械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三万多人的军械,可不是那么好弄的。再加上那糟糕的军纪,一个没弄好,只怕地方上就要民怨沸腾了。

——————————分割线——————————

其实严绍早就已经看上了青州黄巾,在他看来这就像是一个经验药,吃下去便能立刻提升不少等级。可是这颗丹药也有极大的副作用,吃下去是一回事,能不能扛住毒副作用又是一回事。

青州黄巾,青州军…

这支兵马历史上固然赫赫有名,可是造成的后果也是很大的。其中一个就是过于桀骜不逊,基本上除了曹操之外哪个都不服。等到曹操去世之后,更是干脆的自己解散了。

还有即便是曹操活着的时候,也闹出过许多次叛乱,军纪几乎败坏到了极点。尤其是在宛城之战的时候,就因为曹操**被弄了一下,这帮人就闹了起来,要不是于禁干的漂亮,只怕事情已经快要变得不可收拾了。

放着这么一个兵马在青州,岂不是要把青州弄的一团糟。

在青州住了这么些年,他对这片土地还是很有感情的,可不愿意就因为这么一支并不怎么听话的兵马,就弄得民怨沸腾。

同理在青州也是,严绍可不觉得自己的魅力值比曹操还厉害。那等枭雄都没有办法控制住青州军,他对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足。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战斗力的问题,历史上青州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的强悍。青州兵所参加唯一胜利的战斗就是击破徐州陶谦的战斗,而且这个‘胜利’大家都知道,就是曹操对青州兵马的放纵,导致青州兵所过残掠百姓。不否认这是得到曹操默许的,至少没有积极去预防,但青州兵在这一战中充分表现了盗贼本性,也直接地给曹操声誉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然而曹操忍了下来。原因在于青州兵在劫掠**的驱使下,能够胜过关张二位万人敌所统领的丹杨精兵,其战斗力可圈可点,因而曹操容忍了他们这种暴行。

但是后来呢?

吕布袭击兖州,曹操回师与之大战。结果如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这成了曹操一生中败的最惨的仗之一,要不是吕布的眼神不是特别好,而且智力上有些问题,只怕曹操也就没有后来的辉煌了——————就算是枭雄又如何?死掉的枭雄又有什么用?

青州兵毕竟是降兵,不会真心为曹操作战,征陶谦时有利益驱动,所以奋勇,在和吕布所率天下闻名的并州骑兵作战时自然没理由拼命。

等到宛城之战的时候,更是很干脆的闹了一通,这也导致了曹操对青州兵彻底失去了信心。

而且从青州兵建立到曹操去世,数目不少的青州兵里面居然没出过一个堪称有些名望的将帅,这未免也太奇怪了些。毕竟历史上青州兵的数量相当的多了,就算这些都是穷苦百姓出身的,也不至于连一个勇猛些的将校都没有把?

——————————分割线——————————

严绍将自己的顾虑对董昭说了出来,都是些实话…

讲真的,他之前对董昭还是有些失望的,但好歹也是难得的一个谋士,多少算是能有个交流的人了,总比之前连个能交流的人都没有要强的多。

听了严绍的忧虑,董昭也沉默了一下。

他到是没有想到,严绍居然会想的这么长远,不但想到了收编青州黄巾的问题,还想到了收编之后可能出现的事情。

虽说严绍这些都只是推测罢了,不过凭着董昭对黄巾余孽的了解,这些推测有很大程度上是会实现的。

对这个,董昭也觉得有些头疼。

毕竟现在严绍的辖地不过北海一郡,若是强行收编了这些黄巾,等到他们闹腾起来,说实话,北海这么一个小地方还真有点经受不住。

所以…

“到也不是没有办法,主公可以在收编之后,将其分割为数个部分,而后慢慢进行渗透,只要这几个部分的距离足够远,相信收编的青州黄巾便不会轻举妄动,不过这却需要主公能够拿出一部分的实绩出来才行,不然只是区区一个北海郡,恐怕是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要求…”

董昭想出来的办法是个很笨,但是却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分化渗透。先让收编的黄巾被分割为数个,甚至更多的部分,然后再让人对其进行渗透,如此一来就算这些黄巾再怎么冥顽不灵,也只能乖乖跪下。

说到底,左右不是是些贼寇罢了,又怎么能跟官军对抗?

严绍听了,想了想,也觉得这个主意挺不错的。

只要能将青州黄巾分割成数个部分,不让其抱团,那么在严绍的控制之下,这些人也就很难闹腾出什么事情来了…

“只是…”严绍有些奇怪的想到。“这个方法,曹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其实并不是曹操没有想到,而是他没有严绍这么好的机会。曹操收编青州军的时候,正是各地的黄巾都搬迁到青州来时,那时的青州足有上百万的黄巾余孽,使得原本就被祸害不浅的青州几乎成了一片白地。

正是收编了这些青州黄巾,曹操才能组建起多达三十万的青州军。

但是考虑一下青州军的数量便可以想象,想要将这么一个抱成一团的青州军分割开,会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再加上青州军野性难驯,数目众多,就是曹操也不得不有些忌惮。

反观现在的青州黄巾,像是冀州或是其他几个地区的黄巾还没有涌入,如北海这样的黄巾重灾区,也因为严绍的关系成了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青州现存的黄巾不过才十余万,跟历史上的百万黄巾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虽说青州黄巾是不是真的能有一百万还很难说。

“若是想要收编这些黄巾,某怕是先要夺取整个青州才行,不知道先生觉得该拿谁先开刀?”

“东莱!”面对着严绍的提问,董昭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东莱太守蔡起,不过是一无能之辈,之前已经中了太史将军的计策,麾下兵马损失了八成左右,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退守东莱,此人之前便屡次挑衅主公,这次又自寻死路,不拿他先开刀又该拿谁…”

严绍点点头,他对蔡起到是真的很愤恨,别的不说,之前他派人收买太史慈的事情就让严绍极为愤怒。恨不得亲自将蔡起斩杀。

“但是,若是我派人到东莱郡去招降呢?那蔡起不识时务,他麾下总该有人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吧…”沉吟了片刻,严绍开口问道。“如今东莱郡所存的兵马不过千余人,还要分守各地,能给蔡起的兵马恐怕只有三五百人,如何能跟我麾下的大军抗衡,东莱郡也该有些聪明人,若是我派人过去游说一番,说不定可以收到奇效…”

这便是严绍的想法,就算蔡起作死,别人也不会跟着一块作死吧。要是派人去东莱郡一趟,说不定能说得东莱郡的世家及其他一些人反对蔡起,弄不好不需要他动手,已经有人献上了蔡起的人头。

不过听了他的话,董昭却连忙摇头道。“主公不可如此,这蔡起乃是一个难得的道具,主公何忍就这么毁掉…”

“什么意思?”严绍有些不明白董昭的话…

董昭抱拳一礼,很是诚恳。

“这蔡起屡次挑衅主公,确实该死,至于剩下的人,相信也不会跟着蔡起一块走向黄泉路,可是剩下的呢?”

“剩下的?”

“正是,如今青州各郡,多倾向于主公,此正印证了主公兴兵除暴的争议性。可是他们会这么做,也有部分是出于对焦和的不满,还有就是希望能得到主公的庇护。而不是真的想屈从于主公,若是主公就这么凭着一番口舌劝降东莱,只怕很快就要应对其他几个郡的问题。”

跟东莱郡比,这几个郡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若是一个郡一个郡的去攻占,不说伤亡,时间上也是个问题。到不如挑选一个杀鸡儆猴的对象,这个鸡既要有名望,实力也要比较弱,青州六郡,东莱郡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

先其他几个郡的实力都比较保全的好,就算是最差的乐安郡,好歹也有两千多的兵马。而且随着这段时间的恢复,兵马的数字也在不断上升。

剩下的,济南国差了点,但好歹没受到什么波及。

齐国比较差,内乱不休,本身的实力却是青州除了北海最强的一个,即便是内乱状态也不是很好惹的,要是人家团结一致,最后赢了也是两败俱伤。

只有东莱郡,本来东莱郡的实力也不错,偏偏蔡起自己作死。居然领兵来犯,最后导致全军覆没,现在东莱郡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拿他开刀绝对是最佳选择…

“等到主公以雷霆之力解决蔡起,其他几郡必会受到震慑,那时相信就很清楚该怎么选择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