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降临电影世界 > 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降临电影世界 第二百二十一章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作者:龙升云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45: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海量的数据在投影上面迁移,薇琪不停的破译生物大脑里面蕴含的信息。

“找到了。”

薇琪将找到的信息展现出来。

“利用质子的撞击制造微观层面上的宇宙大爆炸,从而激射出来诞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处的时空粒子……时空粒子在膨胀到未来视界的时候会扭曲时空,制造‘突破点’。”

“质子撞击吗?”

萧离第一反应就是粒子加速器。

瑞士日内瓦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曾经利用过铅粒子进行亚原子爆炸试验,从而模拟宇宙大爆炸。

“回去之后可以尝试一下,我的希格斯粒子工厂也不知道进展到什么地步了。”

本来希格斯粒子工厂应该在几年前就建造完成,但在建造的过程中得到了蜥蜴文明的科技,希格斯粒子工厂也变成了超级希格斯粒子工厂,所有的设备都进行了整体上的升级,所以本来应该完成的加速器也没有完成了。

“利用质子撞击模拟宇宙大爆炸从而制造时空粒子?”纽顿呢喃道:“但是时空粒子为什么会扭曲时空?”

“因为速度、因为能量。”

萧离听了纽顿的话,立即说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光速不可超越,如果光速可以超越就会回到过去。”

“超越光速回到过去这个论证我们暂时不提,因为很多科学家对于这一点并不认同,但光速不可超越就目前而言属于真理,超光速的理论只存在于信息之上。”

“信息允许超光速、允许神秘机制下的量子纠缠,但物质不允许超光速,不管是星体也好、是粒子也罢,都不允许超越光速,粒子加速器最多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地步,而不是超越光速的地步。”

“在殖民者文明的描述里面,质子撞击下产生的时空粒子是以超光速膨胀的,也就是说,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未来视界’。”

‘未来视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地方,它是一个概念性的词语,代表着光永远都抵达不了的视界,也是人类永远都无法观测到的视界。

它允许在几十亿光年之外的某个未知的星系里,它也允许在距离你不到一米的时空之中,当时空粒子以超光速膨胀的时候,它就已经进入了未来视界之中,因为光是没有追上它的速度的。

“但是从诞生到进入有一个过程。”

萧离道:“众所周知,要将一个物体加速到光速的地步需要无穷大的能量,那么当时空粒子以超光速膨胀的时候是不是代表着它此刻的能量超越了‘无穷大’?”

“超越‘无穷大’?”纽顿眉头一皱。

“是的。”萧离道:“超越‘无穷大’。”

无穷大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它代表着一个永远都计算不到尽头的数字,而超越‘无穷大’则代表着超越了这个计算不到尽头的数字。

但这个数字到底是多少,萧离也不清楚。

“当它超越了‘无穷大’的时候,它就扭曲了空间,链接两个时空的两个点,虫洞就是这样来的。”

“当然,这种虫洞一闪即逝,很快就会在宇宙中消失,所以我猜测,殖民者文明在这个时候往虫洞里面灌注了能量,维持了一个微小的虫洞,这个虫洞就是‘突破点’。“

虫洞就是‘突破点’,或者说虫洞是‘突破点’的高级版本,扩大版本。

“无穷大怎么超越?”

“宇宙大爆炸。”

纽顿语塞。

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能量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计算不了的数字,所以有科学家用‘无穷大’来形容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能量。

现在萧离说‘无穷大’超越了‘无穷大’,听起来很滑稽,但莫名其妙的让人信服,就好像是耶稣基督和上帝一样。

耶稣基督能死而复活,上帝也能死而复活,那么谁大?答案:上帝大。

纽顿针锋相对,“难道就没有具体的数值吗?”

“没有。”萧离道:“如果有,我不会用‘无穷大’和超越‘无穷大’来形容时空粒子以超光速膨胀时具备的能量。”

“对于我来说,不管是将物体加速到光速时的能量数值还是超越光速的能量数值,都是一个难以计算出来的数值,也许在以后可能计算出来,但在现在,我是计算不出来的。”

“那按照你说的,我们是不是掌握了突破点制造技术?”

“从理论上来说是的,但是从实际上来说不是的。”萧离道:“我们仅仅是掌握了理论,但具体怎么做,还需要经过实验才行……没有实验过的理论永远都只是一种猜想,而上升不到真理的高度。”

“真理?口气很大。”纽顿撇撇嘴,不过他也知道用真理来形容很适合。

科学的真理和普通人口中的真理不一样。

普通人口中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不管世事如何沧桑,真理就是真理,但科学的真理不是这样的,科学的真理是可以改变的。

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地心说,而伽利略的天文学又推翻了日心说,科学的真理就是在不断的推翻、建立之中产生的。

当新的理论推翻了旧的理论,新的理论旧上升到了真理的高度,日心说、经典力学都曾经是真理,现在的标准模型、相对论、进化论也是真理,至少在下一个新的学说、新的理论推翻它们之前,它们属于真理。

如果有实验能够证明时空粒子的存在、能够证明时空粒子在进行超光速膨胀、进入未来视界的时候会扭曲时空,那么它就是真理。

“纽顿,召集全世界所有的物理学家准备进行质子撞击实验……我会向联合国申请一大笔经费的。”

“好。”

两个人立即行动了起来。

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粒子加速器LHC早已经在怪兽袭击的时候封存了,这个时候启动非常麻烦,但是在制造‘突破点’的诱惑下根本就没有人嫌弃麻烦。

联合国拨款12亿美元重启粒子加速器LHC,耗时2年,超过三千名物理研究人员齐聚粒子加速器LHC终于重启了这台全球最大的强子对撞击,并且展开试验,而试验的最终结果就是从殖民者文明生物破译的信息以及萧离的猜想是正确的。

利用质子对撞的确可以模拟宇宙大爆炸,从而制造出时空粒子,而时空粒子在膨胀的过程中的确会打开虫洞,尽管这个虫洞在一瞬间就消失了,它的蒸发速度甚至比微观黑洞还要快,但它的成功立即振奋了全球物理学家。

而萧离在所有人都高兴的情况下悄悄的携带着资料离开了《环太平洋》的世界。

……

房间里。

萧离熟练的从床上爬了起来,他看着四周微微有些陌生呃环境,眉头皱了起来,“主神,我离开地球多久了?”

“一年。”

“2:1的时间比例吗?差距还真小,那么我现在在哪里?”

“你的家里。”

“星城理工大学?”

“是的。”

萧离眯起眼睛回忆脑海里面的记忆。

他去往《环太平洋》的世界之后,主神操纵着他的身体满世界乱跑,在许多学术研究会议上演讲,和普通科学家没什么两样。

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第一个黑暗森林打击之后,第二个黑暗森林打击并没有来临。

世界整体趋于和平。

“只有一个文明针对我们进行黑暗森林打击吗?”

萧离摇晃一下脑袋,深深的呼吸一口气,然后打开电脑,搜索最近的新闻。

戴森球进展很快,两万多艘运输飞船来往于太阳和木星之间,超过六百万个戴森泡在太阳的附近飞行,远远看去,就像是巨型灯泡之下的黑点一样,看似不起眼,但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在建造戴森球的过程中,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其中一个就是能量传输系统。

现在的能量传输系统是将热能转化成电能然后存储在电池里面,但是电池存储的能量总量太小了,尽管在吸收蜥蜴文明之后电池技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但是依然太小了,这让地球联邦并不满意。

于是他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既在地球附近建立一个电力运输网络,但经过计算,这个解决方案就被搁置了。

为什么?

耗资巨大。

根据计算,要建立电子运输网络首先要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建立一条大约1.5亿千米的电线,不考虑在太空中建造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电线价格就需要100亿美元,但问题是,电子运输网络只要建造一条吗?

不可能,根据计算,要建造一个适用于现在戴森泡数量的电子运输网络大约需要3000亿美元的成本,这还是在不考虑太空建造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考虑这个成本,那么建造电子运输网络锁需要的成本还要往上涨。

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戴森泡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戴森球所需要的数量,在未来,戴森泡的数量还会以倍数增长,到那个时候,为了能够传输电量,这些电线的数量还会一增再增,到最后,突破几十万亿美元的成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谁能够承担这种程度的成本?

而且付出了成本,谁能够收回这些成本?

现在全球电力市场总值为4qiuyelou 平板电子书亿美元,按照这个市场总值来计算,假设投资了该电力运输网络的公司统治了全球市场,在不考虑其他成本的情况下他需要一百年才能够收回成本,那么问题来了,他能够一统全球市场吗?

不可能。

他手里虽然拥有海量电力,但地球消耗的电力总量是有限的,他绝大部分电力资源但能够利用起来的却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假设他以低廉的电子将其他的电子公司驱逐市场,那么他回收成本的时间又会推移。

不降价,那么他能不能一统全球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这个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没人投资而彻底搁置,戴森泡产生的能量只能够浪费绝大部分。

“要是能够拥有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就好了。”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是指将能量从能量源传输到电负载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并没有采取传统意义上的有线,而是采取无线。

这个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891年。

1891年天才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在沃登克里弗塔中进行无线功率传输实验时证明了在没有任何导线的情况下点亮25英里以外的氖气照明灯。

这不是魔术、也不是神迹,而是尼古拉.特斯拉通过波束发射能量,实现了无线能量传输。

1934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成功的利用磁电管将电能转换成微波,这项技术的成功代表着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是可以实现的,而在1964年,威廉.布朗博士成功利用硅整流二极管天线将微波转化成电能。

自此,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有了雏形。

1995年,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成功的建立了一个空间太阳能动力系统,它可以为偏远地区提供无线能量传输。

但研究很快就陷入了瓶颈了。

原因很简单,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有两个重大的缺陷。

能量损耗。

在将能量转化成微波再将微波转化成能量的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能量,这是难以忍受的,而另外一个缺陷就是不稳定。

和有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稳定性比起来,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非常不稳定,时断时续。

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优点也非常明显,它不受到距离的限制。

1987年,在一项固定高海拔中继平台(SHARP)实验中,一架小型飞机成功的利用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飞行。

而彼得.格拉泽博士也成功的利用了卫星向地面传输能量的壮举,和受到距离限制的有线比起来,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根本就不受到任何距离的限制,它可以随时随地向整个地球的任何地方传输能量。

只是可惜,就目前而言,这项技术并不成熟,哪怕是蜥蜴文明,对这项技术的应用也处于非常浅显的地步,根本就不能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